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颜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颜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犯颜进谏犯颜:冒犯君主或尊长的颜面;谏:以直言规劝。指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而极力规劝《旧唐书·魏征传》:“征状貌不逾中人,而素有胆智,每犯颜进谏,虽逢王赫斯怒,神色不移。”
2、颜面扫地比喻面子丧失干净。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戴过一次高帽子的,从此颜面扫地,做不起人。”
3、白发红颜颜:脸色。头发斑白而脸色红润。形容老年人容光焕发的样子。《宣和画谱 道释四》:“旧尝有痼疾,遇异人得修炼之术,却药谢医,以至引年,白发红颜,真有所得。”
4、忝颜偷生忝颜:有辱脸面;偷生:苟且活着。形容厚着脸皮苟且地求生清·孔尚任《桃花扇·拜坛》:“弟愚不才,忝颜偷生。”
5、颜丹鬓绿见“颜丹鬓绿”。清·龚自珍《能令公少年行》:“酌我五石云母钟,我能令公颜丹鬓绿而与年少争光风。”
6、犯颜直谏敢于冒犯尊长或皇上的威严而极力相劝。《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犯颜极谏;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以为谏臣。”
7、奴颜婢膝奴:奴才;颜:面容;婢:侍女;婢膝:侍女的膝;指下跪。形容奴气十足;低三下四地讨好别人。唐 陆龟蒙《江湖散人歌》:“奴颜婢膝真乞丐,反以正直为狂痴。”
8、奴颜媚骨奴颜:奴才的面孔;媚:献媚。一张奴才的面孔;一副献媚的骨头。形容奴气十足低三下四地讨好别人的丑态。耿可贵《孙中山与宋庆龄》第七场:“莲妹,请去传我的话:宋庆龄不愿见到奴颜媚骨之徒。”
9、咫尺天颜语本《左传·僖公九年》:“天威不违颜咫尺。原谓天鉴察不远,威严如常在面前。”后以“咫尺天颜”比喻离天子容颜极近。亦指天子之颜。语本《左传·僖公九年》:“天威不违颜咫尺。原谓天鉴察不远,威严如常在面前。”
10、驻颜有术有方法保持青春,形容容颜不老。
11、赧颜汗下赧:因羞愧而脸红。颜:面容。形容羞愧到极点。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七回:“公子誉之过情,令人赧颜汗下。”
12、绿鬓朱颜形容年轻美好的容颜,借指年轻女子。宋 晏殊《少年游》词:“绿鬓朱颜,道家装束,长似少年时。”
13、腼颜事敌厚着脸皮替敌人工作,不知羞耻。
14、笑逐颜开笑得使面容舒展开来。形容满脸笑容;十分高兴的样子。逐:驱使;颜:脸面。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母亲方才转忧为喜,笑逐颜开道:'亏得儿子峥嵘有日,奋发有时。”
15、寄颜无所脸面没有地方放。犹言无地自容。《晋书·蔡谟传》:“[蔡谟]迁侍中、司徒,上疏让曰:‘伏自惟省,惜阶谬恩,……上亏圣朝栋隆之举,下增微臣覆餗之衅,惶惧战灼,寄颜无所。’”
16、朱颜粉面粉:白色。红颜白面,指涂脂抹粉的女子。明·胡文焕《群音类选·<八义记·驸马赏灯>》:“金鼎热风脑龙肝,花烛映朱颜粉面。”
17、强颜欢笑心里不畅快,但脸上勉强装出喜笑的样子。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邵女》:“‘汝狡兔三窟,何归为?’柴俯不对。女肘之,柴始强颜为笑。”
18、希旨承颜指言语行动迎合上级的意图。《孔丛子·抗志》:“希旨容媚,则君亲之。”《汉书· 不疑传》:“闻暴公子威名久矣,今乃承颜接辞。”
19、错认颜标形容懵懂浅陋。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卷八:“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作鲁公。
20、和颜说色见“和颜悦色”。《论语·为政》“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刘宝楠正义引汉·郑玄注:“言和颜说色为难也。”
21、犯颜敢谏犯颜:冒犯君主或尊长的颜面;谏:以直言规劝。指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而极力规劝唐·刘蕡《对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策》:“臣诚不佞,有匡国致君之术,无位而不得行;有犯颜敢谏之心,无路而不得达。”
22、皓首苍颜皓:白色的样子;首:头发;颜:面孔。雪白的头发,灰暗的面孔。形容老年人的容貌。明·无名氏《午时牌》第一折:“相当初太公垂钓,伊尹耕锄,垂钓的皓首苍颜安社稷,耕锄的尽心竭力定寰区。”
23、驻颜益寿保持容颜不衰老而增长寿命。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回:“丹成之后,鬼神难容。虽驻颜益寿,但到了五百年后,天降雷灾打你,须要见性明心,预先躲避。”
24、绿鬓红颜指年轻女子。同“绿鬓朱颜”。清 洪楝园《后南柯 檀谋》:“霎时绿鬓红颜都成孤寡,并不劳挨门搜括。”
25、厚颜无耻颜:脸面;脸皮。脸皮厚;不知羞耻。《诗经 小雅 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南朝 齐 孔稚珪《北山移文》:“岂可使芳杜厚颜,薛荔蒙耻。”
26、颜精柳骨见“颜筋柳骨”。宋·范仲淹《祭石学士文》:“曼卿之笔,颜精柳骨,散落人间,宝为神物。”
27、五颜六色色彩鲜艳繁多;非常美丽。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14回:“惟各人所登之云,五颜六色,其形不一。”
28、正言厉颜见“正言厉色”。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回:“钱典史听了这话,便正言厉颜的对他说道:‘世兄!用到这样管家,你做主人的总要有点主人的威势才好。’”
29、靡颜腻理靡:美丽;颜:面容;腻:细腻;理:肌理。形容容貌美丽,皮肤细腻柔滑。战国楚·宋玉《招魂》:“靡颜腻理,遗视绵些。”
30、喜笑颜开颜:脸色;开:舒展;开朗。形容心里高兴;满面笑容。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又行了两日,方到常山,径入府中,拜谒颜太守。故人相见,喜笑颜开。”
31、红颜绿鬓绿鬓:乌黑发亮的鬓角。形容女子正处于青春年少时。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七回:“但见它虽则随常装束,却是红颜绿鬓,俏丽动人。”
32、破颜微笑形容心领神会。《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尔时大梵天王即引若干眷属来奉献世尊于金婆罗华,各各顶礼佛足,退坐一面。尔时世尊即拈奉献金色婆罗华,瞬目扬眉,示诸大众,默然毋措。有迦叶破颜微笑。”
33、婢膝奴颜形容卑躬屈膝谄媚奉承的奴才相。参见“奴颜婢膝”。清 钮琇《觚剩续编 简公雪冤》:“他日侥幸立朝,则婢膝奴颜,汝必安为之矣。”
34、喜逐颜开逐:追随;颜:脸面,面容。形容十分喜悦,满脸笑容。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那主人家得了些小便宜,喜逐颜开,一如前番,悄悄先打发他转身。”
35、强颜为笑强:勉强。心里不畅快,但脸上勉强装出欢笑的样子。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邵女》:“‘汝狡兔三窟,何归为?’柴俯不对。女肘之,柴始强颜为笑。”
36、变颜变色颜:脸色。因内心的惊惧激怒等而改变面色。管桦《不讲理的人》:“阔大爷注意到两个老头变颜变色的有点为难的样子,便惊讶地竖起眉毛。”
37、日角龙颜旧时相术家谓额头隆起为龙颜。“日角龙颜”为帝王的贵相。《梁书·元帝纪》:“陛下日角龙颜之姿,表于徇齐之日;彤云素气之瑞,基于应物之初。”
38、汗颜无地汗颜:脸上出汗;常用以表示羞愧。无地:没有容身之地。形容羞愧到了极点;以至感到无地自容。唐 韩愈《朝归》诗:“服章岂不好,不与德相对,顾影听其声,赪颜汁渐背。”
39、察颜观色观察别人的脸色,以揣摩其心意。清 唐甄《潜书 食难》:“吾老矣,岂能复俯首于他人之宇下,察颜观色,以求无拂于人,吾不能也。”
40、童颜鹤发颜:脸色。仙鹤羽毛似雪白的头发,孩子似的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5回:“策见其人,童颜鹤发,飘然有出世之姿。”
41、犯颜苦谏指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当面直言规劝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6回:“今日公瑾怒责公覆,我等皆是他部下,不敢犯颜苦谏;先生是客,何故袖手旁观,不发一语?”
42、华发苍颜颜:容颜。头发花白,面容苍老。形容老年人的相貌。宋·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43、柳骨颜筋唐·柳公权的书法骨力遒健,结构劲紧;颜真卿的书法端庄雄伟,气势开张。后因以之称其书法的字体和法度。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这的堪为字史,当为款识,有柳骨颜筋,张旭张颠,羲之献之。”
44、白发苍颜头发已白,脸色灰暗。形容老人的容貌。宋 洪迈《容斋五笔 白苏诗纪年岁》:“白发苍颜五十三,家人强遣试春衫。”
45、靦颜事仇谓不知羞耻地为仇敌做事。罗正纬《滦州革命先烈事略 王金铭》:“若靦颜事仇,为虎作伥,心果安在耶?”
46、红颜白发颜:面容,脸色。头发花白,面色红润。形容老年人身体健康。指红颜少女和白发老翁明·张伯纯《收江南·寿康对山太史》曲:“看了这红颜白发老风流,觑的那今来古往似蜉蝣。”
47、喜形于颜形:表露。内心的喜悦表现在脸上。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南齐书·柳世隆传》:“而攸之始奉国讳,喜形于颜。”
48、正颜厉色颜:脸色。形容板着脸;神情非常严厉。明 王廷相《雅述》:“有德之人,心诚辞直,正颜厉色,不作伪饰,以为心害。”
49、腼颜天壤腼颜:厚着脸面。天壤:天地,指人世间。形容厚着脸皮活在人世间。
50、虞褚欧颜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颜真卿,古代四位书法家。泛指楷书的各种流派。陆士谔《续孽海花》第39回:“北海的字,与虞褚欧颜同出羲、献之门,惟各各变化,独立一格。”
51、鹤发童颜鹤发:白白的头发;童颜:红红的面色。满头白发;面色像孩童一样红润。形容老年人气色好;有精神。唐 田颖《玉山堂诗文集 梦游罗浮》:“自言非神亦非仙,鹤发童颜古无比。”
52、抗颜为师抗颜:不看别人脸色,态度严正不屈。为师:为人师表。不为他人所制约,不为潮流所左右,这种意志坚定的人可以作为学习的榜样。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梅,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53、形于颜色色:神色。内心的活动表露脸色上面。宋·范祖禹《论德政》:“忧瘁泣涕,形于颜色。”
54、降颜屈体犹言卑躬屈膝。明·沈德符《野获编·府县·邑令轻重》:“三年奏最,上台即以两衙门待之,降颜屈体,反祈他日之陶铸;而二甲之为主事者,积资待次,不过两司郡守。”
55、颜筋柳骨颜: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柳:唐代书法家柳公权。指颜柳两家书法挺劲有力,但风格有所不同。也泛称书法极佳。宋·范仲淹《祭石学士文》:“曼卿之笔,颜筋柳骨。”
56、韶颜稚齿谓年轻而容貌美好。唐·蒋防《霍小玉传》:“我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负心若此。韶颜稚齿,饮恨而终。”
57、靦颜人世靦颜:表现出惭愧的脸色。形容丧气失节,厚颜无耻地活在世上。《晋书·郗鉴传》:“岂可偷生屈节,靦颜天壤邪!”
58、腼颜事仇谓不知羞耻地为仇敌做事。
59、破颜一笑颜:面容。愁苦的神态一下子笑起来。鲁迅《奇怪》:“那么,我也来‘破颜一笑’吧——哈!”
60、犯颜极谏犯颜:冒犯君主或尊长的颜面、威严;极谏:以直言规劝(常用下对上)。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而极力规劝其改正错误。《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犯颜极谏,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以为谏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