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屈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屈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宁死不屈宁:宁可;宁肯;屈:屈服。宁愿一死;决不屈服。明 赵弼《效颦集 宋进士袁镛忠义传》:“以大义拒敌,宁死不屈,竟燎身于烈焰中。”
2、龙蛰蠖屈喻隐居不仕。语本《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语出《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3、誓死不屈立誓宁死也不屈服。宋·朱熹《跋王枢密答司马忠洁公帖》:“司马忠洁公仗节虏廷,誓死不屈。”
4、含屈而死含着委屈而死去。
5、诘屈聱牙诘屈:同佶屈,曲折,引申为不顺畅;聱牙:读起来拗口、别扭。形容文字晦涩艰深,难懂难读。唐 韩愈《进学解》:“周诰殷盘,佶屈聱牙。”
6、佶屈聱牙佶屈:曲折、不通顺;聱牙:拗口、不上口。形容文词艰涩生僻、拗口难懂。唐 韩愈《进学解》:“周诰殷盘,佶屈聱牙。”
7、屈高就下地位高的人降低身分,迁就地位低的人。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猥劳君侯屈高就下,降尊临卑。”
8、衔冤负屈心怀冤枉,身受委屈。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我做了个衔冤负屈没头鬼,怎肯便放了你好色荒淫漏面贼!”
9、指不胜屈板着指头也不过来(不胜:不能承受)。形容数量很多。明 沈德符《野获编》:“而贫弱者或衣食不给,其小有才者至窜入匪类,以辱先人,以余所见,指不胜屈。”
10、忠贞不屈忠:忠诚;贞:有操守。忠诚坚定,永不改变。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附录:“为了争取中国人民的民族自由和社会改革,忠贞不屈,视死如归,悲壮激昂,可歌可泣。”
11、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威武:武力;贱:地位低。不屈从于威势的镇慑之下,不因贫贱而改变节操。鲁迅《记苏联版画展览会》:“而且证明了我们中国,确有许多‘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必说真话的人们。”
12、屈指一算屈:弯曲。扳着指头一算。曾朴《孽海花》第四回:“匆匆过了中秋,雯青屈指一算,那天正是出场的末日。”
13、诘屈磝碻形容语言生硬难懂。清·朱克敬《瞑庵杂识》第一卷:“士以江西优人来,登场歌舞,诘诘屈磝碻,不可听。”
14、情见力屈情:真实情况;见:通“现”,暴露。指在军事上情况暴露而又处在劣势的地位。《汉书 韩信传》:“今足下举倦敝之兵,顿之燕坚城之下,情见力屈,欲战不拔,旷日持久,粮食单竭。”
15、衙官屈宋衙官:军府的属官;屈:屈原;宋:宋玉。要以屈原、宋玉为属官。原为自夸文章好。后也用以称赞别人的文采。《新唐书·杜审言传》:“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
16、才过屈宋屈、宋:战国楚文学家屈原和宋玉。比喻文才极高。唐·杜甫《醉时歌》“先生有道出羲黄,先生有才过屈宋。”宋·林正大《括酹江月》词:“道出羲黄,才过屈宋,空有名垂古。”唐·杜甫《醉时歌》“先生有道出羲黄,先生有才过屈宋。”
17、小屈大伸屈:委屈。伸:展开,发挥出来。先能够受点委屈,而后会大有作为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绤正传》:“云合雾集,量时揆宜,用取世资,小屈大申,存公忽私。”
18、含冤负屈负:背着;屈:委屈。指蒙受冤枉、委曲。元 高文秀《黑旋风》:“俺哥哥含冤负屈有谁知。”
19、喊冤叫屈为遭到的冤屈而喊叫。清 曹雪芹《红楼梦》:“金桂将桌椅杯盏尽行打翻,那宝蟾只管喊冤叫屈,哪里理会他?”
20、不屈不挠屈、挠:弯曲。不屈服。形容不畏强暴和困难;十分顽强;决不屈服。东汉 班固《汉书 叙传下》:“乐昌笃实,不桡(挠)不诎(屈)。”
21、卑身屈体指弯腰俯首,屈从奉迎。参见“卑身贱体”。
22、蠖屈不伸像尺蠖一样弯曲而不能伸展。比喻人不得志。清 戴名世《<齐天霞稿>序》:“即诸同学之士亦多食贫作苦,蠖屈不伸。”
23、蠖屈求伸蠖:昆虫名,行时屈伸其体。比喻人不遇时,则屈身求隐,待来日再展宏图。《周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
24、大直若屈亦作“大直若诎”。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后汉书荀淑传论》:“及后潜图董氏,几振国命,所谓‘大直若屈,道固逶迤’也。”
25、屈谷巨瓠比喻无用者。《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齐有居士田仲者,宋人屈谷见之,曰:‘谷闻先生之义,不恃人而食,今谷有巨瓠,坚如石,厚而无窍,献之。’仲曰:‘夫瓠所贵者,谓其可以盛也;今厚而无窍,则不可剖以盛物,而坚如石,则不可以剖而斟,吾无以瓠为也。’
26、力屈计穷屈:穷尽。力量智谋都已用完。《纪闻·吴保安》:“吾今在厄,力屈计穷。”
27、屈指而数屈:弯曲。形容数量很少,扳着手指头就能数过来。《清朝野史大观·曾静吕留良文字之狱》:“我朝扫清寇氛,与民休养,六十余年,民安物阜,即考羲皇以来,史册所纪,屈指而数。”
28、以屈求伸屈:弯曲;伸:伸直伸展。用弯曲来求得向前伸展。比喻以退为进的策略。《周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
29、负屈衔冤衔:用嘴含,这里指心里怀着。身上背着委屈,心里怀着冤枉。指蒙受冤屈,得不到昭雪。元·无名氏《后庭花》第四折:“今日个勘成了因奸致命一凶贼,还了报了这负屈衔冤两怨鬼。”
30、含冤受屈见“含冤负屈”。艾芜《关于三十年文艺的一些感想》四:“文艺工作者含冤受屈,管文艺的同志也无可奈何,只有随声应和,得以幸存。”
31、蠖屈螭盘蠖:尺蠖;螭:传说中无角龙;盘:通“蟠”,回绕。像蠖弯曲,像螭回绕。形容屈曲回绕的样子。唐·李绅《灵蛇见少林寺》:“琐文结绶灵蛇降,蠖屈螭盘顾视闲。”
32、有屈无伸屈:委屈,冤枉。蒙受冤枉而无法伸诉。明·无名氏《女姑姑》第四折:“想当日酷刑害逢危遭困,您那一日便逼的我有屈无伸。”
33、尺蠖之屈尺蠖:虫名,体长约二三寸,屈伸而行。尺蠖的弯曲。比喻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周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
34、卑躬屈节卑躬:低头弯腰;屈节:屈辱节操。形容毫无骨气,低声下气地讨好奉承。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7回:“单道台至此方才卑躬屈节的口称:‘职道才进来,因见大帅公事,所以不敢惊动。’”
35、冤天屈地形容非常冤枉委屈。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八卷:“真是冤天屈地,要好成歉!吾好意为你寄信,你妻子自不曾到,今日这话,却不知祸从天上来!”
36、龙屈蛇伸喻君子受屈而小人得志。清·陈恭尹《送雪公归耕苍梧歌》:“毛摧羽落君莫叹,龙屈蛇伸自终古。”
37、委委屈屈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心里十分难过。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20回:“那日已是迎娶吉期,袭人本不是那一种泼辣人,委委屈屈的上轿而去,心里另想到那里再作打算。”
38、富贵不淫,威武不屈富:有钱;贵:地位高;淫:惑乱;威武:武力。指不因有钱有势而惑乱,不因武力或权势而胁迫屈服。清·方亨咸《邵村杂记·武风子传》:“其有道者欤?不然,何富贵不淫,威武不屈耶?”
39、支左屈右谓射箭时左手持弓,右手屈曲控弦的姿势。
40、屈膝求和屈:弯曲;屈膝:下跪。下跪降服,请求和解。蔡东藩《宋史演义》第76回:“屈膝求和母后返驾,刺奸被执义士丧生。”
41、屈打成招用严刑拷打;逼使无辜的人被迫认罪。元 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如今把姐姐拖到宫中,三推六问,屈打成招。”
42、矢志不屈矢:通“誓”;屈:屈服。立志决不屈服。清·顾彩《髯樵传》:“义哉髯也,见义必为,矢志不屈,求之士人中,亦几几难之。”
43、摧志屈道摧:摧折,放弃;道:道德。抛弃理想追求,失去道义节操。形容身处逆境,不能守操如一《宋书·隐逸传论》:“夫独往之人,不能摧志屈道,借誉期通。”
44、能伸能屈见“能屈能伸”。《荀子·不苟》:“与时屈伸,柔从若蒲苇,非慑怯也;刚强猛毅,靡所不信,非骄暴也。以义变应,知当曲直故也。”
45、屈身辱志屈:降低。降低自己的人格,改变自己的心志。《新刊大宋宣和遗事》:“昔居天上兮,珠宫玉阙。今日草莽兮,事何可说。屈身辱志兮,恨何可雪。”
46、百折不屈受到无数挫折都不屈服、动摇。形容意志坚强。清 恽敬《〈卓忠毅公遗稿〉书后》:“一旦竟成其名,史书及府县志纪录则有之,必不能千百年之后,人人变色动容,有一百折不屈之人,如在其心,如出其口,如忠毅、方学士、铁尚书者也。”
47、辞穷理屈理由站不住脚,被驳得无话可说。《宋书·郑鲜之传》:“时或言论,人皆依违之,不敢难也;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要须高祖辞穷理屈,然后置之。”
48、势穷力屈形势窘迫,力量衰竭。宋·司马光《户部侍郎周公神道碑》:“俟其势穷力屈,然后可招抚也。”
49、不挠不屈比喻在压力和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清 陈天华《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吾民族以不挠不屈之气概,与外族战,与土番战,与寒暑战,卒能斩荆披棘。”
50、能屈能伸屈:弯曲;伸:伸直。能弯曲也能伸直。指人根据环境变化的需要既能忍受委屈;又能挺直腰板;施展抱负。《周易 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51、屈尊就卑原指降低尊贵的身份以就低下的礼仪。现用来形容委屈自己去屈就比自己低下的职位或人。
52、卑躬屈膝卑躬:低头弯腰;屈膝:弯曲膝盖;指下跪。形容没有骨气;谄媚;讨好的无耻形象。宋 魏了翁《鹤山文集 江陵州丛兰精舍记》:“公卿大臣皆卑躬屈膝唯后,虽谢安石之贤也,而犹不能免。”
53、力屈势穷屈:竭,穷尽;穷:尽。力量和势力均已穷尽。唐·吕温《凌烟阁勋臣赞·屈突蒋公通》:“亡家徇国,方寸不乱。力屈势穷,排空落翰。”
54、坚强不屈屈:屈服。坚韧、刚毅,毫不屈服。荀况《荀子 法行》:“坚刚而不屈,义也。”
55、屈榖巨瓠比喻无用的东西。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今田仲不恃人而食,亦无益人之国,亦坚瓠之类也。”
56、铮铮不屈铮铮:响当当。响当当宁折不弯。形容人坚强不屈,有骨气。清·钱彩《说岳全传》第45回:“那四个俱是铁汉,铮铮不屈。”
57、屈节辱命失去了节操,辱没了使命。《汉书·苏武传》:“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58、计穷力屈计:计策;穷、屈:尽,竭。计策、力量都用完了。南朝梁·元帝《驰檄告四方》:“郭默清夷、晋熙附义,计穷力屈,反杀后主。”
59、力屈道穷屈:竭,穷尽;道:途径,办法;穷:尽。力量办法都已穷尽。《周书·王思政传》:“今力屈道穷,计无所出,唯当效死,以谢朝恩。”
60、负屈含冤负:背着;屈:委屈;含:放在嘴里;比喻忍受;冤:冤枉。蒙受委屈;忍受冤枉;得不到昭雪。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我见父亲负曲含冤,都因我的婚姻而起,我从那日便打了个终身守志永远不出闺门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