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阳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阳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三阳交泰见“三阳开泰”。《宋史·乐志》:“三阳交泰,日新惟良。”
2、阳煦山立象太阳那样暖和,象山岳那样屹立。比喻人性格温和,品行端正。宋·胡继宗《书言故事·颜貌类》:“王君阳煦山立,宗庙器也。”
3、西风斜阳西风:秋风;斜阳:夕阳。形容衰败的景象。比喻腐朽没落的趋势。元·无名氏《千里独行》第三折:“则你那途路迢遥,趁西风斜阳古道。”
4、鸣凤朝阳《诗·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郑玄笺:“凤皇鸣于山脊之上者,居高视下,观可集止,喻贤者待礼乃行,翔而后集。梧桐者,犹明君出也。生于朝阳者,被温仁之气,亦君德也。”后因以“鸣凤朝阳”比喻贤臣遇明君。《诗经·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幼学琼林·卷一·文臣类》:“李善感直言不讳,竞称鸣凤朝阳。”
5、一曲阳关阳关:古曲调名,古人在送别时唱。比喻别离。宋·苏轼《渔家傲·送张元唐省亲秦州》词:“一曲阳关情几许,知君欲向秦川去。”宋·柳永《少年游》词:“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
6、颠倒阴阳犹言颠倒是非,混淆黑白。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回:“那人王乃四海九州之主,代天宣化,岂肯颠倒阴阳,强人所难?”
7、三迭阳关三迭:反复歌唱某一句;阳关:古关名,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南。原指古代送别的曲调。后也比喻离别。唐·王维《渭城曲》诗:“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8、三阳开泰《周易》称爻连的为阳卦,断的为阴爻,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亨之象。常用以称颂岁首或寓意吉祥。《易·泰》:“泰,小往大来,吉亨。”《宋史·乐志》:“三阳交泰,日新惟良。”
9、阴阳易位阴和阳交换位置。比喻君弱臣强,君为臣所制。战国·楚·屈原《楚辞·九章·涉江》:“阴阳易位,时不当兮。”
10、纸贵洛阳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11、放马华阳谓不再用兵。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四》:“武王伐纣,天下既定,王巡岳渎,放马华阳,散牛桃林,即此处也,其中多野马。”
12、栎阳雨金《史记·秦本纪》:“扞献公呴十八年,雨金栎阳。”张守节正义:“言雨金于秦国都,明金瑞见也。”后因以“栎阳雨金”喻意外的恩赐。《史记·秦本纪》:“扞献公呴十八年,雨金栎阳。”张守节正义:“言雨金于秦国都,明金瑞见也。”
13、皎阳似火皎:白而亮。太阳像火一样燃烧。多形容夏日的炎热。
14、鲁阳指日同“鲁阳挥戈”。
15、阳关大道阳关:古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市南。原指经过阳关通往西域的官道。后泛指通过便利交通大道和光明的道路。也比喻好的出路、办法。唐 王维《送刘司直赴安西》诗:“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
16、洛阳才子本指西汉贾谊。泛指有文学才华的人。晋 潘岳《西征赋》:“终童山东之英妙,贾生洛阳之才子。”
17、不阴不阳比喻态度不明朗,模棱两可。京剧《沙家浜》第四场:“他神情不阴又不阳。”
18、丹凤朝阳比喻贤才逢明时。《诗经 大雅 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19、阳解阴毒谓表面和解背后下毒手。明·李贽《答来书》:“盖彼皆君子路上人,决无有匿怨友人,阳解阴毒之事。”
20、燮理阴阳燮:调和;理:治理。指大臣辅佐天子治理国事。《尚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
21、鲁阳挥日同“鲁阳挥戈”。明·李东阳《得文敬双塔寺和章招之不至四叠韵奉答》:“我歌又竟君不来,欲效鲁阳挥日暮。”
22、买田阳羡指辞官归隐。宋 苏轼《菩萨蛮》词:“买田阳羡吾将老,从来只为溪山好。”
23、鲁阳挥戈《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戈而之,日为之反三舍。”后以“鲁阳挥戈”、“鲁阳回日”谓力挽危局。《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戈而之,日为之反三舍。”
24、被发阳狂被发:披散头发。披散头发,装作疯狂《隋书·杨伯丑传》:“于是被发阳狂,游行市里,形体垢秽,未尝栉沐。”
25、阴阳怪气形容态度怪癖,冷言冷语,不可捉摸。曹禺《北京人》第二幕:“他们哪一个是想顺我的心?哪一个不是阴阳怪气?”
26、有脚阳春承春:指春天。旧时称赞好官的话。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 有脚阳春》:“宋璟爱民恤物,朝野归美,时人咸谓璟为有脚阳春,言所至之处,如阳春煦物也。”
27、空花阳焰
28、阳春有脚用以称誉贤明的官员。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 有脚阳春》:“宋璟爱民恤物,朝野归美,时人咸谓璟为有脚阳春,言所至之处,如阳春煦物也。”
29、渭阳之情渭阳:渭水的北边。传说秦康公送其舅重耳返晋,直到渭水之北。指甥舅间的情谊。《诗经 秦风 渭阳》:“我送舅氏,曰至渭阳。”《后汉书 马援传》:“其令许侯思愆田庐,有司勿复请,以慰朕渭阳之情。”
30、高阳公子高阳:地名,在今河南杞县。用以指嗜酒而放荡不羁的人。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一折:“高阳公子休闲过,不比寻常卖酒家。”
31、鲁阳麾戈同“鲁阳挥戈”。唐·杨炯《浑天赋》:“鲁阳麾戈兮转于西日,陶侃折翼兮登于上玄。”
32、调理阴阳犹言调和阴阳。汉·荀悦《汉纪·文帝纪一》:“宰相在上佐天子调理阴阳,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内亲附百姓,使公卿大夫各得其职。”
33、渭阳之思渭:渭河;阳:水的北面,山的南面。指甥舅的思念与怀旧之情。《诗经·秦风·渭阳》:“我送舅氏,曰至渭阳。”
34、虎落平阳老虎离开深山;落在平地里。比喻有权有势者或有实力者失去了自己的权势或优势。平阳:地势平坦、明亮的地方。清 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回:“虎落平川被犬欺。”
35、阴阳之变早晚和季节的变化。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审堂下之阴,而知……阴阳之变。”
36、阳九百六阳九:古代以4617年为一元,初入元的106年中有九个灾难。道家以3300年为小百六。阳九有天灾,百六有地灾。指灾厄之年。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予遭阳九之厄,百六之会,枯旱霜蝗,饥馑荐臻。”
37、百六阳九百六:古代认为4617岁为1元,初入元106岁;阳九:106岁中有灾岁9。指灾难年份或厄运。东汉·班固《汉书·律历志上》:“《易》九厄曰:初入元,百六阳九。”
38、皮里阳秋皮里:内在;阳秋:即春秋;因晋简文帝之母名阿春;晋人避讳;改“春秋”为“阳秋”;春秋:即春秋笔法。对人物、事件的褒贬不在表面而在内里。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褚季野皮里阳秋,谓其裁中也。”
39、阳九之会阳九:古代以4617年为一元,初入元的106年中有九个灾难。道家以3300年为小百六。阳九有天灾,百六有地灾。指灾厄之年。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司马朗传》:“明公以高世之德,遭阳九之会,清除群秽,广举贤士,此诚虚心垂虑,将兴至治也。”
40、洛阳纸贵因为抢着抄写左思的《三都赋》;以致洛阳的纸价高起来了。形容写文章、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晋书 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41、夕阳西下指傍晚落日的景象。也比喻人迟暮之年或事物走向衰落。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2、借尸还阳犹言借尸还魂。何其芳《理性与历史》:“以后再有法西斯蒂的鬼魂借尸还阳的话,总可以少骗几个人吧。”
43、挥日阳戈犹言挥戈反日。明·张景《飞丸记·盟寻泉石》:“总然借挥日阳戈,难挽西飞箭。”
44、咸阳一炬咸阳:秦朝的都城;炬:火把,引申为火焚。咸阳的一把大火。指项羽率军到咸阳后将秦宫全部烧毁。泛指一把火烧光。《史记 项羽本纪》:“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45、阳春白雪阳春;白雪:是战国时代楚国的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战国 楚 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
46、鲁阳回日见“鲁阳挥戈”。晋·左思《吴都赋》:“鲁阳挥戈而高麾。”刘逵注:“故追述鲁阳回日之意,而将转西日于中盛之时,以适己之盛观也。”
47、昼阴夜阳依我国古代阴阳之说,昼属阳,夜属阴。“昼阴夜阳”表示天道反常,将有灾异。《后汉书·王允传》:“月犯执法,彗孛仍见,昼阴夜阳,雾气交侵。”
48、阳奉阴违阳:表面;奉:奉行;遵守;阴:背后;暗里;违:违背。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背。明 范景文《革大户行召募疏》:“如有日与胥徒比,而阳奉阴违,名去实存者,断以白简随其后。”
49、孤阴则不生,独阳则不长指单一方面的因素或条件是不能生长出新事物的。清·程允开《幼学故事琼林·夫妇》:“孤阴则不生,独阳则不长,故天地配以阴阳。”
50、阳九之厄阳九:古代以4617年为一元,初入元的106年中有九个灾难。道家以3300年为小百六;厄:灾难。阳九有天灾,百六有地灾。指灾厄之年。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予遭阳九之厄,百六之会,枯旱霜蝗,饥馑荐臻。”
51、阳关三迭阳关:古关名,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南;三迭:反复歌唱某一句。原指古代送别的曲调。后也比喻离别。唐 王维《渭城曲》诗:“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2、否极阳回犹言否极泰来。清·陈梦雷《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祸盈业满,否极阳回。”
53、阳儒阴释儒:儒家;释:佛家。表面是儒家,骨子里是佛家。清·皮锡瑞《经学历史·经学复盛时代》:“祗及黄震与顾炎武,名为扬宋抑汉,实则归心禅学,与其所著《书林扬觯》,皆阳儒阴释,不可为训。”
54、阴疑阳战比喻侵略者气焰嚣张,逼使被侵略者奋起自卫。《周易 坤》:“阴疑于阳必战。”
55、三叠阳关即《阳关三叠》。琴曲。琴谱以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为主要歌词,并引申诗意,增添词句,抒写离别之情。因全曲分三段,原诗反复三次,故称“三叠”。后泛指送别的曲调。宋 周邦彥《苏幕遮》词:“《三叠阳关》声渐杳。断雨残云,只怕巫山晓。”
56、朝阳鸣凤比喻品德出众、正直敢谏之人。语出《诗 大雅 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57、阴阳惨舒古以秋冬为阴,春夏为阳。意为秋冬忧戚,春夏舒快。指四时的变化。语本汉张衡《西京赋》:“夫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语出汉·张衡《西京赋》:“夫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物色》:“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
58、衡阳雁断衡山南峰有回雁峰,相传雁来去以此为界。比喻音信不通。明 高明《琵琶记 官邸忧思》:“湘浦鱼沉,衡阳雁断,音书要寄无方便。”
59、阴惨阳舒古以秋冬为阴,春夏为阳,秋冬忧戚,春夏舒快。指四时的变化。东汉·张衡《西京赋》:“夫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
60、众阳之长太阳的别称。东汉·班固《汉书·李寻传》:“夫日者众阳之长,辉光所烛,万里同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