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食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食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赋食行水赋:给予;行:奉。指送饭送水。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梁纪》:“或亲为众僧赋食行水,世颇以为失宰相礼。”
2、鸣钟食鼎见“鸣钟列鼎”。汉·张衡《西京赋》:“击钟鼎食,连骑相过。”
3、耳食之谈耳食:以耳吃食,指不加审察,轻信传闻。指听来的没有根据的话。清 阮葵生《茶余客话》卷六:“此耳食之谈,引经断狱,当不如是。”
4、食不知味同“食不甘味”。唐·白居易《初授给遗献书》:“臣所以授官已来,仅将十日;食不知味,寝不遑安;唯思粉身,以答殊宠,但未获粉身之所耳。”
5、凤食鸾栖鸾凤非竹实不食,非悟桐不栖。比喻高位或帝位。明·张凤翼《红拂记·髯客海归》:“我想起那李公子呵,所事撑达,与他争甚么凤食鸾栖。我自向碧梧中别寻支节。”
6、日旰忘食天色已晚仍顾不上吃饭。形容专心致志,勤勉不懈。《后汉书·儒林传上·尹敏》:“与班彪亲善,每相遇,辄日旰忘食,夜分不寝。”
7、箪食豆羹箪:盛饭的竹器;豆:古代盛食物的器皿。一箪饭食,一豆羹汤。指少量饮食。比喻小利。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上》:“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8、食无求饱饱:吃足。饮食不要求饱,指饮食要有节制。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9、帮虎吃食比喻帮助恶人做坏事。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94回:“先着了几个赖皮帮虎吃食的生员,在文庙行香的时节,出力讲了一讲。”
10、鲸吞蚕食像鲸鱼吞食一口吞下,像蚕吃桑叶逐步侵占。比喻用各种手段侵吞。清 王韬《英宜保土》:“若土耳机三土一旦为俄所鲸吞蚕食,则地兼三海,拓疆万里。”
11、食不遑味同“食不甘味”。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今臣居外,非不厚也,而寝不安席,食不遑味者,伏以为二方未克为念!”
12、酒食地狱陷入终日为酒食应酬而奔忙的痛苦境地。宋·朱彧《萍洲可谈》卷三:“东坡倅杭,不胜杯酌……疲于应接,乃号杭倅为酒食地狱。”
13、衣丰食饱丰:丰富;足:足够。指衣食充足,生活富裕。明·无名氏《群仙朝圣》第二折:“你看他衣丰食饱无闲事,齐念禾词大叫呼,端的是壮观皇都。”
14、食不兼肉吃饭不用两道肉食。谓饮食节俭。《尹文子·大道上》:“昔晋国若奢,文公以俭矫之,乃衣不重帛,食不兼肉,无几时,人皆大布之衣,脱粟之饭。”
15、西食东眠在西家吃饭,在东家睡觉。比喻贪利的人企图兼有两利。曾朴《孽海花》第31回:“别人知道是性命交关的事,又谁敢多嘴,倒放骥东兼收并蓄,西食东眠,安享一年多的艳福了。”
16、饮食起居指人的日常生活。宋·欧阳修《祭杜祁公文》:“公为辅弼,饮食起居,如陋巷之士。”
17、玉食锦衣锦衣:鲜艳华美的衣服;玉食:珍美的食品。精美的衣食。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魏书 常景传》:“锦衣玉食,可颐其形。”
18、鲜衣美食鲜:有光彩的。穿的是华丽的衣服,吃的是美味的食品。形容生活优裕。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七:“德称此时虽然借寓僧房,图书满案,鲜衣美食,已不似在先了。”
19、食言而肥食言:失信。指不守信用,只图自己占便宜。先秦 左丘明《左传 哀公二十五年》:“是食言多矣,能无肥乎?”
20、暴饮暴食又猛又急地大量吃喝,使身体失调。王朔《我是你爸爸》:“长得单薄这可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即使从现在起就牛肉牛奶地暴饮暴食,换出一身牛力气也得寒暑几载。”
21、衣食所安安:养;所安:养生的东西。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庄公十年》:“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2、狂饮暴食狂:纵情任性。大吃大喝
23、食古不化学了古代的知识未曾消化。比喻不能按现代情况理解运用古代的文化知识。清 恽向《题自作画册》:“可见定欲为古人而食古不化,画虎不成,刻舟求剑之类也。”
24、狗彘不食其余狗猪都不吃他剩下的东西。形容人极其卑鄙龌龊。《汉书·元后传》:“既无以报,受人孤寄,乘便利时,夺取其国,不复顾恩义,人如此者,狗猪不食其余,天下岂有而兄弟邪!”
25、衣食父母穿的和吃的都靠父母提供;指赖以为生的人。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你不知道,但来告状的,就是我衣食父母。”
26、三旬九食旬:十天叫一旬。三十天中只能吃九顿饭。形容家境贫困。汉·刘向《说苑·立节》:“子思居于卫,缊袍无表,二旬而九食。”晋·陶潜《拟古》诗:“三旬九遇食,十年著一冠。”
27、耳食之言耳食:耳朵吃饭。比喻耳杂吃进去的不知滋味。不加分辨的;指没有确凿的根据;未经思考分析的传闻。西汉 司马迁《史记 六国年表序》:“不察其始终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
28、旰食宵衣天色很晚才吃饭,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形容勤于政事。南朝 陈 徐陵《陈文帝哀策文》:“勤民听政,旰食宵衣。”
29、鼎食鸣钟亦作“鼎食鸣锺”。击钟列鼎而食。形容富贵人家生活豪侈。宋·王禹偁《贤人不家食赋》:“将期乎鼎食鸣钟,宁虞往吝。”
30、猛虎扑食老虎扑向食物。比喻动作猛烈而迅速老舍《赵子曰》:“赵子曰放下酒杯,猛虎扑食似的扑出去。”
31、饿虎扑食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比喻迅速地猛烈地向前冲去。明 吴承恩《西游记》:“双手使降妖杖丢一个丹凤朝阳饿虎扑食。”
32、食不餬口不能吃饱肚子。形容生活艰难困苦。
33、吐食握发同“吐哺握发”。晋·葛洪《抱朴子·交际》:“虽笔不集札,菽麦不辨,为之倒屣,吐食握发。”
34、省衣节食省:节约;节:节减。吃饭穿衣都很节省。形容节俭。清·徐大椿《洄溪道情·劝葬亲》:“劝世人只须得省衣节食,早早的送你爹娘入土,这就是造福之门。”
35、鹰挚狼食比喻凶狠地攫取和吞没。
36、去食存信比喻宁可失去粮食而饿死,也要坚持信义。春秋·鲁·孔丘《论语·颜渊》:“曰:‘去食。自古下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37、恶衣粝食粝:糙米。穿粗劣的衣服,吃糙米做的饭。形容生活俭朴。宋·苏轼《礼义信足以成德论》:“以为有国者皆当恶衣粝食,与农夫并耕而治一人之身,而自为百工。”
38、燕子衔食喻育子之艰辛。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二折:“且休说怀耽十月,只从小偎干就湿,儿口气抬举他偌大,恰便似燕子衔食。”
39、侯服玉食侯服:王侯之服;玉食:珍美食品。穿王侯的衣服,吃珍贵的食物。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东汉 班固《汉书 叙传下》:“荒殖其货。侯服王食,败俗伤化。”
40、攻苦食淡攻:做;若:艰苦;淡:清淡。做艰苦的工作,吃清淡的食物。形容刻苦自励。西汉 司马迁《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吕后与陛下攻苦食啖(淡),其可背哉。”
41、惜衣有衣,惜食有食惜:爱惜。爱惜衣服,才有衣服穿;爱惜粮食,才有粮食吃。指珍稀财物不浪费。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三卷:“怎么说福不可享尽?常言道:‘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42、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旧时俗语。意思是为了追求金钱,连生命都可以不要。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3回:“俗话说得好:‘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当时袁伯珍听得这些说话,便要从此发一宗洋财。”
43、强食自爱劝慰人的话。谓努力加餐,保重身体。东汉·班固《汉书·匡衡传》:“专精神,近医药,强食自爱。”
44、锦衣玉食锦衣:精美华贵的衣服;玉食:珍美的饮食。华丽的服装;珍美的饮食。形容生活豪华奢侈。北齐 魏收《魏书 常景传》:“夫如是,故绮阁金门,可安其宅;锦衣玉食,可颐其形。”
45、食宿相兼比喻幻想同时实现两个互相矛盾的目标。汉 应劭《风俗通 两袒》:“齐人有女,二人求之。……父母疑不能决,问其女:‘定所欲适,难指斥言者,偏袒令我知之。’女便两袒,怪问其故。云:‘欲东家食,西家宿。’”
46、因噎废食噎:食物堵塞在咽喉;废:停止;食:吃。因吃东西卡过喉咙;从此就停止吃东西。比喻偶然受了一次挫折;就停止不干。汉 刘向《说苑》:“一噎之故,绝谷不食。”
47、易子而食子:指儿女。原指春秋时宋国被围,城内粮尽,百姓交换子女以当食物。后形容灾民极其悲惨的生活。《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48、袭衣兼食袭:全套衣服;兼:加倍。成套衣服,多盘菜肴。比喻生活富裕。明·何景明《徐太母潘氏墓志铭》:“居家甚勤俭,无袭衣兼食,然施族仁下,不有所害。”
49、食箪浆壶为欢迎所拥护的军队,用箪盛饭,用壶盛水,进行犒劳。语本《孟子 梁惠王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语出《孟子·梁惠王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50、蛇食鲸吞蛇食:像蛇一样吞食。鲸吞:像鲸一样吞咽。比喻强者逐步并吞弱者。隋·薛道衡《老氏碑》:“天齐地轴之所,蛇食鲸吞;铜陵、玉垒之区,狼顾鸱跱。”
51、饥不遑食同“饥不暇食”。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虽有糇粮,饥不遑食。”
52、节衣素食节:节减;素:蔬菜类食物。省吃俭用,生活节俭。《新华日报》1994.1.8:“节衣素食已经成了他的生活习惯。”
53、丰衣足食穿的吃的都很充足富裕。形容生活富足。五代 齐已《病中勉送小师往清凉山礼大圣》诗:“丰衣足食处莫住,圣迹灵踪好遍寻。”
54、狼飡虎食同“狼餐虎咽”。
55、衣食之谋谋:计谋。维持生活的办法。宋·陆游《谢参政启》:“比坐啼号之迫,浪为衣食之谋。投檄无缘,强颜可笑。”
56、食不求甘饮食不求甘美。形容生活节俭。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吾为天下母,而身服大练,食不求甘,左右但著帛布。”
57、废食忘寝废:停止;寝:睡觉。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致志。唐·王勃《送劼赴太学序》:“废食忘寝,涣然有所成望然。”
58、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饱:吃足;终日:整天。整天吃得饱饱的,什么事也不干,什么事也不思考。春秋·鲁·孔丘《论语·阳货》:“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59、食少事烦每日吃饭很少,可是处理的事务非常繁重。形容工作辛劳,身体不佳。《晋书 宣帝纪》:“先是,亮(诸葛亮)使至,帝问曰:‘诸葛公起居何如?食可几(许)米?’对曰:‘三四升。’次问政事,曰:‘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
60、衣锦食肉穿锦绣衣裳,吃肉食。形容生活富足。亦借指居官食禄。《商君书 算地》:“刑人有列,则君子下其位;衣锦食肉,则小人冀其利。”《前汉书平话续集》卷上:“信(韩信)望衣锦食肉,谁指望夺印怀仇,不似芒荡山下累求良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