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群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1、进种善群 | 谓提高民族素质。 | 清·张鹤龄《法人篇》:“且变法之后,而人亦有与之俱变者,此进种善群之公例,而其效有操券决也。” |
2、绝伦超群 | 伦:类;绝伦:特异,超过同辈。超出众人,没有可以相比的。 |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第三卷:“因思天下之大,仁兆之众,安能必其无绝伦超群之人。” |
3、野战群龙 | 群龙在郭野大战。比喻群雄争天下。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刘张李彭卢传赞》:“天地闭革,野战群龙。” |
4、拔群出类 | 指高出众人。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必有天才,拔群出类。” |
5、群情激昂 | 大家的情绪都很激动和高昂 | 林语堂《买鸟》:“假使我有一天须现身在群情激昂的公众之前,想要消除一群恨我入骨欲得我而甘心的中国民众的怒气的时候,应该怎么办了。” |
6、成群结队 | 结成一群群;一队队。形容很多;自然给合在一起。也作“成群结伙”、“成群结伴”。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5回:“忽然山中居民,成群结队,飞奔而来,报说魏兵已到。” |
7、群芳竞艳 | 竞:争逐。各种花草竞相开放争美。 | 明·赵弼《青城隐者记》:“时值仲春,群芳竞艳,百卉争妍。” |
8、邑犬群吠 | 邑:乡邑。乡邑的狗群起吠叫。比喻庸人对不理解的观点进行群起攻击。 | 战国·楚·屈原《九章·怀沙》:“邑犬群吠兮,吠所怪也。” |
9、成群结党 | 见“成群集党”。 | 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二章第二节:“但是这人却是鬼计多端,有不少的成群结党的党徒。” |
10、群居终日,言不及义 | 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指整日在一起,说话不涉及正经道理。 | 春秋·鲁·孔丘《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 |
11、超然不群 | 超脱于世俗之外。不与众人合群。《清史稿·吴文溥传》:“[吴文溥]其为人有韬略,超然不群,能作苏门长啸。” | 《清史稿·吴文溥传》:“[吴文溥]其为人有韬略,超然不群,能作苏门长啸。” |
12、结党聚群 | 结:勾结,结交;党:朋辈,党羽;聚:聚合,纠集。勾结党羽和徒众。指聚众成势。 | 《宋书·谢灵运传》:“或轻死重气,结党聚群;或勇冠乡邦,剑客驰逐。” |
13、群英会 | 借指英雄人物或先进人物的集会。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5回:“此皆江东之英杰。今日此会,可名‘群英会’。” |
14、群言堂 | 能发扬民主作风,让人讲话,倾听群众意见的场所 | |
15、鹤行鸡群 | 同“鹤立鸡群”。 | 宋·苏辙《次韵子瞻感旧见寄》:“君才最高峙,鹤行鸡群中。” |
16、狐群狗党 | 与狐;狗结群为党。比喻勾结在一起的坏人。 | 元 尚仲贤《气英布》第四折:“咱若不是扶刘锄项,逐着那狐群狗党,兀良怎显得咱这黥面当王!” |
17、舌战群儒 | 舌战:激烈辩论。儒:儒生,旧指读书人。原指与众多的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泛指与许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
18、结党连群 | 结:勾结,结交;党:朋辈,党羽;连:相牵引。勾结党羽和徒众。指聚众成势。 | 汉·张衡《西京赋》:“轻死重气,结党连群,实蕃有徒,动有数百千人。” |
19、三五成群 | 三个一伙;五个一群;指几个人在一起。 | 明 余继登《典故纪闻》:“三五成群,高谈嬉笑。” |
20、卓立鸡群 | 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 晋·戴逵《竹林七贤论》:“嵇绍入洛,或谓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若野鹤之在鸡群。’”南朝梁·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
21、虎荡羊群 | 老虎冲进羊群中。比喻以强凌弱,为所欲为。同“虎入羊群”。 |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九十二回:“那知小侠指东打西,窜南跃北,犹如虎荡羊群,不大的工夫,打了个落花流水。” |
22、出类拔群 | 出:超过;类:同类;拔:超出。指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 | 《梁书·刘显传》:“窃痛友人沛国刘显,韫椟艺文,研精覃奥,聪明特达,出类拔群。” |
23、卓然不群 | 指超出常人。 | 《后汉书 刘虞传论》:“其能历行饬身,卓然不群者,或未闻焉。” |
24、群贤毕至 | 毕:全。各种贤人聚集在一起。 |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
25、成群作队 | 见“成群结队”。 | 《水浒传》第一○四回:“更有那村姑农妇,丢了锄麦,撇了灌菜,也是三三两两,成群作队……呆呆地立着,等那粉头出来。” |
26、群蚁溃堤 | 溃:溃决。细小的蚁洞可以溃决堤坝。比喻细小的漏洞可以酿成大错。 |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喻老》:“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
27、群魔乱舞 | 成群的魔鬼乱蹦乱跳。比喻一批坏人在政治舞台上猖狂活动。 | 穆青《为了周总理的嘱托》:“在乌云密布群魔乱舞的日子里,为了纯朴的老农,昂首挺立,用自己的行动为人们谱写了一首悲壮的正气之歌!” |
28、类聚群分 | 各种方术因种类相同而聚合,各种事物因类别不同而区分。 | 宋·陈亮《回答·上》:“方天地设位之初,类聚群分,以戴其尤能者为之长君。” |
29、卓荦不群 | 卓荦:特出;不群:跟一般人不一样。指才德超出常人,与众不同。 | 清·黄宗羲《翰林院庶吉士子——魏先生墓志铭》:“子一风神杰出,少受学于子敬,卓荦不群。” |
30、超伦轶群 | 伦:同类;轶:超过。形容超群出众。 | 鲁迅《华盖集·并非闲话》:“于谋成事遂,睡足饭饱之余,三月炼字,半年锻句,将来会做出超伦轶群的古奥漂亮作品。” |
31、群轻折轴 | 轻的东西积多了,也能压断车轴。比喻小患会酿成大祸。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一》:“臣闻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故愿大王之熟计之也。” |
32、卓乎不群 | 同“卓尔不群”。 | 金·王若虚《揖翠轩赋》:“意其劲挺坚确,卓乎不群,举世皆怯而我独勇,众人既屈而我独伸。” |
33、成群集党 | 谓一部分人结成小团体。 | 《初刻拍案惊奇》卷九:“就有那一班意气相投的人,成群集党,如兄若弟往来。” |
34、才貌超群 | 貌:容貌。才能和容貌都超出寻常人。 | |
35、群分类聚 | 聚:聚集。指同类的事物聚合在一起,不同的事物以类区分。 | 《周易·系辞》:“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
36、博览群书 | 览:观看;阅读。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形容学识渊博。也作“博览群籍”。 | 《周书 庾信传》:“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也。……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 |
37、绝类离群 | 绝:越过,越出;类:同类。形容超群出众。指与人群隔绝,脱离尘俗。 | 宋·苏轼《表忠观碑》:“笃生异人,绝类离群,奋挺大呼,从者如云。” |
38、鹤处鸡群 | 同“鹤立鸡群”。 |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遥望而清风宛在,鹤处鸡群;近观而光彩射人,龙来洞口。” |
39、逸群绝伦 | 指超出世人和同辈。 | 《隋书 杨素传》:“处道当逸群绝伦,非常之器,非汝曹所逮也。” |
40、超群绝伦 | 超:超过;超群:超出众人;绝:没有;伦:同辈。超出众人;同辈中没有可以相比的。也作“逸群绝伦。” |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关羽传》:“当与翼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
41、挺拔不群 | 挺拔:直立高耸。形容特立超群的样子。 | 《宋史·沈辽传》:“幼挺拔不群,长而好学尚友,傲睨一世。” |
42、海水群飞 | 比喻国家不安宁。 | 汉·扬雄《太玄经·剧》:“海水群飞,终不可语也。” |
43、轶群绝类 | 见“超世绝伦”。 | 宋·曾巩《代人祭李白文》:“意气飘然,发扬携伟,飞黄駃騠,轶群绝类。” |
44、离群索居 | 索:单独;居:起居;生活。离开同伴而孤独地生活。 | 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上》:“吾离群而索居,亦已久矣。” |
45、卓逸不群 | 不群:跟一般人不一样。指才德超出常人,与众不同。 | 汉·蔡邕《荐边让书》:“才艺言行,卓逸不群。” |
46、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 毕:全。各种贤人、老少聚集在一起。 |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
47、物以群分 | 见“物以类聚”。 | 《周易·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
48、绝群拔类 | 绝:越过,越出;类:同类。形容超群出众。 | 明·方孝孺《畸亭记》:“杜子美、李太白,诗人之绝群拔类者也。” |
49、鹘入鸦群 | 鹘:同“隼”,一种凶猛的大鸟。比喻骁勇无敌。 | 《北齐书 南安王思好传》:“尔击贼如鹘入鸦群,宜思好事。” |
50、拔萃出群 | 拔:超出。萃:原谓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指聚集在一处的人或物。超出一般,在众人之上。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蔡邕传》:“曾不能拔萃出群,扬芳飞文。” |
51、独立不群 | 独立:突出,超群;不群:卓异。比喻超群出众。 | 《旧唐书·韦陟传》:“陟自幼风标整峻,独立不群,安石尤爱之。” |
52、群雄逐鹿 | 群雄:旧指许多有军事势力的人。逐鹿:比喻争夺帝王之位。形容各派势力争夺最高统治地位。 |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
53、群空冀北 | 比喻有才能的人遇到知己而得到提拔。 | 唐·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 |
54、出众超群 | 超群:超出众人之上。胜过众人。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6回:“右手那个对立的壮士,打扮得出众超群,人中罕有。” |
55、群居穴处 | 原始人类聚群而居,住于山洞之中。比喻粗野无知,见闻浅陋。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隗嚣传》:“王之将吏,群居穴处之徒,人人抵掌,欲为不善之计。” |
56、轶类超群 | 见“超世绝伦”。 | 清·禇人获《隋唐演义》第九十五回:“就是那一长一技之微,若果能专心致志,亦足以轶类超群,独步一时。” |
57、兴观群怨 | 兴:联想;观:观察;群:合群;怨:怨恨。古人认为读《诗经》可以培养人的四种能力。后泛指诗的社会功能。 | 《论语 阳货》:“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
58、迥然不群 | 迥然:相距很远或差别很大的样子。不群:与众不同,不同于流俗。形容超群出众,身手不凡。 | 明·朱之瑜《朱舜水集·九·与小宅生顺书三十六首(其一)》:“佳作路头醇正,气势冲沛,辞意雅驯,与往日所见贵国之文迥然不群。” |
59、群雌粥粥 | 原形容鸟儿相和而鸣。后形容在场的妇女众多,声音嘈杂。 | 唐 韩愈《琴操 雉朝飞》:“当东而西,当啄而飞。随飞随啄,群雌粥粥。” |
60、推群独步 | 推群:超出一般人。杰出超群,独一无二。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七回:“那诸葛公弹琴退敌,谢太傅围棋赌墅,名士大半专会摹调,只如今就算得江左夷吾,让他推群独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