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听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1、隔壁听话 | 见“隔壁听”。 | 明·唐顺之《答王遵岩书》:“盖非特文章气节平生所劼力而事者,既于真性不切及所闻于经书师友与意见之所窥测,而自以为道者,亦竟如隔壁听话,全无交涉。” |
2、道听涂说 | 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 《论语·阳货》:“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
3、迷惑视听 | 使人耳目迷乱。比喻以错误的言论欺骗社会,毒害群众。 | 萧作霖《复兴社述略》:“这是因为当时我们毕竟还不敢公然承认我们主张实行法西斯主义,还是觉得抱着三民主义这块招牌较能迷惑视听。” |
4、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 形容人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3回:“为将之道,身临战场,务要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
5、听之任之 | 任凭事物存在发展而不去过问。听:听凭;之:文言代词;代人或事物。 | 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见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不愤恨,不劝告,不制止,不解释,听之任之,这是第八种。” |
6、惟命是听 | 叫做什么,就做什么。谓绝对服从。 | 西汉·司马迁《越王勾践世家》:“今君王举玉趾诛孤臣,孤臣惟命是听。” |
7、厌闻饫听 | 谓充分听取。 | 宋·曾巩《送江任序》:“既已得其所处之乐,而厌闻饫听其人民之事,而江君又有聪明敏急之材。” |
8、倾耳细听 | 侧耳留意而听。 | |
9、欺罔视听 | 罔:蒙骗。欺骗人们的耳目。 | 《南史·朱异传》:“贪财冒贿,欺罔视听。” |
10、言听行从 | 谓说话、做事有人听从。形容威望很高。 | 《鹖冠子·道端》:“圣人之功,定制于冥冥,求至欲得,言听行从,近亲远附,明达四通。” |
11、公听并观 | 多方面听取意见和观察事物。 | 东汉 班固《汉书 邹阳传》:“公听并观,垂明当世。” |
12、收视返听 | 收:停止;返:还。不视不听。指人对事物的看法不为外物所惊扰。 | 梁启超《新民说》:“其祈焉则必收视返听,清其心以对越于神明。” |
13、混淆视听 | 故意用假象或谎话迷惑人;使人产生错觉;不易分辨真伪和是非。 | 郭沫若《洪波曲》第九章:“显示出一种极左的面貌,来忧乱阵容,混淆视听。” |
14、侈人观听 | 谓加强人们在观感听觉上的印象。 | 《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直从大禹以前,就有七十九代,都有曾封禅。后来只有秦始皇和汉武帝两个,这怎叫得有道之君?无非要粉饰太平,侈人观听。” |
15、听风听水 | 形容善于赏玩自然景色。 | 相传龟兹国王与乐人于大山间倾听风和水声,感兴而制乐。唐 王建《霓裳辞》之一:“弟子部中留一色,听风听水作《霓裳》。” |
16、俯首听命 | 俯:低下;首:头;脑袋。低着脑袋听从命令。形容驯服顺从的样子。 | 汉 焦赣《易林 兑之否》:“俯伏听命,不敢动摇。” |
17、听其自便 | 听:听任。听任它自然发展与行动。 | 清·薛福成《请豁除旧禁招徕华民疏》:“中国出洋之民数百万,粤人以佣工为较多,其俗里虽贱视之,尚能听其自便,衣食之外,颇积余财。” |
18、听其自流 | 指不加约束、引导,听任自由发展。 | 《淮南子 修务训》:“听其自流,待其自生,则鲧禹之功不立,而后稷之智不用。” |
19、辘辘远听 | 辘辘:车行的声音。车声越听越远。 | |
20、娓娓动听 | 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娓娓:说话连续不倦的样子。 | 清 黄云鸿《福惠全书 刑名部》:“若言入耳,娓娓可听。” |
21、听见风就是雨 | 刚听到一点儿风声,就当要下雨了。形容听到一点风声就竭力附和渲染。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五回:“他们做都老爷的,听见风就是雨,皇上原许他风闻奏事,说错了又没有不是的。” |
22、反听收视 | 不听不视。指不为外物所惊扰。 | 宋˙范仲淹《蒙以养正赋》:“务实去华,育德之方斯在;反听收视,养恬之义相应。” |
23、危言悚听 | 危言:使人吃惊的话。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 | 梁启超《米禁危言》:“我国民勿以吾为危言悚听也。” |
24、以正视听 | 为保证事实的正确理解。 | 徐贵祥《历史的天空》第九章:“同日军进行几场影响较大的战斗,为舆论宣传提供依据,以正视听。” |
25、甜蜜动听 | 悦人的甜美。 | |
26、娓娓可听 | 娓娓:说话连续不倦的样子。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 | 清·朱彝尊《曝书亭记·寄礼部韩尚书》:“谨令其叩讲席,归沐之暇,试进而讨论,其言颇娓娓可听。” |
27、言从计听 | 见“言听计从”。 | 清·洪昇《长生殿·贿权》:“便道我言从计听微有权,这就里机关不易言。” |
28、帘窥壁听 | 帘:布帘;窥:偷看;壁:墙壁;听:偷听。指窃听与偷看。 | 宋 何坦《西畴常言》:“步远则有前导,燕坐则毋帘窥壁听。” |
29、偏听偏信 | 偏:只注重一方面。只听信一方面的话;就以为真;指处理问题态度不公正;方法不妥当。 | 汉 王符《潜夫论 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
30、耳听是虚,眼见是实 | 虚:虚假。听到的不足信,亲眼看到的才真实可靠。 | 京剧《串龙珠》第十场:“有道是耳听是虚,眼见是实。千岁莫要屈赖好人。” |
31、淆惑视听 | 故意用假象或谎言迷惑人,使人分辨不清是非真伪。 |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第一,这些人一般都打着所谓民主的幌子,很容易淆惑视听。” |
32、揣骨听声 | 原指旧时相法之一种。不相其面,而摸其骨骼,听其语声,以判贵贱。后以喻牵强附会,妄加评判。 | 宋·彭乘《墨客挥犀》卷一:“又有观画而以手摸之,相传以谓色不隐指者为佳画。此又耳鉴之下,谓之揣骨听声。” |
33、听其言而观其行 | 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 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
34、逖听远闻 | 谓视听范围很远很广。 | 唐 姚思廉《梁书 武帝纪中》:“庶以矜隐之念,昭被四方,逖听远闻,事均亲览。” |
35、百听不厌 | 形容乐曲或歌曲好听,使人听多少遍也不厌烦。 | |
36、垂帘听政 | 垂帘:太后或皇后临朝听政;殿上用帘子遮隔;听:治理。指太后临朝管理国家政事。 | 宋 王偁《东都事略》:“英宗暴得疾,慈圣后垂帘听政。” |
37、舍实听声 | 不察实际,只听虚名。 | 汉·王符《潜夫论·实贡》:“周显拘时,故苏秦;燕哙利虚誉,故让子之;皆舍实听声,呕哇之过也。” |
38、听命由天 | 听:任凭;由:顺随。听任事态自然发展变化,不做主观努力。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4卷:“不若放宽了心度日去,听命由天。” |
39、天高听卑 | 卑:低下。原指上天神明可以洞察人间最卑微的地方。旧时称好的帝王了解民情。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宋微子世家》:“天高听卑。君有君人之言三,荧惑宜有动。” |
40、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 比喻只是口头说说,没有实际行动。 | 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三章:“一去就是好些年,说要回来,总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
41、收视反听 | 不视不听。指不为外物所惊扰。 | 晋·陆机《文赋》:“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 |
42、逖听遐视 | 谓视听范围很远很广。 | 《新唐书·选举志下》:“圣主明目达聪,逖听遐视,罪其私冒不慎举者,小加谴责,大正刑典,责成授任,谁敢不勉?” |
43、言听事行 | 谓说话能听从,事情能执行。 | 《韩非子·说疑》:“言听事行,则如师徒之势。” |
44、洗耳恭听 | 洗耳:擦洗耳朵;比喻很重视听对方说话;恭:恭敬地。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 | 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请大王试说一遍,容小官洗耳恭听。” |
45、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 教诲不倦的样子。藐藐:疏远的样子。讲的人不知疲倦,听的人若无其事。形容徒费唇舌。 | 《诗 大雅 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
46、虚己以听 | 形容接受意见的态度诚恳。 | 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二卷:“君子盛德而卑,虚己以受人。” |
47、耸人听闻 | 耸:引起注意;使人吃惊。指故意夸大事实或作过于激动的表情;使人听到或看了感到震惊。 | 清 恽敬《杂记》:“豫章大镇,或书有不可达者,故托辞为此;抑为州将者,以此耸人听闻,豫绝系援,皆未可知。” |
48、言者无意,听者有心 | 说话的人不是有心的,听话的人却认真计较。 |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言者无意,听者有心,这句话正触着阿珠的‘隐痛’,要想保持平静也不可能了。” |
49、且听下回分解 | 分解:叙述。宋元以来章回小说结束语。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毕竟史进与三个头领怎地脱身,且听下回分解。” |
50、唯命是听 | 是命令就服从,不敢有半点违抗。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使君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唯命是听。” |
51、反听内视 | 内视:向内看;反听:听外面的。指既能反省自己的言行,也能听取别人的意见。 | 《史记 商君列传》:“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后汉书 王允传》:“夫内视反听,则忠臣竭诚;宽贤务能,则义士厉节。” |
52、听天任命 | 听:任凭;任:听凭;命:命运。听任事态自然发展变化,不做主观努力。 | 《孔丛子·鹗赋》:“听天任命,填厥所修。” |
53、危辞耸听 | 故意说吓人的话使人听了吃惊、害怕。 | |
54、天高听下 | 谓天子圣明,虽居朝廷之上而能洞察下情。 | 《南齐书·王融传》:“皇鉴烛幽,天高听下,赏片言之或善,矜一物之失时。” |
55、听其言观其行 | 听一个人说什么,又看他做什么。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31回:“自以为举世可欺,听其言而观其行,殊不知肺肝如见。” |
56、观化听风 | 谓希望看到良好的政治教化。 | 《汉书·张敞传》:“今天子以盛年初即位,天下莫不拭目倾耳,观化听风。”颜师古注:“言改易视听,欲急闻见善政化了。” |
57、骇人听闻 | 骇:惊吓;震惊。指使人听了非常吃惊。 | 宋 朱熹《朱文公文集 答詹师书》:“浙中近年怪论百出,骇人听闻,坏人心术。” |
58、牧豕听经 | 一面放猪,一面听讲。比喻求学努力。 | 《后汉书·承宫传》:“少孤,年八岁为人牧豕。乡里徐子盛者,以《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息庐下,乐其业,因就听经,遂请留门下,为诸生拾薪。” |
59、周听不蔽 | 周听:广泛听取;蔽:蒙蔽。广泛地听取意见就不会受蒙蔽。 | 汉·贾谊《新书·道术》:“周听则不蔽,稽验则不惶。” |
60、听而不闻 | 闻:听。听了跟没听到一样。形容不关心,不在意。 | 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