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切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切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切骨之仇形容仇恨极深。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文秀乃切骨之仇,日夜在心,故此一经眼,即便认得。”
2、以资切磋资:帮助;切磋:古代把兽骨、象牙磨制成器物。借以帮助共同研究。《诗经·淇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3、嗔目切齿嗔目:发怒时睁大眼睛。瞪大眼睛,咬紧牙齿。形容极端愤怒的样子。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段祺瑞马厂誓师》:“复辟之贻害清室也如彼,不利于国家也如此。内之不特非清室自动,而孀妃耆博,且不胜其疾首痛心。外之不特非群公劝进,而比户编氓,各不相谋,而嗔目切齿。”
4、切切细语切:通“窃”;切切:暗中,私下。低声交谈。唐·韩愈《顺宗实录·永贞元年》:“虽判两使事,未尝以簿书为意,日引其党屏人切切细语。”
5、浮声切响浮声:平声;切响:仄声。指古汉语中的平仄声。《宋书·谢灵运传论》:“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生,则后须切响。”
6、切磋琢磨切:指加工骨头;磋:指加工象牙;琢:指加工玉石;磨:指加工石头。原指对玉石、象牙等的细加工;现指讨论问题;取长补短。汉 王充《论衡 量知篇》:“人之学问,知能成就,犹骨象玉石,切磋琢磨也。”
7、磨砻镌切磨砺切磋。宋·王安石《进说》:“磨砻镌切,沉浸灌养,行完而才备。”
8、傲睨一切睨:斜视。斜着眼看一切事物。形容傲慢藐视一切。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2回:“他当红的时候,是傲睨一切的,多少同寅,没有一个在他眼里的。”
9、攘袂切齿攘袂:捋起衣袖;切齿:咬紧牙齿。形容十分愤怒或激动的样子。宋·秦观《进策·边防》:“吏士攘袂切齿,皆欲犁其庭而扫其闾。”
10、切切实实踏踏实实,确实具体。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七回:“你来倒是切切实实的做两首罢!”
11、一刀切比喻用划一的办法处理情况或性质不同的事物。刘心武《钟鼓楼》第一章:“世界上的事,没有一刀切的时候,没有一切都合理都美满的时候。”
12、低低切切形容声音低微细小。清·林觉民《与妻书》:“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
13、切齿痛心切齿:咬紧牙齿;痛心:形容心中极恨。形容愤恨到极点。《战国策 燕策三》:“此臣日夜切齿腐心也。”《史记 刺客列传》:“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
14、如切如磋比喻互相商讨砥砺。《诗经·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15、压倒一切精神气度高高在上,把一切都比下去了。清·曾国藩《曾国藩家书·道光24年10月21日》:“或好作诗古文,或好讲考据,或好谈理学,嚣嚣然自以为压倒一切矣。”
16、切齿拊心咬牙捶胸。极端痛恨貌。《战国策·燕策三》:“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17、寒蝉凄切寒蝉:冷天里的知了。天冷时,知了发出凄惨而低沉的声音。文艺作品中多用以烘托悲凉的气氛和情调。晋·陆云《陆清河集·寒蝉赋》:“于是贫居之士,喟尔相与而俱叹曰:‘寒蝉哀鸣,其声也悲;四时去暮,临河徘徊。’”
18、情真意切谓情意十分真切。清·吴乔《答万季埜诗问》:“六朝体宽无粘,韵得叶用,粘缀但情真意切,得句即佳。故‘城上草’一篇,止十三字,而意味无穷。”
19、睥睨一切形容非常高傲,看不起任何人。清·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惟性气高傲,不欲下人,才具素长,睥睨一切,当世名公巨卿,鲜有入其目者。”
20、悲喜交切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晋·贾善翔《天上玉女记》:“遂披帷相见,悲喜交切。”
21、意切辞尽意:心愿,意向。心意恳切,言辞毫无保留。唐·李翱《劝裴相比自出征书》:“伏望试以狂言,访于所知厚者,意切辞尽,不暇文饰,伏惟少赐省察。”
22、望闻问切中医用语。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古今医统》:“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
23、目空一切空:什么也没有。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2回:“但他恃着自己学问,目空一切,每每把人不放在眼内。”
24、切齿咬牙切齿:咬紧牙关,表示痛恨。形容极端仇视或痛恨。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6回:“徐晃睁眉怒目,许褚切齿咬牙,各有相斗之意。”
25、切切在心切切:形容情意恳切真挚。牢牢地记在心里。形容殷切的思念。明 方汝浩《禅真逸史》第十一回:“不期被住持爷知觉,施恻隐之心,释放我等,又赐诸弟兄财物,至今感佩不忘。小人切切在心,报恩无地。”
26、咬牙切齿切齿:咬紧牙齿;表示痛恨。形容愤恨或发狠到极点的神情。元 孙仲章《勘头巾》第二折:“为甚事咬牙切齿,唬得犯罪人面色如金纸。”
27、瞋目切齿瞋目:发怒时睁大眼睛。瞪大眼睛,咬紧牙齿。形容极端愤怒的样子。《史记·张仪列传》:“是故天下之游谈士莫不日夜扼腕瞋目切齿以言从之便,以说人主。”
28、痛心切骨伤痛透到骨头里。形容悲愤之至。亦形容痛苦的程度极深。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 白萍》:“子负心太甚,即王魁、李益,有不逮焉……思之痛心切骨,街非一朝一夕矣。”
29、操之过切指处事过于急切。闻一多《论文艺的民主问题》:“我个人看来,目前的民主运动的确战斗性不够,也许有些老辈人认为操之过切,反而不好。”
30、直言切谏同“直言极谏”。汉·班固《汉书·东方朔传》:“朔虽诙笑,然时观察颜色,直言切谏,上常用之。”
31、一切众生佛教指人类和一切生物。《大智度论》第27卷:“如佛所说,无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等,一切众生中佛最第一。”
32、砍瓜切菜形容操刀利落爽快。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2回:“石秀从楼上跳将下来,手举钢刀,杀人似砍瓜切菜,走不迭的,杀翻十数个。”
33、斩钉切铁同“斩钉截铁”。李劼人《大波》第三部第一章:“又是一声‘不许动!’那么斩钉切铁,比前几次严厉多了。?
34、深切着明深刻而显明。
35、迫切陈词迫切:十分急切;陈:叙说。十分急切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毛泽东《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倘蒙采纳施行,抗战幸甚,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幸甚。迫切陈词,愿闻明教。”
36、相切相磋相互研讨。春秋·齐·管仲《管子·弟子职》:“先生既息,各就其友,相切相磋,各长其仪。”
37、切骨之寒切骨:彻骨,渗透到骨头里。形容冷得刺骨。南朝·梁·萧统《黄钟十一月启》:“酌醇酒而据切骨之寒。”
38、切理餍心见“切2理厌心”。太平天国·洪仁玕《<英杰归真>叙》:“道通天地之外,思入风云之中,批隙导窾,切理餍心。”
39、切树倒根比喻彻底。
40、不切实际不符合实际。丁寅生《孔子演义》第98回:“若是徒有虚名,不切实际,那就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了!”
41、切齿痛恨牙齿互相摩擦。形容愤恨到了极点。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彼此俱有切齿之恨。”
42、兢兢切切
43、切齿腐心切齿:咬紧牙齿;腐心:形容心中极恨。形容愤恨到极点。西汉 司马迁《史记 刺客列传》:“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
44、切切私语指私下小声说话。唐 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45、怒目切齿瞪大眼睛;咬紧牙齿。形容愤恨之极的样子。切齿:咬紧牙齿。晋 刘伶《酒德颂》:“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锋起。”
46、一切万物宇宙间所有的事物。《无量寿经》卷上:“设我得佛,自地上以至于虚空,宫殿楼观池流华树,国土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杂宝百千种香而共合成,严饰奇妙,超诸人天。”
47、深切著白深刻而显明。同“深切著明”。宋 司马光《与薛子立秀才书》:“观足下之文……深切著白,使其人果举而行之,则足下虽未得位,而泽固施于民矣。”
48、倚闾望切闾:古代里巷的门。靠在里巷的门口向远处殷切地望着。形容父母盼望子女归来的心情十分殷切。亦作“倚闾而望”、“倚门而望”、“倚门倚闾”、“倚门之望”、“倚门而望”、“倚闾之思”。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八回:“亲老多病,倚闾望切,屡屡寄信前来叫卑职回去。”
49、操切从事操:做。处理事情或解决问题过于急躁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一回:“第一须用上些水磨功夫,叫他们潜移默化,断不可操切从事。”
50、切中要害指批评恰到事物的紧要处。林语堂《看见碧姬芭杜的头发谈小品文》:“亦可于偶语中道得款曲,切中要害。”
51、切肤之痛切肤:切身。指与自身关系密切。比喻亲自感觉的痛苦。明 王守仁《传习录》中卷:“独其切肤之痛,乃有未能然者,辄复云云尔。”
52、亲亲切切形容人态度亲爱和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0回:“炀帝拉李夫人同坐了玉辇,亲亲切切,又说了许多体己话。”
53、切理会心犹切理厌心。宋·叶适《太学博士主君墓志铭》:“江淮士人零落,既闻君讲说,切理会心,坐席皆满。”
54、刺心切骨见“刺心刻骨”。明·于晃《乞恩疏》:“古今人臣于忠,未有如臣父之惨烈也。臣之痛愤,刺心切骨,何时可已!”
55、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切、磋、琢、磨是指把骨头、象牙、玉石、石头等加工成器物。比喻学习和研究问题时互相讨论,取长补短。《诗经·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56、切齿愤盈切齿:齿相磨切,愤恨。紧咬牙齿十分愤怒。形容非常愤怒。东汉·班固《汉书·张奂传论》:“中官世盛,暴恣数十年,四海之内,莫不切齿愤盈。”
57、切瑳琢磨见“切磋琢磨”。宋·王安石《与孙莘老书》:“今世人相识,未见有功有切瑳琢磨如古之朋友者,盖能受善言者少。”
58、深切著明深刻而显明。《史记 太史公自序》:“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59、报仇心切急于要报仇雪恨。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6卷:“踌躇千百万遍,终是报仇心切,只得宁耐,看个居止下落,再作区处。”
60、切中时病切:切合;中:恰好对上;病:害处。指发表的言论正好击中当时社会的弊病。宋 龚明之《中吴纪闻 王彦光》:“彦光时主丽水簿,慨然上疏陈十弊,皆切中时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