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未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未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了了:聪明伶俐,明白事理。指人少年时聪明,长大后不一定有出息。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2、未可同日而语指两者相差很大,不能相提并论。宋·苏轼《放鹤亭记》:“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3、九死未悔九:表示极多。纵然死很多回也不后悔。形容意志坚定,不认经历多少危险,也决不动摇退缩。战国 楚 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4、防患未然防:防备;患:灾祸;然:这样;如此;未然:没有成为事实;没有这样。在事故或灾难发生之前就采取预防措施。《明史 于谦传》:“乞敕内外守备各巡抚加意整饬,防患未然。”
5、前古未有自古以来未曾有过。宋·徐度《却扫编》卷下:“而邓枢密洵武真以少保领院而不兼节钺,前所未有也。”
6、壮志未酬壮志:宏大的志愿;酬:实现。宏伟的志愿未能实现。唐 李频《春日思归》:“壮志未酬三尺剑,故乡空隔万重山。”
7、未风先雨比喻未见事实先下结论。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婆子家晓道什么?只管胡言乱语!那见得我不会做生意,弄坏了事,要你未风先雨。”
8、防祸于未然防止祸患于萌发之前。《汉书 外戚传下 孝成赵皇后》:“事不当时固争,防祸于未然。”
9、童心未泯泯:泯灭。年岁虽大但仍有天真之心。形容成年人还有着孩子的天真。宋·陆游《园中作》:“花前自笑童心在,更伴群儿竹马嘻。”
10、草创未就草创:开始创办或创立;就:完成。刚开始做,尚未完成。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11、旷古未闻自古以来没有听说过。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王娇鸾百年长恨》:“吴江阙大尹接到南阳卫文书,拆开看时,深以为奇。此事旷古未闻。”
12、未达一间谓未能通达,只差一点。汉·扬雄《法言·问神》:“颜渊亦潜心于仲尼矣,未达一间耳。”
13、未敢苟同不敢随便同意。
14、未与人接和社会上的人没什么交往。
15、桑荫未移见“桑荫不徙”。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昔者尧见舜于草茅之中,席陇亩而荫庇桑,荫移而授天下传。”
16、吉凶未卜吉凶:吉利与不吉利,引申为祸福,成败;卜:占卜,引申为预测。无法预测是福是祸、是成是败。圣人命我进京,怎敢抗旨?但奸臣在朝,此去吉凶未卜。(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五十九回)
17、死生未卜卜:预料,猜测。是生是死还不知道。《剪灯余话·琼奴传》:“徐郎辽海从戍,死生未卜,纵绕无恙,又安能至此而成姻乎?”
18、知其一未睹其二只了解事物的一方面,而不了解其他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汉·扬雄《长扬斌》:“若客所谓知其一未睹其二,见其外不识其内也。”
19、行而未成行:从事;成:成功。虽然行动了但没有成功。比喻时机还没有成熟《周易·乾》:“文言曰: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费用也。”
20、未形之患尚未显露的祸患。宋·苏舜钦《谘目》:“不如先取为备,可以建事立功,消未形之患。”
21、前所未有以前从未有过的。表示某种新出现的事物。宋 徐度《却扫编》下卷:“而邓枢密洵武以少保领院而不兼节钺,前所未有也。”
22、未知所措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春秋·鲁·孔丘《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23、兵未血刃犹兵不血刃。指战事顺利,未经交锋或激战而取得胜利。郭沫若《李白与杜甫 杜甫与严武》:“高适是肃宗所任命的统帅,永王为地方兵力所击败身死之后,高适兵未血刃而罢。”
24、喘息未定急促的呼吸还没有平稳下来。指还没有休息、恢复的时间。喘息:呼吸急促。明 施耐庵《水浒传》七十七回:“方才进步,喘息未定,只见前面尘起,叫杀连天。”
25、以防未然未然:没有成为事实。采用某种措施来防止某种事情的发生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姜维传》:“欲规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
26、未焚徙薪在火患之前就先将柴薪搬开。比喻防患于未然。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9卷:“这枢密院官都是怕事的,只晓得临渴掘井,那会得未焚徙薪?”
27、知其一未知其二只了解事物的一方面,而不了解其他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28、生死未卜或生或死结果尚难测定。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25回:“急的是母亲生死未卜,深怕见了面不能说话,仍和不见一般,岂不可痛!”
29、沉吟未决沉吟:深思吟味,引伸为犹豫;决:决断。形容人遇到难题时,自言自语地决定不下来。三国 魏 曹操《秋胡行》:“沉吟不决,遂上升天。
30、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逢:遇见。指人与人互相欺瞒,不把实际情况或心里话说出来。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孙富叫家童算还了酒钱,与公子携手下船,正是: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31、未知万一万分之一都不知道。形容学识肤浅。宋·洪迈《夷坚乙志·张锐医》:“世之庸医,学方书未知万一,自以为足,吁!可惧哉。”
32、未可厚非不可过分指责。指虽有缺点但仍可原谅。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中》:“莽怒,免英官。后颇觉悟,曰:‘英亦未可厚非。’复以英为长沙连率。”
33、绸缪未雨绸缪:紧密缠缚。在没有下雨前,就要修缮好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防患未然。《诗经·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34、金风未动蝉先觉金风:秋风;蝉:知了。秋风未起而蝉已经先知道。比喻事先觉察到将要发生的事情。元·尚仲贤《三夺槊》第二折:“可知道金风未动蝉先觉,那宝剑得来你怎消?”
35、防患于未然患:灾祸;未然:没有这样,指尚未形成。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周易 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乐府诗集 君子行》:“君子防未然。”
36、未雨绸缪绸缪:修缮房屋。在没有下雨前;就要修缮好门窗。比喻事先作好准备;防患未然。《诗经 豳风 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37、未足轻重谓无关紧要,不值得重视。明·沈德符《野获编·科杨·京考官被劾》:“王文成后日功名不必言,即杨廉亦至南礼部尚书,溢文格,则言官白简,亦未足轻重。”
38、未竟之志没有完成的志向。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5回:“今日之下,退守山林,却深望这个儿子,完我未竟之志。”
39、墨迹未干写字的墨迹还没有干。比喻协定或盟约刚刚签订不久(多用于指责对方违背诺言)。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4卷:“说犹未了,思温抬头一看,壁上留题墨迹未干。”
40、目所未睹睹:看。从来没有看见过。宋·洪迈《夷坚乙志·杨戬二怪》:“小童入报有女子往来室中,妻遽出视之,韶颜丽态,目所未睹。”
41、见其一未见其二知道事物的一方面,不知道还有另一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诗经 小雅 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它。”
42、得未曾有从来没有过。唐 万齐融《阿育王寺常住田碑》:“阿宝塔之庄严,得未曾有。”
43、方滋未艾见“方兴未艾”。清·蒋士铨《临川梦·拒弋》:“咳,权相所为,一无忌惮至此。主少国疑之祸,方滋未艾矣!”
44、口血未干古时订立盟约,要在嘴上涂上牲口的血。指订约不久就毁约。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九年》:“与大国盟,口血未干而背之,可乎?”
45、未明求衣天没有亮就穿衣起床。形容勤于政事。《梁书·顾协传》:“伏惟陛下未明求衣,思贤如渴,爰发明诏,各举所知。”
46、毛羽未丰比喻力量不足,条件还不成熟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一》:“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
47、坑灰未冷比喻时间极为短暂、匆促。唐 章碣 《焚书坑》诗:“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48、谦让未遑遑:闲暇。谦让都来不及。指不好意思接受别人的推崇。《汉书·贾谊传》:“谊以为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草具其仪法,色上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奏之。文帝谦让未皇(遑)也。”
49、方兴未艾方:正在;兴:兴起;艾:停止;完结。刚兴起还没有停止。现多用来形容事物正处于兴旺阶段或形容正在蓬勃发展。宋 周煇《清波杂志》第一卷:“鸿恩锡类,方兴未艾,在位者其思有以革之。”
50、迄未成功迄:毕竟,终究。最终也没有成功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融传》:“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个,迄未成功。”
51、骨肉未寒骨肉尚未冷透。指人刚死不久。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4回:“中年丧妻,大不幸也。骨肉未寒,安忍便议亲。”
52、含苞未放苞:花苞;放:开放。形容花朵将要开放。也比喻将成年的少女。老舍《四世同堂》:“妞子还是一朵含苞未放的鲜花儿呢。”
53、惊魂未定惊魂:受惊吓的心灵。形容受惊吓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宋 苏轼《谢量移汝州表》:“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
54、凶终隙未谓交道不永,朋友最终变成仇人。隙,嫌隙,仇恨。
55、血气未动血气:血性,指生命;动:变动。形容没有重病。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一年》:“瘠则甚矣,而血气未动。”
56、知二五而未识于十形容只知道某一方面,而不知道综合全面地看。南朝·梁·刘峻《辩命论》:“同知三者,定乎造化,荣辱之境,独曰由人。是知二五而未识于十。”
57、过去未来已往的和今后的。明·周楫《西湖二集·寿禅师两生符宿愿》:“那时天台韶国师是个得道的祖师,能知过去未来之事。”
58、分文未取见“分文不取”。
59、防患未萌防止祸患于未发生之前。清·黄彭年《代刘蓉函件》之一:“大局所关,防患未萌,当局必有远虑。”
60、空前未有前所未有,以前从来没有的。毛泽东《评国民党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二次国民参政会》:“须知正是在国民党十一中全会之后,内战危机是空前未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