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生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生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祸生萧墙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比喻内部。指祸乱发生在内部。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35回:“岂知祸生萧墙,元旦灾来,反了股肱重臣,追之不及。”
2、生寄死归寄:暂居。生似暂寓,死如归去。指不把生死当作一回事。《淮南子·精神训》:“生:寄也;死:归也。”
3、眼高手生眼界高但能力低。清 陈确《与吴仲木书》:“譬操觚家一味研穷体理,不轻下笔,终是眼高手生,鲜能入彀。”
4、生龙活虎比喻像很有生气的蛟龙和富有活力的猛虎。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95卷:“只见得他如生龙活虎相似,更把捉不得。”
5、声生势长声:声誉;势:权势。声望越高,势力越大。唐·韩愈《曹成王碑》:“法成令修,治出张施,声生势长。”
6、后生小子指年轻晚辈。宋 俞文豹《吹剑四录》:“恐数十年后老成凋丧,后生小子,不知根柢,耳濡目染,目变而复还。”
7、变生肘腋肘腋:胳肢窝。比喻事变就发生在身边。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法正传》:“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
8、死里逃生从极危险的境地中逃脱;幸免于死。《京本通俗小说 冯玉梅团圆》:“今日死里逃生,夫妻再合,乃阴德积善之报也。”
9、忝颜偷生忝颜:有辱脸面;偷生:苟且活着。形容厚着脸皮苟且地求生清·孔尚任《桃花扇·拜坛》:“弟愚不才,忝颜偷生。”
10、立地生根比喻过于性急,立刻就要办好事情。
11、论辩风生议论辩驳,极生动而又风趣。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七宝山座》:“惟张九龄论辩风生,升此座,余人不可阶也。”
12、老生常谭谭:同“谈”。指年老书生的平凡议论。比喻人们听惯了的没有新意的话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此老生之常谭。”
13、锋镝余生锋:锋芒。镝:箭镞。指从刀箭下逃生或经过战乱后而活下来。
14、搢绅先生搢:插;绅:大带;搢绅:宦官的代称。指做过官的大人先生战国·宋·庄周《庄子·天下》:“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搢绅先生多能明之。”
15、笔头生花形容诗文写得绚丽多采,非常漂亮。亦作“笔底生花”、“笔下生花”。唐·冯贽《云仙杂记》卷十:“李太白少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16、生关死劫泛指生和死。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
17、生花妙笔传说唐朝诗人李白少年时梦见笔头生花;从此才华横溢。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 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18、娇生惯养娇:宠爱。惯:姑息。从小受到长辈过分的宠爱和姑息。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似这几日,我看菩萨的面上,不和你一般见识,谁想娇生惯养了,你通常不像样了。”
19、生生不已形容一切生物新陈代谢,永无停止。
20、千生万劫世世代代,永久。《剪灯余话·幔亭遇仙录》:“千生万劫难得见,如何一旦皆相亲。”
21、刀俎馀生犹虎口余生。
22、社稷生民社稷:古代帝王所祭的土神和谷神,代指国家。指国家与人民。傅抱石《郑板桥集前言》:“何与于社稷生民之计,三百篇之旨哉?”
23、白面书生白面:形容白净;书生:念书人。①形容年纪轻、知识浅薄、阅历不深的读书人。②也泛指相貌姣好、白净的年轻读书人。《宋书 沈庆之传》:“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有济?”
24、朽木生花指由枯转荣,比喻事物得以新生。清·李渔《比目鱼·假神》:“朽木生花,白骨生肌,都亏你再把鸿钧铸。”
25、无中生有把没有的说成有。指凭空捏造。先秦 李耳《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26、祸福相生指祸害与幸福是相互转化、相互依存的。《庄子·则阳》:“安危相易,祸福相生。”
27、笔下生花比喻文人才思俊逸,写作的诗文极佳。《花城》1980年第7期:“你们这些笔下生花的文人墨客,调查只不过是为现成观点抓例子罢了。”
28、人生地不熟指初到一地对当地的人与环境、习俗等不熟悉。张恨水《夜深沉》第33回:“我人生地不熟的,一个人坐在这屋子里,闷死了。”
29、生杀之权生:叫人活;杀:叫人死。操纵着叫人生或死的权力。形容权力很大。汉·荀悦《汉纪》第28卷:“况郭解之论,以匹夫之细,窃生杀之权,罪已不容于诛矣。”
30、口齿生香嘴和牙齿都有香味。比喻所读的作品意味深长,隽永宜人。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6回:“前者捧读诸位姐姐佳作,真令人口齿生香。”
31、疑心生鬼指无中生有地乱猜疑,导致自己吓唬自己。宋·吕本中《师友杂志》:“尝闻人说鬼怪者,以为必无此理,以为疑心生暗鬼,最是切要议论。”
32、顾盼生辉形容眉目传神,姿态动人。同“顾盼生姿”。《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士有馀粮,马多剩草。一呼百诺,顾盼生辉。此送彼迎,尊荣莫并。”
33、巨学鸿生巨:大;鸿:通“洪”,大;生:读书人。比喻学识渊博的人。汉·扬雄《羽猎赋》:“于兹乎鸿生巨儒,俄轩冕,杂衣裳,修唐典,匡《雅》《颂》,揖让于前。”
34、释生取义犹言舍生取义。"""《三国志 魏志 齐王芳传达室》:“[郭修]于广坐之中手刃击袆,勇过聂政,功逾介子,可谓杀身成仁,释生取义者矣。”"""
35、安生乐业犹安居乐业。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汉书 严助传》:“使元元之民安生乐业,则泽被万世,传之子孙,使之无穷。”
36、杀生之柄杀:杀戮;生:生存;柄:权力。执掌生死大权。东汉·班固《汉书·公孙弘传》:“擅杀生之柄,通壅塞之涂,权轻重之数,论得失之道,使远近情伪必见于上,谓之术。”
37、死生有命指人的生死都是命中注定。春秋·鲁·孔丘《论语·颜渊》:“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38、生来死去死接着生,生接着死,轮回不停。《敦煌变文集·破魔变文》:“君不见生来死去,似蚁修还,为衣为食,如蚕作茧。”
39、马生角乌鸦变白,马头生角。比喻不能实现之事。《燕丹子》上卷:“燕太子丹质于秦,秦王遇之无礼,不得意,欲求归。秦王不听,谬言曰:‘令乌白头,马生角,乃可许耳。’”
40、家生孩儿奴婢生的子女仍在主家服役的人。元·陶宗仪《辍耕录》第17卷:“奴婢所生子,亦曰家生孩儿。”
41、人生自古谁无死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但应死得有价值。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2、初生犊儿同“初生之犊”。《醒世姻缘传》第九回:“他平日相厚那些人又都不是那老成有识见的人,脱不了都是几个暴发户,初生犊儿。”
43、生财之道生财:获得财富。发财的门路。《孔子家语 王言解》:“此则生财之路,而明王节之。”
44、生肉枯骨枯骨:白骨。使死者再生,枯骨长肉。形容施惠很深。《晋书·刑法志》:“至义畅于三代之际,遗风播于百世之后,生肉枯骨,惠侔造化。”
45、妙趣横生横生:层现迭出。美妙动人的意趣;时时迸发;处处充溢。形容人的谈吐、诗文等充满了意趣。秦牧《艺海拾贝 艺术力量和文笔情趣》:“好些平常的事物,在卓越的作者笔下妙趣横生,他们借助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运用譬喻。”
46、顾盼生姿姿:姿色,姿态。回首抬眼之间就有美妙的姿色。形容眉目传神,姿态动人。三国·魏·嵇康《赠秀才入军》:“风驰电逝,蹑景追风;凌历中原,顾盼生姿。”
47、不生不灭指超脱生死的界限。现指半死不活。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19回:“舍利子,是诸佛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48、无事生事犹言无事生非。无缘无故找岔子,存心制造麻烦。明·李贽《读<金滕>》:“无风扬波,无事生事。”
49、浮生若梦浮生:空虚不实的人生;若:象。把人生当作短暂虚幻的梦境。庄周《庄子 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50、天生天化天然生就。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5回:“这条计用着件东西,别人家里都没,天生天化大官人家里却有。”
51、蓝田生玉旧时比喻贤父生贤子。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诸葛恪传》:“诸葛恪字元逊,瑾长子也。”裴松之注引晋 虞溥《江表传》:“蓝田生玉,真不虚也。”
52、死地求生求:寻取。指在极其危险的境地中求取生存。《新唐书·赵孇传》:“士贵建功立名节,今虽众寡不敌,男子当死地求生,徒惧无益也。”
53、生擒活捉生:活;擒:捉。活捉对手。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故此是天然蜕下,气候俱到,肋节俱完的,与生擒活捉、寿数未满的不同,所以有如此之大。”
54、事生肘腋肘腋:胳肢窝。比喻事变就发生在身边。《三国志 蜀志 法正传》:“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
55、普度众生佛家语,认为大众营营扰扰,如溺海中,佛以慈悲为怀,施宏大法力,尽力救济他们以便登上彼岸。《佛说无量寿经》:“普欲度脱一切众生。”
56、门生故吏故吏:过去的吏属。指学生和老部下。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袁绍传》:“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
57、节外生枝节:竹子分枝长叶的地方。竹子应该在节外生枝;节外生出杈枝来。比喻在不应该出现问题的地方又产生了新的问题。也用作“节上生枝”。元 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二折:“不是我节外生枝,囊里盛锥,谁着你夺人爱女,逞己风流,被咱都知。”
58、忍辱偷生偷:苟且。忍受屈辱,苟且活命。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止因未与将军一诀,故且忍辱偷生。”
59、耳后生风像耳后刮风一样。形容激烈、迅速运动时耳后根产生的感觉。《梁书·曹景宗传》:“景宗谓所亲曰:‘我昔日在乡里,骑快马如龙,与年少辈数十骑,……觉耳后生风,鼻头出火,此乐使人忘死,不知老之将至。”
60、一生一代同“一生一世”。唐·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相怜相念倍相亲,一生一代一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