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玉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玉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香润玉温形容美女的肌肤的娇嫩温香。代指美女。明·徐复祚《红梨记·豪宴》:“更香润玉温,更香润玉温,似兰惠绝尘氛,繁英岂堪混。”
2、瑕不掩玉瑕:玉上的斑点。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缺点是次要的,优点是主要的。宋·邵博《闻见后录》第四卷:“惜哉仲淹,寿不永乎,非不废是,瑕不掩玉。”
3、摧兰折玉摧:摧残,毁掉。毁坏兰花,折断美玉。比喻摧残和伤害女子。清·余怀《板桥杂记·丽品》:“某本非风流佳客,谬称浪子端庄,……用诱秦诓楚之计,作摧兰折玉之谋。”
4、青蝇点玉喻白璧有微瑕。唐·牟融《寄永平友人》诗之二:“青蝇点玉原非病,沧海遗珠世所嗟。”
5、锵金鸣玉金玉相撞而发声。比喻音节响亮,诗句优美。唐·骆宾王《帝京篇》:“绣柱璇题粉壁映,锵金鸣玉王侯盛。”
6、金玉之言金玉:黄金和美玉。象黄金美玉那样珍贵的话语。比喻可贵而有价值的劝告。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小姐金玉之言,小生一一铭之肺腑。”
7、玉叶金柯柯:树枝。玉的叶子,金的枝干。比喻皇亲国戚以及出身高贵的人。唐·张景毓《大唐朝散大夫行润州句容县令岑君德政碑》:“主簿崔子诠,相门卿族,玉叶金柯,光彩可以射人。”
8、横金拖玉谓官服盛装。清·钱谦益《杜大将军七十寿序》:“其犹子总戎弘玮、弘场及诸孙十二人,谋相与罗长筵,考钟鼓,横金拖玉,称百年之觞。”
9、玉不琢,不成器琢:雕。玉石不经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学习就不能有成就。西汉 戴圣《礼记 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10、昆山片玉昆仑山上的一块玉。原是一种谦虚的说法,意思是只是许多美好者当中的一个,后比喻许多美好事物中突出的。《晋书 郤诜传》:“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11、伯玉知非伯玉:蘧瑗,字伯玉,春秋时卫国人;非:不对。比喻知道以前不对。西汉 刘安《淮南子 原道训》:“故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
12、玉洁松贞象玉一样洁净,如松一般坚贞。形容品德高尚。唐·皇甫枚《飞烟传》:“今日相遇,乃前生姻缘耳。勿谓妾无玉洁松贞之志,放荡如斯。”
13、玉汝于成汝:你。玉汝:像爱惜玉一样爱护、帮助你。爱你如玉,帮助你,使你成功。多用于艰难困苦条件下。宋·张载《西铭》:“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女于成也。”
14、敲冰玉屑泛指精美的纸张。元·刘埙《隐居通议·诗歌》:“后三年,当予亡命,萧永言同醉,见予举似,急索纸而恨无敲冰玉屑,以备恶语。”
15、玉润珠圆润:细腻光滑。象珠子一样圆,象玉石一样光润。比喻歌声宛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唐 张文琮《咏水诗》:“方流涵玉润,圆折动珠光。”
16、桂薪玉粒指柴米昂贵。典出《战国策·楚策三》: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原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於玉,薪贵於桂,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
17、面如冠玉比喻男子徒有其表。也形容男子的美貌。西汉 司马迁《史记 陈丞相世家》:“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曰:‘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
18、金闺玉堂指朝廷官宦。
19、八珍玉食泛指精美的肴馔。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三卷:“八珍玉食邀郎餐,千言万语对生意。”
20、白玉微瑕白玉上的小斑点。比喻有些小缺点,美中不足。唐 吴兢《贞观政要 公平》:“君子小过,盖白玉之微瑕;小人小善,乃铅刀之一割。”
21、金辉玉洁形容文辞斑斓简洁。清·刘大櫆《宋运夫时文序》:“其法律森然,金辉玉洁,以自成为一家之言。”
22、珠残玉碎比喻珍贵之物残破损坏。唐·王犀登《李翰林分体全集序》:“于友刘少彝取李杜集合刻之,前此非无合刻者,然苍素溷淆,元黄杂遝,笺注训怙,人自为政,蒙茸猥琐,犹疥厉虮虱,使二先生之作不免珠残玉碎。”
23、软香温玉见“软玉温香”。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十一卷:“夜宿又嫌寒道热,央公子减被添衾,软香温玉,岂无动情之处?”
24、冰洁玉清比喻德行高洁。《初学记》卷宗十七引《吴先贤传 故扬州别驾从事戴矫传赞》:“猗猗茂才,执节云停,志励秋霜,冰洁玉清。”
25、玉树琼枝①形容树木华美。②喻贵家子弟。唐·李煜《破阵子》词:“凤阙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26、玉清冰洁犹玉洁冰清。宋·高观国《花心动·梅意》词:“碧藓封枝,点寒英、疏疏玉清冰洁。”
27、酌金馔玉喝酒的杯子是金的,盛菜肴的器皿是玉的。极言饮宴的奢侈豪华。唐·骆宾王《帝京篇》:“平台戚里带崇墉,酌金馔玉待鸣钟。”
28、玉楼金殿美玉砌成的楼房,金子建成的宫殿。形容宫殿楼阁富丽堂皇。唐·李白《宫中行乐词》:“玉楼巢翡翠,金殿锁鸳鸯。”
29、金科玉臬同“金科玉律”。闻一多《女神之地方色彩》:“各种各料虽互相差异,却又互相调和,这便正符那条艺术底金科玉臬‘变异中之一律’了。”
30、积玉堆金金玉多得可以堆积起来。形容聚敛的财富极多。唐·李贺《嘲少年》诗:“堆金积玉夸豪毅。”
31、朱盘玉敦珠盘:用珍珠装饰的盘子;玉敦:玉制的盛器。特指古代天子、诸侯歃血为盟时所用的礼器。《周礼 天官 玉府》:“若合诸侯,则共珠盘玉敦。”
32、小家碧玉小户人家的女子;名字叫碧玉。后泛指小户人家年轻美貌的女子。晋 孙绰《情人碧玉歌》:“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感郎意气重,遂得结金兰。”
33、玉石混淆比喻好坏混杂。晋·葛洪《抱朴子·百家》:“真伪颠倒,玉石混淆。”
34、蒹葭玉树蒹葭:价值低微的水草,比喻微贱。表示地位低的人依附地位高的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并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
35、软玉温香软:柔和;温:温和;玉、香:女子的代称。旧小说形容女子的身体。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人间天上,看莺莺强如做道场。软玉温香,休道是相亲傍。”
36、投瓜报玉投:投赠。指互赠礼品或对别人的深情厚谊予以酬报。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五卷:“此乃投瓜报玉,施恩报恩,也不在话下。”
37、金声玉服见“金声玉色”。战国·宋·墨翟《墨子·经说》:“实,其志气之见也;使人如己,不若金声玉服。”
38、不吝珠玉吝:舍不得。不要舍不得好的东西。恳切希望别人给予指教的谦词。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九卷:“恰好听得树上黄莺巧啭,就对拜住道:‘老夫再欲求教,将《满江红》调赋“莺”一首,望不吝珠玉,意下如何?’”
39、玉柱擎天谓栋梁之材可任天下大事。明·高明《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乾坤正,看玉柱擎天又何用?”
40、珠落玉盘形容乐器弹奏的声音清脆悦耳,非常动听。唐·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41、珠槃玉敦古代诸侯盟誓时用的器具。引申为订立盟约。《周礼 天官 王府》:“合诸侯则供珠槃玉敦。”郑玄注:“敦,槃类,珠玉以为饰。古者以槃盛血,以敦盛食。合诸侯者必割牛耳,取其血歃之以盟。珠槃以盛牛耳,尸盟者执之。”
42、香消玉减比喻美女日渐消瘦。元 贾仲名《萧淑兰》第二折:“则为他粉悴胭憔,端的是香消也那玉减。”
43、英英玉立仪态俊美的样子。《儒林外史》第十回:“适才会见令表叔,才知尊大人已谢宾客,使我不胜伤感。今见世兄如此英英玉立,可称嗣续有人,又要破涕为笑。”
44、以玉抵鹊汉桓宽《盐铁论·崇礼》:“南越以孔雀珥门户,昆山之旁以玉璞抵乌鹊。”抵,抛掷。后以“以玉抵鹊”比喻有珍贵之物而不知爱重。汉·桓宽《盐铁论·崇礼》:“南越以孔雀珥门户,昆山之旁以玉璞抵乌鹊。”
45、金相玉映同“金相玉质”。唐·司空图《故盐州防御使王纵追述碑》:“相印师坛,共观昼锦;金相玉映,各炫晨葩。”
46、精金美玉比喻纯洁完美的人或事物。宋 苏轼《答黄鲁直书》之一:“此人如精金美玉,不即人而人即之,将逃名而不可得,何以我称扬为?”
47、玉树临风形容人风度潇洒,秀美多姿。亦作“临风玉树”。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20回:“其人品之美,翩翩皎皎,有如玉树临风。”
48、白玉无瑕瑕:玉上的赤色斑点。洁白的美玉上没有一点疵斑。比喻人或事物完美无缺。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吉州福寿和尚》:“问:‘不曾博览空王教略,借玄机试道看。’师曰:‘白玉无瑕,卞和刖足。’”
49、美玉无瑕瑕:玉斑。美玉上面没有一点小斑。比喻人或事物完美的无缺点。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他是个娇滴滴美玉无瑕,粉脸生春,云鬓堆鸦。”
50、玉质金相金、玉:比喻美好;质:本质;相:外貌。比喻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完美。也形容人相貌端美。汉 王逸《离骚序》:“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名垂罔极,永不刊灭者矣。”
51、碎玉零玑比喻精美简短的诗文。燕谷老人《续孽海花》楔子:“当时汪柳门吴清卿等诸名士,时时自苏来常,诗酒流连,吟余醉后,碎玉零玑,文壁绮窗,墨痕狼藉。”
52、玉貌花容形容长得漂亮,如花似玉。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闻得哭声,上前看时,虽然蓬头垢面,那玉貌花容,从来无两,如何不认得!”
53、金镶玉裹喻荣华的生活。清·蒋士铨《空谷香·饮刃》:“可又来,他自有雌雄一窠,受用着金镶玉裹,成就了富贵的姻缘,要穷人做什么。”
54、琼浆玉液比喻仙水、美酒等。明 朱有炖《赛娇客》第三折:“我这里高捧着琼浆玉液,他那里低唱着梁州第七。”
55、喷珠吐玉嘴里喷吐出珍珠美玉。形容博学多才,出口成章。
56、珠辉玉丽珠生辉,玉瑰丽。比喻佳丽的肌肤之美。清·洪昇《长生殿·窥浴》:“妃子,只见尔款解云衣,早现出珠辉玉丽。”
57、玉石皆碎犹玉石俱焚。三国·魏·锺会《移蜀檄》:“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发,玉石皆碎,虽欲悔之,亦无及已。”
58、玉碎香消比喻女子死亡。明 无名氏《寻亲记》第二十四出:“玉碎香消镜台荒,绿云缭乱懒梳妆。”
59、璞金浑玉未琢的玉和未炼的金。比喻天然美质,未加修饰。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
60、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别的山。别的山上的石头。比喻能帮助自己提高见识改正缺点的外力。元·许名奎《忍经》:“尧夫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