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长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长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长生不老长生:永生。原为道教的话,后也用作对年长者的祝愿语。元 郑廷玉《忍字记》第三折:“忍之一字岂非常,一生忍过却清凉。常将忍字思量到,忍是长生不老方。”
2、溘然长往溘:忽然。指人突然死亡,常作悼念死者用词。《楚辞·离骚》:“宁溘死以流亡兮。
3、马齿徒长见“马齿徒增”。《穀梁传·僖公二年》:“荀息牵马操璧而前曰:‘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4、长篇宏论滔滔不绝的言论。多指内容烦琐、词句重复的长篇发言或文章。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33章:“雄辩的马国雄正在进行他的不知第几轮发言,长篇宏论地指责田福军这几年所犯的‘错误路线’。”
5、喉长气短比喻事情麻烦、费劲。
6、从长计较犹言从长计议。《水浒传》第四五回:“婶子且住,休要急速行,我从长计较,慢慢地商量。”
7、长生不灭长生:生命长存。生命长存,永不死亡。元·贾仲文《金童玉女》第一折:“你二人跟我出家,长生不灭。”
8、赌长较短谓比优劣。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音律》:“若止与《南西厢》赌长较短,则犹恐屑而不屑。”
9、忠厚长者忠实厚道、年高望重的人。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七章:“当时的‘舆论’都称赞黎是‘忠厚长者’和‘稳健派’。”
10、发荣滋长荣:草类开花或谷类结穗;滋长:生长。指草木繁茂生长。比喻茁壮成长。明·高攀龙《讲义·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四者之入于心,如木之于地,根深柢固,故能发荣滋长,畅茂荣达而生色也。”
11、日长似岁一天像一年一样长。形容时间过得太慢。宋 陆游《秋思》诗:“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
12、长颈鸟喙喙:鸟的嘴。长颈项,尖嘴巴。指阴险狠毒者的状貌。《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13、长材茂学指才能高学问大的人。明 归有光《嘉靖庚子科乡试对策》之一:“开局秉笔,固皆一代之长材茂学,必有所见广圣意者。”
14、说长话短同“说长道短”。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数里论黄雌陆贾,说长话短女随何。”
15、长傲饰非滋长骄傲、掩饰过错。清·陈确《答张考夫书》:“怙恶不悛,长傲饰非者,古下愚不肖之流。”
16、愁长殢酒愁长:愁闷的心肠;殢:困扰。心肠愁闷容易病酒。唐 韩偓《有亿》:“愁肠殢酒人千里。
17、截长补短截:切断。把长的切下来接补短的。宋 度正《条奏便民五事》:“旧城堙废之余,截长补短,可得十之五,为工约二万余工。”
18、说长说短同“说长道短”。宋·叶适《爱日斋丛钞》第三卷:“词语甚工,然犹说长说短,说人说我,未能尽抱滕之意也。”
19、长安少年旧指都城里豪奢轻狂的贵家子弟。明 宋濂《<杏庭摘稿>序》:“燕姬越女,巧自衒鬻于春风之前,冀长安少年,为之一顾。”
20、吃一堑,长一智堑:壕沟,比喻困难、挫折。受一次挫折,增长一分见识。明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 与薛尚谦书》:“经一蹶者长一智,今日之失,未必不为后日之得。”
21、长命百岁寿命很长,能活到一百岁。常用作祝福长寿之词。元 无名氏《蓝采和》第四折:“这个道七十,那个道八十,婆婆道九十,这厮淡则淡到长命百岁。”
22、长生不死生命长存,永不死亡。晋·葛洪《抱朴子·辨问》:“长生不死,以此责圣人,何其多乎?”
23、从长商议犹言从长计议。《水浒传》第六八回:“[苏定]也道:‘梁山泊吴用那厮,诡计多谋,不可轻敌,只宜退守;待救兵到来,从长商议。’”
24、尽其所长尽:全部用出;长:特长,擅长。把所擅长的东西全部发挥出来。《北史·齐本纪上》:“每山园游宴,必见招携;执射赋诗,各尽其所长,以为娱适。”
25、深山长谷见“深山穷谷”。宋·曾巩《南轩记》:“此吾之所以于内者,得其时则行,守深山长谷而不出者,非也。”
26、更长梦短更: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两个小时;更长:指漫漫长夜;梦短:指睡眠不踏实,极易醒。形容思绪烦乱,很难入眠。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清腔类·步步娇〉》:“可怜正凄凉正眠,冷清清把纱窗半掩,更长梦短使人愁闷添。”
27、持人长短谓抓住他人的缺点过失作为把柄,加以攻击。《云笈七签》卷三九:“第二十九戒,不得持人长短,更相嫌恨。”
28、用违所长违:违背。用人没有使用他的专长。《宋史·郭逵传论》:“逵料葛怀敏之败,如烛照龟卜,一时最为知兵。虽南征无功,用违其长,又何尤焉。”
29、七长八短形容高矮、长短不齐。也指不幸的事。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3回:“左有顾大嫂,右有孙二娘,引一千余军马,都是七长八短汉,四山五岳人。”
30、了不长进一点进步也没有。形容没有出息。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酒狂》:“甥了不长进,今且奈何。”
31、争长争短计较细小出入,争竞利害得失。明·无名氏《渔樵闲话》第二折:“为利图名呵如燕雀营巢,争长争短,如狼虎竞食。”
32、日引月长谓事物随时光流逝而日渐增长。语本《国语·齐语》:“昔吾先君襄公筑台以为高位,田、狩、罼、弋,不听国政,卑圣侮士,而唯女是崇……是以国家不日引,不月长。”韦昭注:“引,申也;长,益也。”语出《国语·齐语》:“昔吾先君襄公筑台以为高位,田、狩、罼、弋,不听国政,卑圣侮士,而唯女是崇……是以国家不日引,不月长。”韦昭注:“引,申也;长,益也。”
33、学有专长专长:专门的学问和技能。形容在某一方面有专门知识或特殊才能。谢觉哉《心病还得心药医》:“难道他们都比你‘学有专长’吗?”
34、万里长征征:远行。上万里路的远行。形容极摇远的征程。唐 王昌龄《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35、寸长片善寸长:一点儿长处。片:零碎的。形容微小的长处和优点。宋 欧阳修《乞补馆职札子》:“稍有寸长片善为人所称者,皆已擢用之矣。”
36、长眠不起死亡的别称。宋·李昉《太平广记》:“郑友过一冢,驻马而吟,久不得属,冢中人续之曰:‘下有百年人,长眠不知晓。’”
37、长舌之妇常用来指多嘴多舌、喜欢说长道短、搬弄事非的女人。《诗经·大雅·瞻卬》:“妇有长舌,唯厉之阶。”
38、语重心长重:郑重。恳切话说得诚恳;有分量;心意深长。清 洛日生《海国英雄记 回唐》:“叹别离苦况,转忘了母亲的语重心长。”
39、长驱径入驱:快跑;长驱:策马快跑;径入:直入。迅速向很远的目的地前进。形容进军迅猛顺利,所向无敌。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徐晃传》:“吾用兵三十余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
40、长驱直进犹言长驱直入。《三国演义》第九六回:“若擒了曹休,便长驱直进,唾手而得寿春,以窥许洛,此万世一时也。”
41、一长一短形容说话絮叨。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王夫人便一长一短问他今日是那几位堂客,戏文好歹,酒席如何。”
42、不遗寸长遗:遗漏;寸长:微小的长处。不遗漏一点点长处。形容善于发现和肯定别人的优点。《宋史 娄机传》:“称奖人才,不遗寸长。”
43、长辔远驭用长缰绳远远地驾驭拉车的马。比喻远距离操纵,控制另外的人或物。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通变》:“是以归略文统,宜宏大体,先博览以精阅,总纲纪而摄契,然后拓衢路,置关键,长辔远驭,从容按节。”
44、跋涉长途跋涉:登山涉水。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走长路的艰辛。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12回:“救我等于虎口之中,又不惮跋涉长途,送我们至万国通商文明之地。”
45、万古长春万古:千年万代,永远。永远像春天一样,草木翠绿,生机勃勃。比喻人的精神永远像春天一样毫不衰退或祝愿好事长存。亦作“万古长青”、“万古常青”、“万古常新”。元·无名氏《谢金吾》第四折:“也论功增封食邑,共皇家万古长春。”
46、经一事,长一智亲身经历了某件事情,就能增长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新编五代史平话 汉史》:“人有常言:‘遭一蹶者得一便,经一事者长一智。’”
47、自毁长城比喻自己削弱自己的力量或自己破坏自己的事业。熊召政《张居正》第四卷第16回:“这岂不是自毁长城,做下令亲者痛仇者快的蠢事么!”
48、根生土长当地出生长大。也指世代居住。元 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却不道一般儿根生土长,开花结子,带叶连枝。”
49、地阔天长阔:宽广。指天空广大,大地辽阔。唐·李华《吊古战场文》:“地阔天长,不知归路。”
50、永世长存永远存在。《庄严的毛主席纪念堂》:“双层平台的汉白玉栏板上,精雕着万年青花饰,象征着红色的江山将永世长存。”
51、此风不可长这种风气不能让它滋长发展。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四十七回:“若到外面说了,人家就要说此风不可长了。”
52、舍短录长舍:放弃;短:短处,缺点;录:采纳;长:长处,优点。指舍弃其缺点,汲取其长处。宋·朱熹《丞相魏国陈正献公行状》:“谓宜广收博采,舍短录长,用之绳墨之外,责以事业之成,勿拘小节,勿课近效。”
53、十里长亭秦汉时每十里设置一亭,以后每五里有一短亭,供行人何处,亲友远行常在此话别。《白孔六帖》卷九:“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54、长幼尊卑指辈分大小,地位高低。《礼记·乐记》:“所以官序贵贱各得其宜也,所以示后世有尊卑长幼之序也。”
55、山高水长象山一样高耸,如水一般长流。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象高山一样永远存在。后比喻恩德深厚。唐 刘禹锡《望赋》:“龙门不见兮,云雾苍苍;乔木何许兮,山高水长。”
56、意味深长含意深刻;耐人寻味。宋 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
57、有长者风长者:年长有德的人。有长者风度。指为人品质高尚,待人宽厚。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0回:“荆州刘皇叔……仁慈宽厚,有长者风。”
58、触类而长语本《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孔颖达疏:“谓触逢事类而增长之。”意谓掌握一类事物知识或规律,就能据此而增长同类事物知识。语出《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孔颖达疏:“谓触逢事类而增长之。”
59、阑风长雨阑珊的风,冗多的雨。指夏秋之际的风雨。泛指风雨不已。唐 杜甫《秋雨叹》:“阑风长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60、长舌妇好进谗言的妇人。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4卷:“文钱小隙造奇冤:‘都是你这小天杀的,不学好,引这长舌妇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