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信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信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信及豚鱼及:达到;豚:小猪。信用及于小猪和鱼那样微贱的东西。比喻信用非常好。《周易 中孚》:“豚鱼吉。信及豚鱼也。”
2、违信背约违:违背。失信于人,背弃约定,毫无信义可言《周书·武帝纪下》:“伪齐违信背约,恶稔祸盈。”
3、信言不美信:真实。美:美妙,漂亮。真实的话未经加工,所以不美妙动听。春秋·楚·李耳《老子》第81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4、忠信乐易忠信:忠诚信实;乐易:和乐,平易。待人诚实、和蔼,平易近人。《周易·乾》:“忠信,所以进德也。”
5、信口开呵见“信口开合”。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你待要着死撞活,将功折过,你休那里信口开呵。”
6、惇信明义惇:重视;信:诚实。遵守信用,深明道义。《尚书·武成》:“惇信明义,崇德报功。”
7、至信辟金至信:最信实,最真诚;辟:排除;金:古人用作信物的金玉之类。指最大的诚信无需借用金玉之类的信物。战国·宋·庄周《庄子·庚桑楚》:“至仁无亲,至信辟金。”
8、鸾音鹤信比喻仙界的音信。唐·罗隐《淮南高骈所造迎仙楼》诗:“鸾音鹤信杳难回,凤驾龙车早晚来。”
9、贪而无信贪婪而又不守信用。汉·应劭《鲜卑胡市议》:“以为鲜卑隔在漠北,犬羊为群,无君长帅庐落之居,又其天性,贪而无信。”汉·应劭《鲜卑胡市议》:“以为鲜卑隔在漠北,犬羊为群,无君长帅庐落之居,又其天性,贪而无信。”
10、将信将疑将:又;且。有些相信;又有些怀疑。形容对事物的看法处于犹豫不决的状态。唐 李华《吊古战场文》:“其存其没,家莫闻之;人或有言,将信将疑。”
11、达诚申信达:表达;申:申明;信:诚实。表达忠诚信实的心意。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8回:“怡红院浊玉谨以群花之蕊,冰鲛之榖,沁芳之泉,枫露之茗:四者虽微,聊以达诚申信。”
12、偏信则暗偏信:只听信一方面的话;暗:糊涂。只听信一方面的话,就不能明辨是非。汉·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13、信外轻毛佛教语。信心动摇不定,像鸿毛轻飘浮动。《观经玄义分》:“况我信外轻毛,敢知旨趣。”
14、陇头音信指寄往或来自远方的书信。元 高明《琵琶记 伯喈行路》:“叹路途千里,日日思亲。青梅如豆,难寄陇头音信。”
15、轻言寡信谓说话轻率而缺少信用。明·贾仲名《升仙梦》第三折:“你不要非真当假,大丈夫言出无差,轻言寡信休要耍。”
16、信马由缰骑着马无目的地闲逛。比喻随便走走。老舍《四世同堂》:“他气昏了头,不知往哪里去好,于是就信马由缰的乱碰。”
17、信口开合比喻随口乱说一气。元 关汉卿《鲁斋郎》第四折:“你休只管信口开合,絮絮聒聒。”
18、半信半疑信:相信;疑:怀疑。有些相信;又有点怀疑。对真假不能肯定。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36卷:“若他们听过了,半信半疑,若存若亡,安得不惰?”
19、信口开河随口乱说一气。指说话没有根据;不可靠。信口:随口;开河:指说话时嘴唇张合。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你那里休聒,不当一个信口开合知。”
20、轻诺寡信轻:轻易;轻率;诺:许诺、应允;寡:少。轻易答应人家求的;一定很少守信用。先秦 李耳《老子》:“夫轻诺者必寡信,多易者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
21、通风讨信犹言通风报信。明·沈鲸《双珠记·京邸叙亲》:“宫城中不比民家,虽皇后贵妃,难与父母往来,况宫女禁闭在内,谁能通风讨信。”
22、杖莫如信杖:通“仗”,凭借。可仗恃的莫过于守信用。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八年》:“舍之闻之:‘杖莫如信’。完守以老楚,杖信以待晋,不亦可乎。”
23、信誓旦旦誓言说的诚恳可信。信誓:表示真诚的誓言;旦旦:明白确实的样子。《诗经 卫风 氓》:“总角之宴,言笑晏宴,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24、信步而行信:随意。无目的地随意行走。宋 陆游《龟堂杂兴》诗:“曳杖东冈信步行,夕阳偏向竹间明。”
25、治兵以信治兵:管理军队,训练军队。指要用信义来统驭军队《握奇经·八阵总述》:“治兵以信,求胜以奇;信不可易,战无常规。”
26、言必信,行必果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固执然小人哉!”
27、信受奉行信:信仰;奉:执行。接受教诲,虔敬奉行。比喻坚信不移,奉行不悖。《仁王经·末》:“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28、杳无音信杳:不见踪影;没有迹象;音信:消息;回信。形容信息断绝;了解不到对方的情况。宋 黄孝迈《咏水仙》词:“警鸿去后,轻抛素袜,杳无音信。”
29、无征不信没有验证的事不可相信。《礼记·中庸》:“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
30、赏罚信明同“赏罚分明”。《汉书·王嘉传》:“孝宣皇帝赏罚信明,施与有节,记人之功,忽于小过,以致治平。”
31、信口开喝见“信口开合”。元·张养浩《新水令·辞官》:“非是俺全身远害,免教人信口开喝。”
32、信口胡言随口乱说。指毫无根据、不负责任地瞎说。清 吴璿《飞龙全传》第一回:“这里什么去处,你敢信口胡言!”
33、信使往来信使:传递消息或承担使命的使者。使者来来往往清·王夫之《读通鉴论·陈宣帝》:“信使往来,礼文相匹。”
34、信口雌黄古时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雌黄涂了重写。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雌黄:鸡冠石;黄赤色。南北朝 刘孝标《广绝交论》:“雌黄出其唇吻,朱紫由其月旦。”李善注引晋 孙盛《晋阳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
35、云期雨信指男女约定幽会的日期。宋·欧阳修《品令》词:“懊恼人人薄幸。负云期雨信。”
36、疑信参半怀疑相信各占一半。宋 魏了翁《江陵别安抚书》:“少之时,有言人之簠簋不饰者,辄咎其诬人;迨稍涉世,疑信参半,今则信其有是人也。”
37、赏信罚明同“赏罚分明”。《新唐书·李光弼传赞》:“遭禄山变,拔任兵柄,其策敌制胜不世出,赏信罚明,士卒争奋,毅然有古良将风。”
38、诎寸信尺诎:通“屈”,屈服、折服。信:通“伸”。屈折一寸,伸长一尺。比喻舍弃小的毛病,伸张大的事理。亦作“诎寸伸尺”。
39、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将:统率,指挥。比喻越多越好。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40、尾生之信尾生:古代传说中坚守信约的人,他为守约而甘心淹死。比喻只知道守约,而不懂得权衡利害关系。《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史记·苏秦列传》:“信如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
41、莫信直中直,须防人不仁直:公正,正直。不能简单地相信别人很正直,而应当提防他存心不良。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5回:“石秀自肚里暗忖道:‘莫信直中直,须防人不仁。’我几番见那婆娘常常的只顾对我说些风话,我只以亲嫂嫂一般相待。”
42、纳忠效信纳;献纳;效:献出。献出忠心和诤言西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材力之誉,自结明主。”
43、徙木为信徙:迁移;信:信用。指说到做到,言而有信。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有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44、信笔涂鸦信:听凭,随意;信笔:随意书写;涂鸦:比喻字写得很拙劣,随便乱涂乱画。形容字写得很潦草。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唐 卢仝《示添丁》诗:“不知四体正困惫,泥人啼哭声呀呀。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
45、音稀信杳杳:深远,无影无声。音信一点也得不到。元·无名氏《字字锦》曲:“想杀人也天,盼杀人也天,短命冤家,音稀信杳,莫不误约盟言。”
46、硁硁之信硁硁:浅陋而又固执的样子。固执的信念。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6回:“主公犹执硁硁之信,隐忍不言。”
47、信不由衷信:诚实;衷:内心。诚实不是出于内心。比喻假意敷衍。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三年》:“信不由衷,质无益也。”
48、不言而信旧指君子不用说什么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形容有崇高的威望。《庄子·田子方》:“夫子不言而信,不比而周。”
49、渺无音信指毫无消息。巴金《发的故事 窗下》:“你不能就这样渺无音信地丢开了我,让我孤零零地住在这个陌生的大城市里。”
50、取信于民取得人民的信任。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一一取信于民。”
51、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说话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例证丰富;选用时显得轻松自如;不必费心寻找。信手:随手;拈:用指头夹取东西。宋 苏轼《次韵孔毅甫集古人句见赠》诗:“前身子美只君是,信手拈来俱天成。”
52、推诚布信诚:真心,诚意;信:诚实,信义。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周书·于翼传》:“翼又推诚布信,事存宽简,夷夏感悦,比之大小冯君焉。”
53、通风报信把对立双方中一方的机密暗中告诉另一方。清 颐琐《黄绣球》第20回:“那掌柜的说他恶毒,跟手叫送棺材到陈府上去的通风报信,一面地保就在内看守了这掌柜的。”
54、满怀信心心中充满自信心。曲波《林海雪原》:“战士们满怀信心地要走这条三关道。”
55、赏信罚必谓该赏一定赏,该罚一定罚。《六韬·赏罚》:“凡赏者贵信,用罚者贵必,赏信罚必,于耳目之所见闻,则所不见闻者莫不阴化矣。”
56、花信年华花信:开花时期,花期。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也泛指女子正处年轻貌美之时。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而且正当花信年华,就如秋月将满,春花方盛,令人一见便觉不可错过。”
57、信以为实信:相信。指把虚无的当作真实存在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5卷:“况且窝盗为事,声名扬开去不好听,别人不管好歹,信以为实,就怕来缠帐。”
58、信而好古信:相信;好:爱好。相信并爱好古代的东西。《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59、善男信女原指皈依佛教的人。后泛指虔诚信奉佛教的男女。清 钱泳《履园丛话 臆论 拒客》:“释道寺院,有客堂,有主客师,使四方游人,善男信女,咸可小憩,有来礼佛者,有来布施者,从不拒客之礼。”
60、果于自信果:果敢。形容过分自信。《列子·汤问》:“皇子果于自信,果于诬理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