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色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色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五颜六色色彩鲜艳繁多;非常美丽。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14回:“惟各人所登之云,五颜六色,其形不一。”
2、十光五色形容景象纷繁,色彩绚丽。清·归懋仪《百字令·答龚璱人公子即和原韵》词:“王台问字,料理吾乡去。海东云起,十光五色争睹。”
3、色厉内荏色:神色;历:历害;内:内心。荏:软弱;怯懦。形容外表严厉强硬;内心怯懦软弱。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4、色若死灰面目惨白。原比喻面部没有什么表情。现形容十分害怕的神情。先秦 庄周《庄子 盗跖》:“孔子再拜趋走,出门上车,执辔三失,目茫然无见,色若死灰。”
5、五色相宣各种相互映衬。形容诗歌辞藻华丽。《宋书 谢灵运传论》:“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
6、水色山光水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净。形容山水景色秀丽。唐·白居易《菩提寺上方晚眺》诗:“楼阁高低树浅深,山光水色暝暝沈沈。”
7、五色无主五色:指人脸上的神采;无主:无法主宰。形容恐惧而神色不定。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知分》:“禹南省,方济乎江,黄龙负舟,舟中之人,五色无主。”
8、满园春色整个园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宋·叶绍翁《游小园不值》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9、水天一色水光与天色相浑。形容水天相接的辽阔景象。唐 王勃《滕王阁诗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0、斗色争妍形容花盛开,竞相逞美。明·何景明《二月见梅》诗:“巡檐一笑卿相慰,斗色争妍非尔时。”
11、正言厉色正:严正;厉:严厉;色:脸色。话语严正;态度严厉。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9回:“黛玉见他说的郑重,又且正言厉色,只当是真事。”
12、倦尾赤色比喻十分困苦。《诗经 周南 汝坟》:“鲂鱼赤尾。”
13、贪财好色贪图财货,喜好女色。《汉书·高帝纪》:“沛公居山东时,贪财好色。”
14、春色满园整个园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比喻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也作“满园春色”。宋 叶绍翁《游园不值》诗:“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5、正色危言态度严肃,语言正直,能使人望而生畏。同“正色直言”。《宋史 杜衍等传论》:“迪、曾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
16、神色怡然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心情愉快,面色安祥。《新五代史·死事传·孙晟传》:“晟终不对,神色怡然,正其衣冠南望而拜。”
17、魂慑色沮形容惊恐万状。《旧唐书·忠义传·李櫈》:“及兵交之后,被铁骑唐突,飞矢如雨,皆魂慑色沮,望贼奔散。”
18、不露辞色辞色:言辞神色。不让心里的打算从话音和脸色上流露出来。形容说话沉着老练。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林甫城府深密,人莫窥其际,好以甘言啖人,而阴中伤之,不露辞色。”
19、鉴毛辨色根据对方的脸色、表情行事。同“鉴貌辨色”。明 汤显祖《还魂记 道觋》:“把俺做新人嘴脸儿一寸寸鉴毛辨色,将俺那宝妆奁一件件都寓目囊箱。”
20、相顾失色相互看视而面部变色。形容几个人一起做惊恐状。《旧五代史·周书·段希尧传》:“使于吴越,及乘舟泛海,风涛暴起,楫师仆从,皆相顾失色。”
21、各色人等色:种类;人等:人们。社会上各种职业各个阶层的人们。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61回:“各色人等,务望各安本分,勿再稍事纷扰,自召虚惊。”
22、得意之色得意:称心如意。因非常称心如意而露出傲慢的神色。鲁迅《书信集·答有恒先生》:“血的游戏已经开头,而角色又是青年,并且有得意之色。”
23、面有难色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5回:“贾大少爷因为奎官之事,面有难色,尚未回答得出。”
24、诸色人等各种各样、各色各等的人们。唐·陆贽《优恤畿内百姓并除十县令诏》:“百姓及诸色人等如能力行仁义,均减有无,赒贷贫人,全活数众者,府司具事迹闻奏,朕当授以官秩,蠲其征徭。”
25、见貌辨色根据对方的脸色、表情行事。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卖油郎独占花魁》:“那鸨儿是老积年,见貌辨色,见秦重恁般装束。”
26、声色货利货:指钱财;利:指私利。贪恋歌舞、女色、钱财、私利。泛指寻欢作乐和要钱等行径。《尚书 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
27、色艺绝伦色艺:容貌和技艺;伦:同类。容貌和技艺超群拔俗,在同类中绝无仅有。宋·无名氏《李师师外传》:“师师无所归,有倡籍李姥者,收养之。比长,色艺绝伦,遂名冠诸坊曲。”
28、变颜变色颜:脸色。因内心的惊惧激怒等而改变面色。管桦《不讲理的人》:“阔大爷注意到两个老头变颜变色的有点为难的样子,便惊讶地竖起眉毛。”
29、眉飞色悦形容人非常得意兴奋的样子。臧克家《迎春辞》:“大伙儿聚在一块把希望叙说,激情满怀,眉飞色悦,打倒了‘四人帮’,心里多么快活!”
30、各色各样犹言各式各样。清·李绿园《歧路灯》第87回:“却说盛公子一派话儿,把官亲投任的人,各色各样,形容的一个详而且尽。”
31、色即是空佛家语。指世家一切色法(物质)的本性(内在真实性)都是空无所有。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12回:“本庵法名,向以‘色即是空’四字为则,如前岁收的几个小徒。”
32、好色之徒好:喜欢;色:情欲;徒:人(多指坏人)。贪爱女色;玩弄女性的人。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33、狗马声色良犬、骏马、音乐、女色。借指穷奢极侈的享乐。宋·张孝祥《宣州新建御书阁记》:“谓虽极天下之贵,而退朝燕息,从容娱乐者,独在于是,狗马声色技巧之奉,不皇及也。”
34、风云变色风云:比喻变幻的局势。比喻局势变化大。唐·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瞾檄》:“喑鸣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
35、还年驻色恢复年轻,永葆青春。南朝·梁·刘孝标《山栖志》:“金盐重于素壁,玉豉贵于明珠,可以养性销痾,还年驻色。”
36、声色不动声:说话的声音;色:脸色;动:变动。不说话,不流露感情。形容神态非常镇静。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五卷:“众人道是一番天样大、火样急的事,怎知襄敏公看得等闲,声色不动,化做一杯雪水。”
37、无声无色没有声音和色彩。形容平淡不动人。《新华月报》1965年第9期:“影片并没有真实地反映这场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而把它写得冷冷清清,无声无色。”
38、山光水色水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净。形容山水景色秀丽。唐 李白《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诗:“笑夸故人指绝境,山光水色青于蓝。”
39、谭虎色变谭:同“谈”;色:脸色。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就情绪紧张起来。明·归有光《论三区赋役水利书》:“有光生长穷乡,谭虎色变,安能默然而已。”
40、变脸变色因内心惊、惧、急、怒而改变面色。《小说选刊》1981年第9期:“那知李尚尚一听,就变脸变色地发起脾气来。”
41、秀色堪餐秀色:美女的姿容或自然的美景;堪:可;餐:吃。形容女子容貌秀丽动人或景色非常美。宋·柳永《爱恩深》词:“黄花开,淡泞细香明艳,尽天与,助秀色堪餐。”
42、五色缤纷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43回:“连日把书房改做了帐房……铺设得五色缤纷。”
43、观望风色观望:看风头。指犹豫不定,坐观情势发展,以便见机行事。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27章:“由于黎的态度逐步软化,原属国民党的国会议员纷纷南下或者躲在六国饭店里观望风色。”
44、各色名样色:种类。各种类别,各种式样。
45、疾言厉色疾:急速;厉:严厉。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常用来形容人发怒时说话的表情态度。元 刘壎《隐居通议 文章四》:“平居于人无忤,睦亲族以礼,抚臧获以恩,未尝疾言厉色。”
46、丢眉弄色做眉眼元·高文秀《黑旋风》第二折:“我才说道恕生面少拜识,他做多少丢眉弄色。”
47、勃然作色作色:变脸色。因恼怒或惊怕而变脸色。战国·宋·庄周《庄子·天地》:“谓己道人,则勃然作色。”
48、惊愕失色失色:由于受惊或害怕而面色苍白。惊恐得改变了神色。形容十分吃惊。《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上卷》:“契丹以马军万人拒之于前,将士皆惊愕失色。”
49、观形察色见“观貌察色”。《水浒传》第一一○回:“此是人之常情,更待多说……观形察色,见貌之情。”
50、敛色屏气收起笑容,屏住呼吸。形容谨慎畏惧,不敢放肆。宋 欧阳修《江宁府句容县令赠尚书兵部员外郎王公墓志铭》:“县之奸豪,皆敛色屏气,指权相戒,不可犯公法。”
51、在色之戒语出《论语·季氏》:“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后以“在色之戒”谓色欲方面的戒忌。语出《论语·季氏》:“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52、忿然作色因忿怒而变了脸色。孙膑《孙膑兵法 威王问》:“田忌忿然作色:此六者,皆善者所用,而子大夫日其急则也。”
53、正色敢言态度严肃,敢于直言。《明史 王竑传》:“十一年授户科给事中,豪迈负气节,正色敢言。”又《刘健传》:“健学问深粹,正色敢言,以身任天下之重。”
54、色飞眉舞色:脸色,表情。形容人非常得意兴奋的样子。清·杨复吉《梦阑琐笔·蔡涛》:“蔡曰:‘步月山坞,忽闻清音,令人色飞眉舞。’”
55、当行本色当行:内行。指内行并且是本来面貌。后亦指精通本行,而且成绩特别突出。亦作“当行出色”。明·王骥德《曲律·杂论》:“禅道在妙悟,诗道亦然。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
56、湖光山色湖水风光;山峦秀色。形容山水景色之美。宋 吴自牧《梦梁录》:“杭城湖光山色之美,钟为人物,所以清奇杰特,为天下冠。”
57、纵情酒色酒色:酒和女色。指沉迷于花天酒地和色欲之中。《剪灯余话·秋夕访琵琶亭记》:“武弁则纵情酒色,文吏则惟事空言。”
58、清一色原指打麻将时由一种花色组成的一副牌。后比喻全部由同一种成分构成。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九回:“而且他[佘小观]赌品甚高,输得越多心越定,脸上神色丝毫不动。又欢喜做‘清一色’。所以同赌的人更拿他当财神看待。”
59、正色立朝正色:态度严肃而不可侵犯;朝:朝廷。比喻不谄媚阿谀和不畏强暴的人。《公羊传·桓公二年》:“孔父正色而立于朝,则人莫敢过而致难其君者,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
60、喜形于色形:表露;色:脸色。内心的喜悦表现在脸上。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北史 高允传》:“允喜形于色,语人曰:‘天恩以我笃老,大有所赉,得以赡客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