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野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野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村夫野老旧指生活在农村的农民和老人。明·焦竑《玉堂丛语·行谊》:“周文襄公忱巡抚江南时,尝支驺从入田野间,与村夫野老相语,问疾苦。”
2、朝野上下朝野:指朝廷和民间;上下:从中央到地方。指从中央到地方,从做官的到老百姓。清 魏源《治篇十一》:“其朝野上下,莫不玩细娱而苟近安,安其危而利其害。
3、齐东野语齐东:齐国的东部;野语:乡下人的话。孟子蔑视农民,认为他们说的话没有根据,听信不得。比喻荒唐而没有根据的话。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
4、山肴野蔌肴:熟的鱼肉;簌:野菜。指山中的野味和野菜。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5、野有饿莩饿莩:饿死的人。郊外有饿死的人。形容战乱或灾后的景象。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民有饥色,野有饿莩。”
6、荒山野岭指荒凉无人烟的山野。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80回:“往前一看,都是荒山野岭,不见有人行路,连一株树木也没有。”
7、野性难驯驯:顺服。动物的野性很难驯服。比喻人很难教导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三章:“屡次正义的反抗,决不是所谓‘野性难驯’,相反,他们是有公正合理的民族精神的。”
8、野人献日同“野人奏曝”。唐·欧阳玭《野人献日赋》
9、肝髓流野形容战斗激烈残酷、尸横遍野。《旧唐书·萧瑀传》:“上奔播六年,中原之人,与贼肝髓流野,得复宗庙,遗老残民闻舆马音,流涕相欢。”
10、野人献曝比喻贡献的不是珍贵的东西。(向人建议时的客套话)。《列子·杨朱》:“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隩室,绵纩狐貉。”
11、村野匹夫村野:荒村山野。匹夫:平民百姓。旧指没有知识、没有地位的人。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马超曰:‘吾家屡世公侯,岂识村野匹夫。’”
12、质而不野质:朴素、单纯。野:粗俗。质朴而不粗俗。同“质而不俚”。《后汉书 班彪传上》:“然善述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野,文质相称,盖良史之才也。”
13、田夫野老乡间农夫,山野父老。泛指民间百姓。《北齐书·王琳传》:“当时田夫野老,知与不知,莫不为之歔欷流泣。”
14、野战群龙群龙在郭野大战。比喻群雄争天下。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刘张李彭卢传赞》:“天地闭革,野战群龙。”
15、野史稗官野史: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稗官:古代其职为搜集街谈巷议、风俗故事,供皇帝看的小书。泛称记载轶闻琐事的文字。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70回:“千秋莫道无金鉴,野史稗官话正长。”
16、攻城野战城:城池。攻打城池,野外作战。《墨子·节用上》:“攻城野地死者,不可胜数。”
17、坚壁清野坚壁:加固营垒;清野:将四野的财物清理收藏起来。加固营垒;清理收藏财物。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荀彧传》:“今东方皆已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敌军,将军攻之不拔,路之无获,不出十日,则十万之众未战而自固耳。”
18、野处穴居处:居住;穴:山洞。居住在洞里生活在荒野。《周易·系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19、豺狼野心比喻坏人的狠毒用心。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而操豺狼野心,潜包祸谋。”
20、浮沉草野
21、东野巴人古代楚国民间通俗歌曲,又称《下里巴人》。汉·陈琳《答东阿王笺》:“夫听《白雪》之音,观《绿水》之节,然后《东野巴人》,蚩鄙益著。”吕延济注:“东野,下里之音。”宋玉以问曰:“客有歌于郢中都中,其始曰《下里巴人》也。”
22、孤魂野鬼比喻没有依靠,处境艰难的人。钱钟书《围城》:“人家哪里有工夫梦见我们这种孤魂野鬼。”
23、漫天蔽野犹铺天盖地。形容盛多。明·陈大声《普天乐·四景题情》:“倩南枝早报先春,飘绵坠粉,任漫天蔽野休阻闲人。”
24、画野分疆指划分疆域而治。《周书 杜杲传》:“仍请画野分疆,永敦邻好。”
25、闲神野鬼迷信指流散的鬼神。多比喻不务正业,到处游逛,寻事生非的人。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9卷:“有我们这样老无知老禽兽,不守本分,惯一招引闲神野鬼,上门闹吵。”
26、弥山遍野弥:满;遍:遍及。山上和田野里到处都是。形容数量很多、范围很广、声势很大。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八卷:“忽然山谷之中,金鼓之声四起,蛮兵弥山遍野而来。”
27、野马无缰没有拴上缰绳的野马。比喻任意行动,没有约束。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四回:“天机有碍尖还钝,野马无缰快已迟。”
28、野没遗贤见“野无遗贤”。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那爷爷圣武神文,英明仁孝,真个朝无幸位,野没遗贤。”
29、势倾朝野形容权势极大,压倒一切人。《魏书 卢玄传》:“时灵太后临朝,黄门侍郎李神轨势倾朝野,求结婚姻。”
30、欱野歕山欱:吮吸;歕:同“喷”,吹气。吮吸原野,吹动山岳。比喻气势盛大。汉·班固《东都赋》:“吐焰生风,欱野歕山。”
31、深山野墺荒僻的大山深处。鲁迅《彷徨·祝福》:“倘许给本村人,财礼就不多;惟独肯嫁进深山野墺里去的女人少,所以她就到手了八十千。”
32、胡歌野调指下流的歌曲小调。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1回:“牛浦回家,问着他,总归不出一个清帐,口里只管之乎者也,胡歌野调,胡支扯叶。”
33、饿莩遍野莩:饿死的人。到处是饿死的人。形容人民因饥饿而大量死亡的悲惨景象。《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34、闲花野草野生的花草。比喻男子在妻子以外所玩弄的女子。元·无名氏《马陵道》楔子:“将军战马今何在?野草闲花满地愁。”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三折:“他和那青松翠柏为交友,野草闲花作近邻。”
35、闭壁清野犹言坚壁清野。是作战时采取的一种策略。《南齐书 曹虎传》;“部勒小戍,闭壁清野。”
36、漫天遍野满山遍野,形容数量多、分布广。冰心《颂“一团火”》:“这星罗棋布、漫天遍野的一团团火光,会把我们新的万里征途,照耀得多么光明,多么灿烂!”
37、田夫野叟乡间农夫,山野父老。泛指民间百姓。宋·曾巩《福州拟贡荔枝状》:“其尤殊绝者,则抑于下土,使田夫野叟往往属厌,而大官不得献之于陛下。”
38、邪神野鬼闲散的鬼神。比喻不务正业,到处闲逛,寻衅闹市的人。
39、荒烟野蔓荒烟:荒凉原野上的雾气;野蔓:野草。形容冷落荒凉的景象。宋·欧阳修《祭石蔓卿文》:“奈何荒烟野蔓,荆棘纵横。”
40、标枝野鹿标枝,树梢之枝,比喻上古之世在上之君恬淡无为;野鹿,比喻在下之民放而自得。后指太古时代。《庄子 天地》:“至治之世,不尚贤,不使能,上如标枝,民如野鹿。”
41、野人献芹把不值钱的芹菜当好东西献给别人。比喻贡献的不是有多大价值的东西(多用作送人礼物或建议时的客套话)。《列子·杨朱》:“昔人有美戎菽、甘台茎、芹萍子者,对乡豪称之,乡豪取而尝之,蜇于口,惨于腹。众哂而怨之,其人大惭。”
42、弥山亘野满山遍野。宋·洪迈《容斋随笔·王蕊杜鹃》:“二花在江东弥山亘野,殆与榛莽相似。”
43、打野鸭子捕捉野鸭子,借指业余时间干活挣钱。徐怀中《我们播种爱情》第一章:“你再这样可不行哟!伤口没好就出来打野鸭子。”
44、东野败驾春秋时善御者东野稷见重于鲁庄公。其御左右旋转,合规之圆;进退抑扬,中绳之直。自矜其能,驱马转百圈而不止,结果马力竭尽,以失败而告终。后以此比喻自恃才高,弄巧成拙。春秋时善御者东野稷见重于鲁庄公。其御左右旋转,合规之圆;进退抑扬,中绳之直。自矜其能,驱马转百圈而不止,结果马力竭尽,以失败而告终。
45、野无遗贤民间没有被弃置不用的人才。指任人唯贤,人尽其才。《尚书 大禹漠》:“野无遗贤,万邦咸宁。”
46、穴居野处居住在山洞里;生活在原野上。形容人类远古时期原始的生活状态。穴:山洞;处:居住。《周易 系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47、野调无腔形容言行放肆,没有礼貌。《白雪遗音 马头调 九尽寒退》:“横吹短笛,一声一声把春歌唱,野调无腔。”
48、孤云野鹤旧指闲散自在,不求名利的人。唐 刘长卿《送方外上人》诗:“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49、横尸遍野杀得到处都是尸体。
50、哀鸿遍野哀鸿:鸿雁找不到安栖的地方;没有目的地飞着;悲哀地叫着。比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诗经 小雅 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51、野鹤孤云见“闲云孤鹤”。宋·王千秋《临江仙》词:“野鹤孤云元自在,刚论隐豹冥鸿。”
52、析珪判野谓封爵分土。《陈书 虞寄传》:“今将军以藩戚之重,东南之众,尽力奉上,戮力勤王,岂不勋高窦融,宠过吴芮,析珪判野,南面称孤?”
53、黄冠野服见“黄冠草服”。古直《冷圃曲》:“二月梅江波滟滟,黄冠野服期许剑。”
54、平原易野平坦而无险阻的原野。宋·周密《齐东野语·张魏公三战本末略》:“浚于是欲谋大举,乃召端问之,端曰:‘平原易野,贼便于冲突。’”
55、杀人盈野被杀死的人布满原野。形容杀人极多。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56、野鬼孤魂比喻没有依靠,处境艰难的人。
57、沃野千里形容肥沃的土地极为宽广。《汉书·张良传》:“夫关中左殽函,右陇蜀,沃野千里。”
58、尸横遍野尸:尸体;横:杂乱;遍:到处。尸体布满四野;形容死人极多。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9回:“直杀到天明,却才收军。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59、饿殍遍野殍:人饿死后的尸体。饿死的人到处都是。形容老百姓因灾祸饥馑大批饿死的悲惨景象。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60、闲云野鹤闲:无拘束。飘浮的云,野生的鹤。旧指生活闲散、脱离世事的人。宋·尤袤《全唐诗话》卷六:“州亦难添,诗亦难改,然闲云孤鹤,何天而不可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