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指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1、十手争指 | 谓人如有不善,众人则争相指责。语本《礼记 大学》:“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 语出《礼记·大学》:“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
2、指腹裁襟 | 指腹:双方父母为腹中的胎儿预订婚姻;裁襟:男女幼年由父母代订婚约,怕长大后不相认,将衣襟裁为两幅作为凭证。指婚约。 | 明·汤显祖《牡丹亭·硬拷》:“我女已亡故三年,不说道纳采下茶,便是指腹裁襟,一些没有。” |
3、指不胜数 | 不胜:不能承受。扳着指头数也数不过来。形容为数很多。 | 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第13章:“五代、两宋、辽、金成名的文学家、诗人,指不胜数。” |
4、指南打北 | 指着东方打西方,打得别人防不胜防。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六回:“指东打西,指南打北,打了个落花流水。” |
5、千夫所指,无疾将死 | 指:指责。被众人所指责将没什么好下场。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云翠仙》:“迨于身无襦,妇无袴,千夫所指,无疾将死,穷败之念无时不萦于心。” |
6、指日可俟 | 指日:可以指出的日期。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九山王》:“由是九山王之名大噪。加翁为护国大将军。高卧山巢,公然自负,以为黄袍之加,指日可俟矣。” |
7、指东骂西 | 比喻表面上骂甲,实际上是骂乙。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8回:“这一丈青气忿忿的走到后边厨下,指东骂西。” |
8、指挥若定 | 指挥调度;似有定局(若:好像;定:定局)。形容从容不迫;很有把握。 | 唐 杜甫《咏怀古迹》诗:“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
9、指日高升 | 见“指日高升”。 |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文臣》:“代天巡狩,赞称巡按;指日高升,预贺官僚。” |
10、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 指个人的言论行动总是在群众的监督之下,不允许做坏事,做了也不可能隐瞒。 | 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
11、指鹿为马 | 把鹿说成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秦始皇本纪》:“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
12、望风希指 | 指说话行事见机迎合他人意旨。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杜恕传》:“近司隶校尉孔羡辟大将军狂悖之弟,而有司默尔,望风希指,甚于受属。” |
13、指天说地 | 指着天说到地。形容无所不谈。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46回:“那媒人指天说地,叫屈称冤。” |
14、旁指曲谕 | 从侧面委婉启发晓谕。 | 宋·王禹偁《故商州团练使翟公墓志铭》:“知属吏过失,未尝面言,必因公宴引数十年前事,曰某人尝为某过得某罪,旁指曲谕,微警戒之。” |
15、指不胜屈 | 板着指头也不过来(不胜:不能承受)。形容数量很多。 | 明 沈德符《野获编》:“而贫弱者或衣食不给,其小有才者至窜入匪类,以辱先人,以余所见,指不胜屈。” |
16、骈拇枝指 | 骈母:脚上的拇指与第二趾合成一趾;枝指:手上大拇指帝多生一指。比喻多余的、无用的东西。 | 庄周《庄子 骈拇》:“骈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于德。” |
17、指顾之际 | 指:用手指;顾:回头看。用手一指或回头一看的瞬间。比喻时间十分短暂 | 唐·李朝威《柳毅传》:“俄见碧山出于远波……指顾之际,山与舟相逼,乃有彩船自山驰来。” |
18、指掌可取 | 掌:手掌。手掌里的东西随时可以取得。形容非常容易。 | 《旧唐书·张濬传》:“若能此际排难解纷,陈师鞠旅,共诛寇盗,迎奉銮舆,则富贵功名,指掌可取。” |
19、发踪指示 | 猎人发现野兽的踪迹,指示猎狗追杀。比喻在幕后操纵指挥。 | 西汉·司马迁《史记·萧相国世家》:“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 |
20、指东划西 | 亦作“指东画西”。①谓说话东拉西扯。②比喻说话时以手势比画动作。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四:“说青道黄,指东划西。” |
21、烂如指掌 | 犹言了如指掌。形容对情况了解得非常清楚。 |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第三卷:“其父成璧,亦异人,少为群盗,未尝读书识之无,乃古今之世代治乱,是非成败,烂如指掌。” |
22、指东打西 | 指着东方打西方,打得别人防不胜防。 | 《七侠五义》第92回:“那知小侠指东打西,窜南跃北,犹如虎荡羊群,不大的功夫,打了个落花流水。” |
23、指鹿作马 | 比喻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同“指鹿为马”。 | 《三国志 魏志 鲍勋传》:“大军还洛阳,曜有罪,勋奏绌遣。而曜密表勋私解邕事。昭曰:‘勋指鹿作马,收付廷尉。’” |
24、搤臂啮指 | 指至孝之人与父母心相感应。 | |
25、指着和尚骂贼秃 | 表面骂第三者,实际是指桑骂槐骂对方。 | |
26、指点江山 | 指点:批评;江山:指国家。指批评国家大事。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
27、指水盟松 | 盟:盟誓。指着流水、松树盟誓。形容情谊之深。 | 明·陈汝元《金莲记·诟奸》:“章相与学士,初方指水盟松,后反操戈入室,不免乘此机会,嘲他几句,有何不可?” |
28、指天誓日 | 指着苍天;对着太阳发誓。表示态度坚定或忠诚。 | 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其若可信。” |
29、雪鸿指爪 | 同“雪泥鸿爪”。 | 明·王世贞《与徐子与书》:“雪鸿指爪,又未知竟落何地也。” |
30、指李推张 | 谓相互推委,逃避责任。 | 清·黄六鸿《福惠全书·钱谷·比较》:“临期听比,无指李推张之弊。” |
31、惜指失掌 | 惜:吝惜。因舍不得一个指头而失掉一个手掌。比喻因小失大。 | 《南史 阮佃夫传》:“佃夫拂衣出户,曰:‘惜指失掌邪?’” |
32、指画口授 | 一面讲一面用手势帮助表达意思。形容详细地解说。 | 清·查继佐《罪惟录·徐光启传》:“盖四十年耳治目营,指画口授惟此,他无及也。” |
33、指山卖岭 | 比喻不着边际的空谈。 | |
34、颐指风使 | 犹言颐指气使。 | 《元典章·户部二·使臣》:“累年以来,朝廷使臣以致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内外诸衙门一切出使臣人等,每到外路,挟恃威势,颐指风使,外路官司抑曲将迎,恐咈其意。” |
35、发综指示 | 猎人发现野兽的踪迹,指示猎狗跟踪追捕。比喻在后面操纵指挥。 | 《史记·萧相国世家》:“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 |
36、千夫所指 | 为众人所指责。形容触犯众怒。 | 清 章炳麟《联省自治虚置政府议》:“千夫所指,其倾覆可立而期。” |
37、颐指气使 | 颐:腮帮子;指:指挥;气:神气;使:指使。用腮帮子来指挥人;用神气来支使人。 | 唐 元稹《追封李逊母崔氏博陵郡太君制》:“今逊等有地千里,有禄万钟,颐指气使,无不随顺,所不足者,其唯风树寒泉之思乎!” |
38、指天为誓 | 见“指天誓日”。 |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 |
39、指腹成亲 | 孩子尚未出生,在母腹中即由双方家长订立婚约。 | 元·关汉卿《绯衣梦》第一折:“俺两家指腹成亲,后来我家生了个女儿,唤做闰香,今年十七岁;他家得了个小厮,唤做庆安,他如今穷了也。” |
40、眦裂发指 | 眼角裂开,头发上竖。形容愤怒到极点。 | 《史记·项羽本纪》:“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
41、眼语颐指 | 颐指:以下巴的动向示意。用眼色或下巴的动向示意。 | 明·刘若愚《酌中志·正监蒙难纪略》:“监不开口明说,止于膝上或案下用右手食指作画字写字形,或眼语颐指,非久侍者不能通其意。” |
42、指一说十 | 指着一说成是十。形容存心夸大事实。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30回:“如今把他的锁扭开,明日未必不指一说十,讲那‘走了鱼儿是大的’话。” |
43、指顾间事 | 指:用手指;顾:回头看。用手一指或回头一看的瞬间。比喻时间十分短暂 |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32章:“这时奉系军阀老巢的攻破,郭部亦操左券,只是指顾间事了。” |
44、如臂使指 | 好像手臂指挥手指一样。比喻指挥、调动得心应手。 | 东汉 班固《汉书 贾谊传》:“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 |
45、指矢天日 | 见“指天誓日”。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窦氏》:“女要誓;南指矢天日,以坚永约,女乃允之。” |
46、食指大动 | 原指有美味可吃的预兆,后形容看到有好吃的东西而贪婪的样子。 | 《左传·宣公四年》:“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 |
47、指手划脚 | 用手指;用脚划。形容说话时用手脚示意;也比喻瞎指挥;乱加评论指责。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问起根由,毛泼皮指手划脚,剖说那事。” |
48、屈指可数 | 扳着手指就可以数清楚。 | 唐 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自期殒命在春序,屈指数日怜婴孩。” |
49、发纵指使 | 操纵指挥。亦作“发踪指使”。 | 瞿秋白《赤都心史》四一:“几十年前,发纵指使略夺东亚满洲的参谋本部——彼得之城,不意今日又成远东革命声浪留音之机。” |
50、首屈一指 | 扳指头计数;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第一。指居第一位。引申为最好的。 | 清 颜光敏《颜氏家藏尺牍 施侍读闰章》:“海论诗辄为首屈一指。” |
51、鲁阳指日 | 同“鲁阳挥戈”。 | |
52、幕后指点 | 暗中提醒或背后指点。 | |
53、指东话西 | 犹言东拉西扯。谓说话文不对题或空言不实。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七回:“三荷包再问问他,他便指东话西,一味支吾。又说:“临时我自来照料。”又说:“连我也不懂得甚么。”三荷包无可奈何,只得辞了出来,又与丁师爷商量。” |
54、点指莋脚 | 见“点手莋脚”。 | |
55、指古摘今 | 摘:选取。指摘古今。形容才气纵横,议论锋利。 | 清·徐麟《长生殿序》:“稗畦洪先生以诗鸣长安,交游宴集,每白眼踞坐,指古摘今,无不心折。” |
56、颐指如意 | 颐指:以下巴动向示意。形容随心所欲地指挥别人。 | 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今陛下力制天下,颐指如意。” |
57、十指有长短 | 指:手指。十根手指头有长有短。比喻事物的不一样。 | 唐·刘商《拟胡笳十八拍》:“手中十指有长短,截之痛惜皆相似。” |
58、指日而待 | 见“指日可待”。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七十一回:“将来执掌昭阳,可指日而待,为何夫人双眉反蹙起来?” |
59、以指测河 | 用手指测量河水的深浅。比喻达不到目的。 | 《荀子·劝学》:“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 |
60、堕指裂肤 | 堕:落下;裂:分裂。手指冻掉,皮肤冻裂。形容天气严寒。 | 明·袁宏道《瓶花斋集·答王百谷》:“一室之内,堕指裂肤,谇语漫骂,不肖若不闻也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