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望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望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望杏瞻榆杏:杏花。指按时令劝勉耕种。《隋书·音乐志下》:“瞻榆束来,望杏开田。”
2、鹰觑鹘望形容视觉敏锐。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金明池吴清逢爱爱》:“忽听得门内笑声,崔生鹰觑鹘望,去门缝里一瞧。”
3、极目迥望极:尽;迥:远。尽眼力之所及眺望远方。三国·魏·王朗《与许靖书》:“子虽在裔土,想亦极目而迥望,侧耳而遐听,延颈而鹤立。”
4、望尘不及见“望尘莫及”。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赵咨传》:“暠送至亭次,望尘不及。”
5、才望高雅形容人富有才学,享有很高的声望,不同流俗。《旧唐书 陆象先传》:“陆景初才望高雅,非常所及。”
6、亥豕相望指文字讹错很多。明 谢肇淛《五杂俎 事部一》:“吴兴凌氏诸刻,急于成书射利,又悭于倩人编摩,其间亥豕相望,何怪其然?”
7、威望素着威望:威信,声望;素:一向;着:明显。一向很有威望。《宋史 宗泽传》:“泽威望素着,既至,首捕诛舍贼者数人。下令曰:'为盗者赃无轻重,并从军法。'由是盗贼屏息,民赖以安。”
8、望而却步看到困难或危险就往后退缩。形容遇到强敌或困难时就退缩不前。却步:向后退却。明 徐光启《复周无逸学宪》:“且以裕蛊所为,思之痛心,望之却步。”
9、耆儒硕望耆:老;硕:大。盛德高年的儒者。《元史·崔彧传》:“宜博访南北耆儒硕望,以重此选。”
10、项背相望项:颈项。原指前后相顾。后多形容行人拥挤,接连不断。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左雄传》:“监司项背相望,与同疾疢。”
11、望风承旨见“望风希指”。《晋书·石崇传》:“骏戚属尊重,权势赫奕。内外有司,望风承旨。”
12、瞻望咨嗟咨嗟:赞叹。左顾右看,不停地赞美。形容感触颇深。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
13、人微望轻谓身份低下,资望不足。多用作自谦之词。宋·岳飞《奏乞罢制置使职事状》:“窃念臣人微望轻,难任斯职。”
14、资浅望轻资:资历。资历浅,名望小。宋·朱熹《乞追还待制职名奏状》:“伏念臣自去岁误蒙圣恩,擢置近列,使侍讲筵,即以迂疏寡陋,资浅望轻,恳辞四五,而不获命,遂已不敢复辞讲职。”
15、肩背难望指难以相比,难以企及。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第七卷:“则尤簪缨世胄,肩背难望者矣!”
16、众所瞻望瞻望:仰望。大家所仰望的。形容为大家所敬仰。宋·蔡襄《答赵内翰书》:“足下语论,众所瞻望。”
17、终虚所望最后使希望落空。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一回:“岂非镜花水月,终虚所望么?”
18、望尘拜伏见“望尘而拜”。《北史·魏任城王云传》:“时高肇权重,天下之士望尘拜伏。”
19、徘徊观望徘徊:来回地行走。形容应该决断时犹豫的样子。孙中山《第二次讨袁宣言》:“至袁氏今日,势已穷蹙,而犹徘徊观望,不肯自归于失败。”
20、公才公望才:才识;望:名望。才识名望可称公辅的地位。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品藻》:“孔愉有公才而无公望;丁潭有公望而无公才,兼之者其在卿乎?”
21、望尘奔溃亦作“望尘奔北”。谓只看见敌方军马扬起的尘土便奔逃溃散。形容军无斗志。《北史·魏纪二·太武帝》:“诸军同日皆监江,所过城邑,莫不望尘奔溃,其降附者不可胜数。”
22、硕望宿德犹言德高望重。明·宋濂《送用明上人还四明序》:“净觉大师以硕望宿德为释子所宗,亦以上人为法器,俾出世于菩提律夺。”
23、望尘僄声比喻听见风就是雨,不辨事情的虚实真伪。汉·王符《潜夫论·贤难》:“且闾阎凡品,何独识哉?苟望尘僄声而已矣。”
24、望尘靡及见“望尘莫及”。清·黄宗羲《移史馆熊公雨殷行状》:“如厮隶之于贵官,负弩前驱望尘靡及耳。”
25、望洋兴叹原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望洋:仰望的样子;兴:产生;发出。元 刘壎《隐居通议 诗歌五》:“千古吟人,望洋兴叹。”
26、望门投止投止:投宿。在窘迫中见有人家就去投宿。比喻情况急迫,来不及选择存身的地方。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党锢传 张俭》:“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
27、望屋而食谓军行不带粮草,随处就食。汉·贾谊《新书·过秦》:“望屋而食,横行天下。”
28、望而生畏看着就害怕。生畏:害怕。先秦 孔子《论语 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29、纵目远望纵目:放眼远望。放眼向远处眺望。唐·杜甫《登充州城楼》诗:“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30、望闻问切中医用语。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古今医统》:“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
31、名门望族名门:豪门。高贵的、地位显要的家庭或有特权的家族。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03回:“即如家嫂,是名门望族,他本族本家进士一大堆,他偏是异样的难讲。”
32、大喜过望望:希望。结果超过了原来所期望的;因而非常高兴(过:超过;望:期望 )。东汉 班固《汉书 英布传》:“布大怒,悔来,欲自杀。出就舍,张御食饮从官如汉王居,布又大喜过望。”
33、功高望重功:功劳,功绩。望:名望,声望。功劳和名望都很大。明·孙梅锡《琴心记·相如受世》:“将军不必怨怅,你功高望重,不久自明。”
34、陟岵瞻望陟:登、升;岵:有草木的山。指久居在外的人想念父母。《诗经 魏风 陟岵》:“陟彼枯岵兮,瞻望父兮。……陟彼屺兮,瞻望母兮。”
35、望风而降风:踪影。降:投降。看见敌人的影子便缴械投降。形容军队毫无士气。元·关汉卿《五侯宴》第三折:“自起兵之后,所过城池望风而降。”
36、望岫息心见“望峰息心”。《南史·何点传》:“豫章王嶷命驾造点,点从后门遁去。司徒竟陵王子良闻之,曰:‘豫章王尚,吾当望岫息心。’”
37、迟疑顾望犹言迟疑观望。唐·刘餗《惰唐嘉话》卷中:“[李勣]今若即发者,我死后可亲任之,如迟疑顾望,便当杀之。”
38、入井望天比喻眼光狭小,看到的有限。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39、望尘而拜指迎候有权势的人,看见车扬起的尘土就下拜。形容卑躬屈膝的神态。《晋书 潘岳传》:“岳性轻躁,趋势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与崇辄望尘而拜。”
40、极目远望极:尽。用尽目力向远处眺望。三国 魏 王朗《与许靖书》:“子虽在裔土,想亦极目而迥望,侧耳而遐听,延颈而鹤立也。”
41、大失所望原来的希望完全落空。形容非常失望。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记》:“秦人大失望。”
42、云霓之望比喻迫切地盼望。
43、行下春风望夏雨行:从事;望:希望。比喻因有所施而望有所报。元·白仁甫《墙头马上》第四折:“也是行下春风望夏雨;待要做眷属,枉坏了少俊前程,辱没了你裴家上祖。”
44、望风捕影比喻说话做事以不可靠的传闻或迹象为依据。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10回:“怎幺能够身临其境,将水寨内探访明白,方好行事;似这等望风捕影,实在难以预料。”
45、望子成名望:盼望,希望。希望自己的子女成为有名声有地位的人物。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6回:“却说安老爷到了公子引见这日,分明晓得儿子已就取在前十名,大可放心了;无如望子成名,比自己功名念切,还加几倍。”
46、有负众望辜负众人的期望。
47、德薄望浅薄:轻微;望:名望,声望。品德低下,名望轻微。
48、东张西望这里那里地到处看。形容寻找东西或心神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三巧儿只为信了卖卦先生之语,一心只想丈夫回来,此时经常走向前楼,在帘内东张西望。”
49、迟疑观望谓犹豫等待,不作决定。清·李渔《比目鱼·肥遁》:“相公,俞旨既下,就该速速抽身,为什么还要迟疑观望?”
50、毋望之祸指平白无故受到的灾祸或损害。同“无妄之祸”。《史记 春申君传》:“朱英谓春申君曰:‘世有毋望之福,又有毋望之祸。’”
51、德深望重德:品德;深:高;望:声望,名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多用于称颂年长与名位高的人。南朝·宋·宋明帝《下庐江王玮诏》:“公若德深望重,宜膺大统;朕初平暴乱,岂敢当壁!”
52、首丘之望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思念故乡或归葬故土之情。宋·苏轼《惠州谢表》:“衰疾交攻,无复首丘之望。”
53、大有希望指做成某事或实现某种愿望的可能性很大。曾朴《孽海花》第五回:“我想他觉得坏,只怕倒合了那些大考官的胃口,倒大有希望哩!”
54、可望而不可即能望见,但达不到或不能接近。常比喻目前还不能实现的事物。唐·宋之问《明河篇》:“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明·刘基《登卧龙山写怀二十八韵》:“白云在青天,可望不可即。”
55、望帝啼鹃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为蜀治水有功,后禅位臣子,退隐西山,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后常指悲哀凄惨的啼哭。元·关汉卿《窦娥冤》:“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清天。我不要半星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56、代马望北比喻人心眷恋故土,不愿老死他乡。汉·王符《潜夫论·实边》:“且夫人重迁,恋慕坟墓,贤不肖之所同也。……代马望北,狐死首丘,边民谨顿,尢恶内留。”
57、东睃西望同“东张西望”。《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程相公此时两只眼睛不够使的,正在东睃西望,又听得那为吆喝:‘吃酪罢!好干酪哇!’”
58、名德重望犹德高望重。明·李贽《与弱侯太史书》:“所幸菩萨不至终穷,有柳塘老以名德重望为东道主。”
59、悲观失望对世事怀有丧失信心消极的看法。毛泽东《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我们决不悲观失望,我们是乐观的。”
60、观望不前不前:不敢上前。事情尚难确定时,怀着犹豫不定的心情,观察事物的发展,暂不前进。《史记·信陵君列传》:“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