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移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 1、日中必移,月满必亏 | 移:迁移。太阳到了正午就要西斜,月亮满圆就要亏缺。比喻事物盛极必衰,或发展到一定限度就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 西汉·司马迁《史记·日者列传》:“日中必移,月满必亏;先王之道,乍存乍亡。” |
| 2、时移势易 | 指时代、情势等都已发生变化。 | 清 杭世骏《质疑 诸史》:“时移势易,踵事增华,亦不得独罪商君矣。” |
| 3、移情遣意 | 变易情志,消遣烦闷。 | 严复《救亡决论》:“若夫词章一道,本无经济殊科,词章不妨放达,故虽极蜃楼海市,惝恍迷离,皆足以移情遣意。” |
| 4、游移不定 | 游移:犹豫;迟疑不决。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 汉 刘熙《释名 释车》:“游环在服马背上,骖马之外辔贯之。游移前却,无定处也。” |
| 5、桑荫未移 | 见“桑荫不徙”。 | 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昔者尧见舜于草茅之中,席陇亩而荫庇桑,荫移而授天下传。” |
| 6、守正不移 | 守:保持;移:改变。坚守正道而不改变。 | 晋·常璩《华阳国志·后贤志》:“前衡阳内史杨君,忠肃贞固,守正不移。” |
| 7、传柄移籍 | 柄:权力;籍:通“阼”,皇位。权势地位转移。 |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三守》:“恶自治之劳惮,使君臣辐凑之变,因传柄移籍,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 |
| 8、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 威武:武力;贱:地位低。不屈从于威势的镇慑之下,不因贫贱而改变节操。 | 鲁迅《记苏联版画展览会》:“而且证明了我们中国,确有许多‘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必说真话的人们。” |
| 9、倒海移山 | 倒:颠倒,翻转。翻转大海,移动山岳。指气势或力量洪大。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82回:“飞北上……都是倒海移山雄猛客。” |
| 10、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 政体容易更改,本性难于变移,比喻生性风格或既成的事实难以改变。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常言道得好:‘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
| 11、移东就西 | 彼此挪动转移。比喻只求暂时应付,不作长久打算。 | 唐 陆贽《论裴延龄奸蠹书》:“移东就西,便为课绩;取此适彼,遂号羡余。” |
| 12、不可移易 | 移:转移;易:变换。不能动摇和改变。形容不可动摇。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4卷:“有所定,则知其理之确然如是,一定则不可移易,任是千劲万劲,也动摇他不得。” |
| 13、潜移阴夺 | 夺:争取。指不露形迹地改变或取得。 | 《明史·余珊传》:“初每事独断,今戚里左右,或潜移阴夺。” |
| 14、确切不移 | 形容真实可靠,不容怀疑。 | |
| 15、移山填海 | 移动山岳,填平大海。指仙术法力高超。现多比喻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和气魄。 | 明 无名氏《八仙过海》第二折:“俺众仙各施神通,移山填海,水尽枯干,教你无处潜藏。” |
| 16、传柄移藉 | 谓权势转移。 | 《韩非子·三守》:“恶自治之劳惮,使君辐凑之变,因传柄移藉,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陈奇猷集释引高亨曰:“藉,势位也。” |
| 17、覆海移山 | 翻转大海,移动大山。形容力量巨大。 |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阿修罗众圣偏殊,覆海移山功力大,上住须弥福德强,平扶日月感神煞。” |
| 18、潜移默转 | 见“潜移默运”。 | 梁启超《亚洲地理大势论》:“希腊之文明,潜移默转,而入于罗马。” |
| 19、本性难移 | 移:改变。指长期形成的癖性习惯;难以改变。 | 元 尚仲贤《柳毅传书》楔子:“想他每无恩义,本性难移,着我向野田衰草残红里。” |
| 20、潜移默运 | 不露行迹、自然而然地转移或转变。 | 《辛亥革命·保路运动·四川铁路档案》:“尔丰受事之初,已窥其隐患,故思潜移默运,收拾人心。” |
| 21、默转潜移 | 暗中转换移易。 | 清·冯桂芬《致李伯相书》:“然试办采办羁縻东省运道,三年后采买有效,再议进止,是亦默转潜移之一术,执事以为何如?” |
| 22、移星换斗 | 形容法术神妙或手段高超。 | 明 叶宪祖《团花凤》第四折:“你道是移星换斗少人知,又谁知藏鹦隐鹭须见。”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七回:“缚怪擒魔称第一,移星换斗鬼神愁。” |
| 23、日中则移,月满则亏 | 移:迁移。太阳到了正午就要西斜,月亮满圆就要亏缺。比喻事物盛极必衰,或发展到一定限度就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语曰:‘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之常数也。” |
| 24、移宫换羽 | 宫、羽:古代乐曲中的两种曲调名。原指乐曲换调。后也比喻事情的内容有所变更。 | 宋·周邦彦《意难忘·美人》词:“知音见说无双,解移宫换羽,未怕周郎。” |
| 25、日不移晷 | 比喻只一刹那,非常迅速。 | 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上》:“人不还踵,日不移晷,霍然四除,更为宁朝。” |
| 26、移根换叶 | 比喻彻底变换处境。 | 宋 苏轼《意难忘 妓馆》词:“怎禁得栖惶。待与伊移根换叶,试又何妨。” |
| 27、权移马鹿 | 语本秦赵高指鹿为马事。谓恃权专横跋扈,任意颠倒是非。 | 语出秦·赵高指鹿为马事。 |
| 28、移天换日 | 改变天,更换日。比喻价目表使用欺骗手段篡夺政权。 | 《晋书 齐王冏传》:“赵庶人听任孙秀移天易日。” |
| 29、移孝作忠 | 指把孝顺父母之心转为效忠君主。同“移孝为忠”。 | 谢觉哉《不惑集 爱父母》:“不错,封建社会曾把养父母这件事涂上一些神秘色彩。它是利用人类热爱父母——‘孝亲’的自然伦理,要人民‘移孝作忠’。” |
| 30、习俗移人 | 指风俗习惯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 汉·杨恽《报孙会宗书》:“安定山谷之间,昆戎旧壤,子弟贪鄙,岂习俗之移人哉!” |
| 31、守节不移 | 坚守节操,决不改变。亦作“守节不回”。 | 西汉·刘向《新序·节士》:“子为父死无所恨,守节不移,虽有鈇钺汤镬之诛而不惧也。” |
| 32、矢志不移 | 发誓立志;决不改变。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仇大娘》:“仲叔尚廉利其嫁,屡劝驾,邵氏矢志不摇。” |
| 33、易俗移风 | 改变习俗,转移风气。 | 晋·常璩《华阳国志·梓童士女》:“其高者,则严君味道,易俗移风。” |
| 34、移气养体 | 改变气质和保养身体。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孟子自范之齐,望见齐王之子,喟然叹曰:‘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 |
| 35、确凿不移 | 不能变动。确实可靠;不容怀疑。 | |
| 36、专一不移 | 移:改变,动摇。指对事业专心致志的追求,或对爱情忠贞不渝的信守。 | 东汉·班固《白虎通义》:“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 |
| 37、星移漏转 | 星位移位,更漏转换。谓夜深。 | 明·刘基《花犯·秋夜》词:“夜何其,星移漏转,凉蟾照无睡。” |
| 38、移天易日 | 易:更换。比喻野心家篡夺政权。 | 《晋书 齐王冏传》:“赵庶人听任孙秀,移天易日。” |
| 39、老龟煮不烂,移祸于枯桑 | 移祸:嫁祸。把祸患转嫁给别人。比喻有罪过的人安然无事,嫁祸于无辜的人。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15卷:“险些儿送了秀童的性命。正是:老龟煮不烂,移祸于枯桑。” |
| 40、众难群移 | 众人心中都有疑难。 |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群疑满腹,众难塞胸。” |
| 41、退如山移 | 退却时象一座山在移动。比喻遇到变故,沉着镇静。 | 《吴子·应变》:“守以强弩,退如山移。” |
| 42、星移物换 | 星位移动,景物改换。谓时序变迁。 |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
| 43、坚定不移 | 移:改变。形容意志坚定;毫不动摇。 |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文宗开成五年》:“推心委任,坚定不移,则天下何忧不理哉!” |
| 44、日中必移 | 同“日中则昃”。 | 西汉·司马迁《史记·日者列传》:“日中必移,月满必亏;先王之道,乍存乍亡。” |
| 45、与时推移 | 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 | 唐 李白《冬夜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吾不凝滞于物,与时推移。” |
| 46、江山好改,秉性难移 | 旧时俗语。强调人要改变习性是非常困难的。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徐老仆义愤成家》:“常言道得好,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
| 47、移山拔海 | 移动大山,拔起大海。形容力量巨大。 | 晋 葛洪《抱朴子 交际》:“势力足以移山拔海,吹呼能令泥象登云。” |
| 48、江山好改,本性难移 | 江山:山川,河流;移:改变。强调人的习性是很难改变的。 | 鲁迅《而已集·“意表之外”》:“但‘江山好改,本性难移’,也许后来还要开口。” |
| 49、日中则移 | 同“日中则昃”。 |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语曰:‘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之常数也。” |
| 50、潜移默夺 | 谓不露形迹地改变或取得。 | 明·归有光《〈洪范〉传》:“然有养之、厚之、节之、教之、不伤之,所不能及者,故必有潜移默夺于冥冥之中。” |
| 51、移山回海 | 移动山岳,旋转大海。比喻竭尽全力,克服巨大困难。 | 《南宫词纪 题情 琥珀猫儿坠》:“移山回海,招赘相公宅。多就了除名烟月牌。” |
| 52、移易迁变 | 指迁移变化。 | 明 张居正《答中溪李尊师论禅》:“意生分段之身,刹那移易迁变,人乌得而知之。” |
| 53、移祸于人 | 把祸害转嫁到别人身上。 | 清·无名氏《刘公案》第21回:“移祸于人,此井又是官井,真真的这个囚徒行事古怪!” |
| 54、一定不移 | 见“一定不易”。 |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音律》:“至于填词一道,则句之长短,字之多寡,声之平、上、去、入,韵之清浊阴阳,皆有一定不移之格。” |
| 55、江山可改,本性难移 | 江山:山川,河流;移:改变。改变人的本性比改变自然面貌还困难。强调人的习性是很难改变的。 | 曾朴《孽海花》第21回:“若说要我改邪归正,啊呀!江山可改,本性难移。” |
| 56、时移世异 | 那个时间已经过去,世情或处境也都发生了变化。 | 唐·牛僧儒《玄怪录·顾揔》:“忆儿貌,念儿心,望儿不见泪沾襟,时移世异难相见,弃谢此生当重寻。” |
| 57、时移世易 | 时代变迁,世事也不一样。 | 晋·葛洪《抱朴子·钧世》:“古者事事醇素,今则英不雕饰,时移世易,理自然也。” |
| 58、移风改俗 | 改变旧的风俗习惯。同“移风易俗”。 | 《宋书 乐志一》:“移风改俗,致和乐之极。” |
| 59、移船就岸 | 就:凑近,靠近。改变原来主张,乘势凑上去办成某事。也比喻不招自来。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1回:“那薛蝌若有悔心,自然移船就岸,不愁不先到手。” |
| 60、心荡神移 | 像受到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作用激起强烈情绪,神魂颠倒,不能自持 | 张贤亮《青春期》:“一个可能是非常缠绵温馨心荡神移的情感交流过程,被简化成直奔终极目标的繁殖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