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往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往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信使往还信使:传递消息或承担使命的使者。使者来来往往冯玉祥《我的生活》第32章:“我景仰中山先生几己二十年,信使往还者已多年,但我一直没有得着见他面的机会。”
2、冠盖往来冠:礼帽;盖:车蓬;冠盖:借指官吏。指官吏们经常来往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4回:“长安城中,乃冠盖往来之地。”
3、日往月来形容岁月流逝。《周易 系辞下》:“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4、极往知来通晓过去,预知未来。唐·柳宗元《迎长日赋》:“探赜索隐,得郊祀之元辰;极往知来,正邦家之大体。”
5、信使往来信使:传递消息或承担使命的使者。使者来来往往清·王夫之《读通鉴论·陈宣帝》:“信使往来,礼文相匹。”
6、常来常往经常来往或访问的行动、习惯或事例。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2回:“想这许多妖怪在园里,还了得!头里人多阳气重,常来常往不打紧。”
7、夙心往志夙:旧。平素的心愿,已往的志向。《魏书·列女传》:“人生如白驹过隙,死不足恨,但夙心往志,不闻于没世矣。”
8、先言往行行:行为。指前代圣贤的言行。南朝·梁·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先言往行,人物雅俗,甘泉遗仪,南宫故事,画地成图,抵掌可述。”
9、梦往神游往:归向,向往。做梦也在向往思念。夏衍《也谈戏剧语言》:“抛开自己,以这个角色自居,梦往神游,设身处地,再考其关目,试其声音,然后把最准确、最传神的台辞‘直书’下来。”
10、自今以往从今以后。梁启超《饮冰室诗话》:“寄语某君,自今以往,更委身于祖国文学……苟能为索士双亚、弥尔顿,其报国民之思者,不已多乎?”
11、继往开来继:继承;往:过去;来:未来。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明 王守仁《传习录》上卷:“文公精神气魄大,是他早年合下便要继往开来,故一向只就考索著述上用功。”
12、露往霜来喻岁月迁移,时光流逝。晋·左思《吴都赋》:“露往霜来,日月其除。”
13、人来人往人来来往往连续不断。也形容忙于应酬。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回:“这两三天人来人往,我瞧着那些人都照应不到,想必你没有吩咐,还得你替我们操点心儿才好。”
14、遁世长往避世隐居而长期不出。明·归有光《白庵程翁八十寿序》:“其所见四方贤公卿大夫、名士才人有几;遁世长往、怀道蕴术之士有几?”
15、鉴往知来鉴:仔细考察。仔细考察过去;就可以推知未来。《诗经 大雅 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16、迎来送往走的欢送,来的欢迎。形容忙于交际应酬。《庄子·山木》:“其送往而迎来,来者勿禁,往者勿止。”
17、一如既往指态度没有变化;完全像从前一样。一:完全;如:像;既往:从前。《第二次握手 六》:“清末以来,到海外求学的中国人何止千百,在学业上有成就的也大有人在,可是,中国又穷又弱的现状一如既往,丝毫无所改变。”
18、乐往哀来欢乐逝去,悲哀到来。汉·张衡《思玄赋》:“惟盘逸之无瞋兮,惧乐往而哀来。”
19、无往不利所到之处;没有不顺利的。指处处行得通。唐 李虚中《命书》:“官高禄厚,无往不利。”
20、日来月往见“日往月来”。唐·刘商《胡笳十八拍》之十二:“日来月往相催迁,迢迢星岁欲周天。”
21、改往修来谓改变以往的错误,修治来日的善行。《后汉书·方术传下·公沙穆》:“愿改往修来,自求多福。”
22、徒劳往返来来回回白跑。徒劳:白费力气。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若遣京军远涉边境,道路疲劳,未必可用,而沿途骚扰,害亦不细,倘至彼而虏已退,则徒劳往返耳。”
23、来来往往指多次来和去交往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3回:“两个在阵前,来来往往,番番复复,搅做一团,扭做一块。”
24、不咎既往咎:责怪。对以往的错误或罪责不再追究。春秋 孔子《论语 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25、一往而深见“一往情深”。明·汤显祖《〈牡丹亭记〉题词》:“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
26、独来独往独身往来,不与人为伍。比喻事事不与人相同。明 李贽《何心隐论》:“公独来独往,自我无前者也。”
27、君子不究既往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究:追究;既往:已经过去的事情。道德高尚的人不追究已过去的事情。《柳暗花明》:“就是俗语说:君子不究既往嘛。何况咱们还是亲戚!”
28、一反既往一:完全;既往:从前。完全与从前相反。
29、彰往考来谓彰明往事,考察未来。语本《易·系辞下》:“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孔颖达疏:“往事必载,是彰往也;来事豫占,是察来也。”高亨注:“彰往,表明往事也。察来,观察来事也。”语本《易·系辞下》:“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孔颖达疏:“往事必载,是彰往也;来事豫占,是察来也。”高亨注:“彰往,表明往事也。察来,观察来事也。”
30、心驰神往整个心思都奔向那里。形容思想集中在追求和向往的事情或地方上。心:心思;驰:奔向。《隋书·史祥传》:“身在边隅,情驰魏阙。”
31、一往直前见“一往无前”。陶成章《浙案纪略》第四章第二节:“其行事也,常鼓一往直前之气,而不虑其他。”
32、溘然长往溘:忽然。指人突然死亡,常作悼念死者用词。《楚辞·离骚》:“宁溘死以流亡兮。
33、虚往实归无所知而往,有所得而归。先秦 庄周《庄子 德充符》:“鲁有兀者王骀,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常季问于仲尼曰:‘王骀,兀者也,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
34、事往日迁谓事情和时光都已过去。唐·李白《雪谗诗赠友人》:“感悟遂晚,事往日迁。”
35、否往泰来见“否2去泰来”。唐·林谔《石壁寺铁弥勒像颂》:“否往泰来,圣作惠出。”
36、暑来寒往夏天过去,冬天到来。泛指时光流逝。南朝 梁 陆倕《石阙铭》:“暑来寒往,地久天长,神哉华观,永配无疆。”
37、人来客往指礼节性的应酬往来。也指来往客人很多。同“人来客去”。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偶然在家空闲两日,又得分拨家事,整理行囊。再加上人来客往,道乏辞行,转眼间早已假期将满。”
38、溘焉长往溘:忽然。指人突然死亡。战国·楚·屈原《楚辞·离骚》:“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39、一碗水往平处端
40、观往知来认真研究过去,就能推测未来。《列子 说符》:“是故圣人见出以知入,观往而知来,此其所以先知之理也。”
41、长往远引指引身远行,一去不返。明 张居正《再乞归葬疏》:“兹又奉圣母申命之颁,耿耿孤忠,宁敢自负。但臣今日所祈,非欲长往远引,忍于背违者也。”
42、不追既往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追究。清 林则徐《谕各国商人呈缴烟土稿》:“闻该夷平日重一信字,果如本大臣所谕,已来者尽数呈缴,未来者断绝不来,是能悔罪畏刑,尚可不追既往。”
43、南来北往有的从南往北,有的从北往南。也泛指来来往往。宋 叶适《修路疏》:“南来北往,何忧带水拖泥;朝去暮来,不到撞头磕脑。”
44、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去而复来。形容不断反复。循环:沿环行走;无始无终。唐 李华《祭亡友故扬州功曹萧公文》:“古称管鲍,今则萧李,有过必须,无文不讲,知名当世,实赖吾人。循环往复,何日亡此。”
45、一来一往形容动作的反复或交替。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七回:“行者暗笑道:‘好是耳聋口哑!不要走!看棍!’那怪更不怕,乱舞枪遮拦。在那半空中,一来一往,一上一下,斗到三更时分,未见胜败。”
46、开来继往继承前人的事业,并为将来开辟道路。《诗刊》1978年第4期:“谁都说,开来继往,军民喜悦。”
47、暑往寒来热天过去了,冷天来到了。形容时光的流逝。亦作“暑来寒往”。南朝·梁简文帝《中书令临汝灵侯墓志铭》:“草茂故辙,松插新枚。月明泉暗,暑往寒来。”
48、礼尚往来尚:注重。在礼节上要注重有来有往。后也指你对我怎么样;我对你就怎么样。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49、小往大来本指人事的消长,后比喻商人以小牟取暴利。《周易 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
50、以往鉴来用过去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办事的借鉴。《三国志·魏书·杨阜传》:“愿陛下动则三思,虑而后行,重慎出入,以往鉴来。”
51、一往无前形容勇猛地、无畏地一直向前进(一往:一直向前进;无前:前面没有东西能阻挡)。明 孙传庭《官兵苦战斩获疏》:“曹变蛟遵臣指画,与北兵转战冲突,臣之步兵莫不一往无前。”
52、知以藏往知:通“智”,机智。机智则善于积累往日的经验,以为来日的借鉴。《周易·系辞上》:“神以知来,知以藏往。”
53、前言往行指前代圣贤的言行。《周易·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54、英姿迈往迈往:超越前人。英俊威武的姿态超越前人。宋·陆游《乡士请妙相讲主疏》:“某人英姿迈往,隽辩绝伦,早集布金之园,久造笑云之室。”
55、独往独来指行动自由,没有阻碍。又指作文用字独具一格,后指单独往来。庄周《庄子 在宥》:“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
56、跋来报往匆匆地跑来跑去。跋,通“拔”。语出《礼记 少仪》:“毋拔来,毋报往。”郑玄注:“报读为赴疾之赴,拨、赴皆疾也。”
57、一来二往来来往往次数多。刘斯奋《白门柳·鸡鸣风雨》第一章:“只因路上种种劳苦波折,常需互相照应,一来二往,也就近乎起来。”
58、泰来否往否、泰:《周易》中的两个卦名。否:卦不顺利;泰:卦顺利;极:尽头。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指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周易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周易 泰》:“泰,小往大来,吉亨。”《吴越春秋 勾践入臣外传》:“时过于期,否终则泰。”
59、往古来今指自古至今。西汉·刘安《淮南子·齐俗训》:“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
60、往蹇来连谓往来皆难;进退皆难。《周易·蹇》:“六四:往蹇来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