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痛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1、额蹙心痛 | 极度忧愁伤心貌。 | 明天放道人《〈四声猿〉序》:“《渔阳》意气,泉路难灰,世人假慈悲学大菩萨,而勤王断国之徒,多在涂脂调粉之辈,此文长所为额蹙心痛者乎。” |
2、酣痛淋漓 | 见“酣畅淋漓”。 | 清·魏源《夜雨行》:“仓卒不工且快意,酣痛淋漓聊一贾。” |
3、沉著痛快 | 坚劲而流利,遒劲而酣畅。形容诗文、书法遒劲流利。 | 《法书要录》卷一引南朝 宋 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吴人皇象能草,世称沉著痛快。” |
4、痛剿穷追 | 剿:征剿。竭尽全力剿灭追杀 | 清·王韬《瓮牖余谈·贼中悍酋记》:“鼓歼之,乃西窜慈野,痛剿穷追。” |
5、神怒民痛 | 痛:恨。天神愤怒,百姓痛恨。形容因作恶多端,引起极大愤怒。 | 西汉·晏婴《晏子春秋·外篇》:“不思谤讟,不惮鬼神,神怒民痛,无悛于心。” |
6、三病四痛 | 谓病痛很多。 |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二回:“到老没个儿女,设或三病四痛,没个贴体亲人,那时要茶无茶,要饭没饭,便是活受地狱,何须定要变得牛马!” |
7、黄垆之痛 | 垆:放酒瓮的土墩子;黄垆:黄公酒垆;痛:悲痛。收集亡友的话。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乘轺车经黄公酒垆下过,顾谓后车客曰:‘吾昔与稽叔夜、阮嗣宗共酣饮于此垆,……自稽生夭,阮公亡以来,便为时所羁绁。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 |
8、黄龙痛饮 | 宋金交战,岳飞曾说要直捣黄龙府,与人痛饮。后遂以“黄龙痛饮”指彻底击败敌人,欢庆胜利。 | 宋金交战,岳飞曾说要直捣黄龙府,与人痛饮。龚振黄《青岛潮》第十五章:“是以都门学界,纠合学界同志,连络全国人民,黄龙痛饮,岳武穆之是法;马革裹尸,汉伏波之未死。” |
9、痛下针砭 | 针砭:古代以砭石为针的治病方法。比喻痛彻尖锐地批评错误,以便改正。 | 《清史稿 艺术传 徐大椿》:“《慎疾刍言》,为溺于邪说俗见者痛下针砭。” |
10、化悲痛为力量 | 化:变。把内心的痛苦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 赵朴初《永难忘(自度曲)》:“闻号召,意深长:‘化悲痛为力量!’” |
11、痛不堪忍 | 堪:可;忍:忍耐。疼痛或悲痛到极点,以至于忍受不了。 | 宋·洪迈《夷坚丁志·陈通判女》:“过岭下,小石损我足,仆地移时,至今犹痛不堪忍。” |
12、痛定思痛 | 悲痛的心情平静下来以后;回想遭受痛苦的情景;让人震撼;也让人警醒。形容所受痛苦的沉重;含有警醒的意思。痛:悲痛;哀苦;定:平静。 | 唐 韩愈《与李翱书》:“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 |
13、悲痛欲绝 | 绝:穷尽;悲哀伤心到了极点。也作“悲恸欲绝”、“哀痛欲绝”。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七章:“她那人间的爱人悲痛欲绝,日日在她变成的土山下面,跪着呜咽哭啼,直到死在这山脚下。” |
14、痛心拔脑 | 形容伤心到极点。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陆机与长沙顾母书,述从祖弟士横死。乃言,痛心拔脑,有如孔怀。” |
15、痛心入骨 | 形容伤心到了极点。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袁谭传》:“是以智达之士,莫不痛心入骨,伤时人不能相忍也。” |
16、痛彻心腑 | 彻:贯通,深造。痛楚深彻于心底脏腑。形容受到极大的伤害。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三生》:“两骒夹击,痛彻心腑。” |
17、创巨痛仍 | 亦作“创钜痛仍”。谓创伤深重而悲痛长久。 | 唐·柳宗元《寿州安丰县孝门铭》:“创巨痛仍,号于穹旻。” |
18、痛湔宿垢 | 犹痛改前非。彻底改正以前所犯的错误。湔,洗。 | 明 张居正《请戒谕群臣疏》:“朕方嘉与臣民会皇极之路,尔诸臣亦宜痛湔宿垢,共襄王道之成。” |
19、痛抱西河 | 比喻丧子之痛。 | 西汉·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其子死,哭之失明。” |
20、灼艾分痛 | 比喻兄弟友爱。 | 《宋史·太祖纪》:“太宗尝病亟,帝往视之,亲为灼艾。太宗觉痛,帝亦取艾自炙。” |
21、痛入心脾 | 形容悲痛到了极点。 | 《儒林外史》第四八回:“[女儿]饿到六天上,不能起床,母亲看着,伤心惨目,痛入心脾,也就病倒了。” |
22、创剧痛深 | 谓创伤大、痛苦深。 | 郭末若《苏联游记·七月十日》:“斯大林城市可云创剧痛深,全市无一家完整房屋。” |
23、切齿痛心 | 切齿:咬紧牙齿;痛心:形容心中极恨。形容愤恨到极点。 | 《战国策 燕策三》:“此臣日夜切齿腐心也。”《史记 刺客列传》:“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 |
24、不痛不痒 | 比喻评论、批评等不能触及实质;没切中要害;不解决问题。 | 明 吴炳《情邮记 反噬》:“这事不痛不痒,却是一个大题目。” |
25、不痒不痛 | 既不痛也不痒。比喻不中肯,没触及要害,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回:“不痒不痛,浑身上或寒或热;没撩没乱,满腹中又饱又饥。” |
26、沉着痛快 | 坚劲而流利,遒劲而酣畅。形容诗文、书法遒劲流利。 | 宋 严羽《沧浪诗话 诗辩》:“其大概有二,曰优游不迫,曰沉着痛快。” |
27、痛不欲生 | 悲痛得不想再活下去了。痛:悲痛;欲:想;打算。 | 宋 吕大钧《吊说》:“其恻怛之心、痛疾之意不欲生。” |
28、痛涤前非 | 彻底涤除以前所犯的错误。 | 《清史稿·恂勤郡王允题传》:“今允题居马兰峪,欲其瞻仰景陵,痛涤前非。” |
29、炊臼之痛 | 比喻丧妻。同“炊臼之戚”。 | 清 查为仁《莲坡诗话》卷中:“辛丑仲春,余遭炊臼之痛,同人和悼亡诗甚多。” |
30、痛饮黄龙 | 黄龙:即黄龙府,辖地在今吉林一带,为金人的腹了。原指攻克敌京,置酒高会以祝捷。后泛指为打垮敌人而开怀暢饮。 | 《宋史 岳飞传》:“金将军韩常欲以五万众内附。飞大喜,语其下曰:‘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 |
31、破口痛骂 | 破口:恶语。满口恶语骂人。 |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老太婆坐在窗下,指着丈夫就破口痛骂:‘你这个蠢货,真是个地道的傻瓜!’” |
32、痛毁极诋 | 痛:尽情;诋:毁谤,诬蔑。指尽力揭发暴露或极力毁谤辱骂 | 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若先暴白其过恶,痛毁极诋,使无所容。” |
33、头痛额热 | 见“头疼脑热”。 | 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俺两口儿有些头痛额热,思想你时,见这半个衫儿,便是见您两口儿一般。” |
34、抚今痛昔 | 见“抚今悼昔”。 | 明·陈汝元《金莲记·释愤》:“感惠忘仇,抚今痛昔。” |
35、头痛治头 | 指针对疼痛部位医治,不追究病因。比喻做事缺乏通盘计划,被动应付,不从根本上彻底的解决。 | 明·张居正《与张心斋计不许东虏款贡》:“语曰:‘头痛治头,足痛治足’。今虏祸方中于辽,辽以一镇当全虏之势,病在足之时矣。” |
36、创巨痛深 | 创:创伤。伤口大;痛苦深。比喻遭受重大的、令人极其沉痛的损失。 | 南北 朝 刘义庆《世说新语》:“臣父遭遇无道,创巨痛深,无以仰答明诏。” |
37、痛饮狂歌 | 痛:痛快,尽情;狂:越出常度。欢畅饮酒,纵情唱歌。形容喜悦的心情。 | 唐·杜甫《赠李白》:“痛饮狂歌空度日。” |
38、痛心绝气 | 形容悲愤到极点。 | 《晋书 桓温传》:“今寇贼冰消,大事垂定……而横议妄生,成此贝锦,使垂灭之贼复获苏息,所以痛心绝气,悲慨弥深。” |
39、痛痛快快 | 马上,毫不犹豫。尽情。 | 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一回:“依我看来,泰山是五岳之一,既然来到此地,索兴痛痛快快的逛一下子。” |
40、不关痛痒 | 不关:不相干。比喻切身相关的事情。与自身的利害没有关系。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回:“这里虽还有两三个老婆子,都是不关痛痒的。” |
41、痛入骨髓 | 痛到骨头里。比喻痛恨或悲伤之极。 | 《战国策·燕策三》:“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
42、十病九痛 | 形容浑身病痛。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回:“如今我的身子是十病九痛的,你二嫂子也是三日好两日不好。” |
43、狂歌痛饮 | 狂:越出常度;痛:痛快,尽情。欢畅饮酒,纵情唱歌。形容喜悦的心情。 | 金·元好问《摸鱼儿》:“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
44、切肤之痛 | 切肤:切身。指与自身关系密切。比喻亲自感觉的痛苦。 | 明 王守仁《传习录》中卷:“独其切肤之痛,乃有未能然者,辄复云云尔。” |
45、创深痛巨 | 创:创伤。创伤大,痛苦深。比喻遭受很大的伤害和痛苦。 |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三章:“于是自己率领一群民贼来制造‘创深痛巨’,教军官放火烧城。” |
46、深恶痛诋 | 深:很,十分;恶:厌恶;诋:诋毁。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 郭沫若《沸羹集·今日新文字运动所应取的路向》:“我们对于旧文字,应该不要那么时髦地一概的深恶痛诋。” |
47、痛饮黄龙府 | 痛饮:尽情地喝酒;黄龙:府名,金国的都城,在吉林农安县。指攻克敌京,置酒高会以祝捷。后泛指为打垮敌人而开怀畅饮。 | 李大钊《口占一绝》诗:“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 |
48、令人痛心 | 指让人悲愤痛恨。 | 邓小平《在北方局党校整风动员会上的讲话》:“特别是我们这些负责的同志还有不少的歪风,给予工作的损害也是令人痛心的。” |
49、痛痒相关 | 形容彼此关系密切。 | 明 杨士聪《玉堂荟记》下卷:“外而督抚,内而各部,无一刻不痛痒相关,凡奏书所不能及者。” |
50、痛悔前非 | 彻底悔恨以前所犯的错误。 | 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一篇五:“这位青年做了多年的苦工,受了无限的虐待,已经弄得来三分不像人,四分不像鬼了,自己深深的在痛悔前非。” |
51、疾痛惨怛 | 疾:病;惨怛:忧伤,痛悼。痛苦的情怀与悲惨的惦念。 | 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
52、深恶痛疾 | 恶:厌恶;痛:痛恨。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斯可谓之乡愿矣” 宋 朱熹集注:“过门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见亲就为幸,深恶而痛绝之也。” |
53、痛切心骨 | 伤痛入骨髓。形容伤心到了极点。 | 宋·陈亮《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义士仁人,痛切心骨。岂以陛下之圣明智勇而能忍之乎!” |
54、含悲茹痛 | ||
55、痛深恶绝 | 极端痛恨、厌恶。 | 老舍《四世同堂》二二:“他似乎已痛深恶绝了大哥,因为大哥竟敢公然与冠家为敌,帮着钱默吟和金三爷到冠家叫闹,打架。” |
56、头痛治头,足痛治足 | 比喻只解决具体问题,不深究产生问题的根源。同“头痛灸头,脚痛灸脚”。 | 明·张居正《与张心斋计不许东虏款贡》:“语曰:‘头痛治头,足痛治足’。今虏祸方中于辽,辽以一镇当全虏之势,病在足之时矣。” |
57、深恶痛嫉 | 见“深恶痛绝”。 | 鲁迅《伪自由书·“以夷制夷”》:“揭开了‘以华制华’的黑幕,他们竟有如此的深恶痛嫉,莫非真是太伤了此辈的心么?” |
58、轻怜痛惜 | 见“轻怜重惜”。 | |
59、头痛灸头,脚痛灸脚 | 指针对疼痛的部位治疗,不追究病根。比喻只解决具体问题,不深究产生问题的根源。 |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114回:“今学者亦多来求病根,某向他说头痛灸头,脚痛灸脚,病在这上,只治这上便了,更别求甚病根也。” |
60、痛心切骨 | 伤痛透到骨头里。形容悲愤之至。亦形容痛苦的程度极深。 | 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 白萍》:“子负心太甚,即王魁、李益,有不逮焉……思之痛心切骨,街非一朝一夕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