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性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性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习与性成性:性格。长期习惯于怎样,就会形成怎样的性格。有习惯成自然的意思。《尚书 太甲上》:“兹乃不义,习与性成。”
2、福至性灵性灵:聪明。形容福运到来,人变得聪明了。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6回:“亦是他福至性灵,忽又想到一个绝妙计策,仍旧上来见老师。”
3、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江山:山川,河流;移:改变。改变人的本性比改变自然面貌还困难。强调人的习性是很难改变的。元·无名氏《谢金吾》第三折:“可不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4、使性掼气见“使性谤气”。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7回:“五更鼓出来拜堂,听见说有婆婆,就惹了一肚气,出来使性掼气,磕了几个头,也没有茶,也没有鞋。”
5、颐神养性谓保养精神元气。《魏书·显祖纪》:“其践升帝位,克广洪业,以光祖宗之烈,使朕优游履道,颐神养性,可不善欤?”
6、伐性之斧伐:砍伐;性:性命,生机。砍毁人性的斧头。比喻危害身心的事物。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孟春》:“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之斧。”
7、杨花心性比喻轻薄浪漫,用情不专。明·孙柚《琴心记·当垆市中》:“虽则杨花心性,你也睡不稳些。”
8、逞性妄为由着性子胡来。也指坏人任意干坏事。鲁迅《纪念刘和珍君》:“杨荫榆发表过一个‘须知学校犹家庭’的怪论。意思是说,学校好比封建大家庭,校长就是家长,有权逞性妄为。”
9、酒能乱性喝多酒能够使人不能自控,就会淫乱。清·无名氏《说呼全传》第16回:“酒能乱性,色是败真。财乃致命,气动杀身。”
10、习久成性性:性格。长期习惯于怎样,就会形成怎样的性格。有习惯成自然的意思。《尚书·太甲上》:“兹乃不义,习与性成。”
11、适性任情谓顺适性情。鲁迅《朝花夕拾·<狗·猫·鼠>》:“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
12、陶情适性陶:喜,快乐;适:舒适,畅快。使心情愉快。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不过游戏笔墨,陶情性而已!”
13、全无人性指丝毫没有人性。
14、姜桂之性,到老愈辣姜:生姜;桂:肉桂;性:性质。生姜和肉桂愈久愈辣。比喻年纪越大性格越刚强。《宋史·晏敦复传》:“况吾姜桂之性,到老愈辣,请勿言。”
15、少成若性指自幼形成的习惯就好象天性一样。西汉 戴圣《大戴礼记 保傅》:“少成若性,习惯之为常。”
16、颐性养寿谓保养精神元气。《文选·嵇康〈幽愤诗〉》:“永啸长吟,颐性养寿。”李善注:“《尔雅》曰:颐,养也。”
17、化性起伪谓变化先天的本性,兴起后天的人为。战国·赵·荀况《荀子·性恶》:“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
18、本性难移移:改变。指长期形成的癖性习惯;难以改变。元 尚仲贤《柳毅传书》楔子:“想他每无恩义,本性难移,着我向野田衰草残红里。”
19、野性难驯驯:顺服。动物的野性很难驯服。比喻人很难教导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三章:“屡次正义的反抗,决不是所谓‘野性难驯’,相反,他们是有公正合理的民族精神的。”
20、佛性禅心谓佛教徒一意修行、清静寂定之心性。《水浒传》第四五回:“那众僧都在法坛上看见了这妇人,自不觉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一时间愚迷了佛性禅心,拴不定心猿意马。”
21、慧心灵性慧:聪明;灵:灵巧。形容人聪明灵巧。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七回:“虽是乡间女儿,露着慧心灵性,温柔不俗。”
22、毁形灭性损坏形体,消灭本性。元·杨景贤《西游记》第九折:“通天大圣,你本是毁形灭性的,老僧救了你,今次休起凡心。”
23、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人的秉性是极难转变的。即言人性难以改变。《元曲选·无名氏〈谢金吾〉三》:“可不的山河易改;本姓(性)难移。”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常言道得好;江山易改;禀性难移”。《鲁迅书信集·九0六·致赵家璧》:“但‘江山好改;本性难移’;无论怎么小心;总不免发一点‘不妥’的议论。”
24、江山易改,禀性难移政体容易更改,本性难于变移,比喻生性风格或既成的事实难以改变。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常言道得好:‘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25、嗜杀成性嗜:爱好。好杀人成了习性。形容极端凶残。《孟子·梁惠王上》:“‘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26、明心见性①佛教语。谓屏弃世俗一切杂念,彻悟因杂念而迷失了的本性(即佛性)。②指率真地表现心性。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0回:“却说三藏坐在林中,明心见性,讽念那《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忽听得嘤嘤的叫声‘救人’。”
27、习俗移性风俗习惯可以改变人的习性。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杂上》:“晏闻:汩常移质,习俗移性。”
28、使性谤气亦作“使性傍气”。亦作“使性掼气”。发脾气;撒气。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1回:“这玉簪又气不愤,使性谤气,牵家打伙,在厨房内打小鸾,骂兰香。”
29、怡情理性陶冶性情。汉·徐幹《中论·治学》:“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
30、旷性怡情旷:开朗;怡:安适愉悦。心情开朗,精神愉快。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8回:“贾妃挨次看姊妹们的题咏,写道是:旷性怡情。”
31、苟全性命苟:苟且,姑且。苟且保全性命。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2、云心月性性:性情,脾气。像浮云和明月一样的心性。比喻不慕名利。唐·孟浩然《忆周秀才·素上人)诗:“野客云作心,高僧月为性。”
33、修心养性修心:使心灵纯洁;养性:使本性不受损害。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二折:“则被这东坡学士相调戏,可着我满寺里告他谁,我如今修心养性在庐山内,怎生瞒过了子瞻,赚上了牡丹,却教谁人来替?”
34、心灵性巧心思灵巧。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9回:“更喜他心灵性巧,书到跟前,一读便会,所有书法学问,竟在我们姊妹之上。”
35、灭绝人性灭绝:完全失去;人性:人的性情。完全丧失了人的理性和情感。形容极端残忍;像野兽一样。傅抱石《郑板桥文集前言》:“一个是岳父灭绝人性,买通赃官,置无辜的女婿于死地。”
36、风流水性性情风流浮荡,如水一样随势而流。比喻妇女爱情不专一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0回:“这贵妃又是个风流水性,他也不必以貌取人,只是爱少年,喜壮士。”
37、见性成佛性:本性。佛教禅宗认为只要“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就可以成佛。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卷五:“久参泐潭,潭因问:‘禅师西来单传心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子作么生会?’师曰:‘某甲不会。’”
38、磨形炼性锻炼身心。清·李渔《慎鸾交·情访》:“使我规避不得,只得用些磨形炼性之法,做一个老头陀去对付他。”
39、兰心蕙性比喻人品高尚,举止文雅。宋 柳永《玉女摇仙佩 佳人》词:“愿奶奶,兰心蕙性,枕前言下,表余深意。”
40、水性随邪邪:不正派。比喻没有主见,不正派。元·关汉卿《哭存孝》:“枉了他那眼霜卧雪,阿妈他水性随邪。”
41、快人快性谓为人爽直痛快,不忸怩作态。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8回:“何小姐自来快人快性,伸手就先接过去。”
42、怡情悦性心情分外愉快欢畅。怡;悦;愉快;高兴。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7回:“如今上了年纪,且案牍劳烦,于这怡情悦性的文章更生疏了。”
43、身家性命本人和全家人的生命。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08回:“身家性命,都在权奸掌握之中。”
44、性命攸关攸:所。形容事关重大,非常紧要刘斯奋《白门柳·鸡鸣风雨》第八章:“我怎么忘记了沈昆铜,忘记了城外的抗清义师,忘记了我正在做着性命攸关的勾当!”
45、怡神养性怡:使愉悦。让自己精神愉悦以保养本性。明·归有光《上王中丞书》:“所以终日闭门,怡神养性。”
46、性命关天犹言性命交关。曹禺《王昭君》第一幕:“出了差错,性命关天。王姑娘,叩头接旨吧。”
47、云心水性指女子作风轻浮,爱情不专一。明·叶宪祖《鸾鎞记·喜谐》:“若是云心水性情分寡,怎供出梦蝶寻花。”
48、江山好改,秉性难移旧时俗语。强调人要改变习性是非常困难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徐老仆义愤成家》:“常言道得好,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49、性情中人性情:性格。有性格和真情实感的人。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认定了姑娘是个性情中人,所以也把性情来感动他。”
50、弄性尚气指凭感情办事,好耍脾气。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这薛公子的混名,人称他‘呆霸王’,最是天下第一个弄性尚气的人,而且使钱如土。”
51、穷理尽性原指彻底推究事物的道理,透彻了解人类的天性。后泛指穷究事理。《易·说卦》:“穷理尽兴,以至于命。”
52、熏陶成性熏陶:感化,培养;性:习惯。经常受到某方面的感染而形成的某种习性。《宋史·程颐传》:“今夫人民善教其子弟者,亦必延名德之士,使与之处,以熏陶成性。”
53、性命交关交关:相关。形容关系重大,非常紧要。清 夏纶《杏花村 监闹》:“此事是你我性命交关的事。”
54、遗形忘性见“遗形藏志”。前蜀·杜光庭逸句:“返朴还淳皆至理,遗形忘性尽真铨。”
55、山河易改,本性难移指习惯成性,很难改变。元·无名氏《谢金吾》第三折:“可不的山河易改,本性难移。”
56、性急口快性子急,有话就说。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40回:“那何小姐性急口快,便道:‘娘这话也说得是,那么着,我就在家里服侍婆婆,叫我妹子跟了他去。’”
57、动心忍性动心:使内心惊动;忍性:使性格坚韧。指不顾外界阻力,坚持下去。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下》:“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8、性烈如火性:性情,脾气。形容性情暴躁。金庸《天龙八部》第18回:“那高个儿的僧人性烈如火,提起醋钵大的拳头,呼的一拳,又向乔峰击到。”
59、灵心慧性聪慧的天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7回:“自己本生得一副月貌花容,一团灵心慧性,那怕丈夫千金买笑,自料断不及我一顾倾城。”
60、使性傍气见“使性谤气”。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33回:“连这等一下刚毅不屈的仲由老官尚且努唇胀嘴,使性傍气,嘴舌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