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异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异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族类:同族人;异:不同。不是我们同族的人,跟我们不是一条心。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四年》:“史佚之志有之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
2、时殊风异时:时代。风:风俗。殊、异:不同。时代不同,风俗也不同。
3、异草奇花原意是指希奇少见的花草。也比喻美妙的文章作品等。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白马寺》:“庭列修竹;檐拂高松,奇花异草,骈阗堦砌。”
4、自厝同异指自找矛盾,互相不和。《宋书 沈攸之传》:“卿忘廉、蔺、寇、贾之事邪?吾本以济国活家,岂计彼此之升降。且我能下彼,彼必不能下我,共济艰难,岂可自厝同异。”
5、奇形异状亦作“奇形怪状”。奇异的形状。唐·房玄龄《晋书·温峤传》:“须臾,见水族覆灭,奇形异状,或乘车马著赤衣者。”
6、见异思迁异:另外的;别的;迁:改变;变动。看到不同的事物就改变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先秦 管仲《管子 小匡》:“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7、传闻异辞传闻:原指久远的事,后指听来的传说;异辞:原指措词有所不同,后指说法不一致。指传说不一致。《公羊传·隐公元年》:“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
8、标新竖异指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清 钱谦益《<外制集>序》:“近代之流而失正者有二:抽黄对白,肥皮厚肉,其失也靡;标新竖异,牛鬼蛇神,其失也纤。”
9、异香扑鼻不同寻常的香味扑鼻而来。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4回:“土行孙看见妃子脸似桃花,异香扑鼻,不觉动力欲心。”
10、抅奇抉异抉:排出,挖出。指搜求奇异的文句。唐·皮日休《郢卅孟亭记》:“先生之作,遇景入咏,不抅奇抉异令龌龊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千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
11、异文鄙事奇字僻典和庸俗浅陋之事。
12、求大同,存小异在大的、主要的方面取得一致,而对某些小的、次要的问题可以各自保留不同的意见。
13、奇装异服式样奇怪而异于时尚的服饰。战国 屈原《涉江》:“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14、枝别条异比喻头绪纷乱。汉张衡《求合正三史表》:“臣伏见陛下思光先绪,以典籍为本,而史书枝别异,不同一贯。”
15、源殊派异水的源头与支流不相同。比喻各学派的来历和特征互不相同,各有自己的一套。宋·吴自牧《梦粱录·浙江》:“源殊派异,无所适从,索隐探微,宜伸确论。”
16、排斥异己排斥:排除;驱逐;异己:同自己意见不合的人;一般指在重大政治问题上有严重分歧或敌对的人;比喻排挤、清除与自己意见不合或利害冲突的人。又作“排除异己。”《晋书 殷凯传》:“凯见江绩亦以正直为仲堪所斥,知仲堪当逐异己,树置所亲。”
17、江山之异江山:山川,山河,疆土;异:不同。比喻疆土易主,山河变色。《晋书·王导传》:“周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江山之异。’”
18、百里异习异:不相同;习:风俗习惯。相隔百里远的地方风俗习惯就不同。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问上》:“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
19、珍肴异馔肴:做熟的鱼肉荤菜;馔:饭食。珍贵而奇异的食物。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1回:“当日穆弘叫庄客宰了一头黄牛,杀了十数个猪羊,鸡鹅鱼鸭,珍肴异馔,排下筵席,管待众头领。”
20、幽明异路幽明:阴间和阳间。阴间和阳间是不同的道路。唐·朱庆余《冥音录》:“幽明异路,人鬼道殊,今者人事相接,亦万代一时。”
21、逞奇眩异炫耀奇异。明·归有光《太极在先天范围之内》:“虽然,圣贤固非逞奇眩异,苟为制作以骇于天下,则其始之为象也,将谓其足以该道也。”
22、独异于人独:独自,单独;异:不同。独自与别人不同的。一般指不同于世俗。《老子》第二十章:“我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23、探奇穷异探:寻求;穷:尽。探寻异处,玩赏奇迹。指游览奇山异水。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4卷:“小生一时探奇穷异,实出无心,若是就了此亲,外人不晓得的,尽道小生是有所贪求而为此,反觉无颜。”
24、奇花异草罕见的奇异的花草。比喻美好或稀少的东西。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0回:“命周贾于绛州城内,起一座花园,遍求奇花异草,种植其中。”
25、小异大同小部分不同,大部分相同。南朝·宋·刘义庆《文心雕龙·檄移》:“意用小异而体义大同,与檄参伍,故不重论也。”
26、同源异派见“同源异流”。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结构》:“填词非末技,乃与史传诗文同源而异派者也。”
27、标新竞异指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 杂觚 文人害国》;“魏大中答萧元恒云:……衡文者日阅数十百卷,皆束书不观,而荒于嬉者之文。得一二标新竞异之文,安得有亟赏之而亟拔之。”
28、云泥异路像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比喻地位相差悬殊。宋·陈亮《与辛幼安殿撰书》:“亮空闲没可做时,每念临安相聚之适,而一别遽如许,云泥异路又如许。
29、析微察异指仔细观察、辨别。明何景明《结肠赋》:“有木连理,草交茎兮;烈魂洁魄,孚女贞兮;析微察异,实此之类兮;附物着灵,见胸臆兮。”
30、异曲同工异:不同的;曲:曲调;工:工巧;精致。不同的曲调;却同样的美妙。比喻事物的内容或形式虽然不一样;但却是同样的出色。也比喻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好的效果。也作“同工异曲。”唐 韩愈《进学解》:“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31、名同实异名称相同,而实质不一样。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奸劫弑臣》:“俱与有术之士有谈说之名,而实相去千万也,此夫名同实异者也。”
32、奇珍异宝非常难得的珍奇宝物。《旧唐书 张柬之传》:“其国西通大秦,南通交趾,奇珍异宝,进贡岁时不阙。”
33、奇光异彩奇妙的光亮和色彩。清·曾朴《孽海花》第十一回:“向里一望,只见是个窈窕洞房,满室奇光异彩,也不辨是金是玉,是花是绣,但觉眼光缭乱而已。”
34、殊方异类殊方:异域,他乡;异类:指不同品类的事物。泛指异域他乡各种各样不同品类的事物。汉·班固《西都赋》:“其中乃有九真之麟,大宛之马,黄支之犀,条支之鸟,逾昆仑,越巨海,殊方异类,至于三万里。”
35、匪异人任异人:别人;任:承担。表示责任不能推诿,要自己负责。孙中山《救国之急务》:“吾四万万同胞乎!诸君固民国之主人也,唤起天下,驱除此丑类者,匪异人任。”
36、方土异同方土:指各地形胜物产人情。指各地的风土人情及地形物产等共同点和不同点。《晋书·王浑传》:“令中书指宣明诏,问方土异同,贤才秀异,风俗好尚,农桑本务。”
37、异木奇花珍奇的花草树木。《敦煌变文集·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异木奇花烈几层,一池常见绿澄澄。”
38、纳奇录异纳:接纳;录:录用。接纳录用有奇异才能的人。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9回:“今吾孙将军亲贤礼士,纳奇录异,世所罕有。”
39、诛锄异己指清除反对自己或与自己意见不合的人。诛:杀害;锄:铲除。《梁书 止足 陶季直传》:“齐武帝崩,明帝作相,诛锄异己,季直不能阿意,明帝颇忌之,乃出为辅国长史,北海太守。”
40、竹柏异心比喻志向不合或表象不同。《楚辞 东方朔〈七谏 初放〉》:“孰知其不合兮,若竹柏之异心。”王逸注:“竹心空,屈原自喻志通达也;柏心实,以喻君暗塞也。言己性达道德,而君闭塞,其志不合,若竹柏之异心也。”
41、大同小异异:差异。大体相同;稍有差异。庄周《庄子 天下》:“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42、绝域异方绝域:极远的地方。极远的异域他乡。宋·苏轼《御试制科策一道》:“朝廷置灵武于度内,几百年矣,议者以为绝域异方,曾不敢近,而况于取之乎!”
43、异闻传说不同寻常的奇异的消息。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26回:“诧异得那合学生员,街上的百姓,通国的乡绅,面面相觑,当做件异闻传说!”
44、离世异俗超脱世俗。《庄子·刻意》:“刻意尚行,离世异俗,高论怨诽,为亢而已矣,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枯槁赴渊者之所好也。”
45、领异标新指与众不同,独创一格清 郑观应《盛世危言 商战上》:“下至淫巧奇技,亦领异标新,锥刀竞逐。”
46、异口同韵指大家说得都一样。同“异口同音”。老舍《赵子曰》第一:“现在的人们不但不复以窄窄金莲为美,反异口同韵的诋为丑恶。”
47、奇风异俗奇特的习惯和风俗。郭沫若《苏联纪行·七月十二日》:“街头每见奇风异俗。每有女子头顶一件大罩袍,脸前垂一黑色厚纱幔。”
48、异军突起异军:另外一支军队。指另一支引人注目的力量突然兴起。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少年欲立婴便为王,异军苍头特起。”
49、异苔同岑岑:小而高度山。不同的青苔长在同一座山上。比喻朋友志同道合。晋·郭璞《赠温峤》诗:“人亦有言,松竹有林,及余臭味,异苔同岑。”
50、殊勋异绩殊:突出。勋:功勋。异:不同。指功勋业绩卓越。亦作“殊勋茂绩”。南朝·宋·何尚之《又答问庾炳之事》:“且自非殊勋异绩,亦何足塞今日之尤。”
51、因人而异因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鲁迅《准风月谈·难得糊涂》:“然而风格和情绪、倾向之类,不但因人而异,而且因事而异,因时而异。”
52、时异势殊谓时代、情势等都已起了变化。明·张居正《答朱谨吾辞建亭》:“时异势殊,陵谷迁变。”
53、攻乎异端乎:等同于介词“于”;异端:有别于正统思想的教义或主张。指钻研儒家以外的主张或指对异端的指摘。春秋·鲁·孔丘《论语·为政》:“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54、化为异物化:变化。变成另外的物体。指死亡。西汉·贾谊《鹏鸟赋》:“千变万化兮,未始有极;忽然为人兮,何足控抟?化为异物兮,又何足患!”
55、分居异爨指兄弟分家过日子。
56、异议蜂起蜂起:像蜜蜂一样涌出。各种议论像蜜蜂一样涌现出来。唐·卢照邻《南阳公集序》:“近日刘勰《文心》,钟嵘《诗品》异议蜂起,高谈不息。”
57、标新取异标:检举;异:特别的。提出新的见解,表示与众不同,有创见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8回:“秦妃子既能标新取异,剪彩为花,与湖山增胜。”
58、探异玩奇玩:玩赏。探寻异处,玩赏奇迹。指游览奇山异水。唐·刘禹锡《含辉洞述》:“公之来思,探异玩奇,拨野憩林,而民悦之。”
59、异军特起异军:另外一支军队。另一支军队引人注目的兴起。比喻与众不同的新派别或新事物突然兴起。亦作“苍头起异军”、“异军突起”。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少年欲六婴便为王,异军苍头特起。”
60、头足异所见“头足异处”。汉·刘向《说苑·杂言》:“欲合人心,恐有头足异所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