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信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信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忠信乐易忠信:忠诚信实;乐易:和乐,平易。待人诚实、和蔼,平易近人。《周易·乾》:“忠信,所以进德也。”
2、去食存信比喻宁可失去粮食而饿死,也要坚持信义。春秋·鲁·孔丘《论语·颜渊》:“曰:‘去食。自古下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3、莫信直中直,须防人不仁直:公正,正直。不能简单地相信别人很正直,而应当提防他存心不良。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5回:“石秀自肚里暗忖道:‘莫信直中直,须防人不仁。’我几番见那婆娘常常的只顾对我说些风话,我只以亲嫂嫂一般相待。”
4、杳无信息同“杳无音信”。明·汤显祖《邯郸记》第十八出:“一从卢郎征西,杳无信息,不知彼中征战若何。”
5、信而好古信:相信;好:爱好。相信并爱好古代的东西。《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6、信口开河随口乱说一气。指说话没有根据;不可靠。信口:随口;开河:指说话时嘴唇张合。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你那里休聒,不当一个信口开合知。”
7、信以传信,疑以传疑信:确实;疑:难于确定。确实可信的就按可信的传下去,不可信的就按不可信的传下去。指客观公正地对待历史问题。西汉·司马迁《史记·三代世表》:“一言有父,一言无父,信以传信,疑以传疑,故两言之。”
8、满怀信心心中充满自信心。曲波《林海雪原》:“战士们满怀信心地要走这条三关道。”
9、信马游缰信:听凭。骑着马随意游荡。指没主意,受外力左右。指不受约束,任意游荡。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4回:“这四五年来,每日信马游缰,如在醉梦中一般。”
10、诎寸信尺诎:通“屈”,屈服、折服。信:通“伸”。屈折一寸,伸长一尺。比喻舍弃小的毛病,伸张大的事理。亦作“诎寸伸尺”。
11、言信行直指言语信实,行为正直。
12、信及豚鱼及:达到;豚:小猪。信用及于小猪和鱼那样微贱的东西。比喻信用非常好。《周易 中孚》:“豚鱼吉。信及豚鱼也。”
13、信赏必罚有功劳的一定奖赏,有罪过的一定惩罚。形容赏罚严明。先秦 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右上》:“信赏必罚,其足以战。”
14、信誓旦旦誓言说的诚恳可信。信誓:表示真诚的誓言;旦旦:明白确实的样子。《诗经 卫风 氓》:“总角之宴,言笑晏宴,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15、半疑半信有点怀疑,又有点相信。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唐 元稹《古筑城曲》:“因兹请休和,虏往骑来过。半疑兼半信,筑城犹嵯峨。”
16、背信弃义背:违背。信:信用;弃:丢弃;义:道义。不讲信用。不讲道义也作“弃信忘义”。《北史 周纪下 高祖武帝》:“背惠怒邻,弃信忘义。”
17、信而有征确实可信而且有证据。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八年》:“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远于其身。”
18、花信年华花信:开花时期,花期。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也泛指女子正处年轻貌美之时。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而且正当花信年华,就如秋月将满,春花方盛,令人一见便觉不可错过。”
19、弃义倍信背离信义。谓不讲道义,不守信用。倍,通“背”。战国·赵·荀况《荀子·强国》:“古者禹汤本义务信而天下治,桀纣弃义倍信而天下乱。”
20、信不由衷信:诚实;衷:内心。诚实不是出于内心。比喻假意敷衍。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三年》:“信不由衷,质无益也。”
21、至信辟金至信:最信实,最真诚;辟:排除;金:古人用作信物的金玉之类。指最大的诚信无需借用金玉之类的信物。战国·宋·庄周《庄子·庚桑楚》:“至仁无亲,至信辟金。”
22、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邑:指小城市。即使是十户人家的小城镇,也有忠信的人。指处处都有贤人。春秋·鲁·孔丘《论语·公冶长》:“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23、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将:统率,指挥。比喻越多越好。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24、抱柱之信后用以表示坚守信约。《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史记·苏秦列传》:“信如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唐·李白《长干行》诗:“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25、小忠小信小表忠心,小讲信用。多指借此所采取的手段。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24回:“在献公前,小忠小信,贡媚取怜。”
26、信外轻毛佛教语。信心动摇不定,像鸿毛轻飘浮动。《观经玄义分》:“况我信外轻毛,敢知旨趣。”
27、尽信书不如无书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语出《孟子 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宋 陆九渊《政之宽猛孰先论》:“鸣呼,尽信书不如无书。”
28、偏听偏信偏:只注重一方面。只听信一方面的话;就以为真;指处理问题态度不公正;方法不妥当。汉 王符《潜夫论 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29、不言而信旧指君子不用说什么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形容有崇高的威望。《庄子·田子方》:“夫子不言而信,不比而周。”
30、言行信果见“言必信,行必果”。郭沫若《沁园春·祝中日恢复邦交》词:“从今后,望言行信果,和睦万邦。”
31、忠款诚信款:诚恳。真诚守信,没有二心。汉·刘向《列女传·齐桓卫姬颂》:“齐桓卫姬,忠款诚信。”
32、达诚申信达:表达;申:申明;信:诚实。表达忠诚信实的心意。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8回:“怡红院浊玉谨以群花之蕊,冰鲛之榖,沁芳之泉,枫露之茗:四者虽微,聊以达诚申信。”
33、违信背约违:违背。失信于人,背弃约定,毫无信义可言《周书·武帝纪下》:“伪齐违信背约,恶稔祸盈。”
34、尾生之信尾生:古代传说中坚守信约的人,他为守约而甘心淹死。比喻只知道守约,而不懂得权衡利害关系。《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史记·苏秦列传》:“信如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
35、信誉卓著卓著:突出显著。信用与名誉特别好。
36、贪而无信贪婪而又不守信用。汉·应劭《鲜卑胡市议》:“以为鲜卑隔在漠北,犬羊为群,无君长帅庐落之居,又其天性,贪而无信。”汉·应劭《鲜卑胡市议》:“以为鲜卑隔在漠北,犬羊为群,无君长帅庐落之居,又其天性,贪而无信。”
37、杳无音信杳:不见踪影;没有迹象;音信:消息;回信。形容信息断绝;了解不到对方的情况。宋 黄孝迈《咏水仙》词:“警鸿去后,轻抛素袜,杳无音信。”
38、疑信参半怀疑相信各占一半。宋 魏了翁《江陵别安抚书》:“少之时,有言人之簠簋不饰者,辄咎其诬人;迨稍涉世,疑信参半,今则信其有是人也。”
39、言而有信说出话来算数;有信用。先秦 孔子《论语 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40、取信于人比喻取得别人的信赖。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4回:“大王犹自狐疑未定,安能取信于人?”
41、信言不美信:真实。美:美妙,漂亮。真实的话未经加工,所以不美妙动听。春秋·楚·李耳《老子》第81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42、纳忠效信纳;献纳;效:献出。献出忠心和诤言西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材力之誉,自结明主。”
43、卬首信眉信,通“伸”。昂首伸眉。形容意气昂扬,不随波逐流。《汉书 司马迁传》:“今已专职形为埽除之隶,在阘茸之中,乃欲卬首信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
44、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宁:宁愿。宁愿相信它有,不可相信它没有。指做事要有充分的准备。元·无名氏《盆儿鬼》楔子:“那先生都叫他做贾半仙,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孩子去意已决。”
45、陇头音信指寄往或来自远方的书信。元 高明《琵琶记 伯喈行路》:“叹路途千里,日日思亲。青梅如豆,难寄陇头音信。”
46、硁硁之信硁硁:浅陋而又固执的样子。固执的信念。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6回:“主公犹执硁硁之信,隐忍不言。”
4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48、威信扫地威信:威望和信誉。威望、信誉全部丧失。比喻威望和信誉完全丧失。郭沫若《南京印象》:“而且就是他,使得法纪荡然,使得政府的威信扫地,他到底有什么收获?”
49、善男信女原指皈依佛教的人。后泛指虔诚信奉佛教的男女。清 钱泳《履园丛话 臆论 拒客》:“释道寺院,有客堂,有主客师,使四方游人,善男信女,咸可小憩,有来礼佛者,有来布施者,从不拒客之礼。”
50、轻言寡信谓说话轻率而缺少信用。明·贾仲名《升仙梦》第三折:“你不要非真当假,大丈夫言出无差,轻言寡信休要耍。”
51、信使往还信使:传递消息或承担使命的使者。使者来来往往冯玉祥《我的生活》第32章:“我景仰中山先生几己二十年,信使往还者已多年,但我一直没有得着见他面的机会。”
52、徙木为信徙:迁移;信:信用。指说到做到,言而有信。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有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53、美言不信信:信实,真实。词藻华美的言辞、文章,内容往往不真实。春秋·楚·李耳《老子》:“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54、信口开呵见“信口开合”。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你待要着死撞活,将功折过,你休那里信口开呵。”
55、惇信明义惇:重视;信:诚实。遵守信用,深明道义。《尚书·武成》:“惇信明义,崇德报功。”
56、孝悌忠信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忠于君主,取信于朋友。此指封建社会所提倡的道德标准。明·周楫《西湖二集·祖统制显灵救驾》:“凡遇人,只劝人以‘孝悌忠信’四字。”
57、谓予不信如果以为我的话不真实。《诗经·王风·采葛》:“谓予不信,有如日。”
58、信使往来信使:传递消息或承担使命的使者。使者来来往往清·王夫之《读通鉴论·陈宣帝》:“信使往来,礼文相匹。”
59、履信思顺笃守信用,思念和顺。《周易·系辞》:“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
60、无征不信没有验证的事不可相信。《礼记·中庸》:“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