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随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 1、随近逐便 | 就近,图方便。 | 《隋书·李密传》:“若随近逐便,先向东都,唐袆告之,理当固守。” |
| 2、傍柳随花 | 春天依倚花草柳树而游乐的情调。比喻狎妓。 | 北宋·程颢《春日偶成诗》:“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
| 3、男唱女随 | 指女方必须附和男方。形容夫妻和睦。 | 《孔丛子 嘉言》:“十五许嫁而后从夫,是阳动而阴应,男唱而女随之义也。” |
| 4、丰杀随时 | 丰:增加;杀:减少。随时代不同而作增减变动。 | 《晋书·礼志》:“礼典轨度,丰杀随时,虞、夏、商、周咸不相袭,盖有由也。” |
| 5、嫁狗随狗 | 比喻女子只能顺从丈夫。 | 宋 陈造《题六幺后》:“兰摧蕙枯昆玉碎,不如人家嫁狗随狗鸡随鸡。” |
| 6、随者唱喁 | 喁:应和的声音。指后者附和前者。形容随声附和。 | 战国·宋·庄周《庄子·齐物论》:“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 |
| 7、入乡随俗 | 到一个地方;就顺从当地习俗。常用以形容随遇而安。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大宁道宽禅师》:“虽然如是,‘且道入乡随俗一句作么生道?’良久曰:‘西天梵语,此土唐言。’” |
| 8、随地随时 | 见“随时随地”。 | 清·魏源《圣武记》第一卷:“居近珲春之库尔喀人,分驻佐领,随地随时编丁入军籍,统称为吉林之兵。” |
| 9、随行就市 | 谓按市场行情行事。 | |
| 10、随世沉浮 | 沉浮:在水面上出没。形容缺乏操守,随俗俯仰。亦作“与世沉浮”、“随俗浮沉”。 | 《零陵先贤传》:“君令子初随世沉浮,容悦玄德,交非其人,何足为高士乎?” |
| 11、随踵而至 | 踵:脚后跟。一个跟着一个前来。形容人来得多,接连不断。 | 《战国策·齐策三》:“子来,寡人闻之,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圣,若随踵而至也,今子一朝而见七士,则士不亦众乎!” |
| 12、随口乱说 | 随便乱说的。 | |
| 13、情随境变 | 情况变了,思想感情也随着变化。 | 明·袁宏道《叙小修诗》:“曾不知情随境变,字遂情生。” |
| 14、随寓而安 | 见“随遇而安”。 |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14卷:“安,谓随所寓而安,盖深于静也。” |
| 15、天随人原 | 上天顺从人的意愿。形容事态恰如所望。 | |
| 16、随风逐浪 | ①奔波;颠沛。②犹言随大流。 | 唐·吴融《商人》诗:“随风逐浪年年别,却笑如期八月槎。” |
| 17、百衣百随 | 什么都依从。形容一切都顺从别人。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十三卷:“做爷娘的百依百顺,没一事违拗了他。” |
| 18、随珠荆玉 | 同“随珠和璧”。 | 清·姚鼐《过程鱼门墓下作》诗:“随珠荆玉奇士,金匮名山见异书。” |
| 19、天随人愿 | 上天顺从人的意愿。指事物的发展正合自己的心愿。 | 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谁知天从人愿,到得我家,不上三日,添了一个满抱儿小厮。” |
| 20、随声吠影 | 比喻一经他人唆使,便不分是非曲直,对人大加攻击。 | 汉 王符《潜夫论 贤难》:“谚曰:一犬吠形,百犬吠声。” |
| 21、随风倒舵 | 犹言看风使舵。 | 宋·陆游《醉歌》:“相风使帆第一筹,随风倒舵更何忧。” |
| 22、言不诡随 | 诡随:随机应变。说话不谲诈善变。 | 唐·张说《齐黄门侍郎卢公神道碑》:“清明虚受,磊落标奇,言不诡随,行不苟合,游必英俊,门无尘杂。” |
| 23、萧规曹随 | 萧何定下的政策规章制度;曹参全盘继承。借指后人沿袭前人遗制。萧:萧何;西汉初年丞相;规:规矩;规章;曹:曹参;萧何死后;继任丞相;随:跟随;沿袭。 | 汉 扬雄《解嘲》:“夫萧规曹随,留侯画策,陈平出奇,功若泰山,响若阺隤。” |
| 24、随俗雅化 | 随着时俗风尚恰到好处地改变装饰。 | |
| 25、水性随邪 | 邪:不正派。比喻没有主见,不正派。 | 元·关汉卿《哭存孝》:“枉了他那眼霜卧雪,阿妈他水性随邪。” |
| 26、执鞭随镫 | 比喻因敬仰而愿意追随左右。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8回:“愿将军不弃,收为步卒,早晚执鞭随镫,死亦甘心。” |
| 27、随波逐流 | 随:跟着;逐:追赶;追随。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是随着别人走。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
| 28、随珠弹雀 | 比喻处理事情轻重失当,得不偿失。 | 先秦 庄周《庄子 让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以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 |
| 29、随乡入乡 | 到一个地方就按照这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生活。也比喻到什么地方都能适应。 | 先秦 庄周《庄子 山木》:“入其俗,从其令。” |
| 30、随方逐圆 | ①谓立身行事无定则。②根据物体的形状、地形的高低等作出与之相适应的设计构造。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58回:“和光混俗,惟其利欲是前,随方逐圆,不以廉耻为重。” |
| 31、蝇随骥尾 | 苍蝇附随在骐骥的尾巴上,便可腾飞千里。比喻依附于贤能或有名望者,必能得益。 | 语出《后汉书 隗嚣传》:“数蒙伯乐一顾之价,而苍蝇之飞,不过数步,即托骥尾,得以绝群。” |
| 32、随波漂流 | 随:跟从。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 | 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泥滞苟且,没而不觉,随波漂流,与熛俱灭者亦甚众多。” |
| 33、言出祸随 | 见“言出祸从”。 | 《明史·邹智传》:“吾非不欲言,言出则祸随,其谁吾听?” |
| 34、甘分随时 | 甘愿顺随时世环境。 | 元 无名氏《谇范叔》楔子:“常则是半生忙不遂,我平生志,居陋巷甘分随时。” |
| 35、修短随化 | 修:长;化:造化,旧指自然界的主宰者,迷信说法指运气、命运。人的寿命长短,随造化而定。 | 晋 王羲之《兰亭集序》:“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
| 36、随高逐低 | 犹言随高就低。 | 《豆棚闲话·介之推火封妒妇》:“那些人家,或老或少,或男或女,或拿根凳子,或掇张椅子,或铺条凉席,随高逐低,坐在下面,摇着扇子,乘着风凉。” |
| 37、随乡入俗 | 见“随乡入乡”。 | 明·汤显祖《邯郸记·望幸》:“则怕珍羞不齐,老皇帝也只得随乡入俗了。” |
| 38、随人俯仰 | 谓随波逐流,从俗浮沉。 | 清·包世臣《再与杨季子书》:“侯朝宗随人俯仰,致近徘优。” |
| 39、情随事迁 | 情:心情、感情;迁:变化。情况变了;思想感情也随着变化。 | 晋 王羲之《兰亭集序》:“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
| 40、随俗为变 | 俗:风俗。到什么地方就随什么风俗。 | 西汉·司马迁《史记·扁鹊列传》:“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 |
| 41、比肩随踵 | 犹比肩继踵。形容接连不断。 | 《韩非子 难势》;“且夫尧、舜、桀、纣千世而一出,是比肩随踵而生也,世之治者不绝于中。” |
| 42、随缘乐助 | 随着缘分的深浅,乐意捐助多少就捐助多少。 | 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二十九回:“这都是随缘乐助,本不能强人的,或多或少,却是未定,总求大人这里踊跃些便是。” |
| 43、随时施宜 | 同“随时制宜”。 | 宋·王安石《敕修南郊式表》:“推本知变,实有考于将来;随时施宜,亦不为乎无补。” |
| 44、不随以止 | 不跟随别人而半途停止。 | |
| 45、随行逐队 | 指跟着大家一道行动。 |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杨八老越国奇逢》:“众倭公然登岸,少不得放火杀人,杨八老虽然心中不愿,也不免随行逐队。” |
| 46、百依百随 | 形容什么都顺从。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1回:“这颜婆惜被那张三小意儿百依百随,轻怜重惜,卖俏迎奸。” |
| 47、百纵千随 | 什么都顺从。形容一切都顺从别人。 |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怎不记旧日夫妻情意,也曾有百纵千随。“ |
| 48、随侯之珠 | 比喻珍贵的物品 | 《文士传》:“随侯之珠,烛众士之好,南垠之金,登窈窕之首。” |
| 49、随事制宜 | 根据事实,采取适当措施。 | 宋 朱熹《朱子语类》卷三十七:“如道之正体,却一定于此,而随事制宜,自莫不当。” |
| 50、随声趋和 | 见“随声附和”。 | 宋·孔炜《文安谥议》:“其学务穷本原,不为章句训话,其持论雄杰卓立,不苟随声趋和。” |
| 51、随时度势 | 随:顺从;度:估量。根据当时的情况审度事势的发展趋向。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94回:“可见凡事须随时度势,敢作敢为,方可转祸为福。” |
| 52、随波逐浪 | ①随着波浪飘荡。②颠沛貌。③犹言随波逐流,随大流。④谓同行同止。 | ①唐·白居易《浪淘沙》词之六:“随波逐浪到天涯,迁客西还有几家。”②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三折:“详察这生分女作歹为非,更和这忤逆男随波逐浪。”③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四回:“七军乱窜,随波逐浪者,不计其数。” |
| 53、随波逐尘 | 犹言随波逐流。 | 明·高明《玉簪记·诳告》:“他是冰清玉润,怎便肯随波逐尘。” |
| 54、随意一瞥 | 匆匆地一瞥;不完全注意。 | |
| 55、你倡我随 | 倡:带头,倡导。指彼此呼应。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91回:“真是那狮吼之声,山鸣谷应,你倡我随。” |
| 56、彩凤随鸦 | 比喻女子嫁给才貌配不上好的人。 | 明 汤显祖《紫钗记 哭收钗燕》:“终不然到嫁了人,那里有彩凤去随鸦,老鹮戏弹牙。” |
| 57、澜倒波随 | 比喻言行无标准。 | 明 宋濂《<楚石禅师六会语>序》:“第近年以来,传者失真,澜倒波随,所趣日下。” |
| 58、随俗沉浮 | 顺随世俗,没有己见。 | 《晋书 文苑传 王沉》:“少有俊才,出于寒素,不能随俗沉浮,为时豪所抑。” |
| 59、一不压众,百不随一 | 少数敌不过多数。 | |
| 60、飞蓬随风 | 枯蓬随风飞。比喻人没有主见,态度随着情势而转变。 | 《后汉书·明帝纪》:“飞蓬随风,微子所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