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颜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颜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龙颜凤姿指帝王之相。唐·韩偓《迷楼记》:“陛下享天下之富贵,圣貌轩逸,龙颜凤姿,而不自爱重。”
2、破颜一笑颜:面容。愁苦的神态一下子笑起来。鲁迅《奇怪》:“那么,我也来‘破颜一笑’吧——哈!”
3、腼颜人世腼颜:表现出惭愧的脸色。形容丧气失节,厚颜无耻地活在世上。《晋书 郗鉴传》:“岂可偷生屈节,腼颜天壤邪!”
4、先意承颜同“先意承志”。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未知养亲者,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怡声下气。”
5、颜筋柳骨颜: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柳:唐代书法家柳公权。指颜柳两家书法挺劲有力,但风格有所不同。也泛称书法极佳。宋·范仲淹《祭石学士文》:“曼卿之笔,颜筋柳骨。”
6、奴颜婢睐形容低声下气,谄媚奉承的嘴脸。晋·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睐者为晓解当世。”
7、破颜微笑形容心领神会。《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尔时大梵天王即引若干眷属来奉献世尊于金婆罗华,各各顶礼佛足,退坐一面。尔时世尊即拈奉献金色婆罗华,瞬目扬眉,示诸大众,默然毋措。有迦叶破颜微笑。”
8、奴颜婢色犹言奴颜婢睐。宋·王禹偁《送柳宜通判全州序》:“与夫谄权媚势,奴颜婢色,因采风谣司漕运者言而得之者远矣。”
9、喜逐颜开逐:追随;颜:脸面,面容。形容十分喜悦,满脸笑容。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那主人家得了些小便宜,喜逐颜开,一如前番,悄悄先打发他转身。”
10、靦颜事仇谓不知羞耻地为仇敌做事。罗正纬《滦州革命先烈事略 王金铭》:“若靦颜事仇,为虎作伥,心果安在耶?”
11、虞褚欧颜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颜真卿,古代四位书法家。泛指楷书的各种流派。陆士谔《续孽海花》第39回:“北海的字,与虞褚欧颜同出羲、献之门,惟各各变化,独立一格。”
12、抗颜为师抗颜:不看别人脸色,态度严正不屈。为师:为人师表。不为他人所制约,不为潮流所左右,这种意志坚定的人可以作为学习的榜样。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梅,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13、靦颜天壤靦颜:脸上表现惭愧;天壤:天地,指人世间。形容丧失气节的人厚着脸皮活在世上。《晋书·郗鉴传》:“岂可偷生屈节,靦颜天壤邪!”
14、腼颜天壤腼颜:厚着脸面。天壤:天地,指人世间。形容厚着脸皮活在人世间。
15、奴颜媚骨奴颜:奴才的面孔;媚:献媚。一张奴才的面孔;一副献媚的骨头。形容奴气十足低三下四地讨好别人的丑态。耿可贵《孙中山与宋庆龄》第七场:“莲妹,请去传我的话:宋庆龄不愿见到奴颜媚骨之徒。”
16、韶颜稚齿谓年轻而容貌美好。唐·蒋防《霍小玉传》:“我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负心若此。韶颜稚齿,饮恨而终。”
17、花颜月貌形容女子的美丽。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8回:“试想林黛玉的花颜月貌,将来亦到无可寻觅之时,宁不心碎肠断。”
18、强颜欢笑心里不畅快,但脸上勉强装出喜笑的样子。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邵女》:“‘汝狡兔三窟,何归为?’柴俯不对。女肘之,柴始强颜为笑。”
19、绿鬓朱颜形容年轻美好的容颜,借指年轻女子。宋 晏殊《少年游》词:“绿鬓朱颜,道家装束,长似少年时。”
20、华发苍颜颜:容颜。头发花白,面容苍老。形容老年人的相貌。宋·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21、喜形于颜形:表露。内心的喜悦表现在脸上。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南齐书·柳世隆传》:“而攸之始奉国讳,喜形于颜。”
22、怡颜悦色犹和颜悦色。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六回:“行者又道:‘汝等莫顺口儿答应,等我去了,你就不来奉承。看师父的,要怡颜悦色;养白马的,要水草调匀;假有一毫儿差了,照依这个样棍,与你们看看!’”
23、皓首苍颜皓:白色的样子;首:头发;颜:面孔。雪白的头发,灰暗的面孔。形容老年人的容貌。明·无名氏《午时牌》第一折:“相当初太公垂钓,伊尹耕锄,垂钓的皓首苍颜安社稷,耕锄的尽心竭力定寰区。”
24、苍颜白发颜:容颜。面容苍老,满头白发。宋·欧阳修《醉翁亭记》:“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5、错认颜标形容懵懂浅陋。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卷八:“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作鲁公。
26、颜骨柳筋见“颜筋柳骨”。《二刻拍案惊奇》卷二:“此书颜骨柳筋,无一笔不合法。”
27、无颜落色失色,面无人色。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唬得他无颜落色,惊得他手脚难抬。”
28、柳骨颜筋唐·柳公权的书法骨力遒健,结构劲紧;颜真卿的书法端庄雄伟,气势开张。后因以之称其书法的字体和法度。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这的堪为字史,当为款识,有柳骨颜筋,张旭张颠,羲之献之。”
29、靦颜人世靦颜:表现出惭愧的脸色。形容丧气失节,厚颜无耻地活在世上。《晋书·郗鉴传》:“岂可偷生屈节,靦颜天壤邪!”
30、红颜绿鬓绿鬓:乌黑发亮的鬓角。形容女子正处于青春年少时。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七回:“但见它虽则随常装束,却是红颜绿鬓,俏丽动人。”
31、鹤发童颜鹤发:白白的头发;童颜:红红的面色。满头白发;面色像孩童一样红润。形容老年人气色好;有精神。唐 田颖《玉山堂诗文集 梦游罗浮》:“自言非神亦非仙,鹤发童颜古无比。”
32、喜笑颜开颜:脸色;开:舒展;开朗。形容心里高兴;满面笑容。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又行了两日,方到常山,径入府中,拜谒颜太守。故人相见,喜笑颜开。”
33、厚颜无耻颜:脸面;脸皮。脸皮厚;不知羞耻。《诗经 小雅 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南朝 齐 孔稚珪《北山移文》:“岂可使芳杜厚颜,薛荔蒙耻。”
34、驻颜有术有方法保持青春,形容容颜不老。
35、犯颜苦谏指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当面直言规劝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6回:“今日公瑾怒责公覆,我等皆是他部下,不敢犯颜苦谏;先生是客,何故袖手旁观,不发一语?”
36、腼颜事仇谓不知羞耻地为仇敌做事。
37、犯颜直谏敢于冒犯尊长或皇上的威严而极力相劝。《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犯颜极谏;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以为谏臣。”
38、白发红颜颜:脸色。头发斑白而脸色红润。形容老年人容光焕发的样子。《宣和画谱 道释四》:“旧尝有痼疾,遇异人得修炼之术,却药谢医,以至引年,白发红颜,真有所得。”
39、咫尺威颜同“咫尺天颜”。宋·王安石《和蔡枢密孟夏旦日西府书事》:“联翩人贺知君意,咫尺威颜不隔霄。”
40、颜面扫地比喻面子丧失干净。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戴过一次高帽子的,从此颜面扫地,做不起人。”
41、愁颜赧色赧:羞惭脸红。面带愁容和愧色。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0回:“宋江、卢俊义出内,卸了公服檏头,上马回营,面有愁颜赧色。”
42、腼颜事敌厚着脸皮替敌人工作,不知羞耻。
43、日角龙颜旧时相术家谓额头隆起为龙颜。“日角龙颜”为帝王的贵相。《梁书·元帝纪》:“陛下日角龙颜之姿,表于徇齐之日;彤云素气之瑞,基于应物之初。”
44、五颜六色色彩鲜艳繁多;非常美丽。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14回:“惟各人所登之云,五颜六色,其形不一。”
45、靡颜腻理靡:美丽;颜:面容;腻:细腻;理:肌理。形容容貌美丽,皮肤细腻柔滑。战国楚·宋玉《招魂》:“靡颜腻理,遗视绵些。”
46、误认颜标形容懵懂浅陋。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八:“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作鲁公。”
47、婢膝奴颜形容卑躬屈膝谄媚奉承的奴才相。参见“奴颜婢膝”。清 钮琇《觚剩续编 简公雪冤》:“他日侥幸立朝,则婢膝奴颜,汝必安为之矣。”
48、承颜候色看人脸色行事,不敢有不同意见。北齐 魏收《魏书 寇治传》:“畏避势家,承颜候色,不能有所执据。”
49、红颜白发颜:面容,脸色。头发花白,面色红润。形容老年人身体健康。指红颜少女和白发老翁明·张伯纯《收江南·寿康对山太史》曲:“看了这红颜白发老风流,觑的那今来古往似蜉蝣。”
50、朱颜绿发指青春年少。宋·沈遘《送句谌通判颖川》诗:“朱颜绿发出尘土,长缨高盖生清风。”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二回:“宋江看那女童时,但见:朱颜绿发,皓齿明眸。”
51、朱颜翠发同“朱颜绿发”。宋·周邦彦《西平乐》词:“追念朱颜翠发,曾到处,故地使人嗟。”
52、朱颜粉面粉:白色。红颜白面,指涂脂抹粉的女子。明·胡文焕《群音类选·<八义记·驸马赏灯>》:“金鼎热风脑龙肝,花烛映朱颜粉面。”
53、寄颜无所脸面没有地方放。犹言无地自容。《晋书·蔡谟传》:“[蔡谟]迁侍中、司徒,上疏让曰:‘伏自惟省,惜阶谬恩,……上亏圣朝栋隆之举,下增微臣覆餗之衅,惶惧战灼,寄颜无所。’”
54、白发朱颜颜:脸色。头发斑白,脸色通红。形容老人容光焕发。明 无名氏《渔樵闲话》第二折:“绿衣黄里颠倒用,白发朱颜喜怒看。”
55、察颜观色观察别人的脸色,以揣摩其心意。清 唐甄《潜书 食难》:“吾老矣,岂能复俯首于他人之宇下,察颜观色,以求无拂于人,吾不能也。”
56、强颜为笑强:勉强。心里不畅快,但脸上勉强装出欢笑的样子。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邵女》:“‘汝狡兔三窟,何归为?’柴俯不对。女肘之,柴始强颜为笑。”
57、童颜鹤发颜:脸色。仙鹤羽毛似雪白的头发,孩子似的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5回:“策见其人,童颜鹤发,飘然有出世之姿。”
58、白发苍颜头发已白,脸色灰暗。形容老人的容貌。宋 洪迈《容斋五笔 白苏诗纪年岁》:“白发苍颜五十三,家人强遣试春衫。”
59、抗颜高议抗颜:不看别人的颜色;高议:发表高明的议论。指态度严正地阐述自己的意见宋·苏轼《上刘侍读书》:“抗颜高议,自以无前。”
60、汗颜无地汗颜:脸上出汗;常用以表示羞愧。无地:没有容身之地。形容羞愧到了极点;以至感到无地自容。唐 韩愈《朝归》诗:“服章岂不好,不与德相对,顾影听其声,赪颜汁渐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