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望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望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望风承旨见“望风希指”。《晋书·石崇传》:“骏戚属尊重,权势赫奕。内外有司,望风承旨。”
2、戴盆望天头上顶着盆子看天。比喻行为和目的相反,愿望不可能达到。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故绝宾客之知,亡家室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务一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
3、大有希望指做成某事或实现某种愿望的可能性很大。曾朴《孽海花》第五回:“我想他觉得坏,只怕倒合了那些大考官的胃口,倒大有希望哩!”
4、守望相助守望:防守了望。为了对付来犯的敌人或意外的灾祸,邻近各村落互相警戒,互相援助。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上》:“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
5、望风捕影比喻说话做事以不可靠的传闻或迹象为依据。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10回:“怎幺能够身临其境,将水寨内探访明白,方好行事;似这等望风捕影,实在难以预料。”
6、可望而不可即能望见,但达不到或不能接近。常比喻目前还不能实现的事物。唐·宋之问《明河篇》:“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明·刘基《登卧龙山写怀二十八韵》:“白云在青天,可望不可即。”
7、望其项背见“望其肩项”。清·汪琬《与周处士书》:“言论之超卓雄伟,真有与诗书六艺相表里者,非后世能文章家所得望其肩项也。”
8、遥遥在望在望:在望中;可看见。远远地可以看到。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五年》:“鸲鹆之巢,远哉遥遥。”
9、众所瞻望瞻望:仰望。大家所仰望的。形容为大家所敬仰。宋·蔡襄《答赵内翰书》:“足下语论,众所瞻望。”
10、德隆望重犹言德高望重。《晋书·会稽文孝王道子传》:“元显因讽礼官下议,称己德隆望重,既录百揆,内外群僚皆应尽敬。”
11、肩背难望指难以相比,难以企及。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第七卷:“则尤簪缨世胄,肩背难望者矣!”
12、倚闾之望闾:古代里巷的门。形容父母盼望子女归来的迫切心情。清·李汝珍《镜花缘》第49回:“姑母接了此信,见了阿妹,也好放心,也免许多倚闾之望。”
13、亥豕相望指文字讹错很多。明 谢肇淛《五杂俎 事部一》:“吴兴凌氏诸刻,急于成书射利,又悭于倩人编摩,其间亥豕相望,何怪其然?”
14、施恩望报施:给予;报:报答。给予人恩惠,期望得到报答。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9回:“可都是那个甚么施恩望报,不望报的这个脾气闹的!”
15、望梅止渴想吃梅子;流出口水;就不渴了。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16、得陇望蜀陇:古代地名;相当于今甘肃东部;蜀:古代地名;相当于四川中西部。得到了陇地后;又希望取得蜀地。比喻得到了这个;还想要那个;贪心不足。《东观汉记 隗嚣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17、望空捉影犹言捕风捉影。比喻言论行动以似是而非的迹象为依据。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7卷:“只凭数句之话,望空捉影,以陷臣罪。”
18、望尘追迹比喻赶上别人的前进速度。孙中山《建国方略·知行总论》:“其时之政治制度、道德文章、学术工艺,几与近代之欧美并驾齐驱,其进步之速,大非秦汉以后所能望尘追迹也。”
19、望尘拜伏见“望尘而拜”。《北史·魏任城王云传》:“时高肇权重,天下之士望尘拜伏。”
20、望眼欲穿眼睛都要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望:向远处看;眼:眼睛;欲:将要;穿:破。明 西湖居士《明月环 诘环》:“小姐望眼欲穿,老身去回覆小姐去也。”
21、旗鼓相望望:向远看。队伍很长,旗帜和战鼓前后相接,威武雄壮。《魏书·苻坚传》:“坚南伐司马昌明,戎卒六七万,骑二十七万,前后千里,旗鼓相望。”
22、功高望重功:功劳,功绩。望:名望,声望。功劳和名望都很大。明·孙梅锡《琴心记·相如受世》:“将军不必怨怅,你功高望重,不久自明。”
23、得一望十得:取得;望:希望。才得一分,就想得十分。形容十分贪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7卷:“日夜思算,得一望十,得十望百,堆积上去,分文不舍得妄费。”
24、德深望重德:品德;深:高;望:声望,名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多用于称颂年长与名位高的人。南朝·宋·宋明帝《下庐江王玮诏》:“公若德深望重,宜膺大统;朕初平暴乱,岂敢当壁!”
25、众望所归众人的希望所集中的(望:希望;期望;归:集中)。形容群众中威望很高。宋 陆游《贺礼部曾侍郎启》:“所养既厚,万钧亦何足言;众望所归,九迁犹以为缓。”
26、望穿秋水把眼睛都望穿了。形容盼望的程度。秋水:比喻人的眼睛像秋水一样晶莹。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你若不去啊,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27、想望风采想望:仰慕。风采:风度神采。非常仰慕其人,渴望一见。东汉 班固《汉书 霍光传》:“初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
28、门闾之望指父母对子女的想望。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六》:“王孙贾年十五,事闵王。王出走,失王之处。其母曰:‘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女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闾而望。’”
29、东向而望,不见西墙比喻主观片面,顾此失彼。《吕氏春秋 去尤》:“东面望者,不见西墙;南乡视者,不睹北方:意有所在也。”
30、德尊望重见“德高望重”。《东周列国志》第七五回:“吾主以令尹德尊望重,故令某等献上良马,以备驱驰之用。”
31、东瞧西望指到处乱看。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刘老老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很似打锣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
32、冠盖相望冠盖:指仁宦的冠服和车盖,用作官员代称;相望:互相看得见。形容政府的使节或官员往来不绝。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四》:“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秦救不出。”
33、跂予望之跂:抬起。抬起脚跟远望。战国·赵·荀况《荀子·劝学》:“吾尝跂而望矣。”
34、望峰息心遥望山峦巍峨而尘念随之平息。多指遁世隐居。亦喻知难而止息。南朝·梁·吴均《与朱元思书》:“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5、倚闾望切闾:古代里巷的门。靠在里巷的门口向远处殷切地望着。形容父母盼望子女归来的心情十分殷切。亦作“倚闾而望”、“倚门而望”、“倚门倚闾”、“倚门之望”、“倚门而望”、“倚闾之思”。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八回:“亲老多病,倚闾望切,屡屡寄信前来叫卑职回去。”
36、威望素着威望:威信,声望;素:一向;着:明显。一向很有威望。《宋史 宗泽传》:“泽威望素着,既至,首捕诛舍贼者数人。下令曰:'为盗者赃无轻重,并从军法。'由是盗贼屏息,民赖以安。”
37、止渴望梅见“止渴思梅”。清·孙雨林《皖江血·拒敌》:“止渴望梅,究有何益,此诚吾党大不幸了!”
38、望风扑影比喻做事没有把握,没有目标。也比喻毫无根据地盲目寻求。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51回:“蒋平道:‘知道五弟向何方而去?不是望风扑影么?’”
39、硕望宿德犹言德高望重。明·宋濂《送用明上人还四明序》:“净觉大师以硕望宿德为释子所宗,亦以上人为法器,俾出世于菩提律夺。”
40、这山望着那山高比喻对自己目前的工作或环境不满意,老认为别的工作、别的环境更好。明·李开先《词谑》引刘天民曲:“今日不知明日事,这山望着那山高。”
41、誉望所归誉:名誉;望:声望;归:归向。指声誉所托为众人所敬仰。南朝·梁·任昉《王文宪集序》:“卢钦兼掌,誉望所归,元集兹日。”
42、望风而靡①见对方的威势就服服帖帖。形容畏惧之状。②望见对方就为之折服倾倒。形容钦敬之状。③同“望风披靡”。《汉书·杜周传》:“天下莫不望风而靡,自尚书近臣皆结舌杜口,骨肉亲属莫不股栗。”唐·陈子昂《堂弟孜墓志铭》:“是以乡里长幼,望风而靡;邦国贤豪,闻名而悦服。”
43、望云之情比喻思念父母的心情。《新唐书·狄仁杰传》:“仁杰登奇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44、迟疑观望谓犹豫等待,不作决定。清·李渔《比目鱼·肥遁》:“相公,俞旨既下,就该速速抽身,为什么还要迟疑观望?”
45、项背相望项:颈项。原指前后相顾。后多形容行人拥挤,接连不断。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左雄传》:“监司项背相望,与同疾疢。”
46、道殣相望殣:饿死。道路上饿死的人到处都是。《左传·昭公二年》:“宫室兹侈,道殣相望。” 汉·刘向《新序·善谋下》:“相攻击十年,兵凋民劳,百姓空虚,道殣想望,槥车相属,寇盗满山,天下摇动。”
47、枯苗望雨形容殷切盼望。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寡君望蹇先生之临,如枯苗望雨。”
48、想望丰采见“想望风采”。《明史·冯琦传》:“数陈谠论,中外想望丰采,帝亦深眷倚。”
49、举踵思望举:抬起;踵:脚后跟;举踵:踮起脚跟。形容十分思念,抬起脚后跟张望。汉·荀悦《汉纪·武帝纪》:“盖闻中国至仁,德洋恩普……举踵思望,如怙旱之望雨。”
50、望尘奔北见“望尘奔溃”。晋·葛洪《抱朴子·行品》:“望尘奔北,闻敌失魄。”
51、想望风褱犹言想望风采。
52、一望无涯涯:边际。一眼望不到边。形容非常辽阔。清·庾岭劳人《蜃楼志》第11回:“二人上了山头,千峰错落,一望无涯。”
53、扫墓望丧扫除墓地,以待人死入葬。谓酷吏必当有恶报,指日可待。语本《汉书 酷吏传 严延年》:严延年迁河南太守,其母从东海来,欲从延年腊,到洛阳,适见奏报引决囚人。母大惊,谓延年曰:“我不自意当老见壮子被刑戮也!行矣!去女东归,扫除墓地耳!”后岁余,延年果败。语出《汉书·酷吏传·严延年》:严延年迁河南太守,其母从东海来,欲从延年腊,到洛阳,适见奏报引决囚人。母大惊,谓延年曰:“我不自意当老见壮子被刑戮也!行矣!去女东归,扫除墓地耳!”后岁余,延年果败。
54、望尘奔溃亦作“望尘奔北”。谓只看见敌方军马扬起的尘土便奔逃溃散。形容军无斗志。《北史·魏纪二·太武帝》:“诸军同日皆监江,所过城邑,莫不望尘奔溃,其降附者不可胜数。”
55、望梅消渴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宋·赵长卿《好事近》词:“犹胜望梅消渴,对文君眉蹙。”
56、大旱望云比喻渴望解除困境,如久旱盼望下雨一样。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下》:“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57、悬悬而望形容一心一意地期待、盼望。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五:“吾怜君而相赠,岂望报乎?君可速归,恐尊嫂悬悬而望也。”
58、东望西观同“东张西望”。《再生缘》第十一回:“这边受专心等,东望西观只候临。”
59、望杏瞻蒲杏:杏花;蒲:菖蒲。指按时令劝勉耕种。南朝·陈·徐陵《徐州刺史侯安都德政碑》:“望杏敦耕,瞻蒲劝穑。”
60、毋望之祸指平白无故受到的灾祸或损害。同“无妄之祸”。《史记 春申君传》:“朱英谓春申君曰:‘世有毋望之福,又有毋望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