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食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食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曝背食芹谦言微薄之献。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杨朱》:“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又《列子·杨朱》:“乡豪取而尝之,蜇于口,惨于腹。”
2、灭此朝食此:代词;指敌人;朝食:吃早饭。意思是消灭了这伙敌人再吃早饭。表示消灭敌人的急切心情或对敌人的仇恨蔑视。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二年》:“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
3、辍食吐哺辍:停止;哺:口中的食物。停止用饭,吐出口中含的食物。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汉王辍食吐哺,骂曰:‘竖儒,几败而公事!’”
4、虎口夺食从老虎嘴里抢夺食物。比喻十分危险的事情或十分勇敢的行为。王朔《千万别把我当人》:“只要国内出产,全国人民不吃,虎口夺食也要给你弄来。”
5、衣单食薄衣裳单薄,食物很少。形容生活困苦。毛泽东《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例如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军队,待遇最为菲薄,衣单食薄,弹药不继,医疗不备。”
6、菲衣恶食菲:微,薄。简单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宋史·李韶传》:“九重菲衣恶食,卧薪尝胆,使上下改虑易听,然后可图。”
7、食古不化学了古代的知识未曾消化。比喻不能按现代情况理解运用古代的文化知识。清 恽向《题自作画册》:“可见定欲为古人而食古不化,画虎不成,刻舟求剑之类也。”
8、食案方丈同“食前方丈”。汉·桓宽《盐铁论·孝养》:“高台极望,食案方丈,而不可谓孝。”
9、缩衣节食省吃省穿。泛指生活节俭。宋 陆游《剑南诗稿 秋获歌》:“我愿邻曲谨盖藏,缩衣节食勤耕桑。”
10、井渫不食亦作“井渫莫食”。谓井虽浚治,洁净清澈,但不被饮用。比喻洁身自持,而不为人所知。语出《易·井》:“井渫不食,为我心恻。”王弼注:“渫,不停污之谓也。”孔颖达疏:“井渫而不见食,犹人修已全洁而不见用。”语出《易·井》:“井渫不食,为我心恻。”王弼注:“渫,不停污之谓也。”孔颖达疏:“井渫而不见食,犹人修已全洁而不见用。”
11、菲食薄衣菲:微薄。微薄的衣服,粗劣的食物。形容生活十分俭朴。《梁书·武帝纪上》:“其中有可以率先卿士,准的甿庶,菲食薄衣,请自孤始。”
12、恶衣薄食衣:衣服;薄:淡薄;食:事物。形容生活清苦。《文中子 事君》:“恶衣薄食,少思寡欲。”
13、去食存信比喻宁可失去粮食而饿死,也要坚持信义。春秋·鲁·孔丘《论语·颜渊》:“曰:‘去食。自古下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14、狗鼠不食汝余食:吃。狗猪都不吃他剩下的东西。形容人的品行极其卑鄙龌龊。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因不复前而叹曰:‘狗鼠不食汝余,死故应尔。’至山陵,亦竟不临。”
15、衣锦食肉穿锦绣衣裳,吃肉食。形容生活富足。亦借指居官食禄。《商君书 算地》:“刑人有列,则君子下其位;衣锦食肉,则小人冀其利。”《前汉书平话续集》卷上:“信(韩信)望衣锦食肉,谁指望夺印怀仇,不似芒荡山下累求良士。”
16、侯服玉食侯服:王侯之服;玉食:珍美食品。穿王侯的衣服,吃珍贵的食物。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东汉 班固《汉书 叙传下》:“荒殖其货。侯服王食,败俗伤化。”
17、足食足兵食:粮食;兵:武器。粮食充足,武备修整。《论语·颜渊》:“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18、食甘寝宁吃得香甜,睡得安稳。形容心绪宁静。西汉·刘安《淮南子·诠言训》:“患解忧除,然后食甘寝宁,居安游乐。”
19、觅衣求食觅:寻找。寻找穿的和吃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看你既不是官员赴任,又不是买卖经商,更不是觅衣求食,究竟有什么要紧的勾当?”
20、尸禄素食尸:居位;尸禄:受禄而不尽职。空食俸禄而不尽其职,无所事事。三国·魏·曹丕《上书三禅让》:“昔有蘧敖逃禄,传载其美,所以浊世,励贪夫,贤于尸禄素食之人也,故可得而小。”
21、食箪浆壶为欢迎所拥护的军队,用箪盛饭,用壶盛水,进行犒劳。语本《孟子 梁惠王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语出《孟子·梁惠王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22、生众食寡众:多;寡:少。生产的多,消费的少。形容财富充足。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23、足兵足食见“足食足兵”。宋·胡錡《耕禄稿·代田万顷到任谢表》:“秉戈执耒,宜为足兵足食之思;牧马饭牛,盍讲且战且耕之政。”
24、食味方丈同“食前方丈”。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问》:“昔吾先君桓公善饮酒穷乐,食味方丈。”
25、西食东眠在西家吃饭,在东家睡觉。比喻贪利的人企图兼有两利。曾朴《孽海花》第31回:“别人知道是性命交关的事,又谁敢多嘴,倒放骥东兼收并蓄,西食东眠,安享一年多的艳福了。”
26、伴食中书指执政大臣庸懦而不堪任事。《宋史 胡铨传》:“孙近傅会桧议,遂得参知政事,天下望治有如饥渴,而近伴食中书,漫不敢可否事。”
27、削衣贬食削:削减;贬:降低。削减衣服,降低饮食水准。比喻省吃俭用,节衣缩食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时公私有余,削衣贬食,不立资遗,以班亲旧朋友为义。”
28、艰食鲜食艰食:指人力耕种的五谷粮食;鲜食:指鸟兽鱼鳖等鲜货。指五谷粮食和鱼鲜。
29、食指众多食指:比喻家庭人口。家庭人口多。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食指众多,赡畜非易。”
30、赋食行水赋:给予;行:奉。指送饭送水。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梁纪》:“或亲为众僧赋食行水,世颇以为失宰相礼。”
31、不食马肝相传马肝有毒,食之能致人于死。比喻不应研讨的事不去研讨。东汉 班固《汉书 辕固传》:“上曰:‘食肉毋食马肝,未为不知味也;言学者毋言汤武受命,不为愚。’”
32、食不糊口糊口:吃粥,比喻生活艰难。连粥都喝不饱肚子。形容生活艰难。唐·陈子昂《汉州雒县令张君吏人颂德碑》:“流亡初复,贫鞠兼半,食不糊口,力未赡农。”
33、不食人间烟火食:吃;烟火:熟食。比喻人有出世之想或诗画立意高超,言词清丽。宋·阮阅《诗话总龟》第九卷:“东坡读其诗,叹息云:‘此不是吃烟火食人道底言语。’”
34、饱食思淫欲饱:吃足;食:吃;淫:邪恶。指生活安逸,容易起淫念。明·罗贯中《三遂平妖传》第35回:“锦衣玉食,合着了俗语饱食思淫欲这句了。”
35、丰衣足食穿的吃的都很充足富裕。形容生活富足。五代 齐已《病中勉送小师往清凉山礼大圣》诗:“丰衣足食处莫住,圣迹灵踪好遍寻。”
36、食不充饥犹言食不果腹。南朝·宋·刘彧《立晋熙王嗣诏》:“而诸孙纩不温体,食不充饥,付之姆你之手。”
37、食不求饱饱:吃足。饮食不要求饱,指饮食要有节制。东汉·班固《汉书·盖宽饶传》:“宽饶居不求安,食不求饱,进有忧国之心,退有死节之义。”
38、且食蛤蜊《南史·王融传》:“(融)诣王僧佑,因遇沉昭略,未相识。昭略屡顾盼,谓主人曰:‘是何年少?’融殊不平,谓曰:‘仆出于扶桑,入于汤谷,照耀天下,谁云不知,而卿此问?’昭略云:‘不知许事,且食蛤蜊。’”后用以指姑置不问。《南史·王融传》:“(融)诣王僧佑,因遇沉昭略,未相识。昭略屡顾盼,谓主人曰:‘是何年少?’融殊不平,谓曰:‘仆出于扶桑,入于汤谷,照耀天下,谁云不知,而卿此问?’昭略云:‘不知许事,且食蛤蜊。’”
39、恶衣菲食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梁书·太祖张皇后等传序》:“高祖拨乱反正,深鉴奢逸,恶衣菲食,务先节俭。”
40、箪食壶浆箪: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食:食物;浆:汤用箪盛饭;用壶盛汤;犒劳军队。形容人民群众热情迎接和款待自己所爱戴的军队。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
41、背惠食言指忘恩失信。《周书 杨荐传》:“荐至蠕蠕,责其背惠食言,并论结婚之意。”
42、人浮于食浮:超过,多余。食:指俸禄。原指人的才能超过所得的俸禄。后比喻人员太多超过了工作的需要。亦作“人浮于事”。西汉·戴圣《礼记·坊记》:“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
43、啜食吐哺辍:中止,停止。停止用饭,吐出口中含的食物。《史记·留侯世家》:“汉王辍食吐哺,骂曰:‘竖儒,几败而公事!’”
44、朝趁暮食白天挣了钱,晚上才有饭吃。形容生活十分贫困。元 孙仲章《勘头巾》第一折:“人都叫我王小二……家中穷窘,朝趁暮食。”
45、暴饮暴食又猛又急地大量吃喝,使身体失调。王朔《我是你爸爸》:“长得单薄这可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即使从现在起就牛肉牛奶地暴饮暴食,换出一身牛力气也得寒暑几载。”
46、不耕而食,不蚕而衣耕:翻松田土以备播种;蚕:养蚕。不种田却有饭吃,不养蚕却能穿丝绸。形容不劳而获。汉·桓宽《盐铁论·相刺》:“而无益于理,往来浮游,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47、发愤忘食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48、雕盘绮食精美的器皿及食物。唐·李白《扶风豪士歌》:“雕盘绮食会众客,吴歌赵舞香风吹。”
49、狗彘不食其余狗猪都不吃他剩下的东西。形容人极其卑鄙龌龊。《汉书·元后传》:“既无以报,受人孤寄,乘便利时,夺取其国,不复顾恩义,人如此者,狗猪不食其余,天下岂有而兄弟邪!”
50、帮虎吃食比喻帮助恶人做坏事。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94回:“先着了几个赖皮帮虎吃食的生员,在文庙行香的时节,出力讲了一讲。”
51、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饱:吃足;终日:整天。整天吃得饱饱的,什么事也不干,什么事也不思考。春秋·鲁·孔丘《论语·阳货》:“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52、不食之地不食:不生产粮食。指不能耕种的土地。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上》:“我死则择不食之地而葬我焉。”
53、布衣疏食疏:通“蔬”,蔬菜。穿布衣,吃粗粮。形容生活俭朴。东汉·班固《汉书·王吉传》:“去位家居,亦布衣疏食。”
54、杀衣缩食犹节衣缩食。明·宁濂《故丽水叶府君墓铭》:“家虽贫,杀衣缩食,葬宗党十余丧。”
55、不食烟火①指不吃熟食。道家修炼主张绝粒却谷,不吃世间烟火物。②指诗文立意高超,言词清丽,不同凡俗。《终有报》第一回:“人都道他不食烟火,体气欲仙。”
56、食辨劳薪形容见识卓越。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术解》:“荀勖尝在晋武帝坐上食笋进饭,谓在坐人曰:‘此是劳薪所炊也。’坐者未之信,密遣问之,实用故车脚。”
57、食荼卧棘吃苦菜,睡粗草。形容初民的生活艰苦。清·王夫之《老庄申韩论》:“老庄乱之也,然而心犹人之心,天下则已异乎食荼卧棘之天下矣。”
58、衣食所安安:养;所安:养生的东西。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庄公十年》:“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59、锦衣玉食锦衣:精美华贵的衣服;玉食:珍美的饮食。华丽的服装;珍美的饮食。形容生活豪华奢侈。北齐 魏收《魏书 常景传》:“夫如是,故绮阁金门,可安其宅;锦衣玉食,可颐其形。”
60、帮狗吃食比喻帮坏人作坏事。同“帮虎吃食”。高玉宝《高玉宝》第四章:“这个万瞎子……专给保长溜须拍马,对穷人却是敲诈勒索,最能帮狗吃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