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意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意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能用心去揣摩体会,没法用话具体地表达出来。指道理奥妙,难以说明。有时也指情况微妙,不便说明。先秦 庄周《庄子 天道》:“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
2、意断恩绝情义和恩情断绝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三折:“做儿的会做儿,做夜的会做爷,子父每无一个差迟,生各札的意断恩绝。”
3、心慌意乱心里慌乱;没有主意。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孩儿自从接了电报之后,心慌意乱。”
4、意切言尽意:心愿,意向。心意恳切,言辞毫无保留。唐·刘禹锡《唐故相国赠司空令狐公集纪》:“初述感恩陈力之大义,中及朝廷刑政之或阙,意切言尽,神识不昏。”
5、歪心邪意谓心术不正。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0回:“你总不听我的话,倒叫这些人教的歪心邪意,狐媚魇道的。”
6、兴尽意阑兴:兴致,兴味;阑:残,尽。兴致和情趣都没有了。朱自清《“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等到兴尽意阑,便各自回去睡觉。”
7、诚心实意见“诚心诚意”。姚雪垠《长夜》二一:“刘老义是一个任性的人,他诚心实意地想要你跟他过日子。”
8、开心写意写:通“泻”,宣泄。开诚相待,披露心意。唐·李白《扶风豪士歌》:“愿尝春陵六国时,开心写意君所知。”
9、阿意苟合阿:迎合,曲从;苟:苟且;苟合:无原则地附和。曲从别人的意愿,无原则地附和。东汉 班固《汉书 公孙刘车王杨蔡陈郑传赞》:“阿意苟合,以说其上。”
10、先意承指见“先意承志”。晋·葛洪《抱朴子·臣节》:“先意承指者,佞谄之徒也。”
11、心甜意洽洽:和谐。心中舒适,意愿和洽。形容心情愉悦、舒畅。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回:“宝玉正在这个心甜意洽之时,又兼姐妹们说说笑笑,哪里不肯吃?”
12、出人意料意料:事先对情况、结果等的估计;超出人们的料想猜测之外。表示情况非同寻常。也作“出乎意料”、“出人意外”、“出人意表”。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这一件事,都是出人意料之外。”
13、恣意妄为任意胡作非为。恣意:任意;随意;妄为:胡作非为。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20回:“吴主皓自改元建制,至凤凰元年,恣意妄为,穷兵屯戍,上下无不嗟怨。”
14、遂心如意犹言称心如意。亦作“遂心满意”、“遂心快意”。《红楼梦》第四六回:“天底下的事,未必都那幺遂心如意的。”
15、心忙意急犹心慌意乱。元·郑光祖《老君堂》第一折:“见一人急高呼骤征踠,慌的我兜战马急回还,心忙意急将人盼。”
16、三心二意又想这样又想那样;犹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专一。元 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争奈是匪妓,都三心二意。”
17、像心称意称心满意。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公子身边最讲得话、像心称意的,有两个门客,一个是萧管朋友贾清夫,一个是拳棒教师赵能武。一文一武,出入不离左右。”
18、真心真意犹真心实意。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九回:“那黛玉偏生也是个有些痴病的,也每用假情试探。因你也将真心真意瞒起来,我也将真心真意瞒起来,都只用假意试探。”
19、心忙意乱犹心慌意乱。明·郭勋《英烈传》第21回:“要有心忙意乱光景,倘或迟误,枭首示众。”
20、适情率意犹言放任情意。晋·葛洪《抱朴子·行品》:“适情率意,旁若无人。”
21、防意如城意:心思,指私欲。指严格遏止私心杂念,象守城防敌一样。宋 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下 守口如瓶》:“富郑公有‘守口如瓶、防意如城’之语。”
22、曲意承奉曲意:违心。违背自己的心意去奉承讨好别人。明·焦竑《玉堂丛语·方正》:“有曲意承奉者,未尝喜,不见者,未尝怒也。”
23、礼轻情意重礼物虽然很轻,但情意却很深厚。元 李致远《还牢末》:“兄弟,拜义如亲,礼轻义重,笑纳为幸。
24、随意一瞥匆匆地一瞥;不完全注意。
25、志得意满志向意愿都得到满足。形容踌躇满志的得意情态。宋 陆九渊《与刘伯协书》:“当无道时,小人在位,君子在野,小人志得意满,君子厄穷祸患,甚者在囹圄,伏刀锯,投荒裔。”
26、瑰意奇行见“瑰意琦行”刘师培《文说·宗骚》:“瑰意奇行,超然高举。”
27、肆意横行肆意:任意残杀或迫害。横行:仗势作恶,蛮横凶暴。随心所欲地为非作歹。亦作“肆虐横行”。宋 欧阳修《再论置兵御贼札子》:“数千里内,杀人放火,肆意横行,入州入县,如入无人之境。”
28、真情实意真实的情意。明·李东阳《求退录·诗话》:“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彼小夫贱隶妇人女子真情实意,喑合而偶中,固不待于教。”
29、高情厚意指深厚的情谊。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42回:“既承员外高情厚意,待老汉去叫小女出来拜见。”
30、不足介意不值得放在心上。明 陶宗仪《辍耕录 落水兰亭》:“大风覆舟,行李皆淹溺无余,彝斋立浅水中,手持此帖,示人曰:‘《兰亭》在此,馀不足介吾意也。”
31、以辞害意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 “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32、得意忘言(语言是表达意思的)意思得到了;就不必记住言辞了。现多指彼此默契;心照不宣。庄周《庄子 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33、诚心敬意诚:真心实意。形容对人十分真诚有礼貌。明·无名氏《下西洋》第三折:“你道是诚心敬意亲呈进,俺那里知重知轻在您行。”
34、甘心乐意甘心:心里乐意。心里完全愿意,毫不勉强。老舍《四世同堂》:“但是为了钱先生的恢复健康,就是冬天没有皮袍穿,他也甘心乐意。”
35、称心快意满足心意。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5卷:“若得如此,亡魂俱称心快意了。”
36、肆意妄行肆意:任意。毫无顾忌地胡作非为。《五代史演义·自序》:“其狡且羯者,挟诈力以欺凌人世,一或得志,则肆意妄行。”
37、不足为意足:值得。不值得介意。明 张居正《答郑范溪》:“公但自信此心,秉公任直,纷纷之言,不足为意。”
38、情至意尽指对人的情谊已经到极点。唐 孔颖达疏《诗 大雅 板》:“我老夫教谏汝,其意乃款款然,情至意尽,何为汝等而未知?”
39、心满意足称心如意;非常满足。宋 刘克庄《答欧阳秘书书》:“精义多先儒所未讲,陈言无一字之相袭,虽累数千言,而义理一脉,首尾贯属,读之使人心满意足。”
40、高情远意见“高情远致”。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西昆体》:“义山诗世人但称颂其巧丽,至与温庭筠齐名。盖俗学只见其皮肤,其高情远意,皆不识也。”
41、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秦太上君寺》:“临淄官徒有在京邑,闻怀砖慕势,咸共耻之,唯崔孝忠一人不以为意。”
42、神工意匠形容建筑、绘画等构思精妙,非人力所能为。赵朴初《平等院》诗:“岂只是象教庄严继盛唐?更别有神工意匠。”
43、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深:深入。爱好学习并能深入思考,心里就懂得了其中的意义。西汉·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
44、心灰意懒灰心失望;意志消沉。形容丧失信心;不图进取。灰:消沉;懒:懈怠。元 乔吉《玉交枝 闲适》曲:“不是我心灰意懒,怎陪伴愚眉肉眼?”
45、不好意思①表示碍于情面而只能怎样或不便怎样。②害羞;难为情。
46、强奸民意反动统治者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人民群众头上;硬说成是人民群众的意愿。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72回:“后来老袁强奸民意,凡政、绅、军、商各界,无不有请愿书。”
47、意犹未尽犹:还。指还没有尽兴。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十章:“但是梁生宝意犹未尽,话还没有说完。”
48、意急心忙心中着急慌忙。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崇应彪见父亲败走,意急心忙,慌了手脚。”
49、出人意表表:外。出乎人们意料之外。《陈书 袁宪传》:“宪常招引诸生,与之谈论,每有新议,出人意表,同辈咸嗟服焉。”
50、毫不介意毫:丝毫;介:进入。丝毫也不往心里去。也作“毫不在意”。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众人如何得意,独他一个皆视有如无,毫不介意。因此众人嘲他越发呆了。”
51、乘其不意乘:趁,因;意:猜想,意料。利用别人没有防备的时机动手。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异传》:“异乘其不意,卒击鼓建旗而出。”
52、执意不回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依从别人。《宋史·王安石传》:“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
53、出于意外见“出于意表”。《黄绣球》第四回:“自想这件事真出于意外,必须自家投到,中诉明白,不能平白地叫妻子良受诬辱。”
54、意气轩昂精神和气概都很高昂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6卷:“我见这人身虽寒俭,意气轩昂,模样又好。”
55、心劳意穰劳:烦;穰:通“攘”,乱。心绪烦乱不宁元·关汉卿《西蜀梦》第二折:“每日家作念的如心痒,没日不心劳意穰,常则是心绪悲伤。”
56、输心服意犹言真心顺从。《快心编初集》第四回:“然说到要做会讨采,却无人便肯输心服意,也有回的,也有许的,也有求减的,也有应承了原不与的。”
57、趁心像意犹言称心如意。指完全合乎心意。趁:满足,遂。趁,通“称”。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八卷:“若论起吴衙内,只算做半饥半饱,未能趁心像意。”
58、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59、安心乐意指心情安定,满意,很愿意如此。清 李渔《奈何天 逼嫁》:“嫁到我家,须要安心乐意,不许憎嫌丈夫。”
60、生意盎然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