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玉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玉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噀玉喷珠形容口齿伶俐,说话悦耳动听。元·汤式《醉花阴·离思》:“言谈处噀玉喷珠舌上挑,咽作处换气偷声使褃巧。”
2、偎香倚玉偎:紧贴;依:靠着。指玩弄妓女。元·徐琰《青楼十咏·初见》:“一笑情通,傍柳随花,偎香倚玉,弄月抟风。”
3、龟玉毁椟龟甲和宝玉在匣中被毁坏。比喻辅佐之臣失职而使国运毁败。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虎兕出於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4、珠圆玉洁比喻诗文圆熟明洁。明·宋濂《送天渊禅师濬公还四明序》:“因征其近制数篇读之,皆珠圆玉洁而法度谨严。”
5、金玉良言金、玉:比喻十分珍贵。良言:好话。比喻宝贵的劝告或教诲。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小姐金玉之言,小生一一铭之肺腑。”
6、玉山将崩玉山:比喻人的身形美好。比喻喝醉酒后身体摇摇欲坠的样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7、玉楼金阁美玉砌成的楼房,金子建成的宫殿。形容宫殿楼阁富丽堂皇。明·无名氏《阴山破虏》第三折:“玉楼金阁号天庭,日月光辉显大明。”
8、雕阑玉砌形容富丽的建筑物。南唐·李煜《虞美人》词:“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老。”
9、温香艳玉比喻妇女的美好姿质。明·汤显祖《牡丹亭·冥誓》:“看他温香艳玉神清绝,人间迥别。”
10、香培玉琢好象用香料造就,美玉雕成。
11、金镶玉裹喻荣华的生活。清·蒋士铨《空谷香·饮刃》:“可又来,他自有雌雄一窠,受用着金镶玉裹,成就了富贵的姻缘,要穷人做什么。”
12、玉树临风形容人风度潇洒,秀美多姿。亦作“临风玉树”。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20回:“其人品之美,翩翩皎皎,有如玉树临风。”
13、缘鹄饰玉缘鹄:因某种机缘把鹄鸟做成羹,献给对方吃;饰玉:修饰玉鼎,造成美观的效果,让对方看了高兴。指因缘时会而登上高位。战国·楚·屈原《楚辞·天问》:“缘鹄饰玉,后帝是飨。”
14、金浆玉液道教说是一种用金和玉溶于朱草而成的仙药。也指美酒。唐 陈子昂《送中岳二三真人序》:“真朋羽会,金浆玉液。”
15、守身若玉守身:保持自身的品节。维持自身像玉那样洁白无瑕。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何况这位姑娘,守身若玉,丽志如冰。”
16、玉液琼浆琼:美玉。用美玉制成的浆液,古代传说饮了它可以成仙。比喻美酒或甘美的浆汁。元 乔吉《金钱记》第一折:“休道是酒,便是玉液琼浆,我咽不下。”
17、金枝玉叶原形容花枝叶的美好。后借称帝王子孙。比喻人的身份及其尊贵。唐 王建《宫中调笑》词:“胡蝶、胡蝶,飞上金枝玉叶。”
18、软玉娇香软:柔和;玉、香:女子的代称。形容年轻女子身体洁白柔软,散发着温馨的青春气息。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李爱山<步步娇>》:“他猿乖,意马劣,都将软玉娇香,嫩枝柔叶。”
19、香喉玉口形容美女的喉和口。清·洪昇《长生殿·偷曲》:“向绮窗深处,秘本翻誊,香喉玉口,亲将绝调教成。”
20、随珠荆玉同“随珠和璧”。清·姚鼐《过程鱼门墓下作》诗:“随珠荆玉奇士,金匮名山见异书。”
21、如花似玉像花一样艳丽;像玉一样美好。形容女子容貌十分美丽。元 张寿卿《红梨花》第三折:“一个如花似玉的小娘子,和我那孩儿四目相窥,各有春心之意。”
22、敲金戛玉见“敲金击石”。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三回:“见头场七篇,敲金戛玉,句句皆盛世元音。”
23、玉叶金柯柯:树枝。玉的叶子,金的枝干。比喻皇亲国戚以及出身高贵的人。唐·张景毓《大唐朝散大夫行润州句容县令岑君德政碑》:“主簿崔子诠,相门卿族,玉叶金柯,光彩可以射人。”
24、琢玉成器琢:雕琢。比喻经过修磨锻炼,方能成器成才。西汉·戴圣《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
25、敲金击玉见“敲金击石”。元·汪元亨《醉太平·警世》曲:“展嘲风咏月长才思,吐敲金击玉款言词。”
26、蟒袍玉带绣有蟒蛇的长袍,饰有玉石的腰带。指官服,也指传统戏曲中帝王将相的服装。亦作“蟒衣玉带”。明·酉阳野史《续三国演义》第23回:“帝从之,即命该部给蟒袍玉带,图书玺绶,诰命彩段。”
27、鼎玉龟符旧指传国之宝及受命之符箓。清·叶廷琯《海录碎事·帝王上》:“干戈揖让取之也殊途,鼎玉龟符成之也一致。”
28、积玉堆金金玉多得可以堆积起来。形容聚敛的财富极多。唐·李贺《嘲少年》诗:“堆金积玉夸豪毅。”
29、金帛珠玉帛:丝织品。黄金、绢帛、珍珠、美玉。形容珍贵的东西。汉·韩婴《韩诗外传》第八卷:“其气非金帛珠玉也,不可求于人也。”
30、炊金爨玉炊:烧火做饭;爨:烧火做饭。用金玉做饭。比喻饮食珍贵,待客热情。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三卷:“白饭青刍,待仆马之厚;炊金爨玉,谢款客之隆。”
31、玉貌花容形容长得漂亮,如花似玉。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闻得哭声,上前看时,虽然蓬头垢面,那玉貌花容,从来无两,如何不认得!”
32、琼台玉阁琼:美玉。指神话故事中月宫亭台楼阁。形容华丽堂皇的建筑物。元·无名氏《长生会》第五折:“你看这椒壁宫墙,琼台玉阁,堪比天宫之处也。”
33、瑶池玉液瑶池:传说中西王母所住的地方。玉液:指美酒。仙家酿造的美酒。形容酒名贵醇美。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水晶壶内,尽都是紫府琼浆;琥珀杯中,满泛着瑶池玉液。”
34、香消玉殒香、玉:旧时文人用来指女子;殒:坠落;比喻死亡。 比喻美女夭亡。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30回:“香消玉碎佳人绝,粉骨残躯血染衣!”
35、玉洁松贞象玉一样洁净,如松一般坚贞。形容品德高尚。唐·皇甫枚《飞烟传》:“今日相遇,乃前生姻缘耳。勿谓妾无玉洁松贞之志,放荡如斯。”
36、攻玉以石攻:加工,制造;以:借用。加工璞玉需借用他山之石。比喻以他人之长,治自己之短。《诗经·小雅·鹤鸣》:“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37、改步改玉步:古代祭祀时祭者与尸相距的步数,以地位排列。改变步数,改换玉饰。指死者身份改变,安葬礼数也应变更。左丘明《左传 定公五年》:“季平子行东野,还,未至。丙申,卒于房。阳虎将以玙璠敛,仲梁怀弗与,曰:‘改步改玉。’”
38、香消玉损见“香消玉碎”。清·缪艮《沈秀英传》:“秀英香消玉损,已返方诸。”
39、戛玉敲冰戛:敲击。敲打玉器和冰块。形容声调有节奏而响亮好听。也形容人气节凛然。唐 白居易《听田顺儿歌》:“戛玉敲冰声未停,嫌云不遏入青冥。”
40、金口玉牙金;玉:比喻珍贵。在戏曲和旧小说中;常说皇帝是金口玉牙;说什么就是什么;不能随意更改。现比喻说一不二。也作“金口玉言”。晋 夏侯湛《抵疑》:“今乃金口玉音,漠然沉默。”
41、金马玉堂金马:汉代的金马门,是学士待诏的地方;玉堂:玉堂殿,供侍诏学士议事的地方。旧指翰林院或翰林学士。汉 扬雄《解嘲》:“今吾子幸得遭明盛之世,处不讳之朝,与群贤同行,历金门上玉堂有日矣,曾不能画一奇,出一策,上说人主,下谈公卿。”
42、玉碎花消玉:美女;消:消失。比喻美丽的女子死亡。
43、珠规玉矩比喻人的言行纯正合乎规矩。清·龚自珍《瑶台第一层》词附某侍卫《王孙传》:“某王孙者,家城中,珠规玉矩,不苟言笑。”
44、玉除彤庭除:宫殿的台阶;彤:朱红色。饰玉的台阶,涂红的门庭。形容建筑极其华丽。汉·班固《西都赋》:“玉除彤庭,碝戚彩致。”
45、香肌玉体形容美女的肌肤的娇嫩温香。代指美女。明·杨慎《洞天玄记》:“我这里自揣,竡划,稳步决,尽平生手段神灵大,夺了你香肌玉体却归来。”
46、粉妆玉琢白粉装饰的,白玉雕成的。形容女子妆饰的漂亮或小孩长得白净。也用来形容雪景。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士隐见女儿越发生得粉妆玉琢,乖觉可喜。”
47、种玉蓝田种:栽种,培养;蓝田:今属陕西,以产玉著名。比喻长得其所。指为缔结良缘创造条件。明·杨珽《龙膏记·错媾》:“从今后天长地远,还愿取,还愿取种玉蓝田。”
48、以玉抵乌见“以玉抵鹊”。北齐·刘昼《新论·辩施》:“昆山之下,以玉抵乌;彭蠡之滨,以鱼食犬,而人不爱者,非性轻财,所丰故也。”
49、玉山倾倒玉山:比喻人的身形美好。比喻喝醉酒后身体摇摇欲坠的样子。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黄英》:“陶起归寝,出门践菊晆,玉山倾倒,委衣于侧,即地化为菊,高如人。”
50、良金美玉比喻文章十分完美。也比喻人道德品质极好。《新唐书 文艺传上 王勃》:“李峤、崔融、薛稷、宋之问之文,如良金美玉,无施不可。”
51、铄金点玉熔化金属,玷污美玉。比喻毁谤为害之烈。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上卷:“皆自伤清直芬馥,而遭铄金点玉之谤。”
52、金昭玉粹谓如金玉之明美。南朝·宋·颜延之《应诏宴曲水作》诗:“君彼东朝,金昭玉粹。”
53、玉堂金门玉堂:汉代殿名;金门:汉代宫门名。指翰林院。比喻高官显爵。汉·荀悦《汉纪·成章纪》:“玉堂金门至尊之居,阴盛而灭阳,窃有宫室之象,玉氏之应。”
54、玉宇琼楼①神话中仙人居住的宫殿。②形容覆雪的楼宇。宋·苏轼《念奴娇·凭高眺远》词:“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明·何景明《嫦娥图》诗:“玉宇琼楼闭早秋,金蟾玉兔啼寒夜。”
55、美玉无瑕瑕:玉斑。美玉上面没有一点小斑。比喻人或事物完美的无缺点。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他是个娇滴滴美玉无瑕,粉脸生春,云鬓堆鸦。”
56、金波玉液比喻美酒。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八回:“今闻老母被囚,虽金波玉液不能下咽矣。”
57、酌金馔玉喝酒的杯子是金的,盛菜肴的器皿是玉的。极言饮宴的奢侈豪华。唐·骆宾王《帝京篇》:“平台戚里带崇墉,酌金馔玉待鸣钟。”
58、玉粒桂薪米如玉,薪如桂。极言生活费用之高。宋·王禹偁《陈情表》:“望云就日,非无恋阙之心;玉粒桂薪,未有住京之计。”《宋史·外国传三·高丽》:“緼袍短褐,玉粒桂薪,堪忧食贫,若为卒岁。”
59、蒹葭倚玉树比喻一丑一美不能相比。也用作借别人的光的客套话。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魏蝗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元并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
60、金科玉臬同“金科玉律”。闻一多《女神之地方色彩》:“各种各料虽互相差异,却又互相调和,这便正符那条艺术底金科玉臬‘变异中之一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