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谈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谈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高谈虚辞高:高超;虚:空。空洞、不切实际的言论。宋·张方平《论国计》:“故货食者,人事之确论,非高谈虚辞之可致也。”
2、万口一谈千千万万人说同样的话。比喻意见一致。《宋史·胡铨传》:“今内而百官,外而军民,万口一谈,皆欲食伦之肉。”
3、促膝谈心促:挨近;促膝:膝盖挨近膝盖。形容面对面靠近坐着;亲密地交谈心里话。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大郎置酒相待,促膝谈心,甚是款洽。”
4、只谈风月只谈风、月等景物。隐指莫谈国事。清·张岱《游山小启》:“喜作闲人,酒席间只谈风月。”
5、并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唐 韩愈《平淮西碑》:“万口和附,并为一谈。”
6、软谈丽语谓谈话时态度温和,言辞柔美。明·方孝孺《与郑叔度书》之三:“饮酒娱乐,软谈丽语,交欢释闷者不为少矣。”
7、夸夸其谈夸夸:说大话。言辞浮夸;大谈特谈。形容说话、写文章时浮夸;不切实际而又滔滔不绝。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进了书房门,听见杨执中夸夸而谈,知道是他已来了,进去作揖,同坐下。”
8、促膝而谈促:靠近。靠近坐着谈心里话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40卷:“你看他剖橙而食,促膝而谈,欲去欲留,相调相谑。”
9、夺其谈经比喻在辩论中压倒众人。
10、纸上空谈指不切实际的空论。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6回:“这位钦差年纪又轻,不过上了几个条陈,究竟是个‘纸上空谈’,并未见他办过实事,怎么就好叫他独当一面,去办这个大事呢!”
11、谈空说幻谓谈说佛理。明·赵南星《答周元孚书》:“兄数罹骨肉之变,乃嫂复中捐,何以自遣,谈空说幻,何足以解。”
12、高谈大论指不切实际的言谈、议论。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20卷:“江西学者自以为得陆删定之学,便高谈大论,略无忌惮。”
13、俭腹高谈俭腹:腹中空空,比喻知识匮乏。腹中知识匮乏,却喜欢高谈阔论。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俭腹高谭我用忧,肯肩朴学胜封侯。”
14、海外奇谈海外:指中国以外:奇谈:奇怪的说法。《山海经》中有部分内容记叙海外各国的异人怪物;被认为是荒诞不经的。后指荒唐的;没有根据的说法或外国的奇异小说。明 沈德符《野荻编补遗 台疏讥谑》:“宇淳批其牍尾曰:‘海外奇谈’。”
15、谈古论今从古到今无所不谈,无不评论。元 张可久《端正好 渔乐》:“人间开口笑樵渔,会谈今论古。”
16、说是谈非①评说是非。②指搬弄口舌。元·无名氏《点绛唇·赠妓》:“不问生熟办酒食,他便要异盏传杯,说是谈非,斜眼相窥。”
17、肺腑之谈肺腑:内心。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话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7回:“我东人曾说,倘得见面,命我……替他竭诚拜谢,还有许多肺腑之谈。”
18、款款而谈款:诚恳。诚恳而从容的谈话。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又兼看着九公有个师徒分际,褚大娘子有个姐妹情肠,才得这样款款而谈。”
19、谈辞如云形容谈话时言辞如飘云那样奔涌而出。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符融传》:“融幅巾奋裒,谈辞如云。”
20、经验之谈指言谈有亲身实践作为根据;能使人信服、感动。巴金《寒夜》:“‘钟老这是经验之谈啊!’小潘大声笑着说。”
21、高谈虚论高妙空洞、不切空际的议论。《六韬·上贤》:“不图大事,贪利而动,以高谈虚论,说于人主,王者慎勿使。”
22、纸上谈兵在纸上谈论用兵(兵:打仗;用兵)。比喻不解决实际问题的空谈。老舍《四世同堂》:“书生只喜欢纸上谈兵,只说而不去实行。”
23、耳食之谈耳食:以耳吃食,指不加审察,轻信传闻。指听来的没有根据的话。清 阮葵生《茶余客话》卷六:“此耳食之谈,引经断狱,当不如是。”
24、谈吐如流形容说话滔滔不绝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1卷:“是日焦大郎安排晚饭与满生同吃,满生一席之间,谈吐如流,更加酒兴豪迈,痛饮不醉,大郎一发投机,以为相见之晚。”
25、抵掌谈兵兵:军事。拍手畅谈军事。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一回:“挥毫作赋,则颉颃相如;抵掌谈兵,则伯仲诸葛。”
26、谈空说有泛指闲谈、空谈。宋 苏轼《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诗:“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27、街谈巷语见“街谈巷议”。《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28、谈笑有鸿儒鸿儒:大儒,有名的学者。与学问渊博的人在一起无拘无束地谈笑。指交游的人不同一般。唐 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9、高谈阔论高:大声地;阔:广阔。指志趣高雅、范围广泛的谈论。多含褒义。也指大发议论或不着边际地谈论。多含贬义。唐 吕岩《徽宗斋会》:“高谈阔论若无人,可惜明君不遇真。”
30、谈今说古从今到古无所不谈,无不评论。形容谈话内容广泛。曾朴《孽海花》第五回:“仓樵谈今说古,兴高采烈,雯青只好勉强应酬。”
31、混为一谈混:搀杂。把不同的事物或人混在一起;说成是相同的。唐 韩愈《平淮西碑》:“万口和附,并为一谈。”
32、家丑不可外谈家里不光彩的事,不便向外宣扬。同“家丑不可外扬”。《西游记》第六九回:“古人云:‘家丑不可外谈。’奈神僧是朕恩主——惟不笑,方可告之。”
33、谈情说爱谈恋爱。钱钟书《围城》:“看人家一对对谈情说爱,好不眼红。”
34、不根之谈根:根据;谈:言论。指没有根据的言论。清 沈涛《交翠轩笔记》第四卷:“扬州有喜姓,俗言先本姓史,嫌与死同音,乃改为喜。此不根之谈也。”
35、泛泛而谈泛泛:平常,不深入。一般地浮泛地谈谈。茅盾《怎样评价〈青春之歌〉》:“也由于时间关系,不能把《青春之歌》重读一遍然后执笔,故而只能泛泛而谈,不能引证原文作具体的分析。”
36、街谈巷谚见“街谈巷议”。清·昭梿《啸亭杂录·松相公好理学》:“公于召见时,凡民间隐情,街谈巷谚,无不率口而出,毫无隐忌,故人多尼之。”
37、时谈物议时谈:时人的谈论;物议:众人的非议。指众人的议论。唐·刘子玄《论史上帝至忠书》:“凡此不可,其流实多,一言以蔽,三隅自反。而时谈物议焉得笑仆编次无闻者哉?”
38、夸夸而谈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一回:“进了书房门,听见杨执中在内咶咶而谈,知道是他已来了,进去作揖同,同坐下。”
39、里谈巷议里:乡里、邻居。邻里街巷间人们的议论谈说。指民间的议论。宋·曾敏行《独醒杂说·附录》:“上自朝廷典章,下至稗里杂家,里谈巷议,无不记览。”
40、说东谈西见“说东道西”。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然后蹭到角门前。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板凳上,说东谈西呢。”
41、谈笑自若指在不平常的情况下;有说有笑;同平常一样。自若:跟平常一样。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甘宁传》:“宁受攻累日,敌设高楼。雨射城中,士众皆惧,惟宁谈笑自若。”
42、不值一谈不值得谈论。高阳《胡雪岩全传·烟消云散》:“但对胡雪岩来说,这数目太小了,不值一谈,所以乌先生佯作不知,默然无语。”
43、谈议风生见“谈论风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凤》:“生素豪,谈议风生,孝儿亦倜傥。”
44、高谈剧论剧:剧烈。高妙空洞而激烈的议论。宋·沈瀛《念奴娇》词:“尔汝忘形,高谈剧论,莫遣人来促。”
45、老生常谈老生:老书生。原指老书生经常谈论的事物或观点。后泛指毫无新意的理论或老话。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管辂传》:“此老生之常谭。”
46、闭口不谈紧闭着嘴不说话或谈论秘密。沈从文《边城》:“祖父则很快乐的夸奖了翠翠不少,且似乎不许别人来关心翠翠的婚事,故一到这件事便闭口不谈。”
47、虚谈高论高:高超;虚:空。空洞、不切实际的言论。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秦太上君寺》:“齐土之民,风俗浅薄,虚谈高论,专在荣利。”
48、流口常谈人人挂在嘴上的老话。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7回:“这四个字,久已作了小说部中千人一面的流口常谈。”
49、传为美谈美谈:人们津津乐道的好事。指传扬开去,成为人们赞美、称颂的事情。《公羊传 闵公二年》:“鲁人至今以为美谈。
50、谈优务劣善于空谈而治理政务的能力很差。《晋书·山涛王戎等传赞》:“浚冲居鼎,谈优务劣。”
51、奇谈怪论非常古怪又不合情理的谈论、文章。清 钱泳《履园丛话 春旧 仲子教授》:“乾隆戊申岁,余往汴梁,遇华秋帆中丞幕中,两眼若漆,奇谈怪论,咸视异物,无一人与言者。”
52、高谈雅步高:高超;雅:美好。指言谈高妙,举止文雅。晋·陆机《百年歌》:“光车骏马游都城,高谈雅步何盈盈。”
53、谈笑自如和平常一样有说有笑。形容态度自然。宋 陈师道《后山谈丛》卷一:“契丹犯澶渊,急书日至,一夕凡五至,莱公不发封,谈笑自如。”
54、顺口谈天顺:顺便。随便说话聊天。朱自清《择偶记》:“听差原只顺口谈天,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55、扪虱而谈扪:按。一面捺着虱子,一面谈着。形容谈吐偷窃,无所畏忌。《晋书·王猛传》:“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诣之,一面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
56、邹衍谈天《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驺衍之术迂大而闳辩;奭也文具难施……故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奭。’”后因以“邹衍谈天”喻善辩。邹,通“驺”。《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驺衍之术迂大而闳辩;奭也文具难施……故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奭。’”
57、说雨谈云雨、云:男女欢合。谈论男女欢合之事。元·汤式《赏花时·送友人观光》套曲:“弄柳拈花手倦抬,说雨谈云口倦开,须发已斑白,风流顿改。”
58、妄谈祸福无根据地预言祸福之事。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5回:“至于那一种妄谈祸福的,就要不得。”
59、长谈阔论犹高谈阔论。《红楼梦》第二二回:“往常间只有宝玉长谈阔论,今日贾政在这里便唯唯而已。”
60、娓娓而谈连续不倦地谈论着。形容健谈。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 <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只如熟人相对,娓娓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