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喜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喜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红白喜事红事:吉利的婚嫁喜事用红色;又叫喜丧。白:丧葬事用白色。泛称婚丧之事。清 钱泳《履园丛话 杂话 红白盛事》:“苏杭之间,每乎婚丧喜庆为红白事,其来久矣。”
2、喜笑颜开颜:脸色;开:舒展;开朗。形容心里高兴;满面笑容。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又行了两日,方到常山,径入府中,拜谒颜太守。故人相见,喜笑颜开。”
3、弄璋之喜弄璋:古人把璋给男孩玩,希望他将来有玉一样的品德。旧时常用以祝贺人家生男孩。《诗·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
4、喜见乐闻闻:听。喜欢听,乐意看。指很受欢迎。茅盾《夜读偶记》:“就其形式来说是群众性的(为人民大众所喜见乐闻的)。”
5、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一方面高兴,一方面又害怕。《论语·里仁》:“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6、厌故喜新讨厌旧的,喜欢新的。《问答上》:“使天地大义有所废阙,而厌故喜新,败亡相寻而不悟也。”
7、差足自喜差:略;足:可。指自己觉得尚可自慰。鲁迅《书信集·致蒋抑卮》:“即归寓大啮,健饭如恒,差足自喜。”
8、恭喜发财恭喜:恭贺他人的喜事。恭祝你发财。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回:“我说道:‘恭喜发财呢!’”
9、报喜不报忧只说好的,不说坏的,实际上是说假话邓小平《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过去报喜不报忧,现在也报忧了,这就可以医治自满和麻痹。”
10、欣喜若狂形容高兴到了极点。欣喜:欢喜;若:好像;狂:感情失去控制。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11、悲喜交至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来到。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莲香》:“共话前生,悲喜交至。”
12、欢欢喜喜指十分高兴与愉悦。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婆子并不争论,欢欢喜喜地道:‘恁地,便不枉了人。’”
13、转悲为喜转悲哀为喜悦。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九回:“良箴听了,不觉转悲为喜,再三道谢。”
14、忧喜交集
15、大喜过望望:希望。结果超过了原来所期望的;因而非常高兴(过:超过;望:期望 )。东汉 班固《汉书 英布传》:“布大怒,悔来,欲自杀。出就舍,张御食饮从官如汉王居,布又大喜过望。”
16、欣然自喜欣然:喜悦的样子。高兴地自觉欢喜。战国·宋·庄周《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17、喜眉笑眼形容满脸笑容;非常高兴。柳青《铜墙铁壁》第十章:“好像迎接贵客一样,喜眉笑眼朝着沟里张望。”
18、喜则气缓气缓:心气舒缓或和达。喜能使人精神兴奋,心情和达,气机通利。《素问·举痛论》:“喜则气缓,……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
19、大喜若狂高兴得几乎发狂
20、好大喜功好:爱好;喜欢;功:功绩;成就。原指封建帝王喜好扩大疆土;炫耀武功。后指做事冒进浮夸;图大贪功。《新唐书 太宗纪赞》:“至其牵于多爱,复立浮图,好大喜功,勤兵于远;此中材庸主之所常为。”
21、喜功好大功:功绩,成就;好:爱好,喜欢。喜爱干大事,建大功业。多形容浮夸的作风。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彭尚书奏折》:“喜功好大,妄逞材能。”
22、喜从天降喜事从天上掉下来。形容突然遇到意想不到的好事;也指为此特别高兴。元 马致远《青衫泪》:“贵脚踏贱地,使下官喜从天降。”
23、悲喜交加交加:聚集。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清·石玉昆《小五义》第54回:“且说胡小记与艾虎认着表亲,悲喜交加。”
24、乔迁之喜乔:乔木;枝干高大的树木;乔迁:指鸟儿飞离幽谷;迁移到高大的树木上去。祝贺别人迁居或升官的话。原指鸟类从山谷里飞出落在乔木上。《诗经 小雅 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25、喜怒无常常:一定;无常:变化不定。一会儿高兴 ;一会儿发怒;变化不定。指人的性情多变;叫人捉摸不透。《魏书 杨大眼传》:“征淮堰之役,喜怒无常。”
26、宜喜宜嗔见“宜嗔宜喜”。明·冯梦龙《挂枝儿·爱》:“爱你打我的手势儿娇,还爱你宜喜宜嗔也,嗔我时越觉得好。”
27、喜愠不形于色
28、诚欢诚喜诚:真是,的确。形容非常欢喜。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盆子传》:“诚欢诚喜,无所恨也。”
29、闻过则喜听到有人批评自己的过失;就心里高兴。形容虚心接受批评意见。过:过失、错误。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30、喜跃抃舞抃:鼓掌。喜欢得跳跃、鼓掌、起舞。形容极度欢乐而手舞足蹈的情状。《列子·汤问》:“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
31、见猎心喜看见别人打猎而感到高兴。比喻看见某种情况触动自己原有的爱好;不免跃跃欲试。《二程全书》第七卷:“明道年十六七时,好田猎。十二年,暮归,在田野间见田猎者,不觉有喜心。”
32、醉怒醒喜酒醉后发怒,酒醒后欢喜。春秋·鲁·左丘明《国语·鲁语下》:“醉而怒,醒而喜,庸何伤。”
33、喜见于色同“喜形于色”。《北史·尔朱荣传》:“与葛荣众寡非敌。葛荣闻之,喜见于色。”
34、喜出望外望:希望;意料。遇到意外的喜事;心中非常高兴。宋 苏轼《与李之仪》:“契阔八年,岂谓复有见日,渐近中原,辱书尤数,喜出望外。”
35、可喜可愕愕:惊讶。又喜悦又惊讶。明·黄淳耀《李龙眠画罗汉记》:“推画者之意,岂以佛氏之作止语默皆与人同,而世之学佛者徒求卓诡变幻可喜可愕之迹。”
36、喜新厌故见“喜新厌旧”。《清史稿·王茂荫传》:“今行大钱,颇见便利,盖喜新厌故,人情一概。”
37、悲喜交切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晋·贾善翔《天上玉女记》:“遂披帷相见,悲喜交切。”
38、喜逐颜开逐:追随;颜:脸面,面容。形容十分喜悦,满脸笑容。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那主人家得了些小便宜,喜逐颜开,一如前番,悄悄先打发他转身。”
39、喜溢眉梢形容人很快乐的精神。
40、喜行于色高兴显现在脸上。
41、一悲一喜既悲伤又高兴。《平妖传》二回:“表公单单一身,不胜凄惨,且喜有了性命,又得了两件至宝,正所谓一悲一喜。”《平妖传》二回:“表公单单一身,不胜凄惨,且喜有了性命,又得了两件至宝,正所谓一悲一喜。”
42、欣喜雀跃雀跃:鸟雀跳跃。喜悦得像鸟雀跳跃似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08回:“宋江闻报,把那忧国家,哭兄弟的病证,退了九分九厘,欣喜雀跃,同众将拔寨都起。”
43、惊喜交加两种事物同时出现或同时加在一个人身上,又惊又喜。金 董解元《西厢记》卷四:“生闻之,惊喜交集。”
44、悲喜交集交集:一起出现。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也作“悲喜交加”;“悲喜交至”。《晋书 王廙传》:“当大明之盛,而守局遐外,不得不奉赠大礼,闻问之日,悲喜交集。”
45、勿药有喜勿:不要。祝贺人病愈。《周易·无妄》:“无妄之疾,勿药有喜。”
46、喜形于色形:表露;色:脸色。内心的喜悦表现在脸上。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北史 高允传》:“允喜形于色,语人曰:‘天恩以我笃老,大有所赉,得以赡客矣。’”
47、喜上眉梢眉梢:眉尖。喜悦的神情从眉眼上表现出来。形容高兴时眉开眼笑。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思索良久,得了主意,不觉喜上眉梢。”
48、回嗔作喜嗔:生气。由生气转为喜欢。《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那客人回嗔作喜,收拾了刀杖。”
49、惊喜欲狂既惊又喜,高兴得都要发疯了。形容喜出望外,过于兴奋的情壮。宋·洪迈《夷坚志·乙志卷九·胡氏子》:“胡惊喜欲狂,即与偕入室,夜分乃去。”
50、半瞋半喜瞋:通“嗔”,生气。形容欢喜中又带责备。《动摇》:“方太太的回答是半瞋半喜的一笑。”
51、喜形于颜形:表露。内心的喜悦表现在脸上。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南齐书·柳世隆传》:“而攸之始奉国讳,喜形于颜。”
52、沾沾自喜沾沾:轻浮的;自鸣得意的样子。形容自满得意的样子。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者,沾沾自喜耳,多易。”
53、喜闻乐见闻:听。喜欢听;乐意看。形容适合人们兴趣;很受欢迎。明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仆诚喜闻而乐道,自顾何德以承之。”
54、惊喜若狂若:好像;狂:发狂。既惊且喜;神态失常;像发了狂似的。形容惊喜到了极点。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 护军女》:“少年得其应答,惊喜若狂。”
55、欢喜冤家指似怨恨而实相爱的恋人或夫妻。元 乔吉《水仙子 赠朱翠英》:“五百年欢喜冤家,正好星前月下。”
56、喜新厌旧厌:厌恶。喜欢新的;厌弃旧的。多指用情不专一。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不怕你有喜新厌旧的心肠,我自有移星换斗的手段。”
57、桑中之喜谓男女不依礼法的结合。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二年》:“申叔跪从其父,将适郢,遇之,曰:‘异哉!夫子有三军之惧,而又有桑中之喜,宜将窃妻以逃者也。’”
58、惊喜交集交集:不同感情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又吃惊;又高兴。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八回:“此刻忽然的骨肉团圆,惊喜交加。”
59、转忧为喜由忧愁转为欢喜。明 陆采《怀香记 池塘唔语》:“解双眉转愁为喜,订芳期欢声和气。”
60、喜不自胜胜:承担。指喜悦难以克制。三国 魏 钟繇《贺捷表》:“天道祸淫,不终厥命,奉闻嘉熹,喜不自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