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性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 1、习与性成 | 性:性格。长期习惯于怎样,就会形成怎样的性格。有习惯成自然的意思。 | 《尚书 太甲上》:“兹乃不义,习与性成。” |
| 2、福至性灵 | 性灵:聪明。形容福运到来,人变得聪明了。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6回:“亦是他福至性灵,忽又想到一个绝妙计策,仍旧上来见老师。” |
| 3、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 江山:山川,河流;移:改变。改变人的本性比改变自然面貌还困难。强调人的习性是很难改变的。 | 元·无名氏《谢金吾》第三折:“可不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
| 4、使性掼气 | 见“使性谤气”。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7回:“五更鼓出来拜堂,听见说有婆婆,就惹了一肚气,出来使性掼气,磕了几个头,也没有茶,也没有鞋。” |
| 5、颐神养性 | 谓保养精神元气。 | 《魏书·显祖纪》:“其践升帝位,克广洪业,以光祖宗之烈,使朕优游履道,颐神养性,可不善欤?” |
| 6、伐性之斧 | 伐:砍伐;性:性命,生机。砍毁人性的斧头。比喻危害身心的事物。 |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孟春》:“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之斧。” |
| 7、杨花心性 | 比喻轻薄浪漫,用情不专。 | 明·孙柚《琴心记·当垆市中》:“虽则杨花心性,你也睡不稳些。” |
| 8、逞性妄为 | 由着性子胡来。也指坏人任意干坏事。 | 鲁迅《纪念刘和珍君》:“杨荫榆发表过一个‘须知学校犹家庭’的怪论。意思是说,学校好比封建大家庭,校长就是家长,有权逞性妄为。” |
| 9、酒能乱性 | 喝多酒能够使人不能自控,就会淫乱。 | 清·无名氏《说呼全传》第16回:“酒能乱性,色是败真。财乃致命,气动杀身。” |
| 10、习久成性 | 性:性格。长期习惯于怎样,就会形成怎样的性格。有习惯成自然的意思。 | 《尚书·太甲上》:“兹乃不义,习与性成。” |
| 11、适性任情 | 谓顺适性情。 | 鲁迅《朝花夕拾·<狗·猫·鼠>》:“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 |
| 12、陶情适性 | 陶:喜,快乐;适:舒适,畅快。使心情愉快。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不过游戏笔墨,陶情性而已!” |
| 13、全无人性 | 指丝毫没有人性。 | |
| 14、姜桂之性,到老愈辣 | 姜:生姜;桂:肉桂;性:性质。生姜和肉桂愈久愈辣。比喻年纪越大性格越刚强。 | 《宋史·晏敦复传》:“况吾姜桂之性,到老愈辣,请勿言。” |
| 15、少成若性 | 指自幼形成的习惯就好象天性一样。 | 西汉 戴圣《大戴礼记 保傅》:“少成若性,习惯之为常。” |
| 16、颐性养寿 | 谓保养精神元气。 | 《文选·嵇康〈幽愤诗〉》:“永啸长吟,颐性养寿。”李善注:“《尔雅》曰:颐,养也。” |
| 17、化性起伪 | 谓变化先天的本性,兴起后天的人为。 | 战国·赵·荀况《荀子·性恶》:“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 |
| 18、本性难移 | 移:改变。指长期形成的癖性习惯;难以改变。 | 元 尚仲贤《柳毅传书》楔子:“想他每无恩义,本性难移,着我向野田衰草残红里。” |
| 19、野性难驯 | 驯:顺服。动物的野性很难驯服。比喻人很难教导 |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三章:“屡次正义的反抗,决不是所谓‘野性难驯’,相反,他们是有公正合理的民族精神的。” |
| 20、佛性禅心 | 谓佛教徒一意修行、清静寂定之心性。 | 《水浒传》第四五回:“那众僧都在法坛上看见了这妇人,自不觉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一时间愚迷了佛性禅心,拴不定心猿意马。” |
| 21、慧心灵性 | 慧:聪明;灵:灵巧。形容人聪明灵巧。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七回:“虽是乡间女儿,露着慧心灵性,温柔不俗。” |
| 22、毁形灭性 | 损坏形体,消灭本性。 | 元·杨景贤《西游记》第九折:“通天大圣,你本是毁形灭性的,老僧救了你,今次休起凡心。” |
| 23、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 人的秉性是极难转变的。即言人性难以改变。 | 《元曲选·无名氏〈谢金吾〉三》:“可不的山河易改;本姓(性)难移。”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常言道得好;江山易改;禀性难移”。《鲁迅书信集·九0六·致赵家璧》:“但‘江山好改;本性难移’;无论怎么小心;总不免发一点‘不妥’的议论。” |
| 24、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 政体容易更改,本性难于变移,比喻生性风格或既成的事实难以改变。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常言道得好:‘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
| 25、嗜杀成性 | 嗜:爱好。好杀人成了习性。形容极端凶残。 | 《孟子·梁惠王上》:“‘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
| 26、明心见性 | ①佛教语。谓屏弃世俗一切杂念,彻悟因杂念而迷失了的本性(即佛性)。②指率真地表现心性。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0回:“却说三藏坐在林中,明心见性,讽念那《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忽听得嘤嘤的叫声‘救人’。” |
| 27、习俗移性 | 风俗习惯可以改变人的习性。 | 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杂上》:“晏闻:汩常移质,习俗移性。” |
| 28、使性谤气 | 亦作“使性傍气”。亦作“使性掼气”。发脾气;撒气。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1回:“这玉簪又气不愤,使性谤气,牵家打伙,在厨房内打小鸾,骂兰香。” |
| 29、怡情理性 | 陶冶性情。 | 汉·徐幹《中论·治学》:“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 |
| 30、旷性怡情 | 旷:开朗;怡:安适愉悦。心情开朗,精神愉快。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8回:“贾妃挨次看姊妹们的题咏,写道是:旷性怡情。” |
| 31、苟全性命 | 苟:苟且,姑且。苟且保全性命。 |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
| 32、云心月性 | 性:性情,脾气。像浮云和明月一样的心性。比喻不慕名利。 | 唐·孟浩然《忆周秀才·素上人)诗:“野客云作心,高僧月为性。” |
| 33、修心养性 | 修心:使心灵纯洁;养性:使本性不受损害。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 | 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二折:“则被这东坡学士相调戏,可着我满寺里告他谁,我如今修心养性在庐山内,怎生瞒过了子瞻,赚上了牡丹,却教谁人来替?” |
| 34、心灵性巧 | 心思灵巧。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9回:“更喜他心灵性巧,书到跟前,一读便会,所有书法学问,竟在我们姊妹之上。” |
| 35、灭绝人性 | 灭绝:完全失去;人性:人的性情。完全丧失了人的理性和情感。形容极端残忍;像野兽一样。 | 傅抱石《郑板桥文集前言》:“一个是岳父灭绝人性,买通赃官,置无辜的女婿于死地。” |
| 36、风流水性 | 性情风流浮荡,如水一样随势而流。比喻妇女爱情不专一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0回:“这贵妃又是个风流水性,他也不必以貌取人,只是爱少年,喜壮士。” |
| 37、见性成佛 | 性:本性。佛教禅宗认为只要“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就可以成佛。 | 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卷五:“久参泐潭,潭因问:‘禅师西来单传心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子作么生会?’师曰:‘某甲不会。’” |
| 38、磨形炼性 | 锻炼身心。 | 清·李渔《慎鸾交·情访》:“使我规避不得,只得用些磨形炼性之法,做一个老头陀去对付他。” |
| 39、兰心蕙性 | 比喻人品高尚,举止文雅。 | 宋 柳永《玉女摇仙佩 佳人》词:“愿奶奶,兰心蕙性,枕前言下,表余深意。” |
| 40、水性随邪 | 邪:不正派。比喻没有主见,不正派。 | 元·关汉卿《哭存孝》:“枉了他那眼霜卧雪,阿妈他水性随邪。” |
| 41、快人快性 | 谓为人爽直痛快,不忸怩作态。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8回:“何小姐自来快人快性,伸手就先接过去。” |
| 42、怡情悦性 | 心情分外愉快欢畅。怡;悦;愉快;高兴。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7回:“如今上了年纪,且案牍劳烦,于这怡情悦性的文章更生疏了。” |
| 43、身家性命 | 本人和全家人的生命。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08回:“身家性命,都在权奸掌握之中。” |
| 44、性命攸关 | 攸:所。形容事关重大,非常紧要 | 刘斯奋《白门柳·鸡鸣风雨》第八章:“我怎么忘记了沈昆铜,忘记了城外的抗清义师,忘记了我正在做着性命攸关的勾当!” |
| 45、怡神养性 | 怡:使愉悦。让自己精神愉悦以保养本性。 | 明·归有光《上王中丞书》:“所以终日闭门,怡神养性。” |
| 46、性命关天 | 犹言性命交关。 | 曹禺《王昭君》第一幕:“出了差错,性命关天。王姑娘,叩头接旨吧。” |
| 47、云心水性 | 指女子作风轻浮,爱情不专一。 | 明·叶宪祖《鸾鎞记·喜谐》:“若是云心水性情分寡,怎供出梦蝶寻花。” |
| 48、江山好改,秉性难移 | 旧时俗语。强调人要改变习性是非常困难的。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徐老仆义愤成家》:“常言道得好,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
| 49、性情中人 | 性情:性格。有性格和真情实感的人。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认定了姑娘是个性情中人,所以也把性情来感动他。” |
| 50、弄性尚气 | 指凭感情办事,好耍脾气。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这薛公子的混名,人称他‘呆霸王’,最是天下第一个弄性尚气的人,而且使钱如土。” |
| 51、穷理尽性 | 原指彻底推究事物的道理,透彻了解人类的天性。后泛指穷究事理。 | 《易·说卦》:“穷理尽兴,以至于命。” |
| 52、熏陶成性 | 熏陶:感化,培养;性:习惯。经常受到某方面的感染而形成的某种习性。 | 《宋史·程颐传》:“今夫人民善教其子弟者,亦必延名德之士,使与之处,以熏陶成性。” |
| 53、性命交关 | 交关:相关。形容关系重大,非常紧要。 | 清 夏纶《杏花村 监闹》:“此事是你我性命交关的事。” |
| 54、遗形忘性 | 见“遗形藏志”。 | 前蜀·杜光庭逸句:“返朴还淳皆至理,遗形忘性尽真铨。” |
| 55、山河易改,本性难移 | 指习惯成性,很难改变。 | 元·无名氏《谢金吾》第三折:“可不的山河易改,本性难移。” |
| 56、性急口快 | 性子急,有话就说。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40回:“那何小姐性急口快,便道:‘娘这话也说得是,那么着,我就在家里服侍婆婆,叫我妹子跟了他去。’” |
| 57、动心忍性 | 动心:使内心惊动;忍性:使性格坚韧。指不顾外界阻力,坚持下去。 |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下》:“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 58、性烈如火 | 性:性情,脾气。形容性情暴躁。 | 金庸《天龙八部》第18回:“那高个儿的僧人性烈如火,提起醋钵大的拳头,呼的一拳,又向乔峰击到。” |
| 59、灵心慧性 | 聪慧的天资。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7回:“自己本生得一副月貌花容,一团灵心慧性,那怕丈夫千金买笑,自料断不及我一顾倾城。” |
| 60、使性傍气 | 见“使性谤气”。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33回:“连这等一下刚毅不屈的仲由老官尚且努唇胀嘴,使性傍气,嘴舌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