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真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真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信以为真把假的当作真的。信:相信。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只因他平日冒称是宰相房玄龄之后,在人前夸炫家世,同僚中不知他的来历,信以为真,把他十分敬重。”
2、返璞归真同“返朴归真”。太平天国·洪仁玕《英杰归真》:“上帝基督化人,超凡入圣,返璞归真。”
3、半真半假一半真情;一半假意。不是完全真实的。元·范居中《金殿喜重重·秋思》套曲:“我这里千回右转自彷徨,撇不下多情数桩。半真半假乔摸样,宜嗔宜喜娇情况,知疼知热俏心肠。”
4、真金烈火比喻经过严重考验而品质不变。明·徐渭《雌木兰》第二出:“非自奖真金烈火,傥好比浊水红莲。”
5、千真万真形容情况非常确实。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7回:“是小的伏侍他上马,又是小的剥他的衣服,面貌认得仔细,千真万真是他。”
6、真情实感真挚的感情,实在的感受。孙犁《秀露集·欧阳修的散文》:“散文如无具体约束,无真情实感,就会枝蔓无边。”
7、天真烂熳见“天真烂漫”。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李八缸》:“月生又天真烂熳,不较锱铢。”
8、天真烂缦天真:指人心地善良。形容思想单纯、纯真自然、活泼可爱,没有做作和虚伪。茅盾《虹》:“她那种抢先说话的脾气、顽皮的举动,处处都露出天真烂缦。”
9、真命天子旧时所谓秉承天命降世的皇帝。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四卷:“先生二十五六年前,便识透宋朝的真命天子了。”
10、真心实意心意真实诚恳;毫无虚假。形容没有丝毫虚伪。元 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常言道:海深须见底,各办着个真心实意。”
11、天真无邪邪:不正当。心地善良纯洁,没有不正当的想法。丁玲《风雪人间》上卷:“我是一个天真无邪的人,是一个革命战士,是党的儿女。”
12、真情实意真实的情意。明·李东阳《求退录·诗话》:“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彼小夫贱隶妇人女子真情实意,喑合而偶中,固不待于教。”
13、怀质抱真指人格和品德纯洁高尚,质朴无华。同“怀真抱素”。《梁书 武帝纪上》:“其有勇退忘进,怀质抱真者,选部或以未经朝谒,难于进用。”
14、弃伪从真丢弃虚伪而追从真理。太平天国·洪仁玕《军次实录》:“非我真圣主不恤操劳,诚恐其诱惑人心,紊乱真道,故不得不亟于弃伪从真,去浮存实,使人人共知虚文之不足尚,而真理自在人心也。”
15、真金不怕火比喻正确的事物经得住考验。高晓声《大好人江坤大》:“姓刘的说要调查,你就陪他去,真金不怕火,查好了!”
16、真才实学真正的才华和学识。实:真。宋 王十朋《梅溪王忠公文集》第23卷:“知其所得必真才实学。”
17、真龙活现形容逼真。蒋光慈《短裤党》二:“他每一次所做的传单,都是说的真龙活现也似的。”
18、货真价实货物质量好;价格公道;原是旧时商人招揽生意的用语。也可形容地道、不走样、不离谱。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但不知可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字样没有?”
19、真伪莫辨莫:不。真假分辨不清。《隋书·经籍志》:“战国纵横,真伪莫辨,诸子之言,纷然淆乱。”
20、真刀真枪①真实的刀枪。②比喻毫不作假,实实在在。老舍《龙须沟》第二幕:“他们在这儿,不是先给孩子们糖吃,然后才真刀真枪的一杀杀一大片?”欧阳山《苦斗》三八:“你知道么?人家是拿真刀真枪的。不比我们光拿铁笔、扁担。”
21、真人面前不说假指在真诚的人或了解情况的人面前不说假话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南康军云居山了元佛印禅师》:“真人面前不说假,佛也安,祖也安。”
22、真知卓见见“真知灼见”。郭沫若《盲肠炎·向自由王国飞跃》:“我的旧信稿,不敢说是甚么真知卓见,不过在此提供出来,聊以供朋友们的讨论罢了。”
23、反璞归真璞:蕴藏有玉的石头,也指未雕琢的玉;归:返回;真:天然,自然。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战国策·齐策四》:“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
24、以伪乱真把假的混在真的里面,使真假不分。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汉书·王莽赞》云:‘紫色蛙声,馀分闰位。’谓以伪乱真耳!”
25、丁真楷草丁:丁觇;楷:智楷。丁觇的隶书,智楷的草书。赞美人的书法好。唐·张彦远《法书要录》第八卷引张怀蠸《书断·中·妙品》:“智永章草,草书入妙,隶入能。兄智楷亦工草,丁觇亦善隶书,时人云:‘丁真楷草’。”
26、真凭实据真实可靠的凭据。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50回:“这方子上都盖有他的姓名图书,是个真凭实据。”
27、真心诚意心意真实诚恳,没有虚假。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常言道海深须见底,各办着个真心实意。”
28、真金不镀比喻有真才实学的人用不到装饰。唐·李绅《答章孝标》:“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十载长安得一第,何须空腹用高心。”
29、烂漫天真形容心地纯真,不虚伪。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第九卷:“李太白着宫锦袍醉眠长安市上,纯是烂漫天真,千古岂容第二人装点此蕃举动。”
30、真独简贵独处时谨慎,富贵时简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真独简贵,不减父祖。”
31、真赃实犯赃物是真的,罪犯是确实的。泛指犯罪的证据确凿。明 徐渭《女状元》第三出:“临邛卓家失了盗,那伙做公的没处拿真赃实犯。”
32、烈火见真金真金是不怕烈火烧的,所以只有在烈火中才能鉴别出是不是真金。比喻在关键时刻最能考验人。
33、天真烂漫自然纯真;毫不造作。多指少年儿童纯真可爱。天真:心地单纯;不虚伪做作;烂漫:坦率自然。宋 龚开《高马小儿图》:“此儿此马俱可怜,马高三齿儿未冠,天真烂熳好容仪,楚楚衣装无不宜。”
34、真人不露相指得道的人不以形相现于人前。借喻不在人前露脸或暴露身分。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十九回:“悟空,这里人家,识得我们道成事完了。自古道,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恐为久淹,失了大事。”
35、十里无真言远处传来的消息不可轻信。黎汝青《叶秋红》:“十里无真言,总是越传越玄。”
36、千真万确真:真实;确:确实。形容情况非常确实。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9回:“匡超人大惊道:‘那有此事!我昨日午间才会着他,怎么就拿了?’景兰江道:‘千真万确的事。’”
37、通真达灵与神仙交往。《云笈七签》卷四七:“太上四明,九门发精,耳目玄彻,通真达灵。”
38、返朴还真同“返朴归真”。《人民日报》1961.8.19:“就连那位声‘美言不信’,力主返朴还真的老聘,在他自己写《道德经》的时候,又何尝不运用精妙的语言来著书立说,可见他也并不反对真正美的文采。”
39、返朴归真返:反回;回复;朴:未加工的木料;引申为质朴;归:返回、回归;真:天然。回复事物初始的自然状态。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四》:“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也。”
40、归全返真回复到完满的本原的境界。唐·白居易《故饶州刺史吴府君神道碑铭序》:“无子孙忧,屈伸宠辱,委顺而已,未尝一日戚戚其心颜,以至于归全返真,故予所谓达人之徒欤?”
41、真知灼见真:真实;真知:正确的认识;灼:明白透彻;见:见解。正确透彻的认识和见解。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王安石三难苏学士》:“真知灼见者尚且有误,何况其他!”
42、千真万实形容情况非常确实。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九回:“据叔叔说得千真万实,则是天地生人之性情,皆不灵矣,则是圣贤之名教,皆假设矣。”
43、真真假假指真假难辨。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2回:“这姓铁的一个少年人,明明为贪色,却真真假假,百般哄诱他不动。”
44、真实无妄妄:荒诞、荒谬。形容真实可靠,绝不荒谬。西汉·戴圣《礼记·中庸》:“诚者天之道也。”朱熹集句:“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也。”
45、以假乱真以:用;乱真:使真的东西混乱;与假的掺杂在一起分不清。用假的东西来冒充或混杂真的东西。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馀分闰位,谓以伪乱真耳。”
46、情真意切谓情意十分真切。清·吴乔《答万季埜诗问》:“六朝体宽无粘,韵得叶用,粘缀但情真意切,得句即佳。故‘城上草’一篇,止十三字,而意味无穷。”
47、真龙天子旧时认为皇帝是天上的真龙下凡,因以为皇帝的代称。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八章:“她想,既然人们都说明朝的气数完了,真龙天子已经出世,说不定这真龙天子就是李闯王。”
48、真心真意犹真心实意。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九回:“那黛玉偏生也是个有些痴病的,也每用假情试探。因你也将真心真意瞒起来,我也将真心真意瞒起来,都只用假意试探。”
49、烈火真金烈火:熊熊大火;猛烈的火。真金不惧火炼;在烈火中可以鉴别出真正的黄金。比喻英雄本色不变;也作“烈火见真金”。
50、庐山真面目庐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指庐山的真实面目。用以比喻事物的真相;或人的本来面目。宋 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1、假戏真做指戏演得逼真或把假的事情当作真的来做。洪深《电影戏剧表演术》第三章:“表演的所以能感动人,就是因为演员的诚恳,所谓‘假戏真做’。”
52、反朴归真反:通“返”,回;朴:质朴;归:返回;真:天然,自然。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鲁迅《花边文学 玩笑只当它玩笑(下)》:“连刘先生似的想白话‘返朴归真’的意思也全没有。”
53、真真实实指十分真实可靠。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5回:“我弟兄三个,真真实实地并没半点儿假!”
54、归真反朴见“归真反璞”。朱自清《鲁迅先生的中国语文观》:“他(鲁迅)赞成语言的欧化而反对刘半农先生‘归真反朴’的主张。”
55、归全反真回归到完善的、原本的境界。唐·白居易《故侥州刺史吴府君神道碑铭序》:“无室家累,无子孙忧,屈伸宠辱,委顺而已,未尝一日戚戚其心颜,以至于归全反真,故予所谓达人之徒欤?信矣!”
56、真相大白真相:佛教用语;指本来面目;大白:彻底弄清楚了。真实情况完全弄清楚了。《花城》1981年第1期:“要是能把他的疯病治好了,就可以真相大白了。”
57、修真炼性真:纯真的本来心性。学道修行,使本性不受损害。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一回:“一个修真炼性的英雄,入凡超圣的豪杰。”
58、抱诚守真抱:存在心里。志在真诚,恪守不违。鲁迅《坟 摩罗诗力说》:“上述诸人,其为品性言行思惟,虽以种族有殊,外缘多别,因现种种状,而实统于一宗;无不刚健不挠,抱诚守真。”
59、真山真水形容风景特别优美的山水。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一折:“你看庐山,果然好景致也,端的真山真水。”
60、归真反璞归:返回;真:天然,自然;璞:蕴藏有玉的石头,也指未雕琢的玉。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四》:“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