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枝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枝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巢林一枝指鹪鹩筑巢,只不过占用一根树枝。后以之比喻安本分,不贪多。语出《庄子 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2、枝大于本树枝比树干大。比喻臣下势力超过皇上。《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灌夫通奸猾,侵细民,家累巨万,横恣颖川,凌轹宗室,侵犯骨肉,此所谓‘枝大于本,胫大于股,不折必披。’”
3、连枝带叶见“连枝分叶”。明·无名氏《龙门隐秀》第三折:“谁想俺嫂狠兄毒心意歹,全不想共根同蒂,连枝带叶,把我似乞儿般抢出门来。”
4、粗枝大叶原指花草树木的枝茎粗壮。原比喻简略或概括。现多指工作粗糙;做事不认真、不细致;不研究事物各方面的具体情况。又比喻不周密、不详细或比喻粗略的轮廓。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78卷:“《书序》恐不是孔安国做,汉文粗枝大叶,今《书序》细腻,只似六朝时文字。”
5、枝末生根树木的枝梢上生根。比喻不合事理,不可能。清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下:“起承转收以诗……一篇之中,四起四收,非喏虫相衔成青竹蛇而何?两间万物之生,无有尻下出头,枝末生根之理。”
6、辞有枝叶枝叶:比喻琐细的言辞,形容言辞虚美琐细。西汉·戴圣《礼记·表记》:“辞有枝叶。”孔颖达疏:“但言辞虚美,如树干之外而更有枝叶也。”
7、比目连枝比目:比目鱼,传说仅一眼,须两鱼并游;连枝:连在一起的树枝。比喻形影不离的情侣和朋友。元 贾固《醉高歌过红绣鞋 寄金莺儿》:“乐心儿比目连枝,肯意儿新婚燕儿。”
8、桂枝片玉“桂林一枝、昆山片玉”的省言。谓登科及第。唐·柳宗元《送苑论登第后归觐》诗序:“桂枝片玉,光生于家。”参见:“桂林一枝”。
9、节上生枝节:竹子分枝长叶的地方。枝节上又生出枝桠。比喻在不应出现问题的地方又产生了新问题。宋·朱熹《答吕子约书》:“读古人书,直是要虚著心,大著肚,高著眼,方有少分相应,若左遮右拦,前拖后拽,随语生解,节上生枝,则更读万卷书,也无用处也。”
10、青枝绿叶①青绿色的枝叶。多指生长茂盛的树木。②比喻年轻。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六回:“他把我的杨柳枝拔了去,放在炼丹炉里,炙得焦干,送来还我,是我拿了插在瓶中,一昼夜,复得青枝绿叶,与旧相同。”
11、加枝添叶在叙事或转述时,于主要事件外,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金瓶梅传奇》第十三回:“汤裱褙道:‘不是奴才夸口,敢怕时日久时,便是王抒亲看,也难辨真伪。 ’遂又加枝添叶,把如何拿王抒欺君误国罪唬她,唬得她当场晕死过去。”
12、抱枝拾叶犹言舍本逐末。鲁迅《坟·文化偏至论》:“人既发扬踔厉矣,则邦国亦以兴起。奚事抱枝拾叶,徒金铁国会立宪之云乎?”
13、枝外生枝比喻派生、繁衍而出者。同“节外生枝”。清李渔《闲情偶寄 词曲 格局》:“善观场者,止于前数出所见,记其人之姓名。十出以后, 皆是枝外生枝,节中长节,如遇行路之人,非止不问姓字,并形体面目,皆可不必认矣。”
14、一枝之栖栖:鸟停留在树上。泛指一个工作位置。《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15、枝源派本指寻根究源,寻求和追究事物的根本。宋叶滴《题陈寿老论孟纪蒙》:“天台陈耆卿生晚而又独学,奚遽笔之书?然观其简峻捷疾,会心切己,则非熟于其统要者不能入也;总括凝聚,枝源派本,则非博于其伦类者不能推也。”
16、枝流叶布同“枝布叶分”。汉·蔡邕《太尉汝南李公碑》:“公讳咸,字元卓,汝南西平人。盖秦将李信之后,孝武大将军广之胄也。枝流叶布,家于兹土。”
17、柔枝嫩叶柔软娇嫩的枝叶。比喻温柔美貌的妙龄女子。明·郑若庸《玉玦记·忆夫》:“绿茵尽摘不留,且莫惜明年难茂,柔枝嫩叶,多应人采揪。轻舒手,罗裙宽褪腰肢瘦。”
18、枝叶旁牒牒:记载宗族的谱牌。比喻旁系亲属。清·孔尚任《桃花扇·阻奸》:“为何明弃储君,翻寻枝叶旁牒。”
19、枝木之冠冠:帽子。冠多华饰,好像树木的繁枝战国·宋·庄周《庄子·盗跖》:“冠枝木之冠,带死牛之胁。”
20、琼枝玉叶封建时代称皇家后裔。唐·萧颖士《为扬州李长史贺立皇太子表》:“况琼枝挺秀,玉叶资神,允厘监抚,仪形稚颂。”
21、骈枝俪叶谓偶句俪辞。清·钱谦益《<汤义仍先生文集>序》:“吾少学为文,已知訾謷王李,愲愲然骈枝俪叶,从事于六朝,久而厌之,是亦王李之朋徒耳。”
22、枝附影从枝条附着树干,影子随从形体。比喻追随模访。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 杂文》:“自桓麟《七说》以下,左思《七讽》以上,枝附影从,十有余家。”
23、枝分缕解指详尽而有条不紊地辨别分析。清曾国藩《户部员外郎彭君墓表》:“事至则剖晰毫厘,枝分缕解,辨穷万变,而断以片言。”
24、有枝有叶形容真切详尽。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三:“防御惊得呆了道:‘庆娘见在房中床上卧病,郎君不信可以去看得的。如何说得如此有枝有叶?又且这钗如何得出世?真是蹊跷的事。’”
25、鼷腹鹪枝比喻欲望有限。语本《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26、细枝末节细、末:微小。植物最细小的枝节。比喻事物无关紧要的方面或细小的环节。西汉 戴圣《礼记 乐记》:“以升降为礼者,礼之末节也。”
27、节外生枝节:竹子分枝长叶的地方。竹子应该在节外生枝;节外生出杈枝来。比喻在不应该出现问题的地方又产生了新的问题。也用作“节上生枝”。元 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二折:“不是我节外生枝,囊里盛锥,谁着你夺人爱女,逞己风流,被咱都知。”
28、枝繁叶茂枝叶繁密茂盛。明 孙柚《琴心记》:“愿人间天上共效绸缪,贺郎君玉润水清,祝小姐枝繁叶茂。”
29、松枝挂剑比喻重信义的美德。《史记·吴太伯世家》:“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30、枝附叶从枝叶附从于树干。比喻依附的部属。《文选 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丞相(指曹操)衔奉国威,为民除害,元恶大憝,必当枭夷,至于枝附叶从,皆非诏书所特禽疾。”
31、本固枝荣主干强固,枝叶才能茂盛。比喻事物的基础巩固了,其他部分才能发展。清·姜振名《永庆升平前传》第一回:“也有书写‘陶朱事业’及‘本固枝荣’等字,下款俱是士、农、工、商有名之人。”
32、千枝万叶树的枝叶很多。形容关系错综复杂西汉·刘安《淮南子·缪称训》:“辟若伐树而引其本,千枝万叶,则莫得弗从也。”
33、强干弱枝加强树干,削弱枝叶。比喻削减地方势力,加强中央权力。西汉 司马迁《史记 汉兴以来诸侯年表序》:“而汉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临,秉其厄塞地利,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矣。”
34、连理分枝喻夫妻分离。宋·孙光宪《清平乐》词:“愁肠欲断,正是青春半,连理分枝鸾失伴,又是一场离散。”
35、金枝玉叶原形容花枝叶的美好。后借称帝王子孙。比喻人的身份及其尊贵。唐 王建《宫中调笑》词:“胡蝶、胡蝶,飞上金枝玉叶。”
36、傲霜枝傲:傲慢,蔑视。形容菊花凌霜傲雪,不为严寒所屈。宋 苏轼《赠刘景文》诗:“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37、琼林玉枝琼:赤色玉。比喻人的资质高洁明·康海《王兰卿》第三折:“他小哩怎的便知,根科儿是月窟仙枝,胎胞儿是琼林玉枝,胚团儿是俊才英气。”
38、繁华损枝华:花。繁盛的花朵有损于花枝。比喻文采太华丽,将损及文章内容。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诠赋》:“然逐末之俦,蔑弃其本,虽读千赋,愈惑体要,遂使繁华损枝,膏腴害骨,无贵风轨,莫益劝戒。”
39、巴结高枝高枝:比喻权贵。向权贵献媚取宠。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2回:“我也不怕人笑话我奴才亲戚混巴高枝儿,我今日可算认定了干娘咧。”
40、枝对叶比枝叶相对并列。比喻骈体文对偶句式。唐独孤及《检校尚书吏部员外郎赵郡李公中集序》:“及其大坏也,俪偶章句,使枝对叶比,以八病四声为梏拳,拳拳守之,如奉法令。”
41、百尺无枝比喻罕见的大而有用之材。汉 枚乘《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
42、枝附叶着比喻上下关系紧密。亦作“枝附叶连”。《文选 班固〈答宾戏〉》:“方今大汉洒埽群秽,夷险芟荒……是以六合之内,莫不同源共流,沐浴玄德,禀仰太和,枝附叶着。”
43、枝叶相持比喻相互扶助。《汉书诸侯王表序》:“自幽平之后,日以陵夷,至虎厄沤河洛之间,分为二周围……既于王赧,降为庶人,用天年终。号位已绝于天下,沿犹枝叶相持,莫得居其虚位,海内无主,三十余年。”
44、骈拇枝指骈母:脚上的拇指与第二趾合成一趾;枝指:手上大拇指帝多生一指。比喻多余的、无用的东西。庄周《庄子 骈拇》:“骈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于德。”
45、枝节横生比喻在处理问题过程中意外地发生岔子。清薛福成《通筹南洋各岛添设领事官保护华民疏》:“洋人每有人命债公等案,均有领事官自理,往往掣我地方官之肘,从前中国各口之枝节横生,亦实由于此。”
46、魏鹊无枝喻贤才无所依存。语本三国魏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语出三国·魏·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47、柔枝嫩条柔嫩的枝条。比喻温柔美貌的妙龄女子。明·高濂《玉簪记·词媾》:“如本是柔枝嫩条,休比做墙花路草。”
48、左枝右梧犹左支右吾。宋·王暐《道山清话》:“本朝无前代离宫别馆,游豫奢侈,非特不为,亦不暇为也。盖北有狂虏,西有黠羌,朝廷汲汲然左枝右梧,未尝一日不念之。”
49、根深枝茂比喻基础牢固,就会兴旺发展。同“根深叶茂”。《艺文类聚》卷六九引汉 刘安《屏风赋》:“根深枝茂,号曰乔木。”
50、有枝添叶比喻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为了夸大,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老舍《四世同堂》:“桐芳回到家中,把这些话有枝添叶的告诉高第,而被招弟偷偷听了去。”
51、枝附叶著比喻上下关系紧密。亦作“枝附叶连”。《文选 班固〈答宾戏〉》:“方今大汉洒埽群秽,夷险芟荒……是以六合之内,莫不同源共流,沐浴玄德,禀仰太和,枝附叶著。”
52、枝辞蔓语指繁冗芜杂的言辞。同“枝词蔓语”。《中国近代思想史参考资料简编 〈民报〉驳〈新民丛报〉最近之非革命论》:“吾驳论者之文,列举其主要之点,而一一辨之,未尝有枝辞蔓语。”
53、巴高枝儿比喻高攀。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二回:“我也不怕人笑话我奴才亲戚混巴高枝儿,我今日可算认定了干娘咧!”。
54、远门近枝比喻远亲近亲。
55、言无枝叶枝叶:比喻琐细的言辞。形容言词文字简洁,没有枝蔓的言词。《宋史·李沆传》:“内行修谨,言无枝叶。”
56、枯枝再春枯死的树木又恢复了生命力。比喻历经挫折又获得生机。明 无名氏《白兔记 团圆》:“姻缘本是前生定,故令个白兔来引,艰辛,今喜得枯枝再春。”
57、旁枝末节喻不重要。
58、连枝分叶同根所生的枝叶。常喻兄弟之间的密切关系。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永宁寺》:“朕之于卿,兄弟非远,连枝分叶,兴灭相依。”
59、左右枝梧支:支撑。撑住左边,挡住右边。形容处境困难,穷于应付,顾此失彼宋·陆游《太息》:“春忧水潦秋防旱,左右枝梧且过年。”
60、枝分叶散比喻后裔支派分布甚广。同“枝布叶分”。唐杨炯《为薛令祭刘少监文》:“惟此陶唐,有此冀方。上天祚汉,人神攸赞。开国承家,枝分叶散。三貂赫赫于台省,驷马谖谖于里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