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全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全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狮子搏兔,亦用全力比喻对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认真对付。同“狮象搏兔,皆用全力”。茅盾《谨严第一》:“狮子搏兔,亦用全力——这一句成语,最足以说明艺术匠们之无往而不谨严,丝毫不肯随便,”
2、忍辱求全忍受屈辱以求保全整个大局
3、百举百全每次行动都能完成其事,形容事事得心应手,都能取得好的效果。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郭嘉传》:“夫智者审于量主,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
4、两全其美全:顾全;在全;美:美好;美满。做一件事圆满地照顾到两个方面;使两方面都得到好处。元 无名氏《连环计》第三折:“司徒,你若肯与了我呵,堪可两全其美也。”
5、全璧归赵同“完璧归赵”。南朝·梁·王僧孺《与何炯书》:“动一议可以固邦兴国,全璧归赵,飞矢救燕。”
6、一举两全谓一举措而能顾全两面。《三国志·魏志·郭淮传》:“兵不远西,而胡交自离,此一举两全之策也。”
7、全智全能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毛泽东《党内团结的辨证方法》:“我看要是自称全智全能,像上帝一样,那种思想是不妥当的。”
8、百下百全犹言百发百中,万无一失。汉 班固《汉书 冯奉世传》:“以将军材质之美,奋精兵,诛不轨,百下百全之道也。”
9、福无十全全:完备,齐全。有福的事不可能十全十美没有缺陷。宋·陈亮《祭钱伯同母硕人文》:“子心罔极,福无十全。登进方隆,忍此弃捐。”
10、远害全身保全自身,远离祸害。《梁书·袁昂传》:“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
11、全知全能无所不知,无所不能。郭沫若《郑成功》第四章:“全知全能的主是大公无私的。”
12、踏破芒鞋没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到处寻找都没找到,却由偶然的机会轻易得到了。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8回:“往上一瞧,正是那日晚上地藏庵遇着的一群俊俏后生,心中欢喜不尽,暗说道:‘踏破芒鞋没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13、全始全终全:完备,齐全;终:结束。从头到尾都很完善。形容办事认真,有头有尾。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2卷:“而今更有一段话,又只因一句戏言,致得两边错认,得了一个老婆。全始全终,比前话更为完美。”
14、全能全智见“全智全能”。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二章第二节:“它是‘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的全能全智。”
15、样样俱全俱:全。一切齐全,应有尽有。曲波《林海雪原》:“有你的活证据,人证物证样样俱全。”
16、牡丹虽好,全凭绿叶扶持比喻人不管有多大能耐,总得有人在旁协助。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十二回:“也不像两个人打,就如一对猛虎争餐,擂台上流做一团。牡丹虽好,全凭绿叶扶持。”
17、四角俱全比喻完美无缺。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若要外头说去,老太太断不中意,不如把你林妹妹定给他,岂不四角俱全?”
18、面目全非面目:样子;非:不是。样子跟从前完全不同。形容变化大得很。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陆判》:“濯之,盆水尽赤。举首则面目全非,又骇极。”
19、完完全全指全部、彻底。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兴哥不得已而休之,心中兀自不忍,所以改嫁之夜,把十六只箱笼,完完全全地赠他。”
20、通观全局通:全、遍。把事情整个地加以考虑、谋划。清·钱泳《履园丛话·水学·三江》:“大凡治事必需通观全局,不可执一面论。”
21、竭尽全力竭尽:用尽。用尽全部力量。《宋书 宗越传》:“诛戮群公及何迈等,莫不尽心竭力,故帝凭其爪牙,无所忌惮。”
22、才貌双全形容人的才学高;容貌姣美。明 洪楩《清平山堂话本 风月瑞仙亭》:“孩儿见他文章绝代,才貌双全,必有荣华之日,因此上嫁了他。”
23、倾注全力倾注:把精神或力量集中到一个目标。把所有力量集中在一个目标。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以便等到时机一到,就倾注全力,大举反攻,收复失地。”
24、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比喻事物体积或规模虽小,具备的内容却很齐全。钱钟书《围城》:“‘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机器当然应有尽有,就是不大牢。”
25、十全大补药名。含有十种名贵的滋补药物。比喻某项方案或方法对事情有巨大补益。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5回:“只见一个医生在那里和他诊脉,开了脉案,定了一个十全大补汤加减,便去了。”
26、目牛无全《庄子·养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后因以“目牛无全”比喻技艺纯熟或谋划高明。《庄子·养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27、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逢:遇见。指人与人互相欺瞒,不把实际情况或心里话说出来。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孙富叫家童算还了酒钱,与公子携手下船,正是: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28、零碎不全指细碎不周全的事物等。毛泽东《实践论》:“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论理来。”
29、全民皆兵谓把能参加战斗的人民全都武装起来,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王朔《痴人》:“我知道这种勾当已发展到五花八门、全民皆兵的程度。”
30、贪大求全过分地贪图规模大而全面。
31、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北齐书 元景安传》:“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32、顾全大局顾全:顾及;使不受损害;大局:全盘或整体;多指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一切言论、行动都要从全局出发;不使受到损害。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4回:“总求大人格外赏他们个体面,堵堵他们的嘴。这是卑职顾全大局的意思。”
33、归全反真回归到完善的、原本的境界。唐·白居易《故侥州刺史吴府君神道碑铭序》:“无室家累,无子孙忧,屈伸宠辱,委顺而已,未尝一日戚戚其心颜,以至于归全反真,故予所谓达人之徒欤?信矣!”
34、雀小脏全比喻事物体积或规模虽小,具备的内容却很齐全。钱钟书《围城》:“‘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机器当然应有尽有,就是不大牢。”
35、才貌俱全俱:全,都。既有才学,容貌又美。亦作“才貌兼全”、“才貌双绝”、“才貌双全”、“才貌两全”。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四回:“那宝玉素闻北静王的贤德,且才貌俱全,风流跌宕,不为官俗国体所缚,每思相会,只是父亲拘束,不克如愿。今见反来叫他,自是喜欢。”
36、大获全胜战胜对方;取得全部胜利。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葛令公生遗弃儿》:“唐代被梁家杀得七零八落……梁家大获全胜。”
37、全神贯注贯注:集中在一点。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钱钟书《围城》:“人事太忙,不许我们全神贯注,无间断地专怀念一个人。”
38、委曲周全委曲:同“委屈”,曲意求全。曲意迁就,以求得事情的完成。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七卷:“我只要委曲周全称家主一桩大事,并无欺心。若有苟且,天地不容。”
39、宁玉碎,毋瓦全宁:宁愿;毋:不要。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陶器得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而死,决不苟且偷生郭沫若《断断集·不灭的光辉》:“这种精神,这死不妥协宁玉碎,毋瓦全的精神,这是永远值得我们纪念,值得我们继承的。”
40、全功尽弃功:功效,功绩;弃:丢掉。全部功效都丧失干净。《战国策 西周策》:“公之功甚多,今公又以秦兵出塞,过两周,践韩,而以攻梁,一攻而不得,前功尽灭。”
41、责备求全犹言求全责备。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一:“仅有某某数字,于四声未合,即姑置而过存之,亦孰为责备求全者。”
42、全身远祸全:保全。保全自身,远离祸害。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9回:“把你尊翁的骸骨,遣人送到故乡,你母女自去全身远祸。”
43、全科人儿指父母、配偶、子女都健在的人。
44、文武双全文:文才;武:武艺。能文能武,文才和武艺都很出众。《旧唐书·李光弼传》:“蕴孙、吴之略、有文武之才。”
45、全神灌注同“全神贯注”。张天翼《春风》:“丁老师全神灌注地听着,有时候他得插句把嘴。”
46、照单全收指按照礼单的数目全部接受。清·惜阴堂主人《二度梅》第六回:“俗语说得好:‘人情不在厚薄’,看老夫的情面,不要与他较量,照单全收了罢。”
47、十全十美十分完美;毫无欠缺。清 陈朗《雪月梅传》:“贤侄出门也得放心,岂不是十全十美。”
48、目无全牛比喻技艺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界。先秦 庄周《庄子 养生说》:“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49、才貌两全才学相貌都好。同“才貌双全”。元 白朴《墙头马上》第一折:“七岁草字如云,十岁吟诗应口,才貌两全,京师人每呼少俊。”
50、全无忌惮忌惮:顾忌和畏惧。一点没有顾忌和畏惧。宋·朱熹《申尚书省状》:“其人凶暴贪婪,全无忌惮。”
51、全狮搏兔搏:搏斗。形容发挥巨大威力攻击弱小的目标。曾朴《孽海花》第24回:“他既要来螳臂当车,我何妨去全狮搏兔,给他一个下马威。”
52、忠孝双全忠:效忠,忠君;孝:孝敬。忠于君主与孝敬父母都做到了。老舍《赵子曰》:“老人撅着胡子告诉他:‘忠孝双全,才是好汉!’”
53、全盘托出连盘子也端出来了。比喻全都讲出来,毫不保留。元 明本述《天目中峰和尚广录》卷十六:“今日特为你起模画样,和盘托出。”
54、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旧时认为有知识的人即使待在家里,也能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毛泽东《实践论》:“‘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在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只是一句空话,在技术发达的现代虽然可以实现这句话,……”
55、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比喻急需的东西费了很大的力气找不到,却在无意中得到了。明·冯梦龙《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金满将大门闭了,两个促膝细谈。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56、智勇双全智:智谋。智谋和勇敢两方面都齐备。指既有智慧;又很勇敢。元 关汉卿《侯宴》第三折:“某文通三略,武解六韬,智勇双全,寸铁在手,万夫不当之勇。”
57、全无人性指丝毫没有人性。
58、归全返真回复到完满的本原的境界。唐·白居易《故饶州刺史吴府君神道碑铭序》:“无子孙忧,屈伸宠辱,委顺而已,未尝一日戚戚其心颜,以至于归全返真,故予所谓达人之徒欤?”
59、计出万全万全:非常安全周到。形容计划非常稳当周密,决不会发生意外。元 戴良《论长孙无忌》:“无忌于此,亦可谓计出万全矣。”
60、智勇兼全同“智勇双全”。明·张凤翼《红拂记·奸宄觊觎》:“我一向颇有窥西京之意,叵耐杨素那老儿威名甚重,智勇兼全,故此掩甲收兵,未遂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