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时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时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时运亨通指时运好,诸事顺利。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一折:“终有日时运亨通,封侯拜相,扬名六国。”
2、此一时彼一时指时间不同,情况亦异,不能相提并论。语出《孟子 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3、玩时贪日见“玩时愒日”。明·宋濂《<刘兵部诗集>序》:“濂也以缪悠之资,玩时贪日,不能成一章。”
4、切合时宜十分符合当时的需要或潮流
5、时过境迁迁:变化。时间一过去;境况就会发生变化。清 颐琐《黄绣球》:“如此歇了好几日,黄绣球与黄通理事过境迁,已不在心上。”
6、济时行道济:救助。拯救时世,推行王道仁教。明·杨澄《陈伯玉先生文集后序》:“岂足以知先生之术济时行道,忠忧之心进进不已哉。”
7、权时制宜斟酌形势随机应变。汉·王充《论衡·答佞》:“人操行无恒,权时制宜,信者欺人,直者曲挠。”
8、遵养晦时同“遵养时晦”。唐·陈子昂《感遇》诗之十一:“浮云不足贵,遵养晦时文。”
9、适俗随时犹言顺应时俗。唐·刘知畿《史通·杂说中》:“案绰文虽去彼淫丽,存兹典实,而陷于矫枉过正之失,乖天适俗随时之义。”
10、时不我待时间不会等待我们。指要抓紧时间。清 秋瑾《赠蒋鹿珊先生言志且为他日成功之鸿爪也》:“事机一失应难再,时乎时乎不我待!”
11、有志无时有抱负而时运不济。《后汉书·赵歧传》:“汉有逸人,姓赵名嘉。有志无时,命也奈何!”
12、时移俗易移:变动;易:改换。时代变了,社会风气也变了。西汉 刘安《淮南子 齐俗训》:“是故世异则事变,时移则俗易。”
13、名重一时一时期内名声很大,受到广泛重视。亦作“名震一时”、“名得当时”、“名噪一时”、“名倾一时”。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卷二十七:“师住径山时,名重一时,如侍郎张公子韶,状元汪公圣锡少卿、冯公济川俱问道。”
14、遭时定制谓因时势而规定法制。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崔骃传》:“故圣人执权,遭时定制,步骤之差,各有云设。”李贤注:“遭遇其时而定法制,不循于旧也。”
15、迁延过时迁延:拖延。拖延错过时机。明·徐光启《农政全书·营治》:“迁延过时,秋苗亦误锄治。”
16、时乖运舛舛:违背,不相合。时运不顺,命运不佳。指处境不顺利。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六回:“不意时乖运舛,登时也就遇害。”
17、独步当时指在当时独一无二,没有可以相比的。《晋书·陆喜传》:“文藻宏丽,独步当时;言论慷慨,冠乎终古。”
18、时移势迁时候不同,情况也发生了变化。元·施惠《幽闺记·招商谐偶》:“说甚么宦室门楣,寒士寻常,望若云霄;时移势迁,为地覆天翻,君去民逃。”
19、赫赫时名赫赫:显耀盛大的样子;名:名声。非常显赫的名声。唐·戴叔伦《暮春感怀》诗:“悠悠往事杯中物,赫赫时名扇外尘。”
20、独步一时独步:独一无二。形容当代独一无二;无与伦比。《宣和画谱 郭熙》第11卷:“论者谓熙独步一时,虽年老落笔益壮,如随其年貌焉。”
21、黄金时间指广播电视在一天中收听、收视人数最多的时间。《文汇报》:“黄金时间黄金节目……欢迎中外厂商特约播出广告。”
22、动不失时时:时宜,时机。行动不失时机。指不做不切合时宜的事。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机。”
23、名噪一时指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清 宣鼎《夜雨秋灯录三集 科场》:“朱半仙,时文中之能手也,名噪一时。”
24、冠绝一时冠绝:遥遥领先,位居第一。形容在某一时期内超出同辈,首屈一指。《晋书·刘聪载记》:“十王习击刺,猿臂善射,弯弓三百斤,膂力骁捷,冠绝一时。”
25、更待何时更:再,复。指不必再等待,已到了该说该做的时候。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临济玄禅师法嗣》:“我将手向伊面前横两横,到这里却去不得,似这般瞎汉不打更待何时?”
26、较时量力较:比较;量:估量。衡量时机和实力。宋·朱熹《答张敬夫书》:“又须审度彼己,较时量力,定为几年之规,若孟子,大国五年,小国七年之说。”
27、敬授人时亦作“敬授民时”。《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蔡沉集传:“人时,谓耕获之候”。《史记·五帝本纪》引作“敬授民时”。谓将历法付予百姓,使知时令变化,不误农时。后以“敬授人时”指颁布历书。《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蔡沉集传:“人时,谓耕获之候”。《史记·五帝本纪》引作“敬授民时”。
28、枉费时日枉:徒然;日月:光阴。白白浪费时光。清·黄宗羲《李杲堂文钞序》:“今之为时文者,无不望其速成,其肯枉费时日于载籍乎。”
29、天时地利人和指作战时的自然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和人心的向背。《孟子 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孙膑兵法 月战》:“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
30、时无再来时机错过,不会再来。激励人要抓紧时机。宋 邵雍《不再吟》:“春无再至,花无再开;人无再少,时无再来。”
31、时诎举赢见“时绌举赢”。
32、时和岁丰四时和顺,五谷丰收。用以称颂太平盛世。同“时和年丰”。宋 苏轼《论赏罚及修河事》:“太宗皇帝每见时和岁丰,雨雪应时,辄喜不自胜,举酒以属群臣。”
33、切中时病切:切合;中:恰好对上;病:害处。指发表的言论正好击中当时社会的弊病。宋 龚明之《中吴纪闻 王彦光》:“彦光时主丽水簿,慨然上疏陈十弊,皆切中时病。”
34、相时而动相时:看准时机。观察对自己有利的时机而行动。《左传·隐公十一年》:“许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矣。”
35、通时达变同“通权达变”。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01回:“客新有从山东来者,曰蔡泽,其人有王伯之才,通时达变,足以寄秦国之政。”
36、遵养时晦遵:遵循,按照;时:时势;晦:隐藏。原为颂扬周武王顺应时势,退守待时。后多指暂时隐居,等待时机。《诗经 周讼 酌》:“于铄王师,遵养时晦。”
37、不时之须不时之需。指随时的、不是预定时间的需要。宋 苏轼《后赤壁赋》:“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38、应时而生指应天命而产生。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姚华《曲海一勺》:“文章应时而生,体各有当。”
39、运蹇时低同“运蹇时乖”。明·谢谠《四喜记·翠阁耽思》:“相抛万里,想合受凄凉,是我运蹇时低。”
40、利时及物救世济物。明·方孝孺《与卢编修希鲁书》:“幸以古人自勉,以利时及物为己任,俾孤陋者所企效而取法焉。”
41、传诵一时诵:称诵、传述。在某一个时期内,人们到处传述。鲁迅《洋服的没落》:“这故事颇为传诵一时……不过其中是带一点反对革命的意味的。”
42、彼一时,此一时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43、匡时济俗匡:纠正;济:救助。拯救社会时局和风气,使之归于正道。唐 元稹《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一道》:“故禹拜昌言而嘉猷罔伏,汉征极谏而文学稍进,匡时济俗,罔不率繇。”
44、顺天应时顺:顺从。应:适应。时:时机。指上要遵从天命,下要适应时机。《晋书·羊祜传》:“先帝顺天应时,西平巴蜀,南和吴会,海内得以休息,兆庶有乐安之心。”
45、时时刻刻每时每刻或每一个时刻。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47回:“因此他两个日夜趋奉,时时刻刻赶着凑趣不迭,都想着要从山西发发财。”
46、玩日愒时犹言玩时愒日。清·谭嗣同《兴算学议·浏阳兴算学记》附录《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其质地不近不能造就,及玩日愒时并无门径,应避贤路,兼重既禀,若是者去;规避不与者,亦即开缺。”
47、烜赫一时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威势很盛。烜赫:气势很盛;一时:一个时期。宋 王安石《上杜学士书》:“虽将相大臣,气势煊赫,上所尊宪。”
48、使民以时时:农时。执政者要按照农时使用民力。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49、千岁一时犹千载一时。《晋书·慕容云载记》:“机运难邀,千岁一时,公焉得辞也。”
50、随时随地①谓依照当时当地情形;在不同的时间、地点。②任何时间、地点;时时处处。清·周中孚《郑堂札记》卷一:“游山诗有时地之异宜,随时随地,设色布景,否者皆陈言也。”
51、量时度力衡量时势,估计力量。《元史·太宗本纪》:“帝有宽弘之量,忠恕之心,量时度力,举无过事。”
52、喧嚣一时喧嚣:叫嚣。叫嚣了很短的时间。指昙花一现的事物。《魏书·韩麒鳞传》:“长矜争之心,恣喧嚣之慢。”
53、祥风时雨形容风调雨顺。多比喻恩德。晋·袁宏《后汉纪·章帝纪》:“夫人道得于下,则阴阳和于上,然后祥风时雨,覆被远方,则夷狄慕德重泽而至矣。”
54、运拙时艰同“运蹇时乖”。元·陈以仁《存孝打虎》第二折:“便似班定远在玉门关,空学的兵书战策,争奈运拙时艰,淹留在此去住无门。”
55、时异势殊谓时代、情势等都已起了变化。明·张居正《答朱谨吾辞建亭》:“时异势殊,陵谷迁变。”
56、时清海宴时世清平,四方安定。《敦煌曲子词·献忠心》:“时清海宴定风波,恩光六塞,瑞气遍山坡。”
57、艳绝一时绝:极。姿色艳丽,冠绝一代。唐·许尧佐《章台柳传》:“其幸姬曰柳氏,艳绝一时,喜谈谑,善讴咏。”
58、一时之标标:出色。一个时期里最出众的人物。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王徐徐答曰:‘亡叔是一时之标,公是千载之英。’一坐欢然。”
59、不时之需不时:不定什么时候。随时的需要;也作“不时之须”。宋 苏轼《后赤壁赋》:“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60、无补于时时:时势。对时势没有什么帮助。宋·苏舜钦《答杜公书》:“今虽能涬然引去,无补于时,亦安是以为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