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谈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1、妄谈祸福 | 无根据地预言祸福之事。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5回:“至于那一种妄谈祸福的,就要不得。” |
2、侃侃而谈 | 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样子。指理直气壮、不慌不忙地讲话。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我既这等苦苦相问,你自然就该侃侃而谈。” |
3、夺席谈经 | 本指讲经辩难时,辩胜者夺取他人的坐席。后指见解高明,议论超过当代名流,压倒众人。亦作“夺戴凭席”。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戴凭传》:“帝令群臣能说经者更相难诘,义有不通,辄夺其席以益通者,凭遂重坐五十余席。” |
4、不经之谈 | 经:通常的道理;法则等;谈:话。指荒唐的没有根据的言论。 | 晋 羊祜《诫子书》:“无传无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 |
5、闭口不谈 | 紧闭着嘴不说话或谈论秘密。 | 沈从文《边城》:“祖父则很快乐的夸奖了翠翠不少,且似乎不许别人来关心翠翠的婚事,故一到这件事便闭口不谈。” |
6、谈笑自如 | 和平常一样有说有笑。形容态度自然。 | 宋 陈师道《后山谈丛》卷一:“契丹犯澶渊,急书日至,一夕凡五至,莱公不发封,谈笑自如。” |
7、抵掌而谈 | 指谈得很融洽。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一》:“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 |
8、耳食之谈 | 耳食:以耳吃食,指不加审察,轻信传闻。指听来的没有根据的话。 | 清 阮葵生《茶余客话》卷六:“此耳食之谈,引经断狱,当不如是。” |
9、说是谈非 | ①评说是非。②指搬弄口舌。 | 元·无名氏《点绛唇·赠妓》:“不问生熟办酒食,他便要异盏传杯,说是谈非,斜眼相窥。” |
10、抵足谈心 | 抵足:指同床安睡。谓抵足而眠,彻夜长谈。形容亲切深厚的情谊。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48回:“此荒港又不知离城多远……不如竟在弟船过夜,抵足谈心。” |
11、并为一谈 | 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 | 唐 韩愈《平淮西碑》:“万口和附,并为一谈。” |
12、谈今说古 | 从今到古无所不谈,无不评论。形容谈话内容广泛。 | 曾朴《孽海花》第五回:“仓樵谈今说古,兴高采烈,雯青只好勉强应酬。” |
13、促膝而谈 | 促:靠近。靠近坐着谈心里话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40卷:“你看他剖橙而食,促膝而谈,欲去欲留,相调相谑。” |
14、谈霏玉屑 | 谈话时美好的言辞像玉的碎末纷纷洒落一样。形容言谈美妙,滔滔不绝。 | 宋·欧阳澈《显道辞中以诗示教因和韵复之》诗:“谈霏玉屑惊人听,歌和阳春满坐谣。” |
15、街谈巷谚 | 见“街谈巷议”。 | 清·昭梿《啸亭杂录·松相公好理学》:“公于召见时,凡民间隐情,街谈巷谚,无不率口而出,毫无隐忌,故人多尼之。” |
16、避而不谈 | 有意回避;不去谈论。 | 徐迟《一九五六年<特写选>序言》:“尖锐的矛盾,避而不谈,或加水冲淡了。” |
17、游谈无根 | 谓没有根据信口乱说。 | 宋·苏轼《李氏山房藏书记》:“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 |
18、谈噱自若 | 噱:大笑;自若:跟平常一样。指和平常一样有说有笑。形容态度自然。 | 明·焦竑《玉堂丛语·筹策》:“密贿永左右,俱得其欢心。甩晨起直登永床,与语,谈噱自若。” |
19、谈今论古 | 从今到古无所不谈,无不评论。 | 元 张可久《端正好 渔乐》:“人间开口笑樵渔,会谈今论古。” |
20、谈情说爱 | 谈恋爱。 | 钱钟书《围城》:“看人家一对对谈情说爱,好不眼红。” |
21、流口常谈 | 人人挂在嘴上的老话。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7回:“这四个字,久已作了小说部中千人一面的流口常谈。” |
22、混为一谈 | 混:搀杂。把不同的事物或人混在一起;说成是相同的。 | 唐 韩愈《平淮西碑》:“万口和附,并为一谈。” |
23、说东谈西 | 见“说东道西”。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然后蹭到角门前。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板凳上,说东谈西呢。” |
24、迂谈阔论 | 犹言高谈阔论。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九回:“驺衍等迂谈阔论,虚而无实。” |
25、谲怪之谈 | 谲怪:怪诞。荒诞不稽的言论。 |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辨骚》:“康回倾地,夷羿彃日,木夫九首,土伯三日,谲怪之谈也。” |
26、一代谈宗 | 谈宗:善于言谈,为世人所尊崇。指当代清谈大师。 | 《晋书·潘京传》:“君天才过人,恨不学耳!若学,必为一代谈宗。” |
27、娓娓而谈 | 连续不倦地谈论着。形容健谈。 |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 <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只如熟人相对,娓娓而谈。” |
28、巷议街谈 | 大街小巷间人们的议论。语出汉张衡《西京赋》:“街谈巷议,弹射臧否。” | 语出汉·张衡《西京赋》:“街谈巷议,弹射臧否。” |
29、谈论风生 | 言谈议论活跃,有风趣。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凤》:“生素豪,谈论风生,孝儿亦倜傥。” |
30、东谈西说 | 指议论的面很宽。 | 鲁迅《书信集 致金肇野》:“近来东谈西说,而其实都无深研究,发议论是不对的。” |
31、谈优务劣 | 善于空谈而治理政务的能力很差。 | 《晋书·山涛王戎等传赞》:“浚冲居鼎,谈优务劣。” |
32、街谈市语 | 大街小巷里人们的议论。指群众舆论。 | 宋·周紫芝《竹坡诗话》:“东坡云:‘街谈市语皆可入诗,但要人熔化耳。’” |
33、经验之谈 | 指言谈有亲身实践作为根据;能使人信服、感动。 | 巴金《寒夜》:“‘钟老这是经验之谈啊!’小潘大声笑着说。” |
34、谈吐如流 | 形容说话滔滔不绝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1卷:“是日焦大郎安排晚饭与满生同吃,满生一席之间,谈吐如流,更加酒兴豪迈,痛饮不醉,大郎一发投机,以为相见之晚。” |
35、谈不容口 | 犹言赞不绝口。 |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第五卷:“有弘农杨蘧者,曾到岭外,见阳朔、荔浦山水,谈不容口。” |
36、谈笑有鸿儒 | 鸿儒:大儒,有名的学者。与学问渊博的人在一起无拘无束地谈笑。指交游的人不同一般。 | 唐 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37、谈空说幻 | 谓谈说佛理。 | 明·赵南星《答周元孚书》:“兄数罹骨肉之变,乃嫂复中捐,何以自遣,谈空说幻,何足以解。” |
38、不根之谈 | 根:根据;谈:言论。指没有根据的言论。 | 清 沈涛《交翠轩笔记》第四卷:“扬州有喜姓,俗言先本姓史,嫌与死同音,乃改为喜。此不根之谈也。” |
39、谈圆说通 | 论说权变之道。 | 明·高攀龙《答叶台山书》:“宁禀前哲之矩,硁硁为乡党自好,而不敢谈圆说通,自陷于无忌惮之中。” |
40、谈笑封侯 | 说笑之间就封了侯爵。旧时形容获得功名十分容易。 | 唐 杜甫《复愁》诗:“闾阎听小子,谈笑觅封侯。” |
41、无稽之谈 | 稽:音机;查考;谈:话语;传言。没有根据的说法。 | 宋 郑樵《通志 总序》:“且谓汉绍尧运,自当继尧,非迁作《史记》,厕于秦、项,此则无稽之谈也。” |
42、纸上谈兵 | 在纸上谈论用兵(兵:打仗;用兵)。比喻不解决实际问题的空谈。 | 老舍《四世同堂》:“书生只喜欢纸上谈兵,只说而不去实行。” |
43、软谈丽语 | 谓谈话时态度温和,言辞柔美。 | 明·方孝孺《与郑叔度书》之三:“饮酒娱乐,软谈丽语,交欢释闷者不为少矣。” |
44、老调重谈 | 比喻把说过多次的理论、主张重新搬出来。也比喻把搁置很久的技艺重新做起来。 | 邹韬奋《无政府与民主政治》:“如今不过是略换花样,实际是老调重谈罢了。” |
45、只谈风月 | 只谈风、月等景物。隐指莫谈国事。 | 清·张岱《游山小启》:“喜作闲人,酒席间只谈风月。” |
46、夸夸而谈 | 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一回:“进了书房门,听见杨执中在内咶咶而谈,知道是他已来了,进去作揖同,同坐下。” |
47、谈玄说妙 | 谈论玄妙的事理。 |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16卷:“又有一种人思虑向里去,又嫌眼前道理粗,于事物上都不理会。此乃谈玄说妙之病。” |
48、俭腹高谈 | 俭腹:腹中空空,比喻知识匮乏。腹中知识匮乏,却喜欢高谈阔论。 |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俭腹高谭我用忧,肯肩朴学胜封侯。” |
49、谈古说今 | 从今到古无所不谈,无不评论。 | 元 张可久《端正好 渔乐》:“人间开口笑樵渔,会谈今论古。” |
50、传为美谈 | 美谈:人们津津乐道的好事。指传扬开去,成为人们赞美、称颂的事情。 | 《公羊传 闵公二年》:“鲁人至今以为美谈。 |
51、高谈虚论 | 高妙空洞、不切空际的议论。 | 《六韬·上贤》:“不图大事,贪利而动,以高谈虚论,说于人主,王者慎勿使。” |
52、谈若悬河 | 犹言口若悬河。 | 《司勘集》:“加以谈若悬河,识同藻鉴,车骑填门,履綦沓座,狎梵侣以玄深,结胜流而觞咏。” |
53、欺人之谈 | 骗人的话。也作“欺人之论”。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你可晓得老爷是讲理学的人,凡事有则有,无则无,从不作欺人之谈的。” |
54、街谈巷语 | 见“街谈巷议”。 | 《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
55、谈辞如云 | 形容谈话时言辞如飘云那样奔涌而出。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符融传》:“融幅巾奋裒,谈辞如云。” |
56、谈吐生风 | 谈话机敏风趣。 | 清·王韬《淞滨琐话·田荔裳》:“则其人殊魁梧俊伟,谈吐生风。” |
57、高谈弘论 | 弘:大。高深空洞不切实际的谈论。 | 晋·袁宏《后汉记》第四卷:“尝疾俗儒高谈弘论,不切时务。” |
58、举止言谈 | 行为举动和说话言论。指人的外在风度。 | 唐·杜牧《罪言》:“山东之人,叛且三五世矣,今之后生所见,言语举止,无非叛也,以为事理正当如此,沈酣入骨髓,无以为非者。” |
59、空谈快意 | 快意:使内心感到痛快。信口开河地高谈阔论,却不付诸行动,只是为了口头痛快。 | 毛泽东《论持久战》:“或者只是空谈快意,并不准备真正去做。” |
60、夺其谈经 | 比喻在辩论中压倒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