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直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直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直撞横冲形容向前突破,不可阻挡或毫无顾忌地乱冲乱闯。《英烈传》第二十八回:“这些随来的精勇,个个持死杀来,真个是摧枯拉朽,直撞横冲,杀得友谅远走二十里之地。”
2、直木必伐直木:笔直的树木;伐:砍。成材的树必被砍伐。比喻正直的人容易招怨。《逸周书·周祝》:“甘泉必竭,直木必伐。”《庄子·山木》:“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3、直认不讳直截了当承认,毫不回避隐瞒。中国近台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徐锡麟安庆起义清方档案》:“马子畦一犯即现获之黄福诡名,亦经质讯明确,直认不讳。”
4、谠言直声谠言:公正的言论;直:正直的。公正的、正直的、理直气壮的言论。唐 白居易《唐河南元府君夫人墓志铭序》:“由校书郎拜左拾遗,不数月,谠言直声动于朝廷。”
5、船到桥门自会直桥:桥梁。比喻事先不必多虑,问题自会得到解决。茅盾《赛会》:“算了罢!船到桥门自会直!忘八才去赶他妈妈的夜市!”
6、直言极谏①谓以正直的言论谏诤。古时多用于臣下对君主。②直言极谏科的省称。汉·晁错《举贤良对策》:“救主之失,补主之过,扬主之美,明主之功,使主内无邪辟之行,外无骞污之名。事君若此,可谓直言极谏之士矣。”
7、正直公平公正不偏,处事公道。元·关汉卿《王闰香夜月四春园》:“我平日所行正直公平,所断之事并无冤枉。”
8、犯言直谏敢于冒犯尊长或皇上的威严而直立相劝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左下》:“犯颜极谏,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以为谏臣。”
9、直内方外形容内心正直、做事方正。《周易 坤》:“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10、正直无邪公正而无私心。汉顺帝《会葬宋汉策》:“太中大夫宋汉清修雪白,正直无邪。”
11、心直嘴快见“心直口快”。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2回:“袭人在旁‘嗤’的一笑,说道:‘云姑娘,你如今大了,越发心直嘴快了。’”
12、直言切谏同“直言极谏”。汉·班固《汉书·东方朔传》:“朔虽诙笑,然时观察颜色,直言切谏,上常用之。”
13、径行直遂随心愿行事而顺利达到目的。语本《礼记·檀弓下》:“有直情而径行者,戎狄之道也。”语出《礼记·檀弓下》:“有直情而径行者,戎狄之道也。”
14、理直气壮直:正确、合理、充分;气壮:气势旺盛。理由正确、充分;说话的气势就很盛。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1卷:“便提我到阎罗殿前,我也理直气壮,不怕甚的。”
15、船到桥头自会直桥:桥梁。比喻事先不必多虑,问题自会得到解决。程树榛《钢铁巨人》:“俗语说,船到桥头自会直,那就到哪会说哪会话吧!”
16、一往直前见“一往无前”。陶成章《浙案纪略》第四章第二节:“其行事也,常鼓一往直前之气,而不虑其他。”
17、犯颜直谏敢于冒犯尊长或皇上的威严而极力相劝。《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犯颜极谏;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以为谏臣。”
18、口直心快想什么说什么,为人直爽。巴金《家》:“倒是觉慧口直心快,他终于说了出来。”
19、直截了当了当:干脆;爽快。干脆爽快;不绕弯子。清 李汝珍《镜花缘》:“紫芝妹妹嘴虽利害,好在心口如一,直截了当,倒是一个极爽快的。”
20、枉曲直凑指在弯曲的路上却笔直地往前走。形容人笨拙死板而不知变通。
21、直上青云直上:直线上升。比喻官运亨通,直登高位。唐 李白《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诗:“一朝君王垂拂拭,剖心输丹雪胸臆。忽蒙白日回景光,直上青云生羽翼。”
22、直权无华质朴无文采。
23、急起直追立即振作起来;迅速追赶上去。蔡东藩、许厪父《民国通俗演义》第35回:“急起直追,犹虞不及。”
24、横冲直撞横的冲过去;直的撞过来。形容毫无顾忌地乱冲乱撞或蛮不讲礼。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13回:“黑旋风李逵和鲍旭引着两个牌手,在城里横冲直撞,追杀南兵。”
25、词正理直言词严正,理由充足。《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按院见说得词正理直,更不再问。”
26、主圣臣直主:君主。君主圣明,臣下也就正直。东汉·班固《汉书·薛广德传》:“张猛进曰:‘臣闻主圣臣直。’”
27、扭直作曲比喻是非颠倒。
28、直言谠议谠:正直。指正直的言论。宋·钱易《南部新书》甲:“每侍臣赐对,则左右悉去,故直言谠议,尽得上达。”
29、笔笔直直非常直,没有曲折、弯弧或棱角。朱自清《巴黎》:“夹道两行树,笔直笔直地向凯旋门奔凑上去。”
30、气壮理直谓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义侠《为滇越铁路告成警告全滇》:“法人无端废约于先,吾滇人要求废约于后,气壮理直,谅法人不复狡焉思逞。”
31、直言正论正直公道的言论。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王荆公始用事,公以直言正论折之,不能胜。”
32、直朴无华华:文采。质朴而没有文采。罗悴悬《文学源流》:“至于《易》著《文言》,词尚整饰,《书》垂《典》《诰》,尤多叶韵,群言之祖,排偶尤繁,匪曰直朴无华,遂称复古也。”
33、以直报怨以公道对待有怨恨的人。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34、直言骨鲠直言:正直的言论;骨鲠:鱼骨卡在喉咙里。直话如不说出来,就像鱼骨卡在喉咙里般难受。比喻为人耿直,敢于直言,气节刚正。唐·韩愈《争臣论》:“知朝廷有直言骨鲠之臣,天子有不谮赏从谏如流之美。”
35、横行直撞任意奔走,毫无顾忌。《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当先顾全武一骑马,一把刀,横行直撞,逢人便杀。”
36、直言危行危:高耸的样子,引申为端正,正直。正直的言论和行为。唐·白居易《使百职修皇纲振》:“以直言危行者为狂愚,以中立守道者为凝滞。”
37、刚直不阿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明·周楫《西湖二集·救金鲤海龙王报德》:“并一生宦迹,刚直不阿之志,具表奏闻。”
38、好谀恶直谀:奉承,谄媚;恶:厌恶。喜欢阿谀逢迎,厌恶直言劝谏。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8回:“日事淫乐,好谀恶直,政事不修,群臣解体。”
39、枉直同贯谓曲直不分。
40、直言贾祸直:坦率、直爽;贾:买,引伸为招致。指说话坦率的人会惹祸。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五年》:“子好直言,必及于难。”
41、正言直谏以正义之语,规劝皇帝、上级、长辈或朋友。三国 魏 桓范《谏争》:“今正言直谏,则近死辱而远荣宠,人情何好焉,此乃欲忠于主耳!”
42、直节劲气劲:强。指气节正直,操守刚劲。《明史·王廷传》:“廷守苏州时,人比之赵清献,直节劲气,始终无改。”
43、直眉怒目形容发怒的样子。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十七:“孔二老婆并不上他的当,直眉怒目骂他。”
44、坚忍质直坚忍:坚毅不拔;质直:正直。性情坚毅不拔,品格质朴率直。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丞相传》:“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坚忍质直,且自吕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惮之。”
45、木直中绳中:符合、合乎;绳:木匠用以取直,浸满墨汁的线绳。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战国·赵·荀况《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46、直言尽意直爽地说出全部的意思东汉·班固《汉书·元帝纪》:“直言尽意,无有所讳。”
47、直言取祸直:坦率、直爽;取:取得,引申为招致。指说话直率的人会惹祸。《左传 成公十五年》:“子好直言,必及于难。”
48、言信行直指言语信实,行为正直。
49、平铺直序铺:铺陈。序:叙述。形容说话或写文章不加修饰按顺序直接地叙述。也形容说话或写文章平淡乏味,重点不突出。亦作“平铺直叙”。清·钱谦益《读苏长公文》:“吾读子瞻《司马温公行状》之类,平铺直序,以为古今未有此体。”
50、直眉楞眼亦作“直眉睖眼”。①竖眉瞪眼。②形容眼神发直。邓十喆《活矿工和死把头》:“老矿工直眉楞眼地坐了半天,想起了自己的女儿。”
51、忠果正直忠诚果断,持正刚直。汉·孔融《荐祢衡表》:“忠果正直,志怀霜雪。”
52、举直厝枉举:选拔;直:笔直,正直的人;枉:弯曲,邪恶的人。选用正直者而罢黜奸邪者。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彪传》:“所以瞻仰明公者,以公聪明仁智,辅相汉朝,举直厝枉,致之雍熙也。”
53、董狐直笔董狐:春秋时晋国的史官。直笔:根据事实,如实记载。指敢于秉笔直书,尊重史实,不阿权贵的正直史家。《左传·宣公二年》载:赵穿杀晋灵公,身为正卿的赵盾没有管,董狐认为赵盾应负责任,便在史策上记载说“赵盾弑其君”。为赵盾所杀。后孔子称赞说:“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54、直道事人事:侍奉,服侍。正直无私地对待别人。《隋书·冯慈明传》:“慈明直道事人,有死而已。不义之言,非所敢对。”
55、径情直行随着意愿,顺利地得到成功。《歇冠子 著希》:“夫义,节欲而治,礼,反情而辨者也。故君子径情而行也。”
56、嘴直心快性情直爽,有话就说。
57、直道而行比喻办事公正。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58、小枉大直在小的方面不妨有些枉曲,在大的方面必须保持正直。战国·楚·尸佼《尸子》下卷:“孔子曰:‘绌寸而信尺,小枉而大直,吾弗为也。”
59、大直若屈亦作“大直若诎”。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后汉书荀淑传论》:“及后潜图董氏,几振国命,所谓‘大直若屈,道固逶迤’也。”
60、中通外直莲的茎中心有孔可通上下,其外正直,不弯不曲。比喻人的心胸宽广,行为端正。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