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饮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饮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饮冰内热形容十分惶恐焦灼。先秦 庄周《庄子 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
2、饮水啜菽饿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3、饮醇自醉醇:浓酒。比喻与宽厚人交,不觉心醉。《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与周公谨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4、餐风饮露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明 王守仁《瘗旅文》:“餐风饮露,无尔饥兮。”
5、箪食瓢饮箪: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一箪食物;一瓢汤水。指贫苦的生活。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如饮水者,冷热自知指自己直接经历的事,自己最了解。唐·善无畏《大日经疏》第12卷:“如饮水者,冷热自知。”
7、饮鸩解渴见“饮鸩止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此时危急情形,等于然眉,若再恃新军为保卫,无异饮鸩解渴,其危险有不忍言者。”
8、枕戈饮胆见“枕戈尝胆”。唐·姚思廉《梁书·元帝纪》:“孤以不德,天降之灾,枕戈饮胆,扣心泣血。”
9、狂歌痛饮狂:越出常度;痛:痛快,尽情。欢畅饮酒,纵情唱歌。形容喜悦的心情。金·元好问《摸鱼儿》:“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10、餐葩饮露吞食百花,吸饮露水。形容超尘脱俗的神仙生活。汉 刘向《列仙传 赤将子舆》:“子舆拔俗,餐葩饮露。”
11、黄龙痛饮宋金交战,岳飞曾说要直捣黄龙府,与人痛饮。后遂以“黄龙痛饮”指彻底击败敌人,欢庆胜利。宋金交战,岳飞曾说要直捣黄龙府,与人痛饮。龚振黄《青岛潮》第十五章:“是以都门学界,纠合学界同志,连络全国人民,黄龙痛饮,岳武穆之是法;马革裹尸,汉伏波之未死。”
12、饮冰茹檗茹:吃;檗:俗称黄柏,味苦。喝冷水,吃苦味的东西。比喻处境困苦,心情抑郁。也形容生活清苦。唐·白居易《三年为刺史》诗:“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檗。”
13、饮至策勋饮至:古代诸侯朝、会、盟、伐后去宗庙饮酒;策勋:计功。指庆功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桓公二年》:“凡公行告于宗庙,反行饮至,舍爵策勋焉。”
14、饮冰食檗喝冷水,吃苦味的东西。形容生活清苦,为人清白。唐 白居易《三年为刺史》诗:“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檗。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
15、狂饮暴食狂:纵情任性。大吃大喝
16、歠菽饮水喝豆粥饮白水。喻生活清苦。汉·桓宽《盐铁论·孝养》:“歠菽饮水,足以致其敬。”
17、饮风餐露饮食风露。比喻远离世俗而生活或旅途艰辛。明·无名氏《破天阵》第一折:“黄冠鹤氅,息气养神,导咽还丹,饮风餐露。”
18、偃鼠饮河比喻所需极有限。《庄子·逍遥游》:“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19、鼷鼠饮河比喻欲望有限。战国·宋·庄周《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20、不饮盗泉比喻为人廉洁。《尸子》:“(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
21、饮河鼹鼠比喻指所需求或所得极有限的人。语本《庄子·逍遥游》:“偃鼠饮河,不过满腹。”语出《庄子·逍遥游》:“偃鼠饮河,不过满腹。”明·李昌祺《剪灯余话·洞天花烛记》:“饮河鼹鼠愧盈腹,止鲁鶢鶋惭厚享。”
22、吞声饮泣形容不出声地悲泣。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9回:“琼英知道了这个消息,如万箭攒心,日夜吞声饮泣,珠泪偷弹。”
23、饮血崩心血泪满面,心为之碎。形容极度悲痛。明·陈子龙《兵垣奏议·募练水师疏》:“忽闻神京沦陷,先帝升遐,饮血崩心,呼号天地。”
24、饮恨而终心怀怨恨而死。唐·蒋防《霍小玉传》:“我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负心如此。韶颜稚齿,饮恨而终。”
25、吞声饮泪吞声:有话不敢说出来;饮:含忍。形容强忍悲伤。《敦煌曲子词·破阵子》:“迢递可知闺阁,吞声忍泪孤眠。”
26、长夜之饮指通宵宴饮。《史记·滑稽列传》:“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
27、一饮而尽饮:喝。一口气就喝完了。形容喝得非常爽快。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鸨儿只道他敬客,却自家一饮而尽。”
28、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泛指自己经历的事,自己知道甘苦。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袁州蒙山道明禅师》:“某甲虽在黄梅随众,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授入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是某甲师也。”
29、饮水栖衡喝水充饥,住简陋房屋。形容生活清苦。《旧唐书·崔慎由传》:“属岁兵荒,至于绝食,弟兄采佀拾橡实,饮水栖衡,而讲诵不辍,怡然终日。”
30、渴者易饮口渴的人喝什么都觉得甘甜。旧时比喻久经苛政而最知对德政感恩。《孟子·公孙丑上》:“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31、如饮醍醐比喻使人思想上一下就通了。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4回:“少卿妙论,令我闻之如饮醍醐。”
32、餐霞饮瀣餐食日霞,吸饮沆瀣。指超尘脱俗的仙家生活。清 章学诚《文史通义 质性》:“屈原忧极,故有轻举远游、餐霞饮瀣之赋。”
33、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饥饿的人什么食物都可以吃,口渴的人什么饮品都可以喝。比喻需要急迫的人容易满足。《孟子 公孙丑上》:“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34、饮水辨源见“饮水知源”。清·包世臣《再与杨季子书》:“而得体势于《韩非子》、《吕览》者尤深,徒以薄其为人,不欲形诸论说,然后世有识,饮水辨源,其可掩耶?”
35、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泛指自己经历的事,自己知道甘苦。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鲁迅《故事新编·序言》:“况且‘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用庸俗的话来说,就是‘自家有病自家知’罢。”
36、饮冰茹蘖见“饮冰食蘖”。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节妇非素有定志,必不能饮冰茹檗数十年。”
37、饮马投钱比喻为人廉洁,不损公肥私。唐 徐坚《初学记》卷六引《三辅决录》:“安陵清者有项仲仙,饮马渭水,每投三钱。”
38、饮血茹毛茹:吃。用来描绘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的生活。《礼记·礼运》:“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
39、凿饮耕食指百姓乐业,天下太平。汉 王充《论衡 感虚》:“尧时五十之民击壤于涂,观者曰:‘大哉尧之德也!’击壤者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尧何等力!’”
40、岩居谷饮在山洞里居住,喝山谷里的水。指隐居生活。西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单豹倍世离俗,岩居谷饮,不衣丝麻,不食五谷。”
41、餐松饮涧食松实,饮涧水。指过隐居生活。南朝 梁 沉约《善馆碑》:“达人独往之事,志非易立,餐松饮涧之情,理难轻树。”
42、吸风饮露道家及诗文中常用以指神仙的绝食五谷。先秦 庄周《庄子 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不食五谷,吸风饮露。”
43、射石饮羽饮:隐没;羽:箭尾的羽毛。箭射到石头里,隐没了箭尾的羽毛。原形容发箭的力量极强。后也形容武艺高强。《吕氏春秋·精通》:“养由基射兕中石,矢乃饮羽,诚乎兕也。”
44、栖丘饮谷指隐逸山林。《宋书·隐逸传·宗炳》:“辟宗炳为主簿,不起。问其故,答曰:‘栖丘饮谷,三十余年。’高祖善其对。”
45、饭蔬饮水《论语·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后因以“饭蔬饮水”形容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论语·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
46、吞声饮恨谓抱恨无言。语本南朝梁江淹《恨赋》:“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语出南朝·梁·江淹《恨赋》:“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
47、没卫饮羽谓连箭的翎都射没在物体中。极言射力之大。汉·王充《论衡·儒增》:“儒书之言楚熊渠子、养由基、李广射寝石,矢没卫饮羽者,皆增之也。”
48、饮水知源比喻明白事物的本源。宋·陈宗礼《广州光孝寺大鉴禅师殿记》:“口诵心惟,向慕而依归。饮水知源,自觉自悟,师岂远乎哉!”
49、枕戈饮血枕着武器,咽着血泪。形容极度悲愤,矢志报仇杀敌。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五:“贼氛未殄,主上焦劳,凡为臣子,皆当枕戈饮血,共愤同仇。”
50、鹑居鷇饮同“鹑居鷇食”。《隋书·薛道衡传》:“鹑居鷇饮,不殊于羽族。”
51、饮食起居指人的日常生活。宋·欧阳修《祭杜祁公文》:“公为辅弼,饮食起居,如陋巷之士。”
52、饥飡渴饮见“饥餐渴饮”。
53、饮马长江在长江边给战马喝水。谓渡江南下进行征伐。《南史·檀道济传》:“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魏人闻之,……自是频岁南伐,有饮马长江之志。”
54、饮恨吞声饮恨:强忍怨恨;吞声:哭泣而不敢出声。形容忍恨含悲,不敢表露。南朝 梁 江淹《恨赋》:“莫不饮恨而吞声。”
55、饥餐渴饮饿了吃饭,渴了喝水。形容生活必需。《京本通俗小说 碾玉观音》:“离不得饥餐渴饮,夜住晓行,迤里来到衢州。”
56、十日之饮比喻朋友连日尽情欢聚。《史记·范睢蔡泽列传》:“寡人闻君之高义,愿与君为布衣之友,君幸过寡人,寡人愿与君为十日之饮。”
57、痛饮黄龙黄龙:即黄龙府,辖地在今吉林一带,为金人的腹了。原指攻克敌京,置酒高会以祝捷。后泛指为打垮敌人而开怀暢饮。《宋史 岳飞传》:“金将军韩常欲以五万众内附。飞大喜,语其下曰:‘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
58、平原十日饮平原:战国时期赵国公子平原君;十日饮:连日的设宴招待。平原君为待客而举办的大规模酒宴。指朋友之间的欢宴。西汉·司马迁《史记·范雎传》:“寡人闻君之高义,愿与君为布衣之友,君幸过寡人,寡人愿与为十日饮。”
59、饮胆尝血谓刻苦自励。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苦心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也尝胆也。”
60、止渴饮鸩鸩:毒酒。比喻只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清·壮者《扫迷帚》第24回:“若虑迷信一破,道德堕落,必以保存为得计,此又何异欲止渴而饮鸩,欲疗疮而剜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