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影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影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形影相亲形:形体;影:身影。像形体和影子相互不可分离。形容彼此关系密切。南朝·梁·何逊《何记室集·赠族人秣陵兄弟》:“羁旅无俦匹,形影自相亲。”
2、认影为头佛教语。谓认虚作实。《景德传灯录·月轮禅师》:“所以道,从门入者不是家珍,认影为头岂非大错?”
3、形影自吊同“形影相吊”。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张诚》:“父自讷去,妻亦寻卒;块然一老鳏,形影自吊。”
4、逐影寻声谓多方寻求罅隙。《明史·外戚传序》:“在廷诸臣好为危言激论,汰如寿宁兄弟,庸驽如郑国泰,已逐影寻声,抨击不遗余力。”
5、渺无影踪看不到一点踪迹和影子。茅盾《腐蚀 十一月十三日》:“努力追忆昨夜的颠倒迷梦,然而——已经渺无影踪。”
6、形单影双形容人无亲无友、孤独无依
7、有影无踪只有来的影子没有去的踪迹。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94回:“或是寻把柴火,把两口棺材放成一堆,烧成灰骨,洒的有影无踪。”
8、质伛影曲身体伛偻影子也就弯曲。比喻有因必有果。《太平广记》卷第三百八十八引唐·李玫《纂异记·齐君房》:“质伛影曲,报应宜然。”
9、孤形单影孤:单独;单:独。形容孤单一人,无亲无友。明·胡文焕《群音类选·<牧羊记·北海牧羝>》:“冷清清孤形单影,静恍恍没一个人来至。”
10、望风扑影比喻做事没有把握,没有目标。也比喻毫无根据地盲目寻求。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51回:“蒋平道:‘知道五弟向何方而去?不是望风扑影么?’”
11、瓦影之鱼喻求庇于人。
12、逐影吠声形容人云亦云,毫无主见。宋·陈善《扪虱新话·唐宋文章皆三变末流不免有弊》:“至今学文之家,又皆逐影吠声,未尝有公论,实不见古人用心处,予每为之太息。”
13、桑榆暮影桑榆;夕阳余光所在的地方。夕阳斜照桑榆树的黄昏景象,指傍晚。比喻垂老之年。《书言故事·耆老类》:“年老云桑榆暮影。”
14、渺无踪影看不到一点踪迹和影子。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 霍筠》:“宜春、蕊儿,渺无踪影。”
15、潜形匿影见“潜形匿迹”。《文献通考·职役二》:“为民者以寇戎视其吏,潜形匿影,日虞怀壁之为殃。”
16、梦幻泡影佛教用语。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象梦境、幻术、水泡和影子一样空虚。后比喻空虚而容易破灭的幻想。《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应化非真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7、浮光掠影浮光:水面上的反光。掠影:一闪而过的影子。比喻观察不细致或印象很不深刻;像水上的反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一晃就过去了。唐 禇亮《临高台》诗:“浮光随日度,漾影逐波深。”
18、行不愧影,寝不愧衾影:影子;衾:被子。走路没有对不起影子,睡觉没有对不起被子。形容日夜检查自己的言行,自觉毫无愧欠之处。《宋史·儒林传·蔡元定》:“独行不愧影,独寝不愧衾。”
19、掠影浮光指浮光掠影,浮于表面不深入。《新华日报》1943.8.28:“一个正视现实的人,不会只是去强调这掠影浮光,但亦决不故意去抹煞它。”
20、鬓影衣香鬓:耳边的头发。形容女人的美丽和香艳。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荡出兰挠挂楫,于意云何;传来鬓影衣香,谁能遣此?”
21、弓影杯蛇见“弓影浮杯”。清·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一灯如豆,罗帐低垂,弓影杯蛇,惊神未定。”
22、含沙射影相传有一种叫蜮的动物;居水中;听到人声;会含沙射人。被射中的人皮肤发疮;被射中影子的人也会生病。比喻暗中攻击或陷害人。晋 干宝《搜神记》第12卷:“其名曰‘蜮’,一曰‘短狐’,能含沙射人。所中者则身体筋急,头痛,发热;剧者至死。”
23、蹑影潜踪见“蹑影藏形”。清·李渔《比目鱼·奏捷》:“蹑影潜踪,追来不放松,敛锐锋藏,还愁遇夹攻。谋臣计也空,武臣力也穷。”
24、弄影团风形容心魂不定。明·汤显祖《牡丹亭·诊崇》:“须不是依花附木廉纤鬼,咱做的弄影团风抹媚痴。”
25、潜踪匿影隐蔽踪迹。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潜踪匿影,方暗中扪壁窃行,突火光一掣,朗若月明。”
26、追风蹑影见“追风蹑景”。明·梅鼎祚《玉合记·赠处》:“是好马,那竹批双耳,镜夹方瞳,灭没权奇,追风蹑影,小生虽乏鸿章,敢扬骏骑。”
27、形影相吊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相互慰问。形容非常孤单;没有伴侣。吊:慰问。三国 魏 曹植《上责躬诗表》:“形影相吊,五情愧赧。”
28、天光云影影:影子。天上的光亮,云彩映在水中的影子。宋·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29、息影家园息影:退隐闲居。形容退隐家中。唐·白居易《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诗:“喜入山林初息影,厌趋朝市又劳生。”
30、来无影,去无踪踪:脚印。来时去时都看不见踪影。形容出没极为迅速或隐秘。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1回:“拿着一条不短不长的金箍棒,来无影,去无踪。”
31、衾影无惭衾:被子。指行为光明,问心无愧。汉 贾谊《新论 慎独》:“独立不愧影,独寝不愧衾”
32、星流影集集:聚集,会合。像流星飞驰,影子汇聚。形容行动迅速汉·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星流景集,飙雷霆击,长驱山河,朝至暮捷若今者也。”
33、杳无踪影同“杳无踪迹”。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但见云暗江心,波涛滚滚,杳无踪影。”
34、顾影自怜看着影子;自己怜惜自己。原形容孤独失意;现有自我欣赏的意思。晋 陆机《赴洛道中作》诗:“伫立望故乡,顾影凄自怜。”
35、畏影恶迹比喻为人愚蠢,不明事理。《庄子·渔父》:“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
36、瓦影龟鱼瓦影:屋瓦的倒影。比喻挑别人的毛病。唐·韩愈《新亭》诗:“湖上新亭好,公来日出初。水文浮枕覃,瓦影荫龟鱼。”
37、孤身只影形容孤单一人。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则落的吞声忍气空嗟怨。”
38、影形不离形影不离。比喻关系密切。老舍《赵子曰》:“他的面貌、服装比赵子曰的好看的不止十倍,可是他们两个是影形不离的好朋友。”
39、销声匿影见“销声避影”。清·陈其元《庸闲斋笔记·南汇李高士》:“又不见遗民尚有叶与熊,弃家削发空王宫,销声匿影将毋同。”
40、握风捕影犹言捕风捉影。汉·牟融《理惑论》第一卷:“神仙之书,听之则洋洋盈耳,求其效,犹握风而捕影,是以大道之所不取。”
41、蹑影藏形谓行动诡秘,不露形迹。《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昼即途中寻鬼路,蹑影藏形恒夜游。”
42、影只形孤犹形单影只。明·陈汝元《金莲记捷报》:“膝下红颜,须代冬温夏清;眼前白发,况兼影只形孤。”
43、消声匿影不公开讲话,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再出现。语出《艺文类聚》卷三六引北周庚信《五月披裘负薪画赞》:“禽巢欲远,鱼穴惟深,消声灭迹,何必山林!”
44、静影沉璧平静的月影映在水底,好似沉下的一块玉。
45、形单影只形容孤独;没有同伴。形:身体;单:孤单;影:身影;只:指单独。唐 韩愈《祭十二郎文》:“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唯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46、壁间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徒自惊扰。明 唐顺之《答王龙溪郎中书》:“若于此处稍参不破,则昔人所谓壁间蛇影,足以生疑而致病。”
47、顾影弄姿顾影:看着自己的身影;弄姿:做出各种姿态。对着自己的身影,做出各种姿态。形容卖弄身形,自我欣赏。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江城》:“二姊葛氏,为人狡黠善辨,顾影弄姿,貌不及江城,而悍妒忌与埒。姊妹相逢无他语,惟各以阃威自鸣得意。”
48、衣香鬓影形容妇女仪态娴雅,服饰艳丽。北周 庾信《春赋》:“池中水影悬胜镜,屋里衣香不如花。唐 李贺《咏怀》诗:“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
49、形影相附同“形影相依”。明·李东阳《奉谦斋徐先生书》:“今已决策于此,又念贱父子二人形影相附,别无子弟可将事者。”
50、影单形只形:形体。形容孤独,没有同伴。清·严复《浮生六记》第三卷:“因得常哭于芸娘之墓,影单形只,备极凄凉。”
51、寻风捉影犹捕风捉影。喻说话做事毫无根据。明·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女辩继母诬陷疏》:“又不曾经获某人,乃以数句之诗,寻风捉影,陷臣死罪。”
52、柳影花阴指男女幽会的地方,引申为男女情爱的事情。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心不存学海文林,梦不离柳影花阴,则去那窃玉偷香上用心。”
53、捕风捉影原指做事像风和影子一样难以捕捉。后比喻说话做事没有确凿可靠的根据。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69卷:“若有一豪之不实,如捕风捉影,更无下功处,德何由进?”
54、形影相随像人或物体与其影子那样总是在一起。形容关系密切;永不分离。唐 崔峒《江山书怀》:“登高回首罢,行影自相随。”
55、形单影单形:形体。形容孤独,没有同伴。明·高濂《玉簪记·追别》:“我怎敢忘却些儿灯边枕边,只愁你形单影单,只愁你衾寒枕寒,哭得我哽咽喉干。”
56、埋头顾影形容矫饰者暗中窥察外界的反应。明·李贽《答邓明府》:“非与世之局琐取容,埋头顾影。”
57、响答影随如应声和答、形影相随。比喻两者紧密相连。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17卷:“由是论之,罪福报应,犹响答影随,不差毫末。”
58、无影无踪踪:踪迹。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元 吴昌龄《东坡梦》:“你那里挨挨拶拶,闪闪藏藏,无影无踪。”
59、日不移影日影没有移动。形容时间极短。元 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三折:“自到都下,撺过卷子。小官日不移影,应对万言,圣人大喜。”
60、镂尘吹影吹影子,刻尘土。比喻工艺精细到不见形迹。《关尹子·一宇》:“言之如吹影,思之如镂尘,圣智造迷,鬼神不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