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血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血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蹈锋饮血形容勇敢,不怕牺牲。清·吴敏树《唐子方方伯梦砚斋铭》:“公骤起乡闾,捐家室,誓徒旅,蹈锋饮血,其军最为雄健矣。”
2、浴血战斗浴血:浑身是血。形容顽强地拼死战斗。茅盾《向鲁迅学习》:“不但鼓舞了当时在共产党领导下浴血战斗的革命群众的士气,也使广大读者从书本联系到自己国家的现实,坚定了对革命的信仰。”
3、疼心泣血泣血:十分哀痛。痛煞心田,哭出血泪。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94回:“奋身而战,力尽神疲,疼心泣血,哀号请救。”
4、歃血为誓歃血:口含血。古代会盟者在嘴旁涂牲畜的血,表示诚意立誓。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67卷:“受金液,经投金人八两于东流水中,歃血为誓,乃告之。”
5、流血漂橹橹:盾牌。血流成河,可以漂浮盾牌。汉·贾谊《过秦论》:“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6、兵不血刃兵:兵器;刃:刀剑等的锋利部分。兵器上没有沾血。指未经激烈的流血战斗就取得了胜利。先秦 荀况《荀子 议兵》:“故近者亲其善,远方慕其义,兵不血刃,远迩来服。”
7、血性男儿指刚强正直,勇敢热情的男子汉。明 名教中人《好逑传》第六回:“你小姐乃是闺阁中的须眉男子,我铁挺生也是个血性男儿。”
8、流血成渠渠:水渠。形容被杀的人极多。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5回:“四国兵将无不贾勇争奋,杀得齐兵尸横原野,流血成渠。”
9、剖肝泣血形容非常悲伤。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袁绍传》:“臣出身为国,破家立事,至乃怀忠获衅,抱信见疑,昼夜长吟,剖肝泣血。”
10、血战到底血战:非常激烈地拼死地战斗。指激烈战斗到最后时刻。唐 杜甫《送灵州李判官》诗:“血战乾坤赤,氛迷日月黄。”
11、头破血流打破了头;血流出来了。形容受到严重打击或惨遭失败时的狼狈相。唐 吕道生《定命录 桓臣范》:“其如果偷两千而去,至徐州界,其婢与夫相打头破血流。”
12、扣心泣血扣:敲打。比喻极其悲愤痛心。《梁书·元帝纪》:“孤以不德,天降之灾,枕戈饮胆,扣心泣血。”
13、血泪斑斑血与泪俱在实证物。元·韦居安《梅磵诗话》上卷:“艰难犹有君亲念,血泪斑斑满客衣。”
14、白花心血白白浪费自己的精力与心血。
15、吸血鬼榨取他人血汗、劫取他人钱财、思想或者其他资源的人。
16、沥血披心见“沥血叩心”。前蜀·杜光庭《晋公后土醮词》:“诚切祷祈,沥血披心,仰希鉴祐。”
17、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掴:用巴掌打。抽一鞭出现一条血痕,打一掌出现血印。比喻做事有效用,立竿见影。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1回:“八股文章若做的好,随你做甚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
18、椎牛歃血古时聚众盟誓,杀牛取其血含于口中或以血涂嘴唇,表示诚意。清·戴名世《纪红苗事》:“或欲有剽掠,则潜结众誓于神,椎牛歃血,乃出所获者,集而瓜分之。”
19、血气未动血气:血性,指生命;动:变动。形容没有重病。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一年》:“瘠则甚矣,而血气未动。”
20、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掴:用巴掌打。打一棒出现一条血痕,打一掌出现血印。比喻做事有效用,立竿见影。宋·朱熹《朱子语类·论语》:“大概圣人做事,如所谓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直是恁地。”
21、刳精呕血见“刳精鉥心”。
22、心血来潮指心里突然或偶然起了一个念头。来潮:潮水上涨。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34回:“乾元山金光洞有太乙真人闲坐碧游床,正运元神,忽心血来潮。”
23、沥血披肝见“沥血叩心”。清·陈瑞生《再生缘》第54回:“实指望尽心竭力,不负天恩,沥血披肝,勤于王事。”
24、剖心泣血见“剖肝泣血”。清·陈天华《警世钟》:“故我剖心泣血,劝列位总要把从前的意见捐除。”
25、血竭髯枯髯:两颊上的长须。血流尽了,胡须枯索了。形容费尽心血清·周亮工《书影》第六卷:“此六朝以下,温李诸公血竭髯枯,矜诧累日者,子于受戒一刻,随口而答。”
26、以血偿血用仇敌的血来洗雪血仇。指杀敌报仇。鲁迅《忽然想到》:“倘有敌人,我们就早该抽刃而起,要求‘以血偿血’了。”
27、流血浮尸浮:漂浮。流的血将尸体都漂了起来。形容死伤很多。《越绝书·外传记吴王占梦》:“吴师涉江,流血浮尸者不可胜数。”
28、流血漂卤卤:通“橹”,大盾牌。血流得能将橹浮起来。形容死伤极多。亦作“流血漂忤”。西汉·刘向《战国策·中山策》:“此战之于伊阙,大破二国之军,流血漂卤,斩首二十四万。”
29、丹心碧血丹心:红心、忠心。碧血:血化为碧玉。碧:青绿色的宝石,表示血的珍贵。赤诚的忠心,宝贵的鲜血。用以赞扬为国捐躯的重大牺牲。《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元·郑元祐《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30、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杀人必须要看到流血,救人必须彻底。比喻做事要认真彻底。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回:“鲁智深道:‘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洒家放你不下,直送兄弟到沧州。’”
31、血肉横飞形容因遭受战争或其他意外灾祸死伤时;血肉四溅的惨状。横飞:乱飞。清 陈天华《狮子吼》第八回:“即有几个如狼似虎的狱吏,各执竹条,纵横乱打,打得血肉横飞,足足打了四个小时,方才丧命。 ”
32、抱璞泣血比喻怀才不遇,伤心悲痛。
33、一针见血一针刺下去就见到血。常用来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能抓住本质;切中要害。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郭玉传》:“一针即瘥。”
34、鲜血淋漓淋漓:不停往下滴落的样子。形容鲜血流淌不止。元 金仁杰《追韩信》第四折:“猿背弯躬,醉眼朦胧,腰项斜称,呀!他可早鲜血淋漓了战袍领!”清 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十一回:“也有打破头的,鲜血淋漓,好不惨伤。”
35、椎心呕血犹言椎心泣血。《“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上海罢市救亡史》:“驱策代表等匍匐来京,作最后之请求,冀当途之觉悟,椎心呕血,谨为我大总统缕陈之。”
36、血流成河形容被杀的人极多。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9回:“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37、抠心挖血犹言抠心挖肚。陈天华《轰天雷》第八回:“你想吾朝自入关以来,抠心挖血,费了无数经营布置,方将汉人压服。”
38、杀人不见血杀了人不露一点痕迹。形容害人的手段非常阴险毒辣。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那李林甫混名叫做李猫儿,平昔不知坏了多少大臣,乃是杀人不见血的刽子手。”
39、柳树上着刀,桑树上出血比喻代人受过。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0卷:“忽朝一日,发出句说话来,教‘张公吃酒李公醉’,‘柳树上着刀,桑树上出血’。”
40、饮血崩心血泪满面,心为之碎。形容极度悲痛。明·陈子龙《兵垣奏议·募练水师疏》:“忽闻神京沦陷,先帝升遐,饮血崩心,呼号天地。”
41、以水洗血谓消除冤仇,以求和好。《旧唐书·源休传》:“吾今以水洗血,不亦善乎!”
42、浴血奋战浴血:浑身是血;形容顽强地拼死战斗。杜鹏程《保卫延安》第六章:“战士们在这十五日十五夜中,不是浴血奋战,就是急行军转移。”
43、有血有肉有生命;有活力;形容文艺作品形象生动;内容充实。秦牧《艺海拾贝 核心》:“但是总觉得那种思想交锋并不是有声有色,有血有肉,语言独特,激动人心的。”
44、茹毛饮血茹:音如;吃。用来描写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的生活。西汉 戴圣《礼记 礼运》:“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
45、头破血出同“头破血流”。清·李绿园《歧路灯》第44回:“一日,走到城隍庙门首,只见两个人打得头破血出,手扯手要上庙中赌咒。”
46、血脉相通血脉:血统。指有血缘亲属关系。比喻关系极为亲密。唐·卢氏《逸史·治针道士》:“人血脉相通如江河,针灸在思其要津。”
47、杜鹃啼血传说杜鹃昼夜悲鸣,啼至血出乃止。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极。唐·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48、血泪盈襟血泪:悲痛的眼泪;盈:满。眼泪流湿了衣襟。形容非常悲痛。唐·白居易《虢州刺史崔公墓志铭》:“遂置笏伏陛,极言是非,血泪盈襟,词竟不屈。”
49、龙血玄黄比喻战争激烈,血流成河。《周易 坤》:“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50、一腔热血腔:身体中空的部分。全身的热血,指生命。明·吾丘瑞《运甓记·问卜决疑》:“胡骑猖狂,中原无主,一腔热血,无以自效。”
51、含血喷人嘴含鲜血喷到别人身上。比喻捏造事实;诬陷好人。清 李玉《清忠谱 叱勘》:“你不怕刀临头颈,还思含血喷人。”
52、皮破血流形容伤势很重。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饿得慌了,到人家地里劈一穗苞米,被人抓住,打得皮破血流,昏倒在地上。”
53、血化为碧碧:碧玉。人死后血液凝固为碧玉。形容为正义而流的鲜血。比喻人的精诚所至。战国·宋·庄周《庄子·外物》:“伍员流于江,苌弘藏其血,三年化为碧。”
54、军不血刃兵器上没有血。谓未交锋就取得胜利。三国·蜀·诸葛亮《为后帝伐魏诏》:“故鸣条之役,军不血刃,牧野之师,商人倒戈。”
55、苌弘碧血形容为正义事业而流的血。苌弘:春秋时周大夫,又称苌叔。碧:青绿色的玉石。《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56、热血沸腾形容人情绪高昂;激动不已。茅盾《子夜》九:“她是怎样地受感动,怎样地热血沸腾。”
57、含血潠人见“含血喷人”。
58、苍蝇见血苍蝇一见到血,就拼命吮吸。比喻十分贪婪。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张舜美灯宵得丽女》:“他两个正是旷夫怨女,相见如饥虎逢羊,苍蝇见血。”
59、兵未血刃犹兵不血刃。指战事顺利,未经交锋或激战而取得胜利。郭沫若《李白与杜甫 杜甫与严武》:“高适是肃宗所任命的统帅,永王为地方兵力所击败身死之后,高适兵未血刃而罢。”
60、气血方刚犹血气方刚。谓精力正值旺盛。元·郑光祖《伊尹耕莘》第一折:“莫张慌,等的他那气血方刚,那其间着志求贤将师道访,习练的才高智广,文强武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