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易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1、易辙改弦 | 变更车道,改换琴弦。比喻改变方向、计划、做法或态度。 | 清·王韬《〈火器略说〉后跋》:“若一旦易辙改弦,以其材力聪明置之于有用之地,安见其必逊于西人也哉?” |
2、流光易逝 | 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 宋·宋祁《浪淘沙近》:“少年不管,流光如箭,因循不觉韶光换。” |
3、行易知难 | 孙中山的认识论命题,与古代流传下来的“知易行难”学说相对。也称知难行易。 | 孙中山《民权主义》第二讲:“天下的事情,的确是行易知难。” |
4、易如翻掌 | 见“易如反掌”。 | 元·关汉卿《五侯宴》第三折:“某领大势雄兵,军行策应,擒拿王彦章易如翻掌。” |
5、一成不易 | 同“一成不变”。 | 《明史·历志一》:“夫天之行度多端,而人之智力有限……惟合古今人之心思,踵事增修,庶几符合。故不能为一成不易之法也。” |
6、革心易行 | 谓改正错误思想,改变错误行为。 | 汉·贾谊《新书·先醒》:“于是革心易行,衣苴布,食疄(田改丰)馂,昼学道而夕讲之。” |
7、变心易虑 | 改变思想;改变打算。 | 《荀子 儒效》:“四海之内,莫不变心易虑以化顺之。” |
8、知之非难,行之不易 | 知道它并不难,去做它就难了。 | 唐·徐贤妃《谏太宗息兵罢役疏》:“唯恐知之非难,行之不易,志骄于业泰,体逸于时安。” |
9、小器易盈 | 盈:满。器物小,容易满。原指酒量小。后比喻器量狭小,容易自满。 | 汉 吴质《在元城与魏太子笺》:“小器易盈,先取沉顿。” |
10、运移时易 | 谓运数终尽,时势变易。 | 《明史·金国凤曹变蛟传赞》:“金国凤之善守,曹变蛟之力战,均无愧良将材,然而运移时易,难于建功而易于挫败。” |
11、改姓易代 | 谓朝代改换。泛指政权更替。 | 《宋书·符瑞志上》:“岁星入太微,内有兵乱,人主以弱。三者,汉改姓易代之异也。” |
12、避难就易 | 避:躲开,回避。避开困难的拣容易的做。 | 《元史 文宗纪四》:“大都总管刘原仁称疾,久不视事,及迁同知储政院事,即就职,侥幸巧宦,避难就易。” |
13、易地皆然 | 易:更换;皆然:都一样。改换到别人的环境,也会像别人那样看待问题。 |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下》:“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 |
14、马鹿易形 | 出自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比喻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文苑传上 崔琦》:“不能结纳贞良,以救祸败,反复欲钳塞士口,杜蔽主听,将欲使玄黄改色,马鹿易形乎?” |
15、知难行易 | 易:容易。懂得事情的道理难,而实行却比较容易。 | 孙中山《民族主义》第五讲:“诸君要知道知难行易的道理,可以参考我的学说。” |
16、反掌之易 | 反掌:反手。比喻事情十分容易办到。 | 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六卷:“得了两州,心中大喜,不胜矜夸,谓取宋天下如反掌之易耳。” |
17、改弦易辙 | 易:更换;辙;车轮压过的痕迹。琴换了弦;车子换了路。比喻改变不适宜的或错误的方法或态度等。 | 宋 王楙《野客丛书 张杜皆有后》:“使其子孙改弦易辙,务从宽厚,亦足以盖其父之愆。” |
18、万世不易 | 易:改变。永远不改变。亦作“万代不易”。 | |
19、改节易操 | 改变原来的操行和志向。多指丧失应当坚守的节操;也指去恶为善。同“改操易节”。 | 明 归有光《上王都御史书》:“故以为人之贤不肖有定,而古之知人者,决于一见,而终其身不易。彼有改节易操者,必其始非本性,有矫而为之者。” |
20、化民易俗 | 教化百姓,改变风俗。 | 西汉·戴圣《礼记·学记》:“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而远者怀之。” |
21、易子析骸 | 谓易子而食,析骸而爨。极言天灾人祸所造成的惨状。 | 汉·应劭《风俗通·皇霸·五伯》:“易子析骸,厥祸亦巨。” |
22、至当不易 | 至:极;当:恰当;易:改变。形容极为恰当,不能改变。 | 明·李贽《焚书·读史·孔明为后主写申韩管子六韬》:“故汲长孺谓其内多欲而外施仁义,而论六家要指者,又以‘博而寡要,劳而少功’八字概之,可谓至当不易之定论。” |
23、渴者易饮 | 口渴的人喝什么都觉得甘甜。旧时比喻久经苛政而最知对德政感恩。 | 《孟子·公孙丑上》:“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
24、时移势易 | 指时代、情势等都已发生变化。 | 清 杭世骏《质疑 诸史》:“时移势易,踵事增华,亦不得独罪商君矣。” |
25、平易近人 | 平易:原指道路平坦宽广;后比喻态度平和;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形容文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鲁周公世家》:“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
26、改曲易调 | 比喻改变策略或做法。 | 《三国志·魏志·蒋济传》:“臣窃亮陛下潜神默思,公听并观,若事有未尽于理而物有未周于用,将改曲易调,远与黄唐角功,近昭武文之迹,岂近习而已哉!” |
27、以暴易乱 | 用残暴者代替残暴者。指统治者换了,暴虐的统治没有改变。 | 南朝·宋·范晔《宦者传论》:“虽袁绍龚行,芟夷余,然以暴易乱,亦何云及。” |
28、拔赵易汉 | 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 见“拔赵帜易汉帜”。 |
29、彩云易散 | 美丽的彩云容易消散。比喻美满的姻缘被轻易拆散。 | 唐 白居易《简简吟》:“苏家小女名简简,芙蓉花腮柳叶眼,……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
30、析骸易子 | 拆尸骨为炊,交换孩子而食。形容粮尽援绝的极端困境。参见“析骸以爨”。 | 《后汉书 来歙传》:“昔宋执楚使,遂有析骸易子之祸。” |
31、平心易气 | 见“平心静气”。 |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33卷:“横渠论看诗,教人平心易气求之,到他说诗,又却不然。” |
32、不易之典 | 不变的法则。 | 南朝 宋 颜延之《赭白马赋》:“教敬不易之典,训人必书之举。” |
33、变色易容 | 变、易:改变。色、容:脸色、表情。形容惊惶失措的神情。 | 《战国策·秦策·范睢说秦王》:“是日见范睢,见者无不变色易容。” |
34、变风易俗 | 指改变旧的风气和习俗。 | 《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向使秦缓其刑罚,薄赋倒敛……变风易俗,化于海内,则世世必安矣。” |
35、易如反掌 | 像翻转手掌一样;比喻做事很容易。 | 汉 枚乘《上书谏吴王》:“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变所欲为,易如反掌,安于泰山。” |
36、时易世变 | 时代变迁,世事也不一样。 | 晋 鲁褒《钱神论》:“当今之急,何用清谈?时易世变,古今异俗。” |
37、三写易字 | 晋葛洪《抱朴子 遐览》:“故谚曰:‘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后以“三写易字”谓古书传写易致差错。 | 晋·葛洪《抱朴子·遐览》:“故谚曰:‘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 |
38、时移世易 | 时代变迁,世事也不一样。 | 晋·葛洪《抱朴子·钧世》:“古者事事醇素,今则英不雕饰,时移世易,理自然也。” |
39、文无点易 | 点:涂改;易:改动。形容作文一气呵成,不加改动。 | 《南史·谢脁传》:“时荆州信去倚待,脁执笔便成,文无点易。” |
40、谭何容易 | 谭:同“谈”;何容:岂可,怎能容许;易:轻易。指事情做起来并不像说的那样简单。 | 清·钱泳《履园丛话·臆论·五福》:“盖做一富人,谭何容易,必至殚心极虑者数十年。” |
41、一定不易 | 易:改变。原指一定下来就不变更,后形容事理正确,不可改变。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主术训》:“今夫权衡规矩,一定而不易,不为秦楚变节,不为胡越改容。” |
42、变故易常 | 改变传统的法制和准则。 | 《逸周书 史记》:“好变故易常者亡,昔阳氏之君,自伐而好变,事无故业,官无定位,民运于下,阳氏以亡。” |
43、单则易折,众则难摧 | 势孤力单,容易受人欺负;从多气壮,别人不敢欺侮。 | 《北史·吐谷浑传》:“单则易折,众则难摧。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也。” |
44、通工易事 | 见“通功易事”。 | 清·魏源《默觚·治篇》:“车马之驰驱,衣裳之曳娄,酒食鼓瑟之愉乐,皆巨室与贫民所以通工易事,泽及三族。” |
45、易俗移风 | 改变习俗,转移风气。 | 晋·常璩《华阳国志·梓童士女》:“其高者,则严君味道,易俗移风。” |
46、不易一字 | 不更动一个字。形容文章写得又快又好。 | 《新唐书 王勃传》:“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 |
47、不可移易 | 移:转移;易:变换。不能动摇和改变。形容不可动摇。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4卷:“有所定,则知其理之确然如是,一定则不可移易,任是千劲万劲,也动摇他不得。” |
48、出陈易新 | 犹吐故纳新。去掉旧的换成新的。 | 清·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查交代》:“仓谷与库银并重,今年有常平捐谷,照地亩劝输谷,各有款项。且每年出陈易新,或粜或贷,俱秋收时还仓。” |
49、避难趋易 | 指避开困难的而拣容易的做。 | 见“避难就易”。 |
50、东西易面 | 指东西方向颠倒。后比喻是非颠倒,视听淆乱。 | 汉 贾谊《新书 审微》:“事之適乱,如地形之惑人也,机渐而往,俄而东西易面,人不自知也。故墨子见衢路而哭之,悲一跬而缪千里也。” |
51、革图易虑 | 改变计谋策略。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袁谭传》:“若乃天启尊心,革图易虑,则我将军匍匐悲号于将军股掌之上。” |
52、易同反掌 | 见“易如反掌”。 | 《北史·王轨传》:“此州控带淮南,邻接强寇,欲为身计,易同反掌。” |
53、易于反手 | 犹易如反掌。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 | 晋 杨泉《物理论》:“夫清忠之士,乃千人之表,万人之英。得其人则事易于反手;不得其人,则难于拔筋。” |
54、易衣而出,并日而食 | 易:换;并日:两天并作一天。一件衣服谁外出就换上,两天吃一天的饭。形容非常贫穷。 | 西汉·戴圣《礼记·儒行》:“筚门圭窬,蓬户瓮牖,易衣而出,并日而食。” |
55、移风易尚 | 改变旧的风俗习惯。同“移风易俗”。 | 明 刘基《〈苏平仲文集〉序》:“移风易尚之机,实肇于此。” |
56、易于拾遗 | 犹易如反掌。 | 晋·陆机《五等诸侯论》:“新都袭汉,易于拾遗也。” |
57、山河易改,本性难移 | 指习惯成性,很难改变。 | 元·无名氏《谢金吾》第三折:“可不的山河易改,本性难移。” |
58、易口以食 | 犹易子而食。口,丁口。 | 《新唐书·逆臣传上·安庆绪》:“城中栈而处,粮尽,易口以食。” |
59、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 江山:山川,河流;移:改变。改变人的本性比改变自然面貌还困难。强调人的习性是很难改变的。 | 元·无名氏《谢金吾》第三折:“可不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
60、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 政体容易更改,本性难于变移,比喻生性风格或既成的事实难以改变。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常言道得好:‘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