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时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时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及时雨指庄稼正需要雨水时下的雨。比喻适时的帮助。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8回:“如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
2、显赫一时显赫:有名声有权势地位的。在一个短时期内名声权势极大。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窦宪传》:“权贵显赫,倾动京都。”
3、顺天应时顺:顺从。应:适应。时:时机。指上要遵从天命,下要适应时机。《晋书·羊祜传》:“先帝顺天应时,西平巴蜀,南和吴会,海内得以休息,兆庶有乐安之心。”
4、玩岁愒时同“玩岁愒日”。元·揭傒斯《刘福墓志铭》:“愚卤鄙陋者,或媮嫚优游得以玩岁愒时,此刘孟介至于呕血而死也。”
5、立时三刻立刻、马上。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1回:“有天听了朋友一句玩笑话,便立时三刻逼我母亲出去,一刻不能相容。”
6、威仪孔时威仪:庄严的仪容和举止;孔:甚,很。仪容严肃,举止庄重,很合时宜。《诗经·大雅·既醉》:“威仪孔时,君子有孝子。”
7、黄金时间指广播电视在一天中收听、收视人数最多的时间。《文汇报》:“黄金时间黄金节目……欢迎中外厂商特约播出广告。”
8、弥日亘时弥:满;亘:连续。指一天到晚。《南史·刘穆之传》:“言谈赏笑,弥日亘时,未尝倦苦。”
9、每时每刻每分钟,每一时刻。毛泽东《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给蒋介石的两个电报》:“现在日本侵略者尚未实行投降,而且每时每刻都在杀中国人。”
10、时殊风异时:时代。风:风俗。殊、异:不同。时代不同,风俗也不同。
11、良时吉日美好的时辰,吉利的日子。后常用以称宜于成亲的日子。同“良辰吉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八回:“新道台择了接印日期,颁了红谕出去,到了良时吉日,便具了朝衣朝冠,到衙门接印。”
12、时通运泰泰:平安。时运通泰。形容时世遭遇都很顺利安泰。《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且忍耐在家里,俟时通运泰必有发迹的分也。”
13、烜赫一时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威势很盛。烜赫:气势很盛;一时:一个时期。宋 王安石《上杜学士书》:“虽将相大臣,气势煊赫,上所尊宪。”
14、同时并举举:举行。在同一时间内进行。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70章:“吴进攻河南前,曾与阎锡山……等相约同时并举。”
15、遭际时会同“遭遇际会”。陈夔龙《梦蕉亭杂记》卷一:“厥后遭际时会,擢授京尹。”
16、时光似箭,日月如梭梭:织布机上引导纬纱与经纱交织的构件。形容时间过得很快。《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时光似箭,日月如梭,也有一年以上。”
17、命蹇时乖命运不济,遭遇坎坷。明 沈采《千金记 遇仙》:“只恐命蹇时乖,且自存心守己。”
18、年丰时稔稔:庄稼成熟。年成好,庄稼大丰收。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4回:“今岁倒也年丰时稔,怎么这观里作荒吃人。”
19、丰杀随时丰:增加;杀:减少。随时代不同而作增减变动。《晋书·礼志》:“礼典轨度,丰杀随时,虞、夏、商、周咸不相袭,盖有由也。”
20、旷日累时累:积累。耗费时日,拖延很久。宋 曾巩《为人后议》:“今世议者纷纷,至于旷日累时,不知所决者,盖由不考于礼,而率其私见也。”
21、名重一时一时期内名声很大,受到广泛重视。亦作“名震一时”、“名得当时”、“名噪一时”、“名倾一时”。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卷二十七:“师住径山时,名重一时,如侍郎张公子韶,状元汪公圣锡少卿、冯公济川俱问道。”
22、黄金时代指人一生中最宝贵的时期。也指经济、文化最繁荣兴旺的时期。廖仲恺《中国人民和领土在新国家建设上之关系》:“自己不想个正当方法奋斗去,却敛着手等候那黄金时代来碰他。”
23、济时行道济:救助。拯救时世,推行王道仁教。明·杨澄《陈伯玉先生文集后序》:“岂足以知先生之术济时行道,忠忧之心进进不已哉。”
24、时诎举赢见“时绌举赢”。
25、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暂时祸福不测:料想不到。比喻有些灾祸的发生,事先是无法预料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回:“李足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暂时祸福’,你怎么就保得无事?”
26、不识时务不识:不认识;务:事务;时务:当前的重大事情或形势。不认识时代的潮流或当前的形势。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张霸传》:“时皇后兄虎贲中郎将邓骘,当朝贵盛,闻霸名行,欲与结交,霸逡巡不答,众人笑其不识时务。”
27、适俗随时犹言顺应时俗。唐·刘知畿《史通·杂说中》:“案绰文虽去彼淫丽,存兹典实,而陷于矫枉过正之失,乖天适俗随时之义。”
28、逢时遇节时:季节;节:节气。遇到四季节令。指过年过节的时候。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五回:“逢时遇节,俱赏金银。”
29、待势乘时势:形势。静观形势,利用时机。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一折:“据先生甘贫守困,待势乘时,所谓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之物。”
30、枉费时日枉:徒然;日月:光阴。白白浪费时光。清·黄宗羲《李杲堂文钞序》:“今之为时文者,无不望其速成,其肯枉费时日于载籍乎。”
31、遭时定制谓因时势而规定法制。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崔骃传》:“故圣人执权,遭时定制,步骤之差,各有云设。”李贤注:“遭遇其时而定法制,不循于旧也。”
32、传诵一时诵:称诵、传述。在某一个时期内,人们到处传述。鲁迅《洋服的没落》:“这故事颇为传诵一时……不过其中是带一点反对革命的意味的。”
33、蒿目时艰蒿目:极目远望;时艰:艰难的局势。指对时事忧虑不安。庄周《庄子 骈拇》:“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
34、一时半霎犹一时半刻。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我觑这万水千山,都只在一时半霎。”
35、作事不时不时:不合时宜。做事违背农时。泛指不合时宜。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八年》:“作事不时,怨读言动于民。”
36、切中时弊切:切合;中:恰好对上;弊:弊病。刚好击中现时的弊病;比喻批评时事能击中要害。宋 苏舜钦《诣匦疏 景祐五年》:“旬余日来,闻颇有言事者,其间岂无切中时弊,而绝不闻朝廷从而行之。”
37、一时半晌犹一时半刻。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人生死则在一时半晌。你叫我断了金波绿酿,却不等闲的虚度时光。”
38、曾几何时曾:曾经;几何:多少;时:时间。才过了多少时间。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宋 赵彦端《介庵词 新荷叶》词:“回首分携,光风冉冉菲菲。曾几何时,故山疑梦还非。”
39、有志无时有抱负而时运不济。《后汉书·赵歧传》:“汉有逸人,姓赵名嘉。有志无时,命也奈何!”
40、迁延过时迁延:拖延。拖延错过时机。明·徐光启《农政全书·营治》:“迁延过时,秋苗亦误锄治。”
41、适当其时谓恰巧遇上那个时机。宋·蔡梦弼《草堂诗话》第一卷:“淮海秦少游论曰:杜子美之于诗,实积众流之长,适当其时而已。”
42、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了了:聪明伶俐,明白事理。指人少年时聪明,长大后不一定有出息。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43、一时之秀一个时期的优秀人物。亦作“一时之选”。《周书·唐瑾传》:“时六尚书皆一时之秀,周文自谓得人,号为六俊。”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四卷:“后主问帝:‘萧妃何如此人?’帝曰:‘春兰秋菊,各一时之秀也。’”
44、时移世变时代变迁,世事也不一样。同“时易世变”。唐 白居易《唐淮南节度使李公家庙碑铭序》:“朝当晏驾,时移世变,遂出掾高要,佐浔阳。”
45、良时美景美好的时光和景物。同“良辰美景”。唐 杨炯《送并州旻上人诗序》:“良时美景,始云蒸而电激;临水登山,忽风流而雨散。”
46、相时度力相:察看。观察时机,估算力量。唐·司空图《题东汉传后》:“君子救时虽切,必相时度力,以致其用。”
47、权时制宜斟酌形势随机应变。汉·王充《论衡·答佞》:“人操行无恒,权时制宜,信者欺人,直者曲挠。”
48、四时充美一年四季都很富足美好。
49、权时救急权:称量。正确分析形势,挽救危急局面。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朱浮传》:“而浮秉征伐之任,欲权时救急,二者皆为国耳。”
50、与时推移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唐 李白《冬夜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吾不凝滞于物,与时推移。”
51、阿时趋俗阿:迎合。迎合时尚和世俗。恽代英《再复毕几庵书》:“故办杂志者,当研究社会心理(然此决非阿时趋俗,只以顺其势而利导之耳)。”
52、随时随地①谓依照当时当地情形;在不同的时间、地点。②任何时间、地点;时时处处。清·周中孚《郑堂札记》卷一:“游山诗有时地之异宜,随时随地,设色布景,否者皆陈言也。”
53、痛快一时只顾任情尽兴而为,不考虑后果。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这个工作绝不是痛快一时,乱打一顿,所能奏效的。”
54、不适时宜适:适应;时宜:当时的需要。不符合时势和趋势。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九节:“‘拚消耗’的主张,对于中国红军来说是不适时宜的。”
55、迁延时日见“迁延岁月”。清·钱彩《说岳全传》第31回:“若不然,徒然虚废钱粮,迁延时日,究竟无益也。”
56、因时制宜因:根据;制:制定;宜:适当。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晋书 刘颂传》:“所遇不同,故当因时制宜,以尽事适今。”
57、敬授民时见“敬授人时”。南朝·梁·梁元帝《庆东耕启》:“伏惟陛下,敬授民时,造幄籍圃。”
58、学而时习之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59、甘分随时甘愿顺随时世环境。元 无名氏《谇范叔》楔子:“常则是半生忙不遂,我平生志,居陋巷甘分随时。”
60、诛求无时诛求:苛求。勒索。不断地进行勒索,没有满足的时候。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以敝邑褊小,介于大国,诛求无时,是以不敢宁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