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未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未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踌躇未决踌躇:犹豫,迟疑。形容犹犹疑疑地拿不定主意。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6回:“礼物都已完备,明后日便用起身。只是一件事,在此踌躇未决。”
2、行而未成行:从事;成:成功。虽然行动了但没有成功。比喻时机还没有成熟《周易·乾》:“文言曰: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费用也。”
3、迟疑未决形容拿不定主意。《新五代史 前蜀世家 王建传》:“昭度迟疑未决,建遣军士擒昭度亲吏于军门,脔而食之。
4、坑灰未冷比喻时间极为短暂、匆促。唐 章碣 《焚书坑》诗:“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5、以防未然未然:没有成为事实。采用某种措施来防止某种事情的发生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姜维传》:“欲规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
6、未成一篑犹功亏一篑。比喻功败垂成。春秋·鲁·孔丘《论语·子罕》:“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7、未雨绸缪绸缪:修缮房屋。在没有下雨前;就要修缮好门窗。比喻事先作好准备;防患未然。《诗经 豳风 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8、韫椟未酤韫:藏;犊:木匣子;酤:卖。把玉藏在木匣子里,等待出售。比喻怀才待用。三国·魏·刘桢《处士国文甫碑》:“不计治萃,名与殊路,知我者希,韫椟未酤。”
9、知二五而未识于十形容只知道某一方面,而不知道综合全面地看。南朝·梁·刘峻《辩命论》:“同知三者,定乎造化,荣辱之境,独曰由人。是知二五而未识于十。”
10、未与人接和社会上的人没什么交往。
11、未敢苟同不敢随便同意。
12、前途未卜将来的光景如何难以预测。
13、分文未取见“分文不取”。
14、目所未睹睹:看。从来没有看见过。宋·洪迈《夷坚乙志·杨戬二怪》:“小童入报有女子往来室中,妻遽出视之,韶颜丽态,目所未睹。”
15、见所未见见到从来未见到的。形容所见者颇为新奇。汉 扬雄《法言 渊骞》:“七十子之于仲尼也,日闻所不闻,见所不见,文章亦不足为矣。”
16、前所未知新经历或重新经历,以前不知或未经验过。
17、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个浪头尚未平复,另一个浪头又掀起了。比喻事情进行波折很多,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另一个问题又发生了。宋 姜夔《白石道人诗话》:“波澜开阖,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一波又作。”
18、绸缪未雨绸缪:紧密缠缚。在没有下雨前,就要修缮好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防患未然。《诗经·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19、未形之患尚未显露的祸患。宋·苏舜钦《谘目》:“不如先取为备,可以建事立功,消未形之患。”
20、元恶未枭元恶:首恶;枭:悬头示众。指首恶没有受到惩治。晋·陈寿《三国志·蜀志》:“方今天下骚扰。元恶未枭。”
21、草创未就草创:开始创办或创立;就:完成。刚开始做,尚未完成。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22、前古未闻从来没有听说过。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西域传赞》:“西域风土之载,前古未闻也。”
23、兵未血刃犹兵不血刃。指战事顺利,未经交锋或激战而取得胜利。郭沫若《李白与杜甫 杜甫与严武》:“高适是肃宗所任命的统帅,永王为地方兵力所击败身死之后,高适兵未血刃而罢。”
24、一波未成,一波已作一个波浪还没形成,另一个波浪又起来了。宋·姜夔《白石道人诗说》:“波澜开阖,如在江湖中,一波未成,一波已作。”
25、未足轻重谓无关紧要,不值得重视。明·沈德符《野获编·科杨·京考官被劾》:“王文成后日功名不必言,即杨廉亦至南礼部尚书,溢文格,则言官白简,亦未足轻重。”
26、方来未艾谓(恩泽)方始来到尚未止歇。明·方孝孺《凝命神宝颂》:“霈如霖雨,润泽天下,而民被其惠者,方来而未艾也。”
27、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林占财《森林中的远征》:“是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自古以来用兵的老规矩,你们没有粮食怎么走这么远的路!”
28、得未曾有从来没有过。唐 万齐融《阿育王寺常住田碑》:“阿宝塔之庄严,得未曾有。”
29、未可同日而语指两者相差很大,不能相提并论。宋·苏轼《放鹤亭记》:“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30、骨肉未寒骨肉尚未冷透。指人刚死不久。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4回:“中年丧妻,大不幸也。骨肉未寒,安忍便议亲。”
31、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了了:聪明伶俐,明白事理。指人少年时聪明,长大后不一定有出息。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32、墨迹未干写字的墨迹还没有干。比喻协定或盟约刚刚签订不久(多用于指责对方违背诺言)。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4卷:“说犹未了,思温抬头一看,壁上留题墨迹未干。”
33、沉吟未决沉吟:深思吟味,引伸为犹豫;决:决断。形容人遇到难题时,自言自语地决定不下来。三国 魏 曹操《秋胡行》:“沉吟不决,遂上升天。
34、防患于未然患:灾祸;未然:没有这样,指尚未形成。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周易 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乐府诗集 君子行》:“君子防未然。”
35、未为不可不是不可以。委婉地肯定。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7回:“各位所长,优则存之,劣则删之,未为不可。”
36、存亡未卜卜:猜测,估计。或是活着,或是死了,不能预测。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七卷:“况宗族远离,夫家存亡未卜,随缘快活,亦足了一生矣。”
37、知其一未知其二只了解事物的一方面,而不了解其他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38、喘息未定急促的呼吸还没有平稳下来。指还没有休息、恢复的时间。喘息:呼吸急促。明 施耐庵《水浒传》七十七回:“方才进步,喘息未定,只见前面尘起,叫杀连天。”
39、未知万一万分之一都不知道。形容学识肤浅。宋·洪迈《夷坚乙志·张锐医》:“世之庸医,学方书未知万一,自以为足,吁!可惧哉。”
40、生死未卜或生或死结果尚难测定。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25回:“急的是母亲生死未卜,深怕见了面不能说话,仍和不见一般,岂不可痛!”
41、消患未形消:消除;形:显露。在祸患尚未显露之前就予以消除。清·黎庶昌《上沈相国书》:“必有消患未形,而为朝野所利赖,远人所折服者。”
42、吉凶未卜吉凶:吉利与不吉利,引申为祸福,成败;卜:占卜,引申为预测。无法预测是福是祸、是成是败。圣人命我进京,怎敢抗旨?但奸臣在朝,此去吉凶未卜。(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五十九回)
43、墨汁未干写字的墨汁还没有干。比喻协定或盟约刚刚签订不久(多用于指责对方违背诺言)。毛泽东《评国民党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二次国民参政会》:“可是墨汁未干,将军们即奉命作成消灭边区的军事计划。”
44、前所未闻从来没有听说过。宋 周密《齐东野语 黄婆》:“此事前所未闻,是知穷荒绝徼,天奇地怪,亦何所不有。”
45、防祸于未然防止祸患于萌发之前。《汉书 外戚传下 孝成赵皇后》:“事不当时固争,防祸于未然。”
46、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不杀掉庆父,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就得不到安宁。先秦 左丘明《左传 闵公元年》:“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47、未知所措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春秋·鲁·孔丘《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48、死生未卜卜:预料,猜测。是生是死还不知道。《剪灯余话·琼奴传》:“徐郎辽海从戍,死生未卜,纵绕无恙,又安能至此而成姻乎?”
49、悬而未决一直拖在那里,没有得到解决。孙中山《救国之急务》:“已将一切问题决定,惟有如何处置国会一层,悬而未决。”
50、未竟之志没有完成的志向。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5回:“今日之下,退守山林,却深望这个儿子,完我未竟之志。”
51、迄未成功迄:毕竟,终究。最终也没有成功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融传》:“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个,迄未成功。”
52、未可厚非不可过分指责。指虽有缺点但仍可原谅。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中》:“莽怒,免英官。后颇觉悟,曰:‘英亦未可厚非。’复以英为长沙连率。”
53、防患未然防:防备;患:灾祸;然:这样;如此;未然:没有成为事实;没有这样。在事故或灾难发生之前就采取预防措施。《明史 于谦传》:“乞敕内外守备各巡抚加意整饬,防患未然。”
54、亘古未有亘古:人人有责从古代到现在。从古到今都不曾有过。清 薛福成《强邻环伺谨陈愚计疏》:“臣愚以为皇上值亘古未有之奇局,亦宜恢亘古未有之宏谟。”
55、血气未动血气:血性,指生命;动:变动。形容没有重病。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一年》:“瘠则甚矣,而血气未动。”
56、未足为道足:值得。不值得一提。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长髭旷禅师法嗣》:“若与他作对,即是心境两法能所双行,便有种种见解,亦是狂慧,未足为道。”
57、壮志未酬壮志:宏大的志愿;酬:实现。宏伟的志愿未能实现。唐 李频《春日思归》:“壮志未酬三尺剑,故乡空隔万重山。”
58、力有未逮能力做不到。
59、驹齿未落驹:小马。小马的乳齿尚未更换。比喻人尚年幼。《北史 杨愔传》:“此儿驹齿未落,忧心忡忡是我家龙文(骏马名),更十岁后,当求之千里外。”
60、童心未泯泯:泯灭。年岁虽大但仍有天真之心。形容成年人还有着孩子的天真。宋·陆游《园中作》:“花前自笑童心在,更伴群儿竹马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