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深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深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深壁固垒犹深沟高垒。《晋书·蔡豹传》:“宜顿兵所在,深壁固垒,至秋不了,乃进大军。”
2、潜深伏隩潜:深藏;隩:河岸弯曲的地方。形容潜伏深藏,不出头露面。唐·韩愈《答侯继书》:“行自念方当远去,潜深伏隩,与时世不相闻。”
3、深仇宿怨犹深仇大恨。董必武《反侵略声中纪念钱亦石先生》:“甚至彼此之间深仇宿怨的人也在‘抗日第一’的前提下,一致携手。”
4、夜半更深更:古时夜间计时单位,1夜=5更,1更=2小时。深夜。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急忙奔走,夜半更深,不认路途而行,只要保全性命。”
5、情深义重指情感深远、恩义厚重。晋 温峤《重与陶侃书》:“且自顷之顾,绸缪往来,情深义重,着于人士之口。”
6、春深似海春天美丽的景色像大海一样深广。形容到处充满了明媚的春光。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0回:“这屋里那块‘四乐堂’的匾,可算挂定了!不然,这‘春深似海’的屋子,也就难免‘愁深似海’。”
7、衡门深巷衡门;将木头横放作为门,指简陋的地方。深巷:指冷冷清清的巷子。简陋、偏僻、冷清的地方。明·无名氏《三化邯郸》第三折:“闲岁月衡门深巷,淡衣冠博带宽裘。”
8、深见远虑看得深,想得远。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祭遵传》:“昔高祖大圣,深见远虑,班爵割地,与下分功,著录勋臣,颂其德美。”
9、深闭固距紧紧闭关,坚决抵制。东汉·班固《汉书·楚元王传》:“今则不然,深闭固距,而不肯试,猥以不诵绝之,欲以杜塞余道,绝灭微学。”
10、高垒深沟垒:壁垒,军营四周所筑围墙。沟:战壕。高筑壁垒,深挖壕沟。指强固防御工事。《孙子 虚实》:“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
11、恩深似海恩德情义极为深重。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海誓山盟,各无他志。真个恩深似海无底,义重如山义更高。”
12、如临深谷好像到了深深的山谷边上。比喻行事十分警惕,小心谨慎。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九十八:“如潜有所得,专如临深谷,战如履薄冰,此得道之门耳。”
13、深恶痛诋深:很,十分;恶:厌恶;诋:诋毁。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郭沫若《沸羹集·今日新文字运动所应取的路向》:“我们对于旧文字,应该不要那么时髦地一概的深恶痛诋。”
14、根深固蒂蒂:指瓜、果、茎、枝相连处。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明史·杨继成传》:“连路蟠结,根深固蒂,各部堂司大半皆其羽翼。”
15、深情底理事情的内里真情与根由。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7回:“内中深情底理,奴才不知道,不敢妄回。”
16、火热水深①犹水深火热。比喻十分困苦的处境。②形容严酷;厉害。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十回:“我算什么,明相国不动声色,却出斯民于火热水深,措天下于泰山磐石。”
17、茂林深篁深篁:丛生的竹林。茂密高大的树林竹丛。清·顾禄《桐桥倚焯录》第一卷:“虎丘山绝岩耸壑,茂林深篁,为江左丘壑之表。”
18、言文刻深
19、深切著明深刻而显明。《史记 太史公自序》:“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20、日久岁深岁:年;深:长久。指时间长久。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云门文偃禅师》:“总是汝把取翻覆思量,看日久岁深自然有个入路。”
21、深沟坚垒沟:壕沟;垒:军营外的堡寨。深挖沟和高筑墙。指坚固的防御工事。清·曾国藩《曾国藩家书·咸丰8年7月21日》:“读书则深沟坚垒,得地能守者也。”
22、深文巧诋罗织罪名,蓄意毁谤。《史记·汲郑列传》:“而刀笔吏专深文巧诋,陷人于罪。”
23、深入浅出指讲话或文章的内容深刻;语言文字却浅显易懂。明 朱之喻《朱舜水集》:“鸿论深入显出,切中事机,据理辩驳,虽有利口,无所复置其喙。”
24、深更半夜深夜。元 李蔚《燕青博鱼》第三折:“兄弟,深更半夜,你唤我做什么?”
25、汲深绠短谓井深而吊绳短。语本《庄子·至乐》:“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后以“汲深绠短”喻力不胜任。语出《庄子·至乐》:“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26、深沟高垒深的战壕和高的营垒。指坚固的防御工事。先秦 韩非《韩非子 说林下》:“将军怒,将深沟高垒;将军不怒,将懈怠。”
27、猛虎深山喻勇武而势盛。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
28、远引深潜引:离开。远远地离开,深深地潜沉。比喻逃离困境。宋·苏舜钦《答范资政书》:“某昨得罪后,都下沸腾未已,其谤皆出人情之外,而往往信而传之,自念非远引深潜,则不能快仇者之意。”
29、老谋深算老:老练;谋:计谋;深:很;算:打算。指周密地筹划;深远地打算。形容人老练精细;很有谋略。清 曾朴《孽海花》第29回:“沉毅哉!老谋深算,革命军之革命家。”
30、忧深思远深刻忧虑,长远打算。《诗经 唐风 蟋蟀》小序:“忧深思远,俭而用礼,乃有尧之遗风焉。”
31、高深莫测究竟高深到什么程度无法推测。形容摸不准;度量不得。莫:不。测:估测。宋 高似孙《纬略 沃焦山》引《物类相感志》:“沃焦山,东海之外荒,海中有山,焦炎而峙,高深莫测。”
32、深刺腧髓穿穴入骨。形容深透理解。腧,穴位。宋·叶适《<覆婄集>序》:“使读者剖幽析微,深刺腧髓,渠不开其智。”
33、熟读深思反复地阅读,认真地思考。宋·苏轼《送安犉秀才失解西归》:“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34、年深月久见“年深岁久”。《二刻拍案惊奇》卷九:“那晓得花园门年深月久,苦不甚牢,早被外边一伙人踢开了一扇。”
35、深藏远遁遁:隐去。藏身于深密之处,远远地离开人群。指避世隐居。宋·杨万里《论相上》:“古之君子之相其君,亦不敢犯天下之所不许,天下不许而君许之,君子有深藏远遁,以自脱天下之讥而已。”
36、深根蟠结犹盘根错节。比喻恶势力根基深厚,勾结紧密。清·夏燮《中西纪事·管蠡一得》:“若其著名之窗口,则地方官之门印胥吏,无非其深根蟠结之党羽。”
37、深沟坚壁沟:壕沟。深挖沟和高筑墙。指坚固的防御工事。《晋书·王鉴传》:“要害之地,勒劲卒以保之,深沟坚壁,按精甲而守之。”
38、钩深致远致:招致。探取深处的,使远处的到来。比喻探讨深奥的道理。《周易 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
39、臼头深目形容相貌丑陋。汉·刘向《新序·杂事》:“齐有妇人,极丑无双,号曰无盐女。其为人也,臼头深目,长壮大节。”
40、情深友于友于:本指兄弟相爱,后亦为“兄弟的”代称。比喻情谊比兄弟之间还要深厚。唐·张说《会诸友诗序》:“谷子者,昔与说联务蓬山,出入三载,事志相得,情深友于。”
41、厚貌深文见“厚貌深情”。清·陈梦雷《绝交书》:“指天誓日,厚貌深文,足以动人。”
42、极深研幾研:研究,审查;幾:细微。形容钻研深刻、细致。《周易·系辞上》:“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幾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务。”
43、舐犊情深比喻对子女的慈爱。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杨彪传》:“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44、深铭肺腑深深铭记于心。
45、临深履冰面临深渊,脚踩薄冰。比喻谨慎戒惧。晋·葛洪《抱朴子·君道》:“诚能事过乎俭,临深履冰,居安不忘乘奔之戒,处存不废虑亡之惧。”
46、深切著白深刻而显明。同“深切著明”。宋 司马光《与薛子立秀才书》:“观足下之文……深切著白,使其人果举而行之,则足下虽未得位,而泽固施于民矣。”
47、泽深恩重泽:恩泽,德泽。德泽深远,恩情厚重。唐·张说《谢京城东亭子宴送表》:“当陛下圣明之朝,事出非常,泽深恩重,今者誓将沥血,未足竭诚,徒欲杀身。岂能报答。”
48、由浅入深从浅到深。清 无名氏《杜诗言志》卷四:“夫诗之章法起句,必切本题,且由纲及目,由浅入深。”
49、深渊薄冰面对着深渊,脚踩着薄冰。比喻处境危险,心存戒惧。《诗经 小雅 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50、材高知深材:通“才”。知:通“智”。才能出众,智慧高超。汉 王充《论衡 程材》:“今世之将,材高知深,通达众凡,举纲持领,事无不定。”
51、深文奥义奥:含义深,不好理解。文词、言语艰深,含义晦涩难懂清·石承楣《读吕新吾先生闺范题辞》诗:“深文奥义烦音释,棘句钩章费削除。”
52、计深虑远计:计谋。虑:考虑。计谋想得很深远。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计深虑远,急国家之难,而乐尽人臣之首也。”
53、水深火热像在深水里;如在烈火中。比喻人民生活极为痛苦或国家灾难深重。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54、情深意重情意深重。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八回:“比如男子丧了妻,或有必当续弦者,也必要续弦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
55、远虑深思深远的思虑。汉·崔寔《政论》:“昔圣王远虑深思,患民情之难防,忧奢淫之害政。”
56、高居深拱谓高居帝位,垂拱而治。《新唐书·张玄素传》:“若上贤右能,使百司善职,则高居深拱,畴敢犯之?”
57、日久月深深:长久。指时间长久。《魏书 萧宝夤传》:“又在京之官,积年一考……虽当时文簿,记其殿最,日久月深,驳落都尽,人有去留,谁复掌其勤堕?”
58、感深肺腑犹言感人肺腑。《官场现形记》第十八回:“过道台听了,心上甚是钦佩;又想起刚才相待的情形,竟是感深肺腑,一心一意想要竭力报效。”
59、远虑深谋同“远谋深算”。唐·韩愈《黄家贼事宜状》:“此两人者,本无远虑深谋,意在邀功求赏。”
60、涉世未深指接触社会少,经历世事不多,处理问题的能力不强。《晋书·孔衍传》:“宗人夷吾有美名,博学不及衍,涉世声誉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