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为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为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朋比为奸朋比:朋党比周的略语;同类人互相勾结;为:做;奸:邪恶;坏事。坏人勾结在一起干坏事。宋 高登《高东溪集》:“此曹当尽伏诛,今且偃自恣,尚欲朋比为奸,蒙蔽天日。”
2、不知所为为:做。不知道该怎么办。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桓子不知所为。”
3、相助为理理:料理。指帮助料理事物。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严光传》:“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耶?’”
4、强颜为笑强:勉强。心里不畅快,但脸上勉强装出欢笑的样子。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邵女》:“‘汝狡兔三窟,何归为?’柴俯不对。女肘之,柴始强颜为笑。”
5、奉为神明奉:信奉;神明:神灵的总称。像对待神灵那样崇奉。形容对某人或事物极其尊重。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2回:“此是僧尼诱人上门之语,而愚夫愚妇无知,莫不奉为神明。”
6、共为唇齿比喻互相辅助。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邓芝传》:“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唇齿,进可兼并天下,退可鼎足而立。”
7、有所不为为:做,干。有些事情不做,把它放弃掉。宋·陈亮《酌古论·先主》:“当理而后进,审势而后动,有所不为,为无不成,是以英雄之主常无敌于天下。”
8、壮夫不为壮夫:具有雄心壮志的人,指成年人。成年人是不做的。指事情轻微细小,不值得一做。汉·扬雄《法言·吾子》:“或问:‘吾子少而好赋?’曰:‘然。童子雕虫篆刻。’俄而曰:‘壮夫不为也。’”
9、以耳为目把听到的当作亲眼目睹的。指对传闻的事情不加分析就信以为真。清·张春帆《九尾龟》第一百七十回 :“但是如今的那班督抚,也都是些以耳为目、不分黑白的人。”
10、量入为出量:衡量;入:收入;出:支出。根据收的多少来决定支出的用度。西汉 戴圣《礼记 王制》:“冢宰制国用,必于岁之杪。五谷皆入,然后制国用……量入以为出。”
11、认影为头佛教语。谓认虚作实。《景德传灯录·月轮禅师》:“所以道,从门入者不是家珍,认影为头岂非大错?”
12、碌碌无为碌碌:平庸的样子。平平庸庸;无所作为。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21章:“我早就这样想:与其碌碌无为地混这一生,不如壮烈去死!”
13、党豺为虐党:结成团伙;豺:一种凶恶的野兽,常比喻凶残的人。虐:残暴。与凶残的人结成团伙做残害人的勾当。明·马中锡《中山狼传》:“且鄙人虽愚,独不知夫狼乎?性贪而狠,党豺为虐,君能除之,固当窥左足以效微劳,又肯讳之而不言哉?”
14、斫琱为朴见“斫雕为朴”。
15、转嗔为喜由生气转为喜欢。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9回:“徐大军机一看,数目却比别的门生不同,因此方转嗔为喜,解释前嫌。”
16、莫知所为不知道怎幺办好,形容激动得不知怎幺办。亦作“莫知所谓”。《晋书·王廙传》:“是时温将废海西公,百僚震栗,温亦色动,莫知所为。”
17、民为邦本邦:国家。人民是立国之本。春秋·鲁·孔丘《论语·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18、老而不死是为贼责骂老而无德行者的话。《论语 宪问》:“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19、宁为鸡尸,无为牛从尸:主持,主管。比喻宁可做小国的主人,也不做大国的仆从。指宁可在小地方当家作主,不去大地方受人指使。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周显王三十六年》胡三省注:“苏秦说韩王宁为鸡尸,无为牛从。尸,主也。”
20、笑骂由他笑骂,好官我自为之指为官声名很坏,任凭人们笑骂,还是泰然自若当自己的官。《宋史·邓绾传》:“笑骂从汝,好官须我为之。”
21、摧刚为柔摧:挫败。变刚强为柔顺。《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上乃赦季布,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时。”
22、为裘为箕用以比喻子弟能继承父兄的事业。语出《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23、鹰化为鸠,犹憎其眼鸠:斑鸠;憎:憎恨。鹰变化为斑鸠,其他的斑鸠仍厌恶它的目光。比喻外表变化,凶恶的本性不改,仍遭厌恶。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鹰化为鸠,至于识者犹憎其眼。”
24、舍己为公为公共的利益而舍弃个人的利益。方志敏《清贫》:“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25、指树为姓道教传说,老子生于李树下,因以李为姓。见晋葛洪《神仙传·老子》。见晋·葛洪《神仙传·老子》。
26、为民父母这:作为,充当;父母:即父母官。担任地方行政长官。《孟子 梁惠王上》:“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27、改恶为善不再作恶,重新做人。《礼记·中庸》“明则动,动则变”汉·郑玄注:“动,动人心也;变,改恶为善也。”
28、斫雕为朴见“斫雕为朴”。《史记·酷吏列传》:“汉兴,破觚而为圜,斫雕而为朴。”《后汉书·皇后传序》:“及光武中兴,斫雕为朴,六宫称号,唯皇后及贵人。”
29、束蒲为脯将捆束的蒲柳说成肉脯。谓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汉·应劭《风俗通》:“秦相赵高指鹿为马,束蒲为脯,二世不觉。”
30、无为自化谓无为而治。语本《老子》:“我无为而民自化。”语出《老子》:“我无为而民自化。”
31、不贪为宝表示以不贪为可贵、崇高,也表示廉洁奉公。《左传 襄公十五年》,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32、邦以民为本古代儒家民本思想的一种反映,认为万民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治国应以安民、得民作为根本。《尚书 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33、舍己为人舍弃自己的利益而去帮助别人。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吾与点也。”朱熹集注:“初无舍己为人意,而其胸次悠然。”
34、先下手为强在对手没有准备好的时候首先动手,取得主动地位。《隋书 元胄传》:“兵马悉他家物,一先下手,大事便去。”
35、毁舟为杕杕,通“舵”。将船改成舵。毁大物为小物,比喻随心所欲的不当行为。《淮南子 说林训》:“心所说,毁舟为杕;心所欲,毁钟为铎。”
36、化敌为友将敌对势力化成友好势力。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12章:“我们说这就具备了化敌为友的条件。”
37、于家为国为国家为人民。元·孔文卿《东窗事犯》第二折:“知你结勾他邦,可甚于家为国。”
38、饥虎不可为邻邻:邻居。比喻不要与穷凶极恶之人在一起。清·江日升《台湾外记》:“饥虎不可为邻,我提师远出,弟当留心防范。”
39、化为异物化:变化。变成另外的物体。指死亡。西汉·贾谊《鹏鸟赋》:“千变万化兮,未始有极;忽然为人兮,何足控抟?化为异物兮,又何足患!”
40、三折肱为良医几次断臂,就能懂得医治断臂的方法。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自能造诣精深。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
41、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耻:耻辱;荣:荣耀。不认为是可耻,反而认为是荣耀。指不知羞耻。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对于自己的历史一点不懂,或懂得甚少,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42、捻土为香捏泥成香。因不及备香,以此表示虔诚。宋·曾敏行《独醒杂志》第五卷:“捻土为香事有因,如今宜假不宜真。”
43、不得已而为之没有办法,只能这样做。宋·辛弃疾《九议》:“岁币郊祀之费,是不得已而为之者。”
44、量出为入量:衡量。根据支出来决定征收的数量。邓小平《太行区的经济建设》:“我们实行的是钱多多出,钱少少出的原则,是量入为出与量出为入的配合,既照顾人民的负担能力,又照顾抗战的需要。”
45、叠石为山叠:重叠。把石头堆成山。指假山。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9卷:“宅后又构一园,大可二三顷,凿池引水,叠石为山,制度极其精巧。”
46、先为之容容:雕饰,形容。事先为人介绍宣传。汉·邹阳《于狱上书自明》:“蟠木根柢,轮囷离奇,而为万乘器者,何则?以左右先为之容也。”
47、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巧媳妇没有米也做不出饭来。比喻没有必要的条件;什么也干不出来。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第三卷:“僧曰:‘巧妇安能作无面汤饼乎?’”
48、胆大妄为妄:胡乱。无所顾忌地胡作非为。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说他擅卖矿产,胆大妄为,请旨拿交刑部治罪。”
49、养虎为患比喻纵容敌人,留下后患,自己反手其害。
50、破愁为笑犹言转忧为喜。南朝·陈·徐陵《答族人梁东海太守长孺书》:“又承书札,银钩甚丽,玉疏依然,开封伸纸,破愁为笑。”
51、勉为其难勉:勉强;为:做;干。勉强去做力所不及或不愿意去做的事情。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六章:“只要大家同意,我就勉为其难。”
52、自以为得计得计:计谋得逞。自以为计谋很对很好了(含贬义)。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53、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本:事物的根源或根基;天:指生存的首要条件。国家以人民为根本,人民以食物为头等大事。孙中山《上李鸿章书》:“夫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不足食胡以养民?”
54、逞性妄为由着性子胡来。也指坏人任意干坏事。鲁迅《纪念刘和珍君》:“杨荫榆发表过一个‘须知学校犹家庭’的怪论。意思是说,学校好比封建大家庭,校长就是家长,有权逞性妄为。”
55、视为寇雠《孟子 离娄下》:“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后因以“视为寇雠”比喻极端仇视。《孟子·离娄下》:“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56、三折肱,为良医几次断臂,就能知道医治断臂的方法。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成为内行。也指高明的医道。《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
57、为虎作伥被老虎咬死的人变成鬼;又去引诱别人来让老虎吃;这种鬼叫作“伥”。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孙中山《革命原起》:“有保皇党发生,为虎作伥,其反对革命,反对共和。”
58、转败为成见“转败为功”。《云笈七签》卷九:“径直易行,由之得进,常通不塞,正以治邪,转败为成,经纬相会也。”
59、破觚为圆觚:棱角。毁方为圆。比喻去严刑而从简政。宋·魏庆之《诗人玉屑·缚虎手》:“又用事皆破觚为圆,挫刚成柔,如为有功者,昔人所谓缚虎手也。”
60、鬻鸡为凤谓以次充好,混淆优劣。唐·黄滔《谢试官》:“伏念鬻鸡为凤,有识咸惊,投砾参琼,良知足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