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折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折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折臂三公晋代的羊枯,曾坠马折断手臂,官至三公。指贵官堕马。唐·刘禹锡《秘书崔少监坠马长句因而和之诗》:“上车著作应来问,折臂三公定送方。”
2、折券弃债券:泛指票据、凭证。指销毁债券,不再索偿。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岁竟,比两家常折券弃债。”
3、曲曲折折弯曲,形容事情遇到许多阻碍或受到挫折打击,不能顺利进行。曾朴《孽海花》第12回:“彩云不及细看,却被那妇人不由分说就扶上台阶,曲曲折折,走到一面大镜子面前,那妇人把镜子一推,却呀的一声开了,原来是个门儿。”
4、百折不移屡遭挫折亦不改变其操守。明 吴承恩《赠郡伯古愚邵公报政序》:“即其可名状者言之,则本之一毫不染之真,而加之百折不移之守。”
5、低眉折腰形容在人面前显出卑躬屈膝的样子。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6、椒焚桂折比喻仁人志士被残害。鲁迅《集外集 <送O.E.君携兰归国>诗》:“椒焚桂折佳人老,独托幽岩展素心。”
7、折长补短截取长的,补充短的。比喻用长处补短处。《韩非子 初见秦》:“今秦地折长补短,方数千里,名师数十百万,轮船国之号令赏罚,地形利害,天下莫如也。”
8、折本买卖折:亏损。亏损的生意。泛指吃亏的事。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一折:“稍似间有些钱,抵死里无多债,权做这场折本买卖。”
9、榱栋崩折比喻大局崩溃。清 梁启超《论不变法之害》:“今有巨厦,更历千岁,瓦墁毁坏,榱栋崩折,非不枵然大也,风雨猝集,则倾圮必矣。”
10、折而族之推翻他,而且杀他的家族。
11、三折其肱肱:手臂。几次断臂,就能懂得医治断臂的方法。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自能造诣精深。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
12、深文曲折歪曲地援引法律条文,不露痕迹地陷人于罪。《宦海》第六回:“他却要卖弄自己的精明,张大自家的势焰,深文曲折的送了这个人的脑袋,方才觉得心中舒服。”
13、面折廷诤见“面折廷争”。章炳麟《变法箴言》:“争变法者,吾未见其有面折廷诤、千人皆靡者也。”
14、栋折榱崩榱:椽子。正梁和椽子都毁坏了。比喻当政的人倒台或死去。左丘明《左传 襄公三十一年》:“栋折榱崩,侨将厌焉,敢不尽言。”
15、百折不挠折:挫折。挠:弯曲;引伸为屈服。无论遭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缩;不屈服。汉 蔡邕《太尉乔玄碑》:“其性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16、折矩周规犹循规蹈矩。谓举止合乎法度。清·沈涛《交翠轩笔记》卷二:“左珩右佩,折矩周规,绝无名流儇薄之习。”
17、得马折足见“得马生灾”。典出《淮南子·人间训》。见“得马生灾”。
18、艰难曲折困难和曲折。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都是要经过艰难曲折的。在社会主义事业中,要想不经过艰难曲折。”
19、廷争面折廷争:在朝廷上争论;面折:当面指责别人的过失。指直言敢谏。《史记·吕太后本纪》:“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
20、九折臂九:泛指多次;折:断。多次折断胳膊,经过反复治疗而熟知医理。比喻阅历多,经验丰富。战国 楚 屈原 《九章 惜诵(惜诵以致愍兮)》:“九折臂而成医兮,吾至今而知其信然。”王逸注:“方人九折臂,更历方药,则成良医。”
21、斗折蛇行斗折:像北斗星的排列一样曲折。像北斗星一样弯曲,像蛇一样曲折行进。形容道路曲折蜿蜒。唐·柳宗元《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漂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2、拉枯折朽同“摧枯拉朽”。宋·文莹《玉壶清话》第七卷:“食罢,将战,伦举兵一鏖,如拉枯折朽。”
23、瓶沉簪折瓶沉水底难觅,簪子折断难接。比喻男女分离。唐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
24、折胶堕指极言天气寒冷。宋·苏轼《磨衲赞》:“折胶堕指,此衲不寒,烁石流金,此衲不热。”宋·周密《齐东野语·曝日》:“《冬日初出铭》曰:‘折胶堕指,梦想负背。’”
25、攀花折柳喻狎妓。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二折:“则为我攀花折柳,致令的有国难投。”
26、掊斗折衡剖开量物的斗,折断称物的衡。指废除让人争多论少的斗衡。《庄子 胠箧》:“掊斗折衡,而民不争。”
27、将功折过同“将功折罪”。元·李直夫《虎头牌》第三折:“既然他复杀了一阵,夺的人口牛羊马匹回来了,这等呵将功折过,饶了他项上一刀。”
28、蕙折兰摧蕙:蕙草;兰:兰花。比喻女子夭亡。清·袁枚《续新齐谐》:“怨侣方成,鸾俦遽拆,珠沉玉陨,蕙折兰摧。”
29、隐晦曲折意思含糊晦涩;转弯抹角。常指说话或写文章用隐隐约约、转弯抹角的方式来表达思想。隐晦:不明显;曲折:转弯抹角。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我们可以大声疾呼,而不要隐晦曲折,使人民大众不易看懂。”
30、一波三折原指写字的笔法曲折多变。现比喻文章的结构起伏曲折。也比喻事情进行中意外的变化很多。《宣和书谱 太上内景神经》:“然其一波三折笔之势,亦自不苟。”
31、三折股为良医股:大腿。几次折断大腿,就能懂得医治断臂的方法。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自能造诣精深。唐·欧阳詹《送洪孺卿赴举序》:“三折股为良医。予五升词扬,四遭渏摭,是以窃知乎之则。”
32、弓折刀尽比喻战斗力没有了,无法可想。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今日拟打罗山寨,弓折刀尽。”
33、朝攀暮折指不断地攀折。比喻时时遭摧残。唐 崔颢《行路难》诗:“我昔初在昭阳时,朝攀暮折登王墀。”一本作“朝折暮折”。
34、折鼎覆餗见“折足覆餗”。《南史·张弘策传》:“拓怯而无断,喧弱而不才,折鼎覆餗,忮踵可待。”
35、群轻折轴轻的东西积多了,也能压断车轴。比喻小患会酿成大祸。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一》:“臣闻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故愿大王之熟计之也。”
36、不折不扣折、扣:原为商业用语;商品按原价扣除百分之几出售;叫做打折扣。表示完全的、十足的;一点不差。茅盾《子夜 一》:“他那二十多年足不窥户的生活简直是不折不扣的坟墓生活!”
37、蠹众木折蛀虫多了,木头就要折断。比喻不利的因素多了,就能造成灾祸。《商君子·修权》:“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
38、兰摧玉折旧时多用于哀悼人不幸早死。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毛伯成既负其才气,常称‘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
39、穷折腾翻来覆去地做某事,没有任何效果。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25章:“整天就是搞这运动那运动,穷折腾个没完!”
40、不挠不折不弯曲,不屈服。形容节操刚正,意志坚强。宋 刘炎《迩言》:“夫观钱塘江潮,犹猛士之肝胆决裂,义士之怒发冲冠。观仙都天柱,犹直臣之气,不挠不折,社稷之佐,拓地擎天。”
41、大费周折周折:曲折,不顺利。形容事情复杂,办起来十分困难。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39回:“惟恐他别生枝叶,那时更难拿获,倒要大费周折呢。”
42、强自取折见“强自取柱”。《大戴礼记·劝学》:“强自取折,柔自取束。”
43、为五斗米折腰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为了微薄的俸禄而弯腰行礼。比喻没有骨气。《晋书 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44、将功折罪将:拿;用;折:抵偿。用功劳来抵偿罪过。元 无名氏《隔江斗智》楔子:“如今权饶你将功折罪,点起人马,随我追赶出来。”
45、厌难折冲指能克服困难,抗敌取胜。汉·刘向《说苑·尊贤》:“故虞有宫之奇,晋献公为之终夜不寐;楚有子玉、得臣,文公为之侧席而坐。远乎!贤者之厌难折冲也。”
46、栋榱崩折栋:正梁;榱:椽子;崩:崩坏;折:折断。梁椽毁坏,指房屋倒塌,多比喻国家或政权倾覆。清·汪琬《前明兵科右给事中吴公墓志铭》:“栋榱崩折,势莫能支。”
47、摧枯折腐折断枯树枝烂木头。比喻极容易做到。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耿弇传》:“反覆数十日,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如摧枯折腐耳。”
48、心折首肯心折:佩服;首肯:点头同意。心中信服,并点头同意。形容钦佩赞许到了极点。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四回:“便一五一十,把谭孝移品行端方,素来的好处,说个不啻口出。东宿闻之心折首肯。”
49、迂回曲折迂回:回旋,环绕。弯弯曲曲,绕来绕去。常比喻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打破‘围剿’的过程往往是迂回曲折的,不是径情直遂的。”
50、三折肱,为良医几次断臂,就能知道医治断臂的方法。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成为内行。也指高明的医道。《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
51、折箭为誓折断箭以表示自己的决心和誓约。宋·岳珂《桯史·二将失律》:“虏既得俊迈,折箭为誓,启门以出二将。”
52、攀蟾折桂攀登蟾宫,折取月桂。喻科举登第。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一折:“你傲的是攀蟾折桂手,你敬的是闭月羞花貌。”
53、栋折榱坏犹栋折榱崩。比喻倾覆。康有为等《上清帝第二书》:“举人等栋折榱坏,同受倾压,故不避斧钺之诛,犯冒越之罪,统筹大局,为我皇上陈上。”
54、三折肱为良医几次断臂,就能懂得医治断臂的方法。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自能造诣精深。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
55、面折廷争面折:当面指责别人的过失;廷争:在朝廷上争论。指直言敢谏。西汉 司马迁《史记 吕太后本纪》:“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
56、折冲尊俎折冲:打退敌人的战车,指抵御敌人;尊俎:古代盛酒肉的器皿。原指诸侯国会盟的宴席上制胜对方。后泛指进行外交谈判。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五》:“此臣之所谓比之堂上,禽将户内,拔城于尊俎之间,折冲席上者也。”
57、折角之口形容人口才很好,善于辩论。东汉·班固《汉书·朱云传》:“五鹿狱狱,朱云折其角。”
58、俎樽折冲指在会盟的席上或外交谈判中制胜对方。
59、折节下士折节:屈己下人。屈己下人,尊重有见识有能力的人。《三国志·魏志·袁绍传》:“绍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士多附之,太祖少与交焉。”
60、百折千回形容经过种种曲折和纡回。赵朴初《与日本佛教友人谈时事为拈一偈》:“百折千回心不退,无畏方能施无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