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轻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轻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无足重轻同“无足轻重”。明·张居正《谢恩疏》:“则诸奴奴之口,诚无足为重轻。”
2、轻虑浅谋考虑不全面,计划不周密。西汉 司马迁《史记 赵世家》:“夫小人有欲,轻虑浅谋,徒见其利而不顾其害,同类相推,俱入祸门。”
3、轻死重气谓以义气为重而不怕死。汉·张衡《西京赋》:“都邑游侠,张起之伦,齐志无忌,拟迹田文,轻死重气,结党连群。”
4、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比喻礼物虽然微薄,却情谊深重。吴强《红日》第15章:“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大家不要客气,吃一点!”
5、轻重九府轻重:指钱币。掌管财政的九个官署,即大府、王府、内府、外府、泉府、天府、职内、职金、职币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设轻重九府。”
6、不可轻视不能够小看。邓小平《根据地建设与群众运动》:“这些发展的政治意义是丝毫不可轻视的。”
7、举足轻重一挪动脚;就会影响两边的分量。原指一个实力强的人处于两方之间;只要稍微偏向一方;就会打破均势。比喻地位极其重要;足以左右全局。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窦融传》:“方蜀汉相攻,权在将军,举足左右,便有轻重。”
8、轻口薄舌见“轻嘴薄舌”。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这酸子轻口薄舌,专会做词。”
9、德薄望轻薄:轻微;望:名望,声望。德行不足,声望低微。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唐玄宗》:“大义不可易,显道不可诬,苟且因仍,无能改者,不容终隐于人心,而不幸发自德薄望轻之口。”
10、轻薄无知谓轻佻浮薄,没有知识。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70卷:“即轻薄无知泛滥之徒,岂可见天地之心乎?”
11、敖世轻物敖,通“傲”。鄙弃世俗,看不起别人。也指高傲自大。《淮南子·齐俗训》:“敖世轻物,不污于俗。”《淮南子·齐俗训》:“敖世轻物,不污于俗。”
12、民贵君轻人民比君主更重要。这是民本思想。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3、轻言软语见“轻言细语”。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娘们又用软手段,体贴他,笼络他,跟他轻言软语地说道。”
14、轻轻巧巧轻便灵巧,简单容易。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5回:“却说铁公子在西山读书,待到秋闱,真是才高如拾芥,轻轻巧巧,中了一名举人。”
15、轻裘大带轻暖的皮袍,宽松的腰带。形容从容闲适《灵应传》:“轻裘大带,白玉横腰,而森罗于阶下者,其数尤多。”
16、轻怜痛惜见“轻怜重惜”。
17、机难轻失谓机会难得,稍纵即失。宋·岳飞《乞止班师诏奏略》:“况今豪杰向风,士卒用命,天时人事,强弱已见,功及垂成,时不再来,机难轻失,臣日夜料之熟矣。”
18、恃勇轻敌恃:倚仗,仗恃。仗着自己勇敢而不把对手放在心上。《新编五代史平话·晋史》:“今重荣恃勇轻敌,吐浑假手报仇,皆非国家之利,不可听也。”
19、身轻言微身轻:身价低下,地位低;微:任用小。地位低下者说的话不为人所重视。《后汉书·孟尝传》:“尚书同郡杨乔上书荐尝曰:‘臣前后七表言故合浦太守孟尝,而身轻言微,终不蒙察。区区破心,徒然而已。’”
20、嚣浮轻巧嚣浮:浮夸。形容人不踏实可靠。《新唐书·朱朴传》:“人心嚣浮轻巧。”
21、文人相轻文人往往彼此看不起。轻:轻视。三国 魏 曹丕《典论 论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子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
22、轻若鸿毛见“轻于鸿毛”。《晋书·皇甫谧传》:“轻若鸿毛,重若泥沉,损之不得,测之愈深。”
23、轻财好义犹言轻财重义。指轻视财利而看重道义。汉 元王皇后《赐公孙弘子孙当为后者爵诏》:“股肱宰臣,身行俭约,轻财重义,较然着明。”
24、轻徙鸟举轻于去留,像鸟飞那样容易。清·梅曾亮《书李林孙事》:“河南路四通,轻徙鸟举不可制。”
25、轻车减从见“轻车简从”。清·昭梿《啸亭杂录·孙文靖》:“贪吏如李侍尧辈布满天下,而公独以廉著,每出巡,轻车减从,不择饮食。”
26、风轻日暖轻:轻柔。微风轻拂,阳光温暖。宋·欧阳修《赠沈遵》诗:“有如风轻日暖好鸟语,夜静山响春泉鸣。”
27、没轻没重指言语或动作鲁莽。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69回:“那小孩子没轻没重的便说不好了,石师爷的老太太上了吊了。”
28、重财轻义谓看重财利而轻视道义。唐·韩愈《论捕贼行赏表》:“百姓小人,重财轻义,不能深达事体。”
29、乘肥衣轻肥:肥壮的马。衣:穿。轻:轻暖的裘衣。驾驭肥壮的马,穿着贵重的衣服。形容生活奢侈豪华。《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钟会,名公子,以才能贵幸,乘肥衣轻,宾从如云。”
30、轻繇薄赋减轻徭役,降低赋税。
31、轻吞慢吐形容歌唱时声音轻柔,吐词缓慢。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0回:“妥娘唱毕,大家又称赞了一会儿,朱贵儿方在轻吞慢吐,嘹嘹呖呖,唱将起来。”
32、轻徭薄税犹言轻徭薄赋。元·武汉臣《生金阁》第三折:“第二钟酒,愿黎民乐业,做官的皆如卓鲁,令史每尽压萧曹,轻徭薄税,免受涂炭者。”
33、衣轻乘肥衣:穿。轻:轻暖的裘衣;肥:肥壮的马。穿着贵重的衣服,驾驭肥壮的马。形容生活奢侈豪华。《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钟会,名公子,以才能贵幸,乘肥衣轻,宾从如云。”
34、口轻舌薄形容说话刻薄尖酸。《天雨花》第25回:“小小年纪无厚道,口轻舌薄诮谁人?”
35、罪疑惟轻疑:不能确定;惟:同“唯”,只有。罪行轻重有可疑之处,只应从轻判处。《尚书·大禹谟》:“罪疑惟轻,功疑惟重。”
36、驾轻就熟驾:赶马车;轻:指轻便的车;就:到;熟:熟悉的道路。驾着轻便的车走熟悉的路。比喻办熟悉的事很容易。唐 韩愈《送石处士序》:“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
37、重义轻生谓看重义行而轻视生命。《晋书·忠义传赞》:“重义轻生,亡躯殉节。劲松方操,严霜比烈。”
38、不知轻重缓急指人办事不知事情有主要的、次要的,急办的和可缓办的区别。毛泽东《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上级机关也不要不分轻重缓急地没有中心地同时指定下级机关做很多项工作。”
39、裘马轻狂指生活富裕,放荡不羁。
40、礼轻情意重礼物虽然很轻,但情意却很深厚。元 李致远《还牢末》:“兄弟,拜义如亲,礼轻义重,笑纳为幸。
41、轻装上阵原指战士穿着轻装作战,现在比喻放下思想包袱投入工作。《文汇报》1983.1.6:“这样一来,年轻人减轻了思想负担,轻装上阵,充分发挥创作才华。”
42、轻卒锐兵轻卒:轻装的士兵。锐兵:锐利的武器。轻装勇猛的士兵,手拿锋利的武器。形容部队战斗力很强。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济上之军,奉令击齐,大胜之。轻卒锐兵,长驱至国。”
43、轻尘栖弱草比喻人生无常。汉·刘向《列女传》:“人生世间,如轻尘栖弱草耳,何至辛苦乃尔!”
44、信外轻毛佛教语。信心动摇不定,像鸿毛轻飘浮动。《观经玄义分》:“况我信外轻毛,敢知旨趣。”
45、熟路轻辙驾轻快的车,走熟悉的路。比喻处世有经验,办起事来很容易。宋·张榘《摸鱼儿·为赵懒窝寿》词:“君看取,世道羊肠曲折,依然熟路轻辙。”
46、择祸从轻指遇到灾祸或损失不可避免时只好选择轻的,力争减轻灾祸的程度。春秋·鲁·左丘明《国语·晋语》:“择福莫若重,择祸莫若轻,福无所用轻,祸无所用重。”
47、轻重缓急缓:慢;不急。指各种事情中有主要和次要的;有急于要办的和可以慢一点办的。先秦 管仲《管子 国蓄》:“岁有凶穰,故谷有贵贱;令有缓急,故物有轻重。”
48、肥马轻裘裘:皮衣。骑的是好马;穿的是裘衣。形容生活豪华奢侈。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49、避重逐轻指避开较重的责任,拣轻的承担。见“避重就轻”。
50、缓急轻重指各种事情中有主要的和次要的,有急于要办的和可以慢一点办的。清·顾炎武《日知录》第七卷:“此又权于缓急轻重之间而为不得已之计也。”
51、轻动干戈轻:轻率;干戈:古代兵器。轻率地动武挑起战争。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7回:“我徒弟纵有手段,决不能轻动干戈。”
52、轻饶素放轻易地饶恕,白白地放过。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一折:“俺哥哥若有些好歹,我不道的轻饶素放了你也。”
53、弄文轻武弄:戏弄,玩弄。耍弄文士的策略,轻视运用武力。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5回:“绍怒曰:‘汝等弄文轻武使我失大义!’”
54、轻生重义见“轻身重义”。《晋书·周访传》:“朝闻夕改,轻生重义,徇国之躯,可谓志节之士也。”
55、贵冠履轻头足比喻主次或轻重颠倒。《淮南子·泰族训》:“今重法而弃义,是贵其冠而忘其头足也。”
56、无所重轻没有什么重要。瞿秋白《饿乡纪程》:“我想一去不知道甚时才能回来(生命于我无所重轻),暂时须得像永告诀别似的,完一番‘人间的’手续。”
57、缓带轻裘缓:宽松;裘:皮衣。轻暖的皮袍,宽松的腰带。形容从容儒雅的风度。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元年》:“明日,王缓带轻裘而进,令张彦之卒擐甲执兵,翼马而从。”
58、人微望轻谓身份低下,资望不足。多用作自谦之词。宋·岳飞《奏乞罢制置使职事状》:“窃念臣人微望轻,难任斯职。”
59、不分轻重指人办事盲目,不分主次。毛泽东《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上级机关也不要不分轻重缓急地没有中心地同时指定下级机关做很多项工作。”
60、轻车介士轻车:古代的一种战车。古时的战车和甲士。东汉·班固《汉书·张安世传》:“安世复强起视事,至秋薨。天子赠印绶,送以轻车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