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争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争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争锋吃醋见“争风吃醋”。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九回:“凤丫头倒好意待他,他倒这样争锋吃醋,可知是个贱骨头。”
2、道长争短见“道长论短”。林如稷《将过去》:“你近来怎么这样瘦,精神也像不好:意志消沉,从前爱闹爱道长争短,现在只是死呆呆不爱说话?”
3、龙战虎争同“龙争虎斗”。汉·班固《答宾戏》:“分裂诸夏,龙战虎争。”
4、力争上游上游:江河的源头。努力争取处于上流源头。比喻努力争取先进。清 赵翼《闲居读书作》诗:“所以才智人,不肯自弃暴,力欲争上游,性灵乃其要。”
5、廷争面折廷争:在朝廷上争论;面折:当面指责别人的过失。指直言敢谏。《史记·吕太后本纪》:“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
6、踊跃争先踊跃:欢欣奋起的样子。积极争着赶在前头,不甘落后。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4回:“遇见善事,莫不踊跃争先,毫无小人习气,因而邻邦都以‘大人国’呼之。”
7、与世靡争靡:无。不跟社会上的人发生争执。是一种消极的回避矛盾的处世态度。晋·潘岳《许由颂》:“邈哉许公,执真履贞,辞尧天下,抱朴隐形,川停岳峙,澹泊无营,栖迟高山,与世靡争。”
8、面争庭论同“面折庭争”。宋·欧阳修《上范司谏书》:“他日闻有立天子陛下,直辞正色,面争庭论者,必范君也。”
9、并驱争先指竞争高下。《三国志 蜀志 关羽传》:“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10、百花争妍妍:美;艳。各种各样的花儿争奇斗艳。形容繁花盛开;生气勃勃的景象。冯德英《苦菜花》第六章:“尽管外面是冰天雪地,屋内却是百花争妍,春光灿烂。”
11、蜗角之争比喻为了极小的事物而引起大的争执。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十卷:“宋礼立裹之约,希蜗角之争。”
12、雀鼠之争指强暴侵凌引起的争讼。《诗·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
13、争多论少为得到的多少而争吵。形容斤斤计较。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五:“昔日公公原分付莫要分开,还是二位伯伯总管在那里,扶持小儿女大了,但凭胡乱分些便罢,决不敢争多竞少。”
14、争名逐利争要名誉,侵夺贪求财利。明·胡文焕《群音类选·<青衫记·华阴骑驴>》:“争名逐利,枉将人白日驰驱。”
15、奋勇争先奋:振起,发扬。鼓起勇气,冲在最前面。明·郭勋《英烈传》第35回:“那德胜奋勇争先,以一当百,杀的汉兵大败而奔。”
16、蛮触之争蛮:蛮氏;触:触氏。《庄子》中的在蜗牛两角的两个小国,因细小的缘故而引起的争端。战国·宋·庄周《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17、十鼠争穴穴:动物的窠巢。比喻坏人聚集互相争斗。《梁书·元帝纪》:“侯景奔窜,十鼠争穴,郭默清夷,晋熙附义。”
18、战争贩子挑起战争的人。指依靠煽动战争而从中牟利的人。
19、两虎相争两只老虎相互争斗。比喻力量强大的双方相搏斗。《战国策 秦策二》:“今两虎诤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史记 春申君列传》:“天下莫强于秦楚,今闻大王欲伐楚,此犹两虎相与斗。”〖示例〗我相公官至下大夫,不知为何,近日只要与上大夫赵正卿争朝,我想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明 徐元《八义记 张维评话》
20、鼓脑争头争着出头;要冒尖,强出头。《全元散曲·柳营曲·风月担》:“勤儿每正鼓脑争头,斗喧呼谢馆秦楼。”
21、炫奇争胜炫:夸耀。夸耀新奇,竞争胜负。清 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火神庙中玉器摊,尤炫奇争胜,贵族妇女及富商外贾多趋之。”
22、必争之地敌对双方非争夺不可的战略要地。《周书 王悦传》:“白马要冲,是必争之地。今城守寡弱,易可图也。”
23、争长论短长、短:指是非;优劣。指在一些小事上斤斤计较;争论谁是谁非;谁高谁低。宋 柳开《穆夫人墓志铭》:“异性相聚,争长竞短。”
24、桃李争辉桃花与李花竞媚比妍。形容春日景色美不胜收。明·无名氏《东篱赏菊》第三折:“花也则为你不与那繁花争媚,花也则为你不同他桃李争辉。”
25、争天抗俗与大自然斗争,同落后的风俗习惯抗衡。
26、你夺我争指相互争夺。亦作“你争我斗”、“你争我夺”。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东扯西拽,你夺我争,纷纷乱嚷。”
27、争长争短计较细小出入,争竞利害得失。明·无名氏《渔樵闲话》第二折:“为利图名呵如燕雀营巢,争长争短,如狼虎竞食。”
28、争妍斗奇形容百花盛开,竞相化美。宋·吴曾《能改斋漫录·方物·芍药谱》:“名品相压,争妍斗奇,故者未厌,而新者已盛。州人相与惊异,交口称说。”
29、斗色争妍形容花盛开,竞相逞美。明·何景明《二月见梅》诗:“巡檐一笑卿相慰,斗色争妍非尔时。”
30、争权攘利见“争权夺利”。李大钊《大哀篇》:“钻营运动、争权攘利之不暇,奚暇计及民生哉?”
31、竞短争长指与别人争优劣,比高下。宋·陈亮《谢张侍御启》:“竞短争长,无复此梦。”
32、争红斗紫形容百花争艳。宋·无名氏《张协状元》第一出:“陌上争红斗紫,窗外莺啼燕语,花落满庭空。”
33、谏争如流谏争:争同“诤”,直言相劝。劝谏的话如同流水一样,滔滔不绝。明·无名氏《东篱赏菊》第二折:“从父令是何由,从君令是何由,冒斧当戈,谏争如流。”
34、白蚁争穴比喻竞逐名利。元 马谦斋《沉醉东风 自悟》曲:“取富贵青蝇竞血,进功名白蚁争穴。”
35、争光日月指人的精神或事业可以同日月比光辉。
36、龙争虎斗龙与虎之间的争斗。形容斗争或竞赛十分激烈紧张。元 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文武每我不信你敢差排吕太后,枉以后龙争虎斗,都是俺鸾交凤友。”
37、蛮触相争蛮触:蛮氏、触氏,《庄子》寓言中的在蜗牛两角的两个小国。因细小的缘故而引起的争端。《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38、百花争艳各种花草树木竞相开放出艳丽的花朵。王朔《懵然无知》:“整个晚会都用小演员,儿童演儿童看,台上台下天真烂漫,百花争艳。”
39、面折廷争面折:当面指责别人的过失;廷争:在朝廷上争论。指直言敢谏。西汉 司马迁《史记 吕太后本纪》:“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
40、鹬蚌持争,渔翁得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战国策·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面都不相让。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
41、争强斗胜犹争强好胜。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十五回:“定要丧了那羞恶的良心,戴了鬼脸,千方百计,争强斗胜的去奉承那王振做甚?”
42、斗艳争妍见“斗艳争妍”。清·归庄《看寒花记》:“因思春夏秋之花,斗艳争妍,逾旬则色衰态倦,甚且有一日半日而谢者。”
43、争名竞利见“争名夺利”。宋·秦观《自警》诗:“争名竞利走如狂,复被利名生怨隙。”
44、无可争辩没有什么可争辨的。表示确实无疑。清·陈澧《东塾读书记》卷十六:“太社不立于京都,当安所立。尤无可置辩矣。”
45、斗丽争妍竞相比赛艳丽。清·顾禄《清嘉录·山塘看会》:“每会至坛,箫鼓悠扬,旌旗璀璨,卤簿台阁,斗丽争妍。”
46、万壑争流壑:深沟,借指溪流。许多溪水竞相奔流。形容山中胜景。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47、暗斗明争暗里明里都在进行斗争。常形容尽力争权夺利。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二卷第七章:“南方的桂滇黔等小军阀,暗斗明争,弄得全中国民不聊生!中国政治真糟啦!”
48、斗媚争妍竞相比赛妩媚艳丽。清·王韬《淞滨琐话·画船纪艳》:“[鱼轩]中有二女,装束艳冶……斗媚争妍,堪称双绝。”
49、争强好胜争:争夺;强:优胜;好:喜爱。争为强者;事事处处都喜欢超过和压倒别人 。也作“争强斗胜”、“争强显胜”、“争强要胜”。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5回:“任是争强好胜的,偏逢用违所长。”
50、刑天争神刑天:神话人物。刑天同天帝争夺神位。比喻大无畏的精神。《山海经·海外西经》:“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
51、十手争指谓人如有不善,众人则争相指责。语本《礼记 大学》:“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语出《礼记·大学》:“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52、争权夺利追求名誉、地位和私利。邹韬奋《消弭内战的唯一途径》:“任何为私人私党争权夺利的内战都必然地要为全国民众所唾弃。”
53、争猫丢牛比喻贪小失大。清·李绿园《歧路灯》第70回:“真正是争得猫儿丢了牛。”
54、争奇斗艳互相争斗,以新奇艳丽来取悦于他人。亦作“争奇斗异”。宋·吴曾《能改斋漫录·方物·芍药谱》:“名品相压,争妍斗奇,故者未厌,而新者已盛。”
55、鸡鹜争食鸡鹜:比喻平庸的人。旧指小人互争名利。战国·楚·屈原《卜居》:“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
56、与世无争和社会上的人没有争执。多指一种消极回避矛盾的处世态度。《战国策·楚策四》:“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
57、争强斗狠犹争强好胜。郭沫若《屈原》第一幕:“譬如我们每一个人都爱争强斗狠,但是又爱贪懒好闲,在这儿便种下了堕落的种子。”
58、知出乎争知:智慧,知识。争:斗争,竞争。智慧从斗争中得来。战国·宋·庄周《庄子·人间世》:“且若亦知夫德之荡而知之所为出乎哉?德荡乎名,知出乎争。”
59、争长相雄争相为长为雄。清·严复《天演论》:“势如争长相雄。”
60、群芳争艳各种美丽、芳香的花草在比美、斗妍。明·赵弼《青城隐者记》:“时值仲春,群芳竞艳,百卉争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