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未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未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惊魂未定惊魂:受惊吓的心灵。形容受惊吓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宋 苏轼《谢量移汝州表》:“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
2、未定之天比喻事情还没有着落或还没有决定。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回:“莫若此时趁事在成败未定之天,自己先留个地步。”
3、未为不可不是不可以。委婉地肯定。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7回:“各位所长,优则存之,劣则删之,未为不可。”
4、元恶未枭元恶:首恶;枭:悬头示众。指首恶没有受到惩治。晋·陈寿《三国志·蜀志》:“方今天下骚扰。元恶未枭。”
5、狐疑未决狐疑:犹豫,狐性多疑。传说狐狸多疑。形容心里疑惑,一时决定不下来。《剪灯余话·贾云华还魂记》:“过横楼西,适有两巷相联,莫知何者可达,狐疑未决。”
6、乳臭未除比喻年幼。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0卷:“商功父虽有两个外甥,不是姐姐亲生,亦且是乳臭未除,谁人来稽查得他?”
7、一波未成,一波已作一个波浪还没形成,另一个波浪又起来了。宋·姜夔《白石道人诗说》:“波澜开阖,如在江湖中,一波未成,一波已作。”
8、未可厚非不可过分指责。指虽有缺点但仍可原谅。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中》:“莽怒,免英官。后颇觉悟,曰:‘英亦未可厚非。’复以英为长沙连率。”
9、防患未萌防止祸患于未发生之前。清·黄彭年《代刘蓉函件》之一:“大局所关,防患未萌,当局必有远虑。”
10、方兴未已见“方兴未艾”。铁郎《二十世纪之湖南》:“世变茫茫,方兴未已。”
11、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了了:聪明伶俐,明白事理。指人少年时聪明,长大后不一定有出息。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12、未焚徙薪在火患之前就先将柴薪搬开。比喻防患于未然。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9卷:“这枢密院官都是怕事的,只晓得临渴掘井,那会得未焚徙薪?”
13、未足为道足:值得。不值得一提。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长髭旷禅师法嗣》:“若与他作对,即是心境两法能所双行,便有种种见解,亦是狂慧,未足为道。”
14、原封未动见“原封不动”。《太平天国故事歌谣选·竹签的来历》:“过节那天设的酒肴,都原封未动,大家感到奇怪。”
15、未形之患尚未显露的祸患。宋·苏舜钦《谘目》:“不如先取为备,可以建事立功,消未形之患。”
16、未艾方兴方兴未艾。谓正在蓬勃向前发展。清·陈炽《议院》:“英人创之于前,德国踵之于后,所以威行海表,未艾方兴者,非幸也,数也。”
17、未敢苟同不敢随便同意。
18、余波未平指某一事件虽然结束了,可是留下的影响还在起作用。
19、迟疑未决形容拿不定主意。《新五代史 前蜀世家 王建传》:“昭度迟疑未决,建遣军士擒昭度亲吏于军门,脔而食之。
20、素未谋面谋面:见面。指平素没有见过面。
21、力有未逮能力做不到。
22、九死未悔九:表示极多。纵然死很多回也不后悔。形容意志坚定,不认经历多少危险,也决不动摇退缩。战国 楚 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3、迄未成功迄:毕竟,终究。最终也没有成功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融传》:“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个,迄未成功。”
24、空前未有前所未有,以前从来没有的。毛泽东《评国民党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二次国民参政会》:“须知正是在国民党十一中全会之后,内战危机是空前未有的。”
25、凶终隙未谓交道不永,朋友最终变成仇人。隙,嫌隙,仇恨。
26、乳臭未干身上的奶腥气还没有退尽。对年幼人表示轻蔑的说法。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0卷:“虽有两个外甥,不是姐姐亲生,并且乳臭未干,谁人来稽查得他?”
27、小信未孚孚:为人所信服。小信用未能信任。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庄公十年》:“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8、意犹未尽犹:还。指还没有尽兴。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十章:“但是梁生宝意犹未尽,话还没有说完。”
29、未了公案公案:案件,问题。没有解决的案件或事情。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僧问:‘如何是先师未了底公案?’师便打曰:‘视祢不了,殃及儿孙。’”
30、犹豫未决犹豫:迟疑。拿不定主意,不能做出决断。《旧唐书·裴寂传》:“高祖将先定京师,议者恐通为后患,犹豫未决。”
31、得未尝有见“得未曾有”。宋·苏轼《与郭功甫书》之一:“昨辱宠临,久不闻语,殊出意表,盖所谓得未尝有也。”
32、未足轻重谓无关紧要,不值得重视。明·沈德符《野获编·科杨·京考官被劾》:“王文成后日功名不必言,即杨廉亦至南礼部尚书,溢文格,则言官白简,亦未足轻重。”
33、墨汁未干写字的墨汁还没有干。比喻协定或盟约刚刚签订不久(多用于指责对方违背诺言)。毛泽东《评国民党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二次国民参政会》:“可是墨汁未干,将军们即奉命作成消灭边区的军事计划。”
34、墨迹未干写字的墨迹还没有干。比喻协定或盟约刚刚签订不久(多用于指责对方违背诺言)。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4卷:“说犹未了,思温抬头一看,壁上留题墨迹未干。”
35、血气未动血气:血性,指生命;动:变动。形容没有重病。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一年》:“瘠则甚矣,而血气未动。”
36、草创未就草创:开始创办或创立;就:完成。刚开始做,尚未完成。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37、驹齿未落驹:小马。小马的乳齿尚未更换。比喻人尚年幼。《北史 杨愔传》:“此儿驹齿未落,忧心忡忡是我家龙文(骏马名),更十岁后,当求之千里外。”
38、行而未成行:从事;成:成功。虽然行动了但没有成功。比喻时机还没有成熟《周易·乾》:“文言曰: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费用也。”
39、防祸于未然防止祸患于萌发之前。《汉书 外戚传下 孝成赵皇后》:“事不当时固争,防祸于未然。”
40、踌躇未决踌躇:犹豫,迟疑。形容犹犹疑疑地拿不定主意。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6回:“礼物都已完备,明后日便用起身。只是一件事,在此踌躇未决。”
41、未老先衰年纪还不大就衰老了。多指由于精神或体力负担过重而导致过早衰老。唐 白居易《叹发落》诗:“多病多愁心自知,行年未老发先衰。”
42、未竟之志没有完成的志向。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5回:“今日之下,退守山林,却深望这个儿子,完我未竟之志。”
43、未知万一万分之一都不知道。形容学识肤浅。宋·洪迈《夷坚乙志·张锐医》:“世之庸医,学方书未知万一,自以为足,吁!可惧哉。”
44、知其一未知其二只了解事物的一方面,而不了解其他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45、闻所未闻闻:听到;未:没有。听到的是以前从来没有听过的。形容传说的事物或消息新鲜、奇特。《史记 郦生陆贾列传》:“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未闻。”
46、分文未取见“分文不取”。
47、只知其一,未知其二形容了解的情况不全面。同“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五:“哈哈,你是只知其一,未知其二。你说,咱们先买地,后盖房呢,还是先盖了房子后买地?”
48、未达一间谓未能通达,只差一点。汉·扬雄《法言·问神》:“颜渊亦潜心于仲尼矣,未达一间耳。”
49、童心未泯泯:泯灭。年岁虽大但仍有天真之心。形容成年人还有着孩子的天真。宋·陆游《园中作》:“花前自笑童心在,更伴群儿竹马嘻。”
50、羽毛未丰小鸟的羽毛还没有长全(丰:丰满)。比喻尚未成熟或力量还不够强大。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一》:“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
51、前所未知新经历或重新经历,以前不知或未经验过。
52、吉凶未卜吉凶:吉利与不吉利,引申为祸福,成败;卜:占卜,引申为预测。无法预测是福是祸、是成是败。圣人命我进京,怎敢抗旨?但奸臣在朝,此去吉凶未卜。(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五十九回)
53、存亡未卜卜:猜测,估计。或是活着,或是死了,不能预测。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七卷:“况宗族远离,夫家存亡未卜,随缘快活,亦足了一生矣。”
54、未明求衣天没有亮就穿衣起床。形容勤于政事。《梁书·顾协传》:“伏惟陛下未明求衣,思贤如渴,爰发明诏,各举所知。”
55、方兴未艾方:正在;兴:兴起;艾:停止;完结。刚兴起还没有停止。现多用来形容事物正处于兴旺阶段或形容正在蓬勃发展。宋 周煇《清波杂志》第一卷:“鸿恩锡类,方兴未艾,在位者其思有以革之。”
56、防患未然防:防备;患:灾祸;然:这样;如此;未然:没有成为事实;没有这样。在事故或灾难发生之前就采取预防措施。《明史 于谦传》:“乞敕内外守备各巡抚加意整饬,防患未然。”
57、毛羽未丰比喻力量不足,条件还不成熟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一》:“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
58、前古未有自古以来未曾有过。宋·徐度《却扫编》卷下:“而邓枢密洵武真以少保领院而不兼节钺,前所未有也。”
59、未风先雨比喻未见事实先下结论。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婆子家晓道什么?只管胡言乱语!那见得我不会做生意,弄坏了事,要你未风先雨。”
60、见其一未见其二知道事物的一方面,不知道还有另一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诗经 小雅 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