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移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移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移东就西彼此挪动转移。比喻只求暂时应付,不作长久打算。唐 陆贽《论裴延龄奸蠹书》:“移东就西,便为课绩;取此适彼,遂号羡余。”
2、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威武:武力;贱:地位低。不屈从于威势的镇慑之下,不因贫贱而改变节操。鲁迅《记苏联版画展览会》:“而且证明了我们中国,确有许多‘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必说真话的人们。”
3、倒海移山倒:颠倒,翻转。翻转大海,移动山岳。指气势或力量洪大。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82回:“飞北上……都是倒海移山雄猛客。”
4、星移物换星位移动,景物改换。谓时序变迁。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5、流移失所犹言流离失所。《清史稿·世祖纪》:“自后有流移失所甘心投诚者,有司礼送京师,加恩畜养。”
6、守节不移坚守节操,决不改变。亦作“守节不回”。西汉·刘向《新序·节士》:“子为父死无所恨,守节不移,虽有鈇钺汤镬之诛而不惧也。”
7、星霜屡移星霜:星辰运转,一年循环一次,每年秋季降霜,因此以星霜指代年岁。表示岁月更换。唐 高适《为东平薛太守进王氏瑞诗表》:“星霜屡移,书奏仍阙。”
8、移风易俗移、易:改变;俗:长期积累、沿袭下来的民俗习惯等的总和。指改变旧的风俗习惯。西汉 戴圣《礼记 乐记》:“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9、潜移默转见“潜移默运”。梁启超《亚洲地理大势论》:“希腊之文明,潜移默转,而入于罗马。”
10、日不移晷比喻只一刹那,非常迅速。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上》:“人不还踵,日不移晷,霍然四除,更为宁朝。”
11、尤物移人绝色的女子能移易人的情志。《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夫有尤物,足以移人。”
12、移形换步犹移步换形。形容变化多端。清 钱谦益《与方尔止书》:“八旬之内,势变多端,尽寸之间,移形换步。正所谓波澜独老成也。”
13、百折不移屡遭挫折亦不改变其操守。明 吴承恩《赠郡伯古愚邵公报政序》:“即其可名状者言之,则本之一毫不染之真,而加之百折不移之守。”
14、不可移易移:转移;易:变换。不能动摇和改变。形容不可动摇。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4卷:“有所定,则知其理之确然如是,一定则不可移易,任是千劲万劲,也动摇他不得。”
15、江山好改,本性难移江山:山川,河流;移:改变。强调人的习性是很难改变的。鲁迅《而已集·“意表之外”》:“但‘江山好改,本性难移’,也许后来还要开口。”
16、确凿不移不能变动。确实可靠;不容怀疑。
17、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江山:山川,河流;移:改变。改变人的本性比改变自然面貌还困难。强调人的习性是很难改变的。元·无名氏《谢金吾》第三折:“可不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18、贫贱不移移:改变。不因生活贫困、社会地位低下而改变自己的志向。形容意志坚定。《孟子 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9、移山竭海移动山岳,使大海干竭。比喻力量巨大。《云笈七签》卷二三:“力动乾坤,移山竭海。”
20、老龟煮不烂,移祸于枯桑移祸:嫁祸。把祸患转嫁给别人。比喻有罪过的人安然无事,嫁祸于无辜的人。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15卷:“险些儿送了秀童的性命。正是:老龟煮不烂,移祸于枯桑。”
21、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人的秉性是极难转变的。即言人性难以改变。《元曲选·无名氏〈谢金吾〉三》:“可不的山河易改;本姓(性)难移。”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常言道得好;江山易改;禀性难移”。《鲁迅书信集·九0六·致赵家璧》:“但‘江山好改;本性难移’;无论怎么小心;总不免发一点‘不妥’的议论。”
22、移东换西一会移到东面,一会移到西面。指生活环境经常变动。宋·朱熹《答吕子约书》:“遂欲别作调度,则恐一生只得如此移东换西,终是不成家计也。”
23、移星换斗形容法术神妙或手段高超。明 叶宪祖《团花凤》第四折:“你道是移星换斗少人知,又谁知藏鹦隐鹭须见。”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七回:“缚怪擒魔称第一,移星换斗鬼神愁。”
24、守正不移守:保持;移:改变。坚守正道而不改变。晋·常璩《华阳国志·后贤志》:“前衡阳内史杨君,忠肃贞固,守正不移。”
25、与世推移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楚辞 渔父》:“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26、移樽就教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24回:“名九公道:'也罢,我们移樽就教罢。'”
27、潜移默化潜:暗地里;不见形迹。指人思想、性格在长期的外界影响下;不知不觉地发生变化。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慕贤》:“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
28、山河易改,本性难移指习惯成性,很难改变。元·无名氏《谢金吾》第三折:“可不的山河易改,本性难移。”
29、移情遣意变易情志,消遣烦闷。严复《救亡决论》:“若夫词章一道,本无经济殊科,词章不妨放达,故虽极蜃楼海市,惝恍迷离,皆足以移情遣意。”
30、本性难移移:改变。指长期形成的癖性习惯;难以改变。元 尚仲贤《柳毅传书》楔子:“想他每无恩义,本性难移,着我向野田衰草残红里。”
31、移山倒海移动山岳;倒翻大海。比喻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36回:“善能移山倒海,惯能撒豆成兵。”
32、矢志不移发誓立志;决不改变。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仇大娘》:“仲叔尚廉利其嫁,屡劝驾,邵氏矢志不摇。”
33、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十分坚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列子 汤问》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34、传柄移籍柄:权力;籍:通“阼”,皇位。权势地位转移。战国·韩·韩非《韩非子·三守》:“恶自治之劳惮,使君臣辐凑之变,因传柄移籍,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
35、移易迁变指迁移变化。明 张居正《答中溪李尊师论禅》:“意生分段之身,刹那移易迁变,人乌得而知之。”
36、移风振俗改变风气,振兴习俗。《新唐书 刘祥道传》:“以去就之官,临苟且之民,欲移风振俗,乌可得乎?”
37、游移不定游移:犹豫;迟疑不决。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汉 刘熙《释名 释车》:“游环在服马背上,骖马之外辔贯之。游移前却,无定处也。”
38、移风易尚改变旧的风俗习惯。同“移风易俗”。明 刘基《〈苏平仲文集〉序》:“移风易尚之机,实肇于此。”
39、移风平俗转变风气,改变习俗。《吕氏春秋 侈乐》:“凡音乐通乎政,而移风平俗者也。”
40、日中则移同“日中则昃”。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语曰:‘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之常数也。”
41、移日卜夜指昼夜相继。清 钱谦益《黄埔及六十寿序》:“清歌妙舞,移日卜夜。”
42、日中必移同“日中则昃”。西汉·司马迁《史记·日者列传》:“日中必移,月满必亏;先王之道,乍存乍亡。”
43、时移世易时代变迁,世事也不一样。晋·葛洪《抱朴子·钧世》:“古者事事醇素,今则英不雕饰,时移世易,理自然也。”
44、移东补西用之方面的钱、物弥补那方面的亏空或不足。比喻只求暂时应付,不作长久打算。唐·陆贽《论裴延龄奸蠹书》:“移东就西,便为课续。取此适彼,遂号羡余。”
45、移缓就急放开缓办的事,去做急于要办的事。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 保路运动 四川铁路案档案》:“略分先后,以为移缓就急之谋,则川事尚可为也。”
46、风移俗改移:改变。转移风气,改变习俗。晋·李氏《先贤行状》:“迁济阴太守,以德让为政,风移俗改。”
47、潜移阴夺夺:争取。指不露形迹地改变或取得。《明史·余珊传》:“初每事独断,今戚里左右,或潜移阴夺。”
48、移山回海移动山岳,旋转大海。比喻竭尽全力,克服巨大困难。《南宫词纪 题情 琥珀猫儿坠》:“移山回海,招赘相公宅。多就了除名烟月牌。”
49、填海移山把山移开填入大海之中。指仙术法力广大。比喻决心极大。
50、世异时移世、时:社会、时代。异、移:不同、变化。社会变化了,时代不同了。亦作“时移世改”、“时移世异”、“时移俗易”、“时异事殊”。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夫世异时移,事业不必同,故曰‘俭而难遵。’”
51、众难群移众人心中都有疑难。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群疑满腹,众难塞胸。”
52、权移马鹿语本秦赵高指鹿为马事。谓恃权专横跋扈,任意颠倒是非。语出秦·赵高指鹿为马事。
53、心荡神移像受到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作用激起强烈情绪,神魂颠倒,不能自持张贤亮《青春期》:“一个可能是非常缠绵温馨心荡神移的情感交流过程,被简化成直奔终极目标的繁殖行为。”
54、贫贱不能移不会因生活贫困,地位卑微而改变自己的志向。战国·邹·孟轲《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55、潜移默运不露行迹、自然而然地转移或转变。《辛亥革命·保路运动·四川铁路档案》:“尔丰受事之初,已窥其隐患,故思潜移默运,收拾人心。”
56、专一不移移:改变,动摇。指对事业专心致志的追求,或对爱情忠贞不渝的信守。东汉·班固《白虎通义》:“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
57、移孝作忠指把孝顺父母之心转为效忠君主。同“移孝为忠”。谢觉哉《不惑集 爱父母》:“不错,封建社会曾把养父母这件事涂上一些神秘色彩。它是利用人类热爱父母——‘孝亲’的自然伦理,要人民‘移孝作忠’。”
58、一脚不移借喻坚定不移。
59、换斗移星改变星斗的位置。比喻手段高超,神通广大。宋·克勤《圆悟佛果禅师语录》第十七卷:“佛祖命脉,列圣钳锤,换斗移星,经天纬地。”
60、江山易改,禀性难移政体容易更改,本性难于变移,比喻生性风格或既成的事实难以改变。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常言道得好:‘江山易改,禀性难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