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丝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丝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鸾胶凤丝指续娶的后妻。明·陈汝元《金莲记·湖赏》:“虽然如此,只怕春风暗里恨弃鱼,当垆偷写文君句,谩重寻鸾胶凤丝。”
2、世掌丝纶《礼记 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后中书省代皇帝草拟诏旨,称为掌丝纶。父子或祖孙相继在中书省任职的称为世掌丝纶。《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
3、品竹弹丝品:吹弄乐器;竹:指箫笛之类管乐器;丝:指琵琶、二胡之类弦乐器。指吹弹乐器。元·无名氏《货郎担》第四折:“又不会卖风流,弄粉调脂;又不会按宫商,品竹弹丝。”
4、鸟迹虫丝比喻极易消失的事物。清·蒋士铨《临川梦·了梦》:“养娘真信人也,多劳,可怜他把鸟迹虫丝收护的牢。”
5、击石弹丝谓奏乐。宋·秦观《代贺兴龙节表》:“加笾折俎,初偿露酎之醇;击石弹丝,始奏《钧天》之妙。”
6、丝毫不爽丝毫:形容极小,1分=1000丝=100毫=10厘;爽:差。一点儿也不差。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建康保宁光誉禅师》:“密远化机,丝毫不爽。”
7、藕断丝连连:牵连。藕已断开;丝还连接着。比喻表面上关系已断绝;而实际上仍有牵连。唐 孟郊《去妇》诗:“妾心藕中丝,虽断犹牵连。”
8、丝竹管弦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也指音乐。晋·王羲之《兰亭集序》:“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9、残丝断魂残:剩余;断:断绝;魂:魂魄。比喻即将死亡的生命。清·洪昇《长生殿·献发》:“奴身止鬖鬖发数根,这便是我的残丝断魂。”
10、九鼎一丝同千钧一发,比喻非常危急。明 宋濂《同公塔铭》:“呜呼,贤首之宗不振久矣,凛乎若九鼎一丝之悬。”
11、毛发丝粟比喻十分细小的事物。宋 欧阳洵《上欧阳内翰第一书》:“方是之时,天下之人,毛发丝粟之才,纷纷然而起。”
12、素丝良马以之为礼遇贤士之辞。《诗 鄘风 干旄》:“素丝纰之,良马四之。”郑玄笺:“素丝者以为缕,以缝纰旌旗之旒縿。”朱熹集传:“言卫大夫乘此车马,建此旌旄,以见贤者。”
13、染丝之变《墨子·所染》:“扞墨子呴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后因以“染丝之变”比喻本来相同的人或事物因受环境影响而变得不同。《墨子·所染》:“[墨子]见染丝者而叹曰:‘染於苍则苍,染於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
14、毫厘丝忽古代“分”以下四个微小长度单位的并称。喻指极微细的事物。《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我来时不知吃了多少苦楚,真个性命是毫厘丝忽上挣来的。”
15、春蚕到死丝方尽丝:双关语,思的谐音。比喻情深谊长,至死不渝。唐 李商隐《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6、弱管轻丝形容乐声轻柔细弱。
17、牵丝扳藤比喻东拉西扯地攀附。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你到底有啥心事?爽爽快快说。牵丝扳藤,惹得人肚肠根痒。”
18、吹竹调丝竹:管乐器;调:调弄;丝:弦乐器。指管弦乐合奏。泛指音乐活动。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吹竹调丝,行炙劝酒。”
19、藕断丝联藕已断开,但丝还长长地联系。比喻表面上断了关系,实际上仍有联系。宋 黄机《满庭芳 时欲之宫永兴》词:“人道郴阳无雁,奈情钟,藕断丝联。”
20、墨子泣丝比喻人变好变坏,环境的影响关系很大。《淮南子·说林训》:“墨子见练丝而泣之,为其可以黄可以黑。”
21、单丝不成线一根丝绞不成线。比喻个人力量单薄,难把事情办成。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9回:“为见解珍解宝是个好汉,有心要救他,只是单丝不成线,孤掌岂能鸣。”
22、一丝不乱一点也不紊乱。形容布置或收拾得非常整齐。
23、简丝数米简择丝缕,查点米粒。比喻工作琐细。孙诒让《〈札迻〉自叙》:“凡所考论,虽复简丝数米,或涉琐眉,于作述闳旨未窥百一。”
24、丝竹八音丝竹:弦乐和管乐,泛指音乐;八音:金、石、丝、木、竹、匏、土、革等八种乐器。指音乐。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杜夔传》:“夔善钟律,聪思过人,丝竹八音,靡所不能。”
25、慢条丝礼见“慢条斯理”。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1回:“你问他,我去时还在厨房里雌着,等他慢条丝礼儿才和面儿。”
26、丝分缕析缕:细致。形容细致而有条理的分析。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王振鹏》:“振鹏妙于界画,运笔和墨,丝分缕析,左右高下,俯仰曲折,方员平直,曲尽其体,而神气飞扬,不为法拘。”
27、丝析发解丝、发:指极其细微;解:分剖。比喻细密而有条理地分析剖解。明·宋濂《汪先生墓志铭》:“参以伊洛大儒传注之说,丝析发解,日攻月较,不故求为异,而亦不苟为同。”
28、一丝半粟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0回:“儿子不能挣得一丝半粟孝敬父亲,到要破费了父亲的产业,实在不可自比于人。”
29、丝发之功丝发:一根丝,一根头发。指功劳极微小。汉·蔡伯喈《上汉书十志疏》:“父子一门,兼爱恩宠,不能输写心力,以效丝发之功。”
30、毫发丝粟形容极其微小。宋·陈亮《跋焦伯强帖》:“诸公巨人踵武相接,天下毫发丝粟之才,皆得以牵连成就,况若伯强之卓然能自见者乎!”
31、青丝白马南朝梁普通年间,“有童谣曰:‘青丝白马寿阳来。’”其后侯景作乱,乘白马以青丝为缰,兵皆青衣,从寿春进军建康。见《梁书·侯景传》、《隋书·五行志上》。后因以“青丝白马”指作乱的人。南朝·梁·普通年间,“有童谣曰:‘青丝白马寿阳来。’”其后侯景作乱,乘白马以青丝为缰,兵皆青衣,从寿春进军建康。见《梁书·侯景传》、《隋书·五行志上》。
32、丝分缕解缕:细致;解:分剖。形容细致而有条理的分析。宋·赵令畴《侯鲭录》第五卷:“必须尽当时事理,如身履其间,丝分缕解,始终备尽,乃可以置议论。”
33、茧丝牛毛形容功夫细密。明 郎瑛《七修续稿 诗文》:“茧丝牛毛,充栋汗牛,字书之繁也;道听涂说,井蛙瓮鸡,学识之拘也。”
34、气咽声丝咽:阻塞。呼吸困难,声音细微。形容极度虚弱。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三折:“打的你气咽声丝。”
35、素丝羔羊指正直廉洁的官吏。《诗经 召南 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陀。”
36、繁丝急管繁:杂;丝:弦乐器;管:管乐器。指管弦之音繁密而急促。唐·韦应物《酒肆行》:“桃花飘俎柳垂筵,繁丝急管一时合。”
37、丝竹之音丝竹:弦乐和管乐,泛指音乐。指音乐的声音。春秋·齐·管仲《管子·七臣七主》:“材女乐三千人,钟石丝竹之音不绝。”
38、一丝不线,单木不林一根丝不能织成线,一棵树不能形成林。比喻一个人力量单薄,办不成事。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八回:“这福儿一丝不线,单木不林,也觉读的慢懈。”
39、铢积丝累同“铢积寸累”。元·脱脱《宋史》卷一百七十九:“当时漕司不量州军之力,一例均科,既有偏重之弊,于是郡县横敛,铢积丝累,江东、西之害尤甚。”
40、风丝不透透:通过,穿过。风刮不进,雨透不过。形容封闭十分紧密。清·李绿园《歧路灯》第91回:“村庄本不甚大,三百名官兵……团圆周匝,围得风丝不透。”
41、单丝不线一根丝纺不成线。①比喻单身,没有配偶。亦作“单丝不线,孤掌难鸣”。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二折:“说甚么单丝不线,我着你缺月再圆。”
42、治丝益棼整理蚕丝不找头绪;结果越整理越乱。比喻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对头;不但问题没解决反而更加复杂。棼:纷乱。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四年》:“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
43、蛛丝鼠迹蜘蛛的细丝,老鼠的痕迹。比喻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90回:“七绝一诗,拖起婚姻,有蛛丝鼠迹之妙。”
44、一丝两气形容人呼吸微弱,将要断气的样子。元 岳伯川《铁拐李》第三折:“我才离了三朝五日,儿也这其间哭的你一丝两气。”
45、无丝有线比喻尽管没有那样的事,但仍避不开嫌疑。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佛印师四调琴娘》:“娘子可速回。倘有外人见之,无丝有线,吾之清德一旦休矣。”
46、弹丝品竹吹弹乐器,谙熟音乐。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开场:“但咱们,虽宦裔,总皆通。弹丝品竹,那堪咏月与嘲风。”明 杨柔胜《玉环记 皋谒延赏》:“尽称我弹丝品竹,沉李浮瓜,此处当追赏。”
47、调丝品竹吹弹乐器。明·汤显祖《紫箫记·假骏》:“自家鲍四娘,调丝品竹,蚤谢同心;挟策追锋,还推老手。”
48、抱布贸丝布:古代一种货币;贸:买卖。带了钱,来买丝。借指和女子接近。亦指进行商品交易。《诗经 卫风 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49、分厘毫丝形容极细微。
50、蛛丝马迹蜘蛛丝;马蹄痕。比喻隐约可寻的线索。蛛丝:蜘蛛丝;马迹:马蹄印。唐 杨筠松《龙经 武曲星》:“抛梭马迹,蛛丝长,梭中自有丝不断。”
51、严丝合缝指缝隙严密闭合。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七回:“外省的地平,又多是用木板铺的,上面严丝合缝盖上,轻易看不出来。”
52、半丝半缕缕:线。半根丝,半缕线。形容数量少,价值极其微小的东西。清 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53、丝丝入扣每条丝线都从筘齿中穿过。比喻文章、艺术表演等细密合拍。扣:织绸的筘;丝丝:每一根丝。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此为丝丝入扣:‘暗中抛索,如道家所云三神山舟不得近,近者辄被风引回也。’”
54、寸丝半粟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0回:“儿子不能掐得寸丝半粟孝敬父亲,倒要破费了父亲产业,实在不可自比于人,心里愧恨之极!”
55、命若悬丝比喻生命垂危。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6回:“吾今命若悬丝,专望救援。”
56、履丝曳缟穿丝履,着缟衣。形容奢侈。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乘坚策肥,履丝曳缟。”
57、一丝不挂原为佛家语;比喻没有尘世俗念的丝毫牵挂。现形容赤身裸体。宋 黄庭坚《僧景宗相访寄法王航禅师》:“一丝不挂鱼脱渊,万古同归蚁旋磨。”
58、千丝万缕缕:线。千根丝;万条线。形容两者之间密切而复杂的联系。宋 辛弃疾《蝶恋花》:“会少离多看两鬓。万缕千丝,何况新来病。”
59、病去如抽丝形容病愈很快而且彻底。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第十章:“可是,这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就慢慢儿地养着吧,急也没用。”
60、治丝而棼谓理丝不找头绪,就会越理越乱。比喻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正确,使问题更加复杂。语本《左传·隐公四年》:“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语出《左传·隐公四年》:“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