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消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消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香消玉减比喻美女日渐消瘦。元 贾仲名《萧淑兰》第二折:“则为他粉悴胭憔,端的是香消也那玉减。”
2、寒心消志见“寒心销志”。《梁书·武帝纪下》:“联寒心消志,为日久矣,每当食投箸,方眠彻枕,独坐怀忧,愤慨申旦,非为一人,百姓故耳。”
3、玉碎香消比喻女子死亡。明 无名氏《寻亲记》第二十四出:“玉碎香消镜台荒,绿云缭乱懒梳妆。”
4、冰消云散比喻事物消失瓦解。续范亭《三年不言之言》:“我看当时的情况,好象阎长官满肚子的勇气,被郭宗汾的这一席话,说得冰消云散了。”
5、消愁释愦指消除烦闷,愉快身心。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 杂艺》:“弹棋亦近世雅戏,消愁释愦,时可为之。”
6、瓦解冰消比喻完全消逝或彻底崩溃。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48回:“于是热烘烘的一件大事,轻轻的被他弄得瓦解冰消。”
7、魄散魂消同“魂飞魄散”。元·张鸣善《普天乐·赠妓》:“口儿甜,庞儿俏……引的人魄散魂消。”
8、散闷消愁散:排遣。排遣郁闷,解除忧愁元·高安道《哨遍·嗓淡行院》套曲:“待去歌楼作乐,散闷消愁,倦游柳陌烟花。”
9、与时消息指事物无常,随时间的推移而兴盛衰亡。消,消亡。息,孳生。《周易 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后汉书 孔融传》:“故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而欲绳之以古行刑,投之以残弃,非所谓与时消息者也。”
10、烟消火灭比喻事物消灭干净。鲁迅《且介亭杂文 忆韦素园君》:“事实不为轻薄阴险小儿留情,曾几何年,他们就都已烟消火灭。”
11、消息盈冲指事物的盛衰变化或行为的出处进退。语出《易 剥》:“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
12、滴水难消指虽菲薄之物也不能受用。元 无名氏《杀狗劝夫》楔子:“兄弟!滴水难消。休道是兄弟将酒来,你则这般空来,也是你兄弟的情分。”
13、冰消气化形容事物消失化解,不复存在。
14、涣若冰消犹言涣然冰释。南朝·梁·王莹《答释法云书难范缜<神灭论>》:“标理明例,涣若冰消。”
15、消息盈虚指事物的盛衰变化或行为的出处进退。《易 剥》:“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
16、冰消瓦解冰消:像冰一样融化;瓦解:指事物的崩溃或分裂。像冰融化了;瓦分解一样。比喻完全消失或彻底崩溃。晋 成公绥《云赋》:“于是玄风仰散,归云四旋,冰消瓦解,奕奕翩翩。”
17、小道消息指非经正式途径传播的消息。往往传闻失实,并不可靠。巴金《探索集·小骗子》:“不用说,这些都是小道消息,不可靠。”
18、东窗消息见“东窗计”。明·无名氏《精忠计·东窗》:“心事难凭枉致疑,夫人其实好心机,凭此黄柑无后患,东窗消息少人知。”
19、魄消魂散同“魂飞魄散”。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2回:“袭人听了这话,吓得魄消魂散,只叫‘神天菩萨,坑死我了!’”
20、魂消魄散魂:灵魂;魄:气魄,精神。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7回:“李明见先折了一个,却待也要拨马回走时,被杨志大喝一声,惊得魂消魄散,胆颤心寒,手中那条枪,不知颠倒。”
21、刚克消亡刚正的人就不能存在了。
22、寻消问息寻、问:打听。打听消息。明·冯梦龙《醒世通言》卷十三:“今日慕小妹之才,虽然炫玉求售,又怕损了自己的名誉,不肯随行逐队,寻消问息。”
23、神灭形消指死亡。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夫神灭形消,遗声余价,亦犹蝉壳蛇皮,兽迒鸟迹耳。”
24、香消玉碎比喻年轻美貌女子死亡。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34回:“香消玉碎佳人绝,粉骨残躯血染衣!”
25、香消玉殒香、玉:旧时文人用来指女子;殒:坠落;比喻死亡。 比喻美女夭亡。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30回:“香消玉碎佳人绝,粉骨残躯血染衣!”
26、得人钱财,与人消灾得到别人金钱等好处就得为别人办事。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14回:“惟小子弄惯了这管笔头,才知里边缘故,叫做得人钱财,与人消灾,只顾骗准,值些甚么?”
27、云消雾散云雾消失;天气转晴。比喻事情、心情等由隐晦、疑点、转为明朗、通畅。也比喻疑虑、怨气等消除得干干净净。唐 李世民《授长孙无忌尚书右仆射诏》:“干戈所指,云消雾散。”
28、消声匿迹不公开讲话,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再出现。语出《艺文类聚》卷三六引北周庚信《五月披裘负薪画赞》:“禽巢欲远,鱼穴惟深,消声灭迹,何必山林!”
29、消极应付不求进取地处理问题。邓小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土改与整党工作的指示》:“有的人对政策对工作采取漠不关心的消极应付态度。”
30、鸿消鲤息谓断绝音信。亦指死。
31、消声匿影不公开讲话,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再出现。语出《艺文类聚》卷三六引北周庚信《五月披裘负薪画赞》:“禽巢欲远,鱼穴惟深,消声灭迹,何必山林!”
32、烟消云散消:消失;散:散去。像烟雾和云气一样消散。比喻消失得无影无踪。也作“云消雾散”。元 张养浩《天净沙》曲:“烟消云散,一杯谁共歌欢。”
33、一笔勾消亦作“一笔勾销”。全部取消之意。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我们不少的是银子,匡得将来买上买下。再央一个乡官在太守处说了人情,婚约一纸,只须一笔勾消。”
34、进退消息增减;变化。清·魏源《圣武记》叙:“因以溯洄于民力物力之盛衰,人材风俗进退消息之本末。”
35、消息灵通指对各方面的消息能及时掌握。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就是屯子里消息灵通、心眼挺多的韩家大院的韩老六,也不太清楚。”
36、积毁消骨指不断的毁谤能使人毁灭。同“积毁销骨”。汉 刘向《新序 杂事三》:“昔鲁听季孙之说逐孔子,宋信子冉之计逐墨翟,以孔墨之辩而不能自免,何则?众口铄金,积毁消骨。”
37、潜消默化暗地消除。明·吴承恩《赠郡伯古愚邵公报政序》:“而潜消默化者,又不可以枚举也。”
38、云消雨散比喻一切都成了过去。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十卷:“妙舞邀宾,百岁既终,云消雨散,此事自古皆然。”
39、消愁破闷消除忧愁,破除郁闷。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但观其事迹原委,亦可消愁破闷。”
40、玉减香消见“玉减香销”。元·高栻《集贤宾·怨别》套曲:“这些时,玉减香消添了疾病,冷清清独自孤凄。”
41、消遥自在指逍遥自得。明谢谠《四喜记 亲忆琼英》:“你看那人踏雪寻梅,那人寒江独钓,何等消遥自在。”
42、目断魂消因望不到而内心伤悲。形容离别的悲伤愁苦。明·无名氏《精忠记·辞母》:“只今别去,山长水遥,意匆匆远离膝下,目断魂消。”
43、进退消长见“进退消息”。清·魏源《〈武进庄少宗伯遗书〉序》:“君在乾隆末,与大学士和珅同朝,郁郁不合,故与《诗》《易》君子小人进退消长之际,往往发愤慷慨,流连太息,读其书可以悲其志云。”
44、黯晦消沉指湮没消失。蒋智由《<中国之武士道>序》:“凡有绝大之战争,往往赖有雄伟之文,淋漓之诗歌,而后其印象日留于国民心目之间。否则,不数年间而黯晦消沉以尽。”
45、家道消乏家道:家境,家庭经济情况。消乏:贫困,空乏。家境贫寒,经济空乏。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十卷:“那韩文子虽是满腹文章,却当不过家道消乏,在人家处馆,勉强糊口。”
46、魂消魄夺同“魂飞魄散”。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79回:“季斯看了多时,又阅其容色之美,服饰之华,不觉手麻脚软,目睁口呆,意乱神迷,魂消魄夺。”
47、冰消雪释比喻事物消失瓦解。靳以《被煎熬的心》:“父亲已经在楼梯口那里等她,好象原想申斥她几句,看到她便什么都冰消雪释的样子,只在急急地问她是不是医院出了什么事。”
48、梦断魂消在梦中也思念,思想上不得平静。明·高濂《玉簪记·擢第》:“满目新红惊树杪,莺啼处梦断魂消。”
49、消声灭迹不公开讲话,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再出现。《艺文类聚》卷三六引北周庚信《五月披裘负薪画赞》:“禽巢欲远,鱼穴惟深,消声灭迹,何必山林!”
50、火灭烟消火苗熄灭,烟云消散。比喻事物消失净尽,不留一点痕迹。亦作“烟消火灭”。晋·傅玄《四言杂诗》:“忽然长逝,火灭烟消。”
51、枉物难消谓不义之财难于消受,反而招灾惹祸。
52、冰消冻解比喻完全消失或彻底崩溃。《朱子全书》卷四:“见得大处分明,这许多小小病痛,都是冰消冻解,无有痕迹矣。”
53、消损白日消:耗费;损:减;白日:时光。耗费时光。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符传》:“坐食嘉谷,消损白日。”
54、消愁解闷消除忧愁,解除烦闷。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搽旦云]我不和你撒赖撒痴的,断了酒者![正末唱]教我断消愁解闷瓮头香。”
55、气消胆夺形容畏惧到极点。《南史·贼臣传·侯景》:“初,景之围台城,援军三十万,兵士望青袍则气消胆夺。”
56、消极怠工指用消极的方法不认真工作。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五)消极怠工。稍不遂意,就消极起来,不做工作。”
57、雪恨消灾雪:洗除。洗雪仇恨,消除灾祸。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4回:“望爷爷与我们雪恨消灾,早进城降邪从正也。”
58、消愁释闷消:消除;释:解除。消除愁闷,使身心愉快。《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九夏名花,遍地亭而照灼。足可消愁释闷,悦畅心神。”
59、魂消胆丧同“魂飞魄散”。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十四回:“[段恺]使人探知大军离城不远,遥望水陆路上,旌旗蔽日,船马相连,吓得魂消胆丧。”
60、消释前嫌消释:消除,解除;嫌:嫌怨,怨恨。消解了过去的仇怨。东汉·班固《汉书·杜钦传》:“若此则流言消释,疑惑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