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直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直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恶直丑正嫉害正直的人。汉·蔡邕《太尉汝南李公碑》:“迁徐州刺吏,百司震肃,饕餮风靡,恶直丑正。”
2、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蓬昔日长在大麻田里,不用扶持,自然挺直。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得到健康成长。《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3、直言危行危:高耸的样子,引申为端正,正直。正直的言论和行为。唐·白居易《使百职修皇纲振》:“以直言危行者为狂愚,以中立守道者为凝滞。”
4、直如弦像弓弦一样正直。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五行志一》载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5、青云直上青云:指青天。直线上升;向高空飞腾直上。比喻人的地位直线上升。南朝 齐 孔稚珪《北山移文》:“度白雪以方絜,干青云而直上。”
6、木直中绳中:符合、合乎;绳:木匠用以取直,浸满墨汁的线绳。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战国·赵·荀况《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7、词正理直言词严正,理由充足。《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按院见说得词正理直,更不再问。”
8、拗曲作直故意将错的说成对的。比喻是非颠倒。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5卷:“方妈妈呆了半晌,开口不得,思想没收场,只得拗曲作直,说道:‘谁叫你私下通奸?我已告在官了。’”
9、正言直谏以正义之语,规劝皇帝、上级、长辈或朋友。三国 魏 桓范《谏争》:“今正言直谏,则近死辱而远荣宠,人情何好焉,此乃欲忠于主耳!”
10、直入云霄云霄:指天空。直冲云天。形容歌声高亢嘹亮。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4回:“点起几百盏明角灯来,高高下下,照耀如同白日;歌声缥缈,直入云霄。”
11、直道守节节:节操。处事公正,遵守节操。
12、直截了当了当:干脆;爽快。干脆爽快;不绕弯子。清 李汝珍《镜花缘》:“紫芝妹妹嘴虽利害,好在心口如一,直截了当,倒是一个极爽快的。”
13、沽誉买直同“沽名卖直”。《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二年》:“若方其争论新法之际,便行窜黜,谓之立异好胜,谓之沽誉买直,谓之非上所建立,谓之不能体国,谓之不遵禀处分,言章交攻,命令切责,亦不能成其美矣。”
14、直眉瞪眼形容发脾气或发呆的样子。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2回:“连司棋也都气了个直眉瞪眼。”
15、口直心快想什么说什么,为人直爽。巴金《家》:“倒是觉慧口直心快,他终于说了出来。”
16、直情径行径:直;行:从事。凭着自己的意思径直地去做。比喻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有直情而径行者,戎狄之道也。”
17、直口无言犹言哑口无言。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一回:“众人被他骂的直口无言。”
18、直木先伐直:挺直。挺直成材的树木,最先被砍伐。比喻有才能的人会遭到迫害。亦作“直木必伐”。《庄子·山木》:“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19、仗气直书仗:依靠,凭借。指坚持正义,毫不隐讳地写出真相。《陈书·后主纪》:“其有负能仗气,摈压当时,……亦宜去此幽谷,翔兹天路。”
20、直来直去指来去途中不绕道、不停留,或指说话、做事不绕弯子。曹禺《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我说作品的思想性,不是叫人看了那么直来直去,一览无余。”
21、奋起直追奋:鸟类展翅起飞。形容在已经落后的情况下;振作起来;一股劲地赶上去。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29回:“义无反顾,惟有群策群力,奋起直追,迅电华会代表,坚持原案。”
22、直言取祸直:坦率、直爽;取:取得,引申为招致。指说话直率的人会惹祸。《左传 成公十五年》:“子好直言,必及于难。”
23、直性狭中直性:性格直爽;狭中:心中狭隘。直性子,小心眼,搁不住事。指没有宽容人的度量。晋·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
24、直接了当同“直截了当”。聂绀弩《关于知识分子》:“因为反正无法挽救,倒不如各人知趣,早点‘卖身投靠’的直接了当。”
25、刚直不阿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明·周楫《西湖二集·救金鲤海龙王报德》:“并一生宦迹,刚直不阿之志,具表奏闻。”
26、直权无华质朴无文采。
27、坚忍质直坚忍:坚毅不拔;质直:正直。性情坚毅不拔,品格质朴率直。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丞相传》:“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坚忍质直,且自吕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惮之。”
28、正色直绳谓严正执法。《南史·孔休源传》:“[孔休源]迁御史中丞,正色直绳,无所回避,百僚惮之。”
29、直道不容容:容受。按正直的道理行事而不被社会容纳。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四卷:“公祖大人直道不容,以致忤时。敝乡士民迄今廑想明德。”
30、扭曲作直比喻是非颠倒。元 岳伯川《铁拐李》第一折:“兄弟,您哥哥平日不曾扭曲作直,所以不走不逃。”
31、勇猛直前勇猛地一直往前。宋·朱熹《答刘智夫书》:“若勇猛直前,便以头目脑髓布施,亦无不可也。”
32、直言骨鲠直言:正直的言论;骨鲠:鱼骨卡在喉咙里。直话如不说出来,就像鱼骨卡在喉咙里般难受。比喻为人耿直,敢于直言,气节刚正。唐·韩愈《争臣论》:“知朝廷有直言骨鲠之臣,天子有不谮赏从谏如流之美。”
33、挠曲枉直指矫正曲直。汉 桓宽《盐铁论 大论》:“而欲废法以治,是犹不用隐斧斤欲挠曲枉直也。”
34、直言谠议谠:正直。指正直的言论。宋·钱易《南部新书》甲:“每侍臣赐对,则左右悉去,故直言谠议,尽得上达。”
35、不直一钱直:通“值”,价值。比喻毫无价值或无能、品格卑下。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生平毁程不识不直一钱,今日长者为寿。”
36、沽名卖直故作正直以猎取名誉。《明史·钱唐韩宜可等传赞》:“伯巨、敬心以缝掖诸生言天下至计,虽违于信而后谏之义,然原厥本心,由于忠爱,以视末季沽名卖直之流,有不可同日而语者也。”
37、忠果正直忠诚果断,持正刚直。汉·孔融《荐祢衡表》:“忠果正直,志怀霜雪。”
38、质直浑厚质朴厚重。形容诗文书画的笔力、风格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韩吏部下》:“语多质直浑厚,计应似其为人。”
39、直内方外形容内心正直、做事方正。《周易 坤》:“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40、直道而行比喻办事公正。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41、直待雨淋头比喻不能及早罢手或毫无准备。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襄州洞山守初宗慧大师》:“僧问:‘迢迢一路时如何?’师曰:‘天晴不肯去,直待雨淋头。’”
42、分文不直直:同“值”。一分钱一文钱也不值。形容没有任何价值。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八:“有人赞叹此事,如虎带角;有人轻毁此事,一文不值,一等是恁么事,因什么毁赞不是。”
43、直而不挺指做事按正直之道而行,但能有变通。东汉·班固《汉书·盖宽饶传》:“夫君子直而不挺,曲而不讪。”
44、直上青云直上:直线上升。比喻官运亨通,直登高位。唐 李白《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诗:“一朝君王垂拂拭,剖心输丹雪胸臆。忽蒙白日回景光,直上青云生羽翼。”
45、正色直言正色:严肃或严厉的神色。态度严肃,语言正直。形容刚直不阿。亦作“正色危言”。《晋书·王恭传》:“恭每正色直言,道子深惮而忿之。”
46、古之遗直遗直:指人很耿直,有古人的遗风。指能够体现古人遗风的人。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十四年》:“叔向,古之遗直也。治国制刑,不隐于亲,三数叔鱼之恶,不为丰减。”
47、一往直前见“一往无前”。陶成章《浙案纪略》第四章第二节:“其行事也,常鼓一往直前之气,而不虑其他。”
48、蓬赖麻直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也能学习成为好人。《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49、小枉大直在小的方面不妨有些枉曲,在大的方面必须保持正直。战国·楚·尸佼《尸子》下卷:“孔子曰:‘绌寸而信尺,小枉而大直,吾弗为也。”
50、理直气壮直:正确、合理、充分;气壮:气势旺盛。理由正确、充分;说话的气势就很盛。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1卷:“便提我到阎罗殿前,我也理直气壮,不怕甚的。”
51、长驱直进犹言长驱直入。《三国演义》第九六回:“若擒了曹休,便长驱直进,唾手而得寿春,以窥许洛,此万世一时也。”
52、口快心直有啥说啥;想啥说啥。形容人性情直爽;语言明快。清 曹雪芹《红楼梦》:“云姑娘,你如今长大了,越发心直嘴快了。”
53、直言勿讳直率地说话,无所隐讳。同“直言无讳”。清 张廷玉《明史 弋谦传》:“尔群臣勿以前事为戒,于国家利弊、政令未当者,直言勿讳。”
54、举直厝枉举:选拔;直:笔直,正直的人;枉:弯曲,邪恶的人。选用正直者而罢黜奸邪者。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彪传》:“所以瞻仰明公者,以公聪明仁智,辅相汉朝,举直厝枉,致之雍熙也。”
55、尺枉寻直枉:弯曲;寻:古长度单位,1寻=8尺;直:伸。弯曲一尺而使得一寻伸直。比喻微小的让步换来较大的利益。晋·陈寿《三国志·蜀志·绤正传》:“小屈大申,存公忽私,虽尺枉而寻直,终扬光以发挥也。”
56、直壮曲老老:引申为衰,气馁。理直气壮,理曲气馁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师直为壮,曲为老,岂在之乎?”
57、扶摇直上扶摇:迅猛盘旋而上的旋风。乘着大旋风之势一直上升。比喻事物迅速地直线上升。有时也比喻官职提升得很快。先秦 庄周《庄子 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58、言信行直指言语信实,行为正直。
59、主圣臣直主:君主。君主圣明,臣下也就正直。东汉·班固《汉书·薛广德传》:“张猛进曰:‘臣闻主圣臣直。’”
60、正法直度度:标准。严正法律,统一标准。春秋·齐·管仲《管子·版法》:“正法直度,罪杀不赦。杀僇必信,民畏而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