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岁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岁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惟日为岁犹言度日如年。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党锢传·李膺》:“久废过庭,不闻善诱,陟秙瞻望,惟日为岁。”
2、楛耘失岁楛:粗恶;耘:除草;岁:年谷成熟,收成。指耕作不细致,会影响到的收成。战国·赵·荀况《荀子·天论》:“楛耕伤稼,楛耘失岁。”
3、玩岁愒日愒:荒废。指贪图安逸,虚度岁月。《左传 昭公元年》:“赵孟将死矣。主民,玩岁而愒日,其与几何?”《汉书 五行志中之上》引作“玩岁而愒日”。颜师古注:“玩,爱也。愒,贪也。”
4、岁寒三友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耐寒开放,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元·白朴《朝中措》:“苍松隐映竹交加,千树玉梨花,好个岁寒三友,更堪红白山茶。”
5、一岁载赦亦作“一岁再赦”。一年之中再次赦罪。谓赦免过滥。汉·王符《潜夫论·述赦》:“谚曰:‘一岁载赦,奴儿噫嗟。’”
6、岁比不登比:屡屡;频频。农业连年歉收。同“比年不登”。《汉书 严助传》:“数年岁比不登,民待卖爵赘子以接衣食。”
7、逾年历岁指经过一定年月。形容经历较长时间。《战国策 赵策一》:“王大怒,曰:‘夫用百成之众攻战,逾年历岁,未见一城也!今不用兵而得城七十,何故不为?’”
8、太岁头上动土比喻触犯强暴有力的人。元 无名氏《打董达》第二折:“我儿也,你寻死也,正是太岁头上动土哩!”
9、岁暮天寒指年底时候的寒冷景象。
10、岁聿其莫谓一年将尽。聿,语助;莫,“暮”的古字。《诗·唐风·蟋蟀》:“蟋蟀在堂,岁聿其莫。”
11、卒岁穷年卒:终了,岁:年;穷:完了。指整年。宋·朱熹《朱子语类》第11卷:“虽卒岁穷年,无有透彻之期。”
12、时和岁丰四时和顺,五谷丰收。用以称颂太平盛世。同“时和年丰”。宋 苏轼《论赏罚及修河事》:“太宗皇帝每见时和岁丰,雨雪应时,辄喜不自胜,举酒以属群臣。”
13、蹉跎岁月蹉跎:时间白白地消耗掉;虚度光阴。白白地度过年月。指人生虚度年华。也作“日月蹉跎”、“岁月蹉跎”。晋 阮籍《咏怀》:“误东未终极,白日勿蹉跎。”
14、年深岁久时间久远地过去。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我老娘收生,一日至少也收七八个,这等年深岁久的事,那时记得。”
15、岁月不居居:停留。指时光流逝。汉 孔融《论盛孝章书》:“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
16、远年近岁过去至现在;长期以来。元·武汉臣《老生儿》楔子:“张郎,将俺那远年近岁欠少我钱钞的文书,都与我搬运将出来,算一算是多少。”
17、玩岁愒时同“玩岁愒日”。元·揭傒斯《刘福墓志铭》:“愚卤鄙陋者,或媮嫚优游得以玩岁愒时,此刘孟介至于呕血而死也。”
18、岁月峥嵘峥嵘:形容山势高峻突出。比喻不平凡,超越寻常。形容不平凡的年月。亦作“峥嵘岁月”。宋·王珪《谢赐生日礼物表》:“岁月峥嵘,而屡更精力勤劳。”
19、积岁累月指经过的时间长。同“积年累月”。明 张居正《答总统凌洋山言边地种树设险书》:“昔谢病山居,手植榆柳,今已郁然参天。若以官法为之,积岁累月,竟成虚谬矣。”
20、寸阴若岁岁:年。一刹那象过一年。形容非常殷切地期待和盼望。《北史 韩禽传》:“班师凯入,诚知非远,相思之甚,寸阴若岁。”
21、楛耘伤岁楛:粗恶;耘:除草;岁:年谷成熟。耕作不细致,会影响到一年的收成。《荀子 天论》:“楛耕伤稼,耘耨失薉。汉 韩婴《韩诗外传》卷二:“枯耕伤稼,枯耘伤岁。”
22、岁在龙蛇岁,岁星;龙,指辰;蛇,指巳。后指命数当终。《后汉书·郑玄传》:“五年春,梦孔子告之曰:‘起,起,今年岁在辰,来年岁在巳。’既寤,以谶合之,知当命终,有顷寝疾。”李贤注:“北齐刘昼《高才不遇传》论玄曰‘辰为龙,巳为蛇,岁至龙蛇。贤人嗟,玄以谶合之’,盖谓此也。”
23、凶年饥岁凶年:年成很坏。指荒年。《孟子·梁惠王下》:“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
24、千岁一时犹千载一时。《晋书·慕容云载记》:“机运难邀,千岁一时,公焉得辞也。”
25、岁稔年丰稔:庄稼成熟。指农业丰收。同“岁丰年稔”。明 无名氏《十样锦》第四折:“今日个君圣臣贤治,化育的岁稔年丰快。”
26、比岁不登比:屡屡;频频。农业连年歉收。《汉书 成帝纪》:“关东比岁不登,吏民以义收食贫民、人谷物助县官赈赡者,已赐直。”
27、千岁鹤归晋陶潜《搜神后记》卷一:“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遂高上冲天。”后以“千岁鹤归”指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晋·陶潜《搜神后记》卷一:“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遂高上冲天。”
28、岁寒知松柏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论语 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9、岁寒松柏比喻在逆境艰难中能保持节操的人。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0、度日如岁同“度日如年”。宋·周邦彦《霜叶飞》词:“迢递望极关山,波穿千里,度日如岁难到。”
31、迁延岁月犹言拖延时间。
32、花花太岁太岁:原指传说中的神名,借指作威作福的土豪和官宦。指穿着华丽,不务正业,只专心于吃喝玩乐的官宦和土豪。元·关汉卿《鲁斋郎》楔子:“花花太岁为第一,浪子丧门再没双。”
33、年衰岁暮谓年纪衰老,寿命将尽。东汉·班固《汉书·刘向传》:“今堪年衰岁暮,恐不得自信,排于异人,将安究之哉?”
34、绮纨之岁指少年时代。北周·庾信《慕容宁神道碑》:“岐嶷表羁贯之年,通礼称绮纨之岁。”
35、万岁千秋犹言千秋万代,形容岁月长久。亦作“千秋万岁”。《战国策 楚策一》:“于是楚王游于云梦……仰天而笑曰:‘乐矣,今日之游也。寡人万岁千秋之后,谁与此乐矣?’”
36、岁月蹉跎指无所作为地把时间荒废掉了。明 许三阶《节侠记 闺忆》:“你我蓬飘岭南,岁月蹉跎,音书断绝。”
37、岁序更新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来到了。
38、节变岁移节:节令;岁:年。节令变易,年岁转换。唐·牛肃《纪闻·牛应贞》:“今节变岁移,腊冬春首,照晴光于效甸,动暄气于梅柳,水解冻而绕轩,风扇和而入牖。”
39、消磨岁月消磨:虚度。虚度年月。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4回:“再说那舅太太只和姑娘这等消磨岁月,转瞬之间,早度过残岁,又到新年。”
40、日长似岁一天像一年一样长。形容时间过得太慢。宋 陆游《秋思》诗:“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
41、日久岁长见“日久天长”。《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我虽是不好嫁得你出家人,只是认做兄妹往来,谁禁得我?这便可以日久岁长的了。”
42、一岁九迁岁:年;迁:官职升迁。一年之内升迁九次。比喻官职升得极快。《南史·到撝传》:“上又数游撝家,怀其旧德,至是一岁三迁。”唐·韩愈《上张仆射书》:“虽日受千金之赐,一岁九迁其官,感恩则有之矣;将以称于天下曰知己,知己则未也。”
43、玩岁愒月同“玩岁愒日”。明·周圣楷《张居正本传》:“乃当事者玩岁愒月,卒不能以实应,即敷奏,徒文具耳。”
44、时和岁稔四时和顺,五谷丰收。用以称颂太平盛世。同“时和年丰”。《南齐书 王敬则传》:“救民拯弊,莫过减赋。时和岁稔,尚尔虚乏,傥值水旱,宁可熟念?”
45、旷岁持久旷:荒废,耽误;持:持续,拖延。荒废时间,长期拖延。唐·陆贽《论两河及淮西利害状》:“师徒之众寡不敌,然尚旷岁持久,师老费财。”
46、峥嵘岁月峥嵘:山势高峻的样子;引申为不平常;特别。形容不平凡的岁月。宋 廖行之《沁园春 和苏宣教韵》词:“峥嵘岁月,分阴可惜,一日三秋。”
47、压岁钱过阴历年时长辈给小孩儿的钱。清·曹雪芹《红楼梦》:“两府男妇小厮丫鬟亦按差役上中下行礼毕,散押岁钱、荷包、金银锞,摆上合欢宴来。”
48、虚延岁月虚:空,白白地;延:拖延。白白地拖延时间。晋·葛洪《抱朴子·勤求》:“我有秘书,便守事之,庶有异闻,而虚延岁月,妨资弃力,卒无所成。”
49、悬车之岁见“悬车之年”。清·梁章钜《归田琐记·七十致仕》:“若今日未及四十,早入仕途,则致仕之期,即不必以七十为限……故余两次引归,皆未及悬车之岁。”
50、国无宁岁宁:安宁。国家没有太平的日子。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45回:“国无宁岁,民无安时。”
51、百岁之好好:友爱。永久的好合。指男女结为夫妻。明 屠隆《昙花记 士女私奔》:“亦雅慕其才藻,故将图百岁之好,非仅邀一夕之欢。”
52、百岁千秋一百年,一千载。形容岁月漫长,历时很久。明 康海《王兰卿》第三折:“便活到百岁千秋索一死,则不如另寻个身计。”
53、岁朘月耗脧:缩减。日减月损,损耗越来越大。
54、年近岁逼逼:迫近。指已迫近年底。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0回:“又因年近岁逼,诸事烦杂不算外,又有林之孝开了一个人单子回来。”
55、日计不足,岁计有余每天算下来没有多少,一年算下来就很多了。比喻积少成多。也比喻凡事只要持之以恒,就能有很大收获。《淮南子·真训》:“其道可以大美兴,而难以算计举也。是故日计之不足,而岁计之有余。”
56、丰年稔岁稔:指庄稼成熟。五谷丰登的好年景。元·刘唐卿《降桑椹蔡顺奉母》第一折:“八方肃靖,东夷西戎仰化,南蛮北狄归降,贡麟凤献瑞呈祥,产禾苗丰年稔岁。”
57、免怀之岁谓三岁。《论语·阳货》:“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后因称三岁为“免怀之岁”。《论语·阳货》:“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58、引日成岁捱过一天像度过一年。形容思念的深切。《周书·文帝纪上》:“众之思公,引日成岁,愿勿稽留,以慰众望也。”
59、积日累岁形容时间长久。明 李东阳《求退录》:“或饮食过度,或劳佚不时,积日累岁,其来已久,以至元气弊亏,痰邪洨结。”
60、穷岁累月穷:尽。指经过很长的时间。形容连续不断,时间长久。清·黄宗羲《前乡进士泽望黄君圹志》:“及穿剥三藏,穷岁累月,稍稍出而观今之宗师者,发露其败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