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影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影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壁间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徒自惊扰。明 唐顺之《答王龙溪郎中书》:“若于此处稍参不破,则昔人所谓壁间蛇影,足以生疑而致病。”
2、探竿影草探竿、影草、都是渔民使鱼聚集后下网捕捞之法。佛教禅宗借以喻启发性的随宜施教。《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有时一喝,如踞地金毛狮子;有时一喝,如探竿影草;有时一喝,不作一喝用。”
3、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茕茕:孤独的样子;孑:孤单;形:指身体;吊:慰问。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汉·张衡《思玄赋》:“何孤行之茕茕兮,孑不群而介立。”晋·李密《陈情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4、追风蹑影见“追风蹑景”。明·梅鼎祚《玉合记·赠处》:“是好马,那竹批双耳,镜夹方瞳,灭没权奇,追风蹑影,小生虽乏鸿章,敢扬骏骑。”
5、化为泡影泡:水泡。变成像水泡和影子那样;很快就消失。郭沫若《洪波曲 第七章 一》:“由于六月十一日的黄河决堤,使豫东成为泽国,也就化为了泡影。”
6、捉影捕风亦作“捉风捕影”。亦作“捉风捕月”。同“捕风捉影”。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五回:“这泼猴枉自也拿他不住;就拿住他,也似抟沙弄汞,捉影捕风。”
7、射影含沙相传江南水中有毒虫名蜮,人在岸上,影见水中,即以气为矢,或含沙以射人。及着皮肌,其疮如疥,中影者亦病。后因称阴谋中伤他人为“射影含沙”。清·许奉恩《里乘》第七卷:“输金获兔,犹属幸事,祸人转以福人,射影含沙,徒劳心计。”
8、捉影追风比喻说话做事没有确凿依据,随意而行。明·郑若庸《玉玦记·博弈》:“许人话捉影追风,骗人财探囊取物。”
9、影影绰绰模模糊糊,不真切。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62回:“我不知怎的,但没人在房里,心里只害怕,恰似影影绰绰,有人在眼前一般。”
10、无愧衾影表示没有做亏心事。《宋史·蔡元定传》:“刎行不愧影,独寝不愧衾。”
11、掠影浮光指浮光掠影,浮于表面不深入。《新华日报》1943.8.28:“一个正视现实的人,不会只是去强调这掠影浮光,但亦决不故意去抹煞它。”
12、形影自吊同“形影相吊”。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张诚》:“父自讷去,妻亦寻卒;块然一老鳏,形影自吊。”
13、捕影系风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梁书 刘孝绰传》:“但雕朽污粪,徒成延奖;捕影系风,终无效答。”
14、弄影团风形容心魂不定。明·汤显祖《牡丹亭·诊崇》:“须不是依花附木廉纤鬼,咱做的弄影团风抹媚痴。”
15、浮光略影见“浮光掠影”。清·冯班《钝吟杂录·严氏纠谬》:“沧浪论诗,止是浮光略影,如有所见,其实脚跟未曾点地。”
16、暗香疏影暗香:淡淡的香气;疏影:稀疏的影子。梅花的香味和姿态。指称梅花。宋 辛弃疾《和傅岩叟梅花》:“月淡黄昏欲雪时,小窗犹欠岁寒枝。暗香疏影无人处,唯有西湖处士知。”
17、汲汲顾影惶惶然自顾其影,孤苦失望的样子。也指频频地自顾其影,洋洋得意的样子。清 梁启超《中国外债史》:“自兹以往,我民岁增二千余万之负担,汲汲顾影。”
18、握风捕影犹言捕风捉影。汉·牟融《理惑论》第一卷:“神仙之书,听之则洋洋盈耳,求其效,犹握风而捕影,是以大道之所不取。”
19、衣香人影衣服上的香气,人的影子。写女性的气息形体。清·王士禛《冶春绝句》:“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
20、顾影弄姿顾影:看着自己的身影;弄姿:做出各种姿态。对着自己的身影,做出各种姿态。形容卖弄身形,自我欣赏。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江城》:“二姊葛氏,为人狡黠善辨,顾影弄姿,貌不及江城,而悍妒忌与埒。姊妹相逢无他语,惟各以阃威自鸣得意。”
21、绘声写影绘:描绘,描摹。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柳亚子《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凡扬州十日之屠,嘉定万家之惨,以及虏酋丑类之慆淫,烈士遗民之忠荩,皆绘声写影,倾筐倒箧而出之。”
22、杳无影响没有踪影,没有音信。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32回:“晁夫人起先等那官府有甚赈济的良方,杳无影响;又等那乡宦富室有什么捐输,又绝无音信。”
23、响答影随如应声和答、形影相随。比喻两者紧密相连。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17卷:“由是论之,罪福报应,犹响答影随,不差毫末。”
24、畏影恶迹比喻为人愚蠢,不明事理。《庄子·渔父》:“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
25、桑榆暮影桑榆;夕阳余光所在的地方。夕阳斜照桑榆树的黄昏景象,指傍晚。比喻垂老之年。《书言故事·耆老类》:“年老云桑榆暮影。”
26、逐影寻声谓多方寻求罅隙。《明史·外戚传序》:“在廷诸臣好为危言激论,汰如寿宁兄弟,庸驽如郑国泰,已逐影寻声,抨击不遗余力。”
27、吊形吊影犹言形影相吊。喻孤独寂寞。明·袁宏道《别恨篇为方子公赋》诗:“独自吊形吊影,谁人知暖知寒。”
28、静影沉璧平静的月影映在水底,好似沉下的一块玉。
29、寻风捉影犹捕风捉影。喻说话做事毫无根据。明·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女辩继母诬陷疏》:“又不曾经获某人,乃以数句之诗,寻风捉影,陷臣死罪。”
30、立竿见影立起竿子马上就可以见到竿的影子。比喻立见功效。宋 朱熹《参同契考异》中篇:“立竿见影,呼谷传响,岂不灵哉!”
31、枝附影从枝条附着树干,影子随从形体。比喻追随模访。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 杂文》:“自桓麟《七说》以下,左思《七讽》以上,枝附影从,十有余家。”
32、捕影拿风风和影子是无法捉摸与束缚的。比喻虚幻无实或无根据地猜疑。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三折:“怎知道被禅师神挑鬼弄,做一场捕影拿风。”
33、无踪无影同“无影无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六回:“说毕,一阵香风,无踪无影去了。”
34、捉风捕影见“捉影捕风”。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是事如捉风捕影,杳无实证,又不可刑求。断离断合,皆难保不误。”
35、楚弓遗影比喻因某事造成的疑惧心理。《晋书·乐广传》:“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36、衾影独对衾:被子;影:影子。独自一个人。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7回:“到了衾影独对的时候,真有此情此景。”
37、形单影单形:形体。形容孤独,没有同伴。明·高濂《玉簪记·追别》:“我怎敢忘却些儿灯边枕边,只愁你形单影单,只愁你衾寒枕寒,哭得我哽咽喉干。”
38、藏形匿影藏、匿:隐藏。隐藏形迹,不露真相。《邓析子 无厚》:“君者,藏形匿影,群下无私。”
39、偶影独游偶:配偶,伴侣。以影为伴,独自游览。比喻孤单。晋 陶潜《时运 序》:“春服既成,景物斯和,偶影独游,欣慨交心。”
40、追踪觅影觅:寻找。顺着踪迹追寻。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8回:“惹得长安城中王孙公子,游侠少年,丢眉做眼,轻嘴薄舌的,都在灯市里穿来插去,寻香哄吃,追踪觅影,调情绰趣,何尝真心看灯。”
41、吹影镂尘镂:雕刻。吹影子,刻尘土。比喻工艺精细到不见形迹。《关尹子 一宇》:“言之如吹影,思之如镂尘,圣智造迷,鬼神不识。”
42、形影自守谓孤身独处。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17回:“今白小姐人琴俱亡,小弟形影自守,决不负心而自求佳丽。”
43、形表影附形表:仪容表率;影附:影子附于形体。比喻人的品德堪为表率,人们如影附形地追逐左右。汉·蔡邕《郭有道碑文》:“于时缨唩之徒,望形表而影附。”
44、杯影蛇弓同“杯弓蛇影”。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四十五回:“杯影蛇弓魔人幻,帷灯匣剑鬼生疑。”
45、鞭丝帽影马鞭和帽子。借指出游。宋陆游《齐天乐 左绵道中》词:“塞月征尘,鞭丝帽影,常把流年虚占。”
46、无影无踪踪:踪迹。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元 吴昌龄《东坡梦》:“你那里挨挨拶拶,闪闪藏藏,无影无踪。”
47、望风捕影比喻说话做事以不可靠的传闻或迹象为依据。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10回:“怎幺能够身临其境,将水寨内探访明白,方好行事;似这等望风捕影,实在难以预料。”
48、附影附声盲目附和。清·钮琇《觚剩·惠士陈言》:“何意三春出作之时……始觉说痴说梦,无非附影附声。”
49、形影相亲形:形体;影:身影。像形体和影子相互不可分离。形容彼此关系密切。南朝·梁·何逊《何记室集·赠族人秣陵兄弟》:“羁旅无俦匹,形影自相亲。”
50、形孤影寡同“形单影只”。明·高濂《玉簪记·占儿》:“春去秋来,秋去春来,形孤影寡,想杀我膝下斑斓。”
51、影形不离形影不离。比喻关系密切。老舍《赵子曰》:“他的面貌、服装比赵子曰的好看的不止十倍,可是他们两个是影形不离的好朋友。”
52、无影无形见“无形无影”。元·杨暹《刘行首》第一折:“我度你个无影无形鬼魂。”
53、瓦影之鱼喻求庇于人。
54、捕影捞风捞:随便拾取。比喻说话做事没有确凿可靠的根据。清·方成培《雷峰塔·虎阜》:“官司缉匪,火急敢逗留?捕影捞风何处有?”
55、睹影知竿睹:见;竿:竹竿。看见竹竿的影子就知道竹竿的长短曲直。比喻从侧面烘托可以显示事物。清·刘熙载《艺概·诗概》:“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须睹影知竿乃妙。”
56、潜形匿影见“潜形匿迹”。《文献通考·职役二》:“为民者以寇戎视其吏,潜形匿影,日虞怀壁之为殃。”
57、只身孤影只:单独的。指孤单一人。亦作“只影孤形”、“只影单形”。宋·葛长庚《水龙吟》词:“人间天上,喟然俯仰,只身孤影。”
58、系风捕影拴住风,捉住影子。比喻无法办到的事。也比喻说话做事以不可靠的传闻或表面现象作根据。汉 荀悦《汉纪 成帝纪三》:“听其辞,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荡若系风捕影,终不可得。”
59、畏影而走比喻庸人自扰。亦作“畏影恶迹”。宋·欧阳修《六一居士传》:“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消畏影而走乎曰中者也。”
60、捕风捉影原指做事像风和影子一样难以捕捉。后比喻说话做事没有确凿可靠的根据。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69卷:“若有一豪之不实,如捕风捉影,更无下功处,德何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