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容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容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偷合苟容偷:苟且。奉承迎合别人,使自己能苟且地生活下去。先秦 荀况《荀子 臣道》:“不恤君之荣辱,不恤国之臧否,偷合敬容,以持禄养交而已耳,谓之国贼。”
2、间不容瞬指眨眼的时间都没有。形容时间短促。《素问 宝命全形论》:“至其当发,间不容瞬。”
3、花容月貌如花妩媚的容颜;像圆月般的丰润的面貌。形容女子容貌美丽。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62回:“那公主花容月貌,有二十分人才。”
4、音容凄断声音凄凉、容貌愁苦到了极点。唐·戴君孚《广异记·阎陟》:“后一日,梦女来别,音容凄断,曰:‘已是前长史女,死殡在城东南角。’”
5、敛容息气敛容:收起笑容,态度变得严肃;息:停止。正容屏气,形容神情严肃庄重。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83回:“面上尚微有笑容,及至到公堂,他才敛容息气。”
6、整衣敛容整理衣裳,端正仪容。语出唐·白居易《琵琶行》:“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7、此而可忍,孰不可容此:这;孰:哪个;容:容忍。如果这能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的。《南齐书·张敬儿传》:“履霜于开运之辰,坚冰于嗣业之世,此而可忍,孰不可容。”
8、无所不容没有什么不能容纳。极言其宽广。《魏书》:“朕于天下无所不容,而况植乎?”
9、德容兼备德容:指女子的品德和容貌。兼备:都具备。品德和容貌都非常好。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0卷:“必用心访个德容兼备的,我老爷总肯是一般相看。”
10、雍容文雅形容文气舒缓,词藻优美而不俗。唐·张说《龙门西龛苏合宫等身观世音菩萨像颂》:“相门华列,儒庭善训,雍容文雅,当代知名。”
11、从容应对从容:舒缓,悠然。不慌不忙地应付答对。明·李贽《焚书·杂述·豫约》:“有问乃答,不问即默,安闲自在,从容应答,不敢慢之,不可敬之。”
12、水火不相容相:相互;容:容纳;相容:相互容纳。指水;火本是两种性质相反的东西;根本不能相互容纳。后用来比喻人或事情彼此本质相反;根本对立。《周易 说卦》:“故水火不相逮。”
13、山包海容比喻器量宏大,胸襟开阔。宋·释惠洪《韩廉使奉御赞》:“究其心胸,山包海容,表里不隔,八窗玲珑。”
14、不容置喙置:安放;喙:嘴。不许在一旁插嘴。孙力《都市风流》第20章:“他想推掉沈萍的邀请,但沈萍的口气不容置喙。”
15、敛容屏气敛容:收起笑容,态度变得严肃。屏气:闭住气不敢出声。比喻有所畏惧而恭敬谨慎,不敢稍微放肆。《论语·乡党》:“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16、从容自若沉着镇静,神态自若。张天民《创业》:“华程从容自若。”
17、清议不容清议:公正的评论。行为不正,舆论不容许。宋·苏舜钦《杜公求退第一表》:“臣若肆然自处,默无所为,清议不容,素履将丧。”
18、加绪含容绪:功绩。增加功绩,包含宽容。
19、雍容不迫形容态度大方,从容不迫。《元史 刘敏中传》:“敏中平生,身不怀币,口不论钱,义不苟进,进必有所匡救,援据今古,雍容不迫。”
20、依阿取容谓依附随顺以取悦于人。宋·欧阳修《〈归田录〉序》:“又不依阿取容以循世俗,使怨嫉谤怒丛于一身,以受侮于群小。”
21、阿匼取容阿匼:一味迎合的样子。一味巴结别人以求得他们的喜欢。《新唐书 杨再思传》:“居宰相十余年,阿匼取容,无所荐达。”
22、间不容瞚谓眨眼的时间都没有。形容时间的短促。
23、雍容大雅见“雍容闲雅”。老舍《不成问题的问题》:“快走,那白白的鞋底与颤动的腿带,会显出轻灵飘洒;慢走,又显出雍容大雅。”
24、明枪容易躲,暗剑最难防指公开攻击容易对付,暗地陷害劫难于防备。同“明枪容易躲,暗箭最难防”。明·叶宪祖《鸾鎞记·挫权》:“待我到丞相跟前去,背他一场是非,叫他明枪容易躲,暗箭最难防。”
25、容头过身只要头容得下,身子就过得去。比喻得过且过。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西羌传 东号子麻奴》:“今三郡未复,园陵单外,而公卿选懦,容头过身,张解设难。”
26、雍容闲雅谓神态从容不迫,举止文雅大方。西汉·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
27、阿世取容阿世:曲意迎合世俗;取容:博得别人的欢心。迎合世俗,取悦于人。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六篇:“至叔孙通,则正以曲学阿世取容,非重其能定朝仪,知典礼也。”
28、十室容贤谓只有十户人家的小地方也有贤人。《弘明集·正诬论》:“且十室容贤,而况万里之广!”
29、兼容并包兼、并:同时照顾或包括有关的各方面;容:容纳;包:包含。把相关的东西都容纳、包含进来。西汉 司马相如《难蜀父老》:“必将崇论闳议,创业垂统,为万世规。故驰骛乎兼容并包,而勤思乎参天贰地。”
30、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自己的床铺边,怎么能让别人呼呼睡大觉?比喻自己的势力范围,不容许别人插手。郑振铎《漩涡》:“‘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希哲低声背诵着成语。”
31、兼容并蓄同“兼收并蓄”。明·方孝孺《复郑好义书》:“所贵乎君子者以能兼容并蓄,使才智者有以自见,而愚不肖者有以自全。”
32、赞不容口赞:称赞。赞美的话嘴里已容纳不下。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39回:“圣公待其书完,接过讽咏,觉情文交至,于无可形容处形容出来,与历来名人所题另是一付杼轴,不禁赞不容口。”
33、兼收并容收:收罗;容:容纳。把不同性质的东西收罗,保存起来。章炳麟《华国月刊发刊词》:“凡七略所录,分科所肄,以及艺术之微,稗官之说,靡不兼收并容。”
34、谈不容口犹言赞不绝口。宋·孙光宪《北梦琐言》第五卷:“有弘农杨蘧者,曾到岭外,见阳朔、荔浦山水,谈不容口。”
35、暮夜先容谓事先暗中行贿,以求宽容。明·沈德符《野获编·科场·阁试》:“今未试之前,采访居其半,请托居其半,甚而暮夜先容,纸上之语,仅免曳白,便足入彀。”
36、无地可容指无处藏身,形容慌乱、羞愧至极,处境窘迫。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4回:“李纨正要劝解,丫头来说,太太来了。袭人等此时无地可容,宝玉等赶忙出来迎接。”
37、道大莫容原指孔子之道精深博大,所以天下容纳不了他。后用以正确的道理不为世间所接受。《史记·孔子世家》:“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
38、天理不容天理:天道;容:容忍、宽容。旧指做事残忍,灭绝人性,为天理所不容。元 无名氏《朱砂担》第四折:“才见得冤冤相报,方信道天理难容。”
39、先为之容容:雕饰,形容。事先为人介绍宣传。汉·邹阳《于狱上书自明》:“蟠木根柢,轮囷离奇,而为万乘器者,何则?以左右先为之容也。”
40、间不容缓指刻不容缓。龚振黄《青岛潮》第十章:“是否赞同,迅祈赐覆。千钧一发,间不容缓也。”
41、从容就义从容:不慌不忙;镇定自若;就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非常镇静;毫不畏惧地为正义事业而牺牲。宋 朱熹《近思录》:“感慨杀身者易,从容就义者难。”
42、退食从容指官吏品行节俭正直,仪容从容自得,可为楷模。语出《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郑玄笺:“退食,谓减膳也。自,从也。从于公,谓正直顺于事也。委蛇,委曲自得之貌。节俭而顺心志定,故可自得也。”朱熹集传:“南国化文王之政,在位皆节俭正直,故诗人美其衣服有常,而从容自
43、怒容满面满脸怒气。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7回:“老残看刚弼怒容满面,连声吆喝,却有意呕着他顽,便轻轻的说道:‘你先莫问我是什么人,且让我说两句话。’”
44、变色易容变、易:改变。色、容:脸色、表情。形容惊惶失措的神情。《战国策·秦策·范睢说秦王》:“是日见范睢,见者无不变色易容。”
45、卧榻岂容鼾睡不能让别人在自己的床铺旁边呼呼大睡。比喻不能让别人肆意侵占自己的利益。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凤仙》:“心知其狐,亦不恐,入而叱曰:‘卧榻岂容鼾睡!’”
46、势不容缓势:情势;容:容许;缓:延缓,耽搁。比喻情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66回:“殿下可知东宫图谋,势不容缓,恐臣等不能终事殿下奈何?”
47、理所不容道理所不能允许。南朝·齐·僧佑《弘明集·桓玄<与八座论沙门敬事书>》:“既理所不容,亦情所不安。”
48、兼包并容见“兼容并包”。章炳麟《讨满洲檄文》:“苟无大害于我军事者,一切均当兼包并容,有违节制,悉以军律治罪。”
49、间不容息间:中间;容:容纳;息:喘息。中间都不容喘一口气。形容时机紧迫,不容延误。《文子·道原》:“时之变则间不容息,先之则太过,后之则不及。”
50、求容取媚媚:谄媚。谄媚讨好。晋·陈寿《三国志·蜀志·法正传》:“旦夕偷幸,求容取媚,不虑远图,莫肯尽心献良计耳。”
51、义不取容取容:讨好。为追求正义而不取悦于人。指人刚直不阿。西汉·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行不苟合,义不取容。”
52、细不容发容:容受;发:头发。比喻十分细小。《晋书·卫瓘传》:“焕若星陈,郁若云布。其大径寻,细不容发。”
53、丰容靓饰丰:容貌丰满;靓饰:以脂粉妆饰。指容貌丰满,妆饰美丽。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南匈奴传》:“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官,顾景裴回,竦动左右。”
54、艾发衰容艾:苍白色。灰白色的头发,衰老的面容。唐 元稹《郡斋感怀见寄》:“艾发衰容惜寸辉。”
55、笑容可掬脸上的笑容好像可以用手捧起来一样。形容笑容满面。掬:用双手捧起来。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5回:“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56、以容取人只凭容貌来衡量人的品质和才能。《韩非子·显学》:“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孔子家语·子路初见》:“以容取人,则失之子羽; 以辞取人,则失之宰予。”
57、阿意取容阿意:迎合他人的心意;取容:博取别人的欢心。曲从其意,以取悦于人。《南史 孝义传下 陶季直》:“季直不能阿意取容,明帝颇忌之,出为辅国长史、北海太守。”
58、行不苟容做事有主见,不附和别人。《晋书·刘毅传》:“毅方正亮直,介然不群,言不苟合,行不苟容。”
59、形容憔悴憔悴;精神萎靡,面色不好。身体瘦弱,面色枯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9回:“夫人见策形容憔悴,泣曰:‘儿失形矣!’”
60、灰容土貌形容面容龌龊丑陋。元·钟嗣成《一枝花·自序丑斋》:“空自胸藏锦绣,口唾珠玑,争奈灰容土貌,缺齿重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