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影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影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捕影系风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梁书 刘孝绰传》:“但雕朽污粪,徒成延奖;捕影系风,终无效答。”
2、鞭丝帽影马鞭和帽子。借指出游。宋陆游《齐天乐 左绵道中》词:“塞月征尘,鞭丝帽影,常把流年虚占。”
3、吊形吊影犹言形影相吊。喻孤独寂寞。明·袁宏道《别恨篇为方子公赋》诗:“独自吊形吊影,谁人知暖知寒。”
4、捉影捕风亦作“捉风捕影”。亦作“捉风捕月”。同“捕风捉影”。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五回:“这泼猴枉自也拿他不住;就拿住他,也似抟沙弄汞,捉影捕风。”
5、影不离灯影子离不开灯光。没有灯光就看不到影子。比喻两者联系紧密。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43回:“这老张婆子影不离灯的一般,又不是外头宽快去外,支了他那里去?”
6、质伛影曲身体伛偻影子也就弯曲。比喻有因必有果。《太平广记》卷第三百八十八引唐·李玫《纂异记·齐君房》:“质伛影曲,报应宜然。”
7、杳无踪影同“杳无踪迹”。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但见云暗江心,波涛滚滚,杳无踪影。”
8、畏影而走比喻庸人自扰。亦作“畏影恶迹”。宋·欧阳修《六一居士传》:“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消畏影而走乎曰中者也。”
9、弄影团风形容心魂不定。明·汤显祖《牡丹亭·诊崇》:“须不是依花附木廉纤鬼,咱做的弄影团风抹媚痴。”
10、衣香人影衣服上的香气,人的影子。写女性的气息形体。清·王士禛《冶春绝句》:“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
11、绘影绘声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清 忧患余生《<官场现形记>序》:“而壹意孤行,为若辈绘影绘声,定一不磨之铁案。”
12、捉风捕影见“捉影捕风”。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是事如捉风捕影,杳无实证,又不可刑求。断离断合,皆难保不误。”
13、潜骸窜影骸:形骸;窜:伏匿。躲藏起来不露面。《魏书·刘昶等传论》:“刘昶猜疑惧祸,萧夤亡破之余,并潜骸窜影,委命上国。”
14、销声匿影见“销声避影”。清·陈其元《庸闲斋笔记·南汇李高士》:“又不见遗民尚有叶与熊,弃家削发空王宫,销声匿影将毋同。”
15、只影孤形只:单。形容孤单一人。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无名氏<前腔四首>》:“看双飞双倚鸳鸯鸟,我只影孤形怎及他。”
16、韬形灭影谓藏匿踪迹,不露于世。北齐·刘昼《新论·韬光》:“物之寓世,未尝不韬形灭影、隐质遐外,以全性栖命者也。”
17、衣香鬓影形容妇女仪态娴雅,服饰艳丽。北周 庾信《春赋》:“池中水影悬胜镜,屋里衣香不如花。唐 李贺《咏怀》诗:“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
18、瓦影之鱼喻求庇于人。
19、行不愧影,寝不愧衾影:影子;衾:被子。走路没有对不起影子,睡觉没有对不起被子。形容日夜检查自己的言行,自觉毫无愧欠之处。《宋史·儒林传·蔡元定》:“独行不愧影,独寝不愧衾。”
20、衾影独对衾:被子;影:影子。独自一个人。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7回:“到了衾影独对的时候,真有此情此景。”
21、销声避影犹言销声匿迹。唐·孙揆《令应传》:“妾又以夫族得罪于天,未蒙上帝昭雪,所以销声避影,而自困如是。”
22、瓦影龟鱼瓦影:屋瓦的倒影。比喻挑别人的毛病。唐·韩愈《新亭》诗:“湖上新亭好,公来日出初。水文浮枕覃,瓦影荫龟鱼。”
23、形影相对同“形影相吊”。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21回:“余外就形影相对,差不多眼儿望穿,也不得周庸佑到来一看。”
24、蛇杯弓影错误地认为映在酒杯中的弓影是蛇。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况蛇杯弓影,恍惚无凭,而点缀铺张,宛如目睹。”
25、渺无踪影看不到一点踪迹和影子。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 霍筠》:“宜春、蕊儿,渺无踪影。”
26、系风捕影拴住风,捉住影子。比喻无法办到的事。也比喻说话做事以不可靠的传闻或表面现象作根据。汉 荀悦《汉纪 成帝纪三》:“听其辞,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荡若系风捕影,终不可得。”
27、消声匿影不公开讲话,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再出现。语出《艺文类聚》卷三六引北周庚信《五月披裘负薪画赞》:“禽巢欲远,鱼穴惟深,消声灭迹,何必山林!”
28、星流影集集:聚集,会合。像流星飞驰,影子汇聚。形容行动迅速汉·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星流景集,飙雷霆击,长驱山河,朝至暮捷若今者也。”
29、风影敷衍指罗织罪名,捕风捉影,诬赖人。清 孔尚任《桃花扇 朗丁》:“飞霜冤,不比黑盆冤,一件件风影敷衍。
30、蹑影藏形谓行动诡秘,不露形迹。《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昼即途中寻鬼路,蹑影藏形恒夜游。”
31、形单影单形:形体。形容孤独,没有同伴。明·高濂《玉簪记·追别》:“我怎敢忘却些儿灯边枕边,只愁你形单影单,只愁你衾寒枕寒,哭得我哽咽喉干。”
32、潜踪匿影隐蔽踪迹。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潜踪匿影,方暗中扪壁窃行,突火光一掣,朗若月明。”
33、镂尘吹影吹影子,刻尘土。比喻工艺精细到不见形迹。《关尹子·一宇》:“言之如吹影,思之如镂尘,圣智造迷,鬼神不识。”
34、握风捕影犹言捕风捉影。汉·牟融《理惑论》第一卷:“神仙之书,听之则洋洋盈耳,求其效,犹握风而捕影,是以大道之所不取。”
35、暗香疏影暗香:淡淡的香气;疏影:稀疏的影子。梅花的香味和姿态。指称梅花。宋 辛弃疾《和傅岩叟梅花》:“月淡黄昏欲雪时,小窗犹欠岁寒枝。暗香疏影无人处,唯有西湖处士知。”
36、偶影独游偶:配偶,伴侣。以影为伴,独自游览。比喻孤单。晋 陶潜《时运 序》:“春服既成,景物斯和,偶影独游,欣慨交心。”
37、刀光血影形容血腥的杀戮。郭沫若《洪波曲》第五章一:“武汉三镇,自北伐以来,在刀光血影之下已经窒息了整整十年。”
38、形影相亲形:形体;影:身影。像形体和影子相互不可分离。形容彼此关系密切。南朝·梁·何逊《何记室集·赠族人秣陵兄弟》:“羁旅无俦匹,形影自相亲。”
39、雁影分飞比喻两相分离。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甚而雁影纷飞,涕空沾于荆树,鸾胶再觅,变遂起于芦花。”
40、形影相吊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相互慰问。形容非常孤单;没有伴侣。吊:慰问。三国 魏 曹植《上责躬诗表》:“形影相吊,五情愧赧。”
41、杯中蛇影同“杯弓蛇影”。明·程登吉《幼学琼林·鸟兽》:“杯中蛇影,自起猜疑;塞翁失马,难分祸福。龙驹凤雏,晋闵鸿夸吴中陆士龙之异;伏龙凤雏,司马徽称孔明庞士元之奇。”
42、绘声写影绘:描绘,描摹。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柳亚子《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凡扬州十日之屠,嘉定万家之惨,以及虏酋丑类之慆淫,烈士遗民之忠荩,皆绘声写影,倾筐倒箧而出之。”
43、望影揣情谓观察事物的表象即能测知其实质。
44、形孤影寡同“形单影只”。明·高濂《玉簪记·占儿》:“春去秋来,秋去春来,形孤影寡,想杀我膝下斑斓。”
45、息影家园息影:退隐闲居。形容退隐家中。唐·白居易《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诗:“喜入山林初息影,厌趋朝市又劳生。”
46、形只影单同“形单影只”。明·高明《琵琶记·丹陛陈情》:“但臣亲老鬓发白,筋力皆癯瘁。形只影单,无兄弟,谁奉侍?”
47、枪声刀影指激烈厮杀的场面。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梁建带着家破人亡的仇恨,带着年青人烫热的心,和战友驰骋在华北平原上的浓烟大火中,枪声刀影里。”
48、杯弓蛇影①将映在杯中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②也可用来比喻虚幻的实际不存在的东西。也作“弓影杯蛇”。清 黄遵宪《感事》:“金玦庞凉舍隐痛,杯弓蛇影负奇冤。”
49、沤浮泡影沤:水泡。水中气泡。比喻虚幻不实或易于消失的事物。明·张景《飞丸记·赏春话别》:“叹世人似沤浮泡影,笑眼前繁华富贵,可能常定?”
50、杳无影响没有踪影,没有音信。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32回:“晁夫人起先等那官府有甚赈济的良方,杳无影响;又等那乡宦富室有什么捐输,又绝无音信。”
51、形影不离像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二》:“青县农家少妇,性轻佻,随其夫操作,形影不离,恒相对嬉笑,不避忌人。”
52、前尘影事谓往事。田汉《影事追怀录·引言》:“中国文人谈到往事喜欢叫它‘前尘影事’,意思是这些事像影子似的过去了。”
53、露影藏形躲躲闪闪貌。犹言藏头露尾。清·感惺《断头台·党争》:“此时国民眼中,尽是照妖有镜,又何用扭扭捏捏,露影藏形呢?”
54、射影含沙相传江南水中有毒虫名蜮,人在岸上,影见水中,即以气为矢,或含沙以射人。及着皮肌,其疮如疥,中影者亦病。后因称阴谋中伤他人为“射影含沙”。清·许奉恩《里乘》第七卷:“输金获兔,犹属幸事,祸人转以福人,射影含沙,徒劳心计。”
55、响答影随如应声和答、形影相随。比喻两者紧密相连。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17卷:“由是论之,罪福报应,犹响答影随,不差毫末。”
56、追风觅影追寻如风、影那样虚空的东西。明·无名氏《三化邯郸》第四折:“跋涉沧溟,才度蓬瀛,真乃是追风觅影。”
57、捕影拿风风和影子是无法捉摸与束缚的。比喻虚幻无实或无根据地猜疑。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三折:“怎知道被禅师神挑鬼弄,做一场捕影拿风。”
58、匿影藏形隐藏形迹;不露真相。元 高文秀《黑旋风》:“我只是吞声忍气,匿迹潜形。”
59、掠影浮光指浮光掠影,浮于表面不深入。《新华日报》1943.8.28:“一个正视现实的人,不会只是去强调这掠影浮光,但亦决不故意去抹煞它。”
60、杯蛇幻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同“杯弓蛇影”。《花月痕》第五回:“杯蛇幻影,鬼蜮含沙。萦愁绪以回肠,蔓牵瓜落;拭泪珠而洗面,藕断丝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