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我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我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自我欣赏指自己欣赏自己。王朔《无人喝彩》:“韩丽婷端着两盘拌好的凉菜出来,放在餐桌上,自我欣赏着:‘色香还是挺勾人食欲的吧?”
2、你谦我让谦:谦让。指双方互相谦让。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7回:“这是一件正经大事,大家鼓舞起来,别你谦我让的。”
3、乃我困汝是我使你受害。
4、助我张目张目:睁大眼睛,比喻张扬气势。比喻得到别人的赞助,声势更加壮大。三国魏·曹植《与吴季重书》:“墨翟不好伎,何为过朝歌而回车乎?足下好伎,值墨翟回车之县,想足下助我张目也。”
5、我心如秤表示自己处理事情极端公平。《冯堂书钞》卷三七引诸葛亮《杂言》:“我心如秤,不能为人作轻重。”
6、你言我语言:说,讲。指人们互相议论或争论。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9回:“二人你言我语,一面行走,一面说笑,不觉到了柳叶渚,顺着柳堤走来。”
7、知我罪我形容别人对自己的毁誉。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8、自我作古由自己创始;不效法前人(作古:创始;创新)。指有所创新。《唐大诏令集 贞观五年封建功臣诏》:“自我作古,未必专依前典。”
9、日不我与时日不等待我。极言应抓紧时间。三国·魏·曹植《与吴季重书》:“然日不我与,曜灵急节,面有过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
10、故我依然故我:旧日的我。仍旧是过去的我。指自己的境况和从前一样,没有变化。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说这次必要高中了。究竟到了出榜还是个依然故我,也无味的很。”
11、实获我心表示别人说得跟自己的想法一样。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0回:“萧后见说:‘娘娘此言,实获我心。’”
12、自我作故由我创新,不循旧法。唐 刘知几《史通 称谓》:“唯魏收远不师古,近非因俗,自我作故,无所宪章。”
13、诲尔谆谆,听我藐藐教诲不倦的样子。藐藐:疏远的样子。讲的人不知疲倦,听的人若无其事。形容徒费唇舌。《诗 大雅 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14、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负:辜负;休:莫,不要。宁可让我辜负一切人,不要让任何人辜负我。指极其自私自利的处世态度。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回:“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15、是非人我是非:正确和谬误。正确与错误,他人和自己。泛指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复杂关系。元·谷子敬《城南柳》第四折:“你做了酒色财气,你辞了是非人我,今日个老乡惹上仙风,和小桃都成正果。”
16、我负子戴谓夫妻同安于贫贱。详“我黼子佩”。汉·扬雄《琴清英》:“天下有道,我黼子佩;天下无道,我负子戴。”
17、有我无人极言其自傲而轻视他人。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二回:“[朱温]到了难星已过,依然趾高气扬,有我无人。”
18、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顺从我的就可以存在,违背我的就叫你灭亡。形容独裁统治。先秦 庄周《庄子 盗跖》:“顺吾意则生,逆吾意则死。”
19、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从我手里得到的东西,又从我手里失去。比喻兴败无常或得失相抵。《梁书·邵陵王纶传》:“高祖叹曰:‘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恨。’”
20、你唱我和和: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体裁和韵脚来写作诗词。①指用诗词相互酬答。②指双方意见相同,互相支持。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7卷:“两人每每你唱我和,做成联句。”
21、你恩我爱指夫妻或情侣间相亲相爱。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九卷:“你恩我爱,不觉已过一年。”
22、怜我怜卿谓彼此相爱怜。多指情人或夫妻之间。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九回:“有美一人,独抱孤愤,怜我怜卿,飘飘意远。”
23、尔为尔,我为我尔:你。你是你,我是我。指两者界限分明,互不沾边。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公孙丑》:“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
24、岁不我与年岁是不等人的。表示应该及时奋起,有所作为。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25、尽其在我尽:全部。竭尽自己的力量做好应做的事情。清·王韬《书重刻<弢园尺牍>后》:“夫今时之所急,亦惟辑强邻、御外侮而已,二者要惟先尽其在我耳。”
26、你推我让指双方互相谦让。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卷:“他三个兀自你推我让。”
27、惠子知我惠子指惠施,战国宋人,在先秦诸子中属名家,为庄周契友。惠死后,庄周过其墓,曾借匠石斫垩的寓言,感慨“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见《庄子·徐无鬼》。后因以“惠子知我”喻朋友相知之深。惠子指惠施,战国宋人,在先秦诸子中属名家,为庄周契友。惠死后,庄周过其墓,曾借匠石斫垩的寓言,感慨“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见《庄子·徐无鬼》。
28、尔虞我诈尔:你;虞:猜测。意思是我骗你;你骗我;互相欺骗。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29、彼众我寡彼:对方。指对方军队势众,而我方力量单薄。先秦 韩非《韩非子 难一》:“晋文公将与楚人战,召舅犯问之曰:‘吾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
30、卿卿我我形容男女相爱,十分亲昵,情意绵绵。孙犁《秀露集 读<蒲柳人家>》:“即如卿卿我我的文风,有时也在他的文章中,约略可见。”
31、你来我去指亲朋好友之间交往频繁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5回:“见这李虞侯、张干办在宋江前面指手划脚,你来我去,都有心要杀这厮,只是碍着宋江一个,不敢下手。”
32、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负:辜负;毋:不要。宁可让我辜负一切人,不要让任何人辜负我。指极其自私自利的处世态度。曾朴《孽海花》第34回:“你不要拉我,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我今天只好学曹孟德!”
33、伯仁由我而死伯仁:晋代周颙的字。指对别人的死亡负有某种责任。《晋书·周颙传》:“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34、自我标榜标榜:吹嘘,夸耀。自己吹嘘自己。金玉舟《赵匡胤》第六章:“又将自己如何尽心侍候,垫钱买药等事一一自我标榜一番,都说给柴守礼听。”
35、非我族类族类:同族的人。指不是跟自己一条心的人。《左传·成公四年》:“史佚之《志》有之,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
36、自我安慰指自己安慰自己。邓小平《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时的讲话》:“我看没有这种自我安慰的根据。”
37、先我着鞭着:下。比喻快走一步,占先。《晋书 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着鞭耳。”
38、你来我往相互来往。多指亲朋好友之间交往频繁明·郭勋《英烈传》第43回::“胡深就把大刀抵住,你东我西,你来我往,战上五十余合。”
39、自我牺牲为别人(或事)牺牲自己。陶铸《松树的风格》:“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
40、先得我心得:适合,契合。比喻别人先说出了自己心里想说的话。《孟子·告子上》:“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
41、你死我活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形容双方斗争尖锐;不能共存。元 李寿卿《度柳翠》第一折:“世俗人没来由,争长竞短,你死我活。”
42、名我固当叫我这个名字实在很恰当。
43、自我吹嘘比喻自我吹嘘、夸张。孙犁《芸斋琐谈》:“别人的客气话,一变而成了自我吹嘘。”
44、天上地下,惟我独尊惟:只有;尊:地位或辈分高。形容人妄自尊大,目空一切。康有为《大同书》甲部:“当其新识骤得,踊跃狂喜,亦有天上地下,惟我独尊之势,皆智之为也。”
45、尔诈我虞尔:你;虞、诈:欺骗。表示彼此互相欺骗。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46、舍我复谁舍:放弃。除了我没有别人了。指只有自己才能担当。金·段克己《临江仙·幽怀》:“皇天如欲治,舍我复谁耶?”
47、生我劬劳劬劳:劳苦。父母生养子女非常辛苦。《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48、我黼子佩谓夫妻同享荣华。汉·扬雄《琴清英》:“天下有道,我黼子佩;天下无道,我负子戴。”
49、还我河山表示决心从侵略者手中夺回本属于自己的国土。宋·赵与时《宾退录》第五卷:“徽宗尝梦吴越钱王引徽宗御衣云:‘我好来朝,便终于还我河山。’”
50、自我解嘲掩饰、开脱自己被人嘲笑的事。郁彦《闽西一老人》:“居然没有上火,反而自我解嘲地说:‘年轻人,可别火气太盛!你们就是吃了这个亏!’”
51、你敬我爱指人们之间相互尊敬怜爱。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1卷:“满生与朱氏门当户对,年貌相当,你敬我爱,如胶似漆。”
52、你吹我捧指互相吹嘘对方以达到某种目的。
53、你争我夺指相互争夺。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这些富贵公子,你争我夺,依了张家,违了李家。”
54、人弃我取别人抛弃的东西我拾起来。原指商人廉价收买滞销物品,待涨价卖出以获取厚利,后用来表示不跟别人争,仍然有好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李克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55、自我崇拜指自己崇拜自己,盲目自大。
56、你贪我爱指夫妻或情侣间相亲相爱。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4卷:“况且今日你贪我爱,一说一上,幽期密约,一墙之隔。”
57、我盈彼竭盈:充盈,旺盛;竭:枯竭,衰落。对方的士气已衰竭,我方的斗志正旺盛。唐·吕温《凌烟阁勋臣赞·奉胡公叔宝》:“秦公应变,临阵电拔,锐气尽来,我盈彼竭。”
58、分我杯羹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59、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犯:侵犯。人家不侵犯我,我也不侵犯人家。毛泽东《论政策》:“对于国民党军队,应继续采取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政策,尽量地发展交朋友的工作。”
60、自我作祖自:从,由。由我创新,不循旧法。指不因袭前人旧例,有所创新。明·凌濛初《谭剧杂札》:“譬如以三家村学究口号歪诗拟《康衢》、《击壤》,谓‘自我作祖,出口成章’,岂不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