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巧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巧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巧上加巧指一时凑巧或指人更加灵巧。
2、巧言令色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用花言巧语和谄媚的态度讨好于人。《尚书 皋陶谟》:“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3、能言巧辩形容能说会道,善于言辩。元·无名氏《气英布》第一折:“恰才灵壁之战,项王遣使征布会,布与龙且有隙,称病不赴,若得能言巧辩之士,说他归降,纵项王驰还……破项王必矣。”
4、巧妇做不得无面馎饦馎饦:汤饼。如果没有米面,最灵巧的媳妇也做不出饭食来。比喻缺乏必要的条件,事情不可能做到。宋·陈亮《又壬寅夏书》:“富家之积蓄皆尽矣,若今更不雨,恐巧妇做不得无面馎饦。”
5、藏巧于拙有才能而不显示出来。明·洪应明《菜根谭》:“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真涉世之一壶藏身之三窟也。”
6、嚣浮轻巧嚣浮:浮夸。形容人不踏实可靠。《新唐书·朱朴传》:“人心嚣浮轻巧。”
7、逞工炫巧指炫耀工巧。唐 柳宗元《逐毕方文》:“汝虽赤其文,只其趾,逞工炫巧,莫救汝死。”
8、辞巧理拙文辞虽然浮华,但不能阐明道理。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诸子》:“公孙之白马孤犊,辞巧理拙,魏牟比之鸮鸟,非妄贬也。”
9、外巧内嫉外貌乖巧,内心刻忌。犹言口蜜腹剑。东汉·班固《汉书·翟义传》:“兄宣静言令色,外巧内嫉之心。”
10、无巧不成话比喻事情十分凑巧。同“无巧不成书”。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6卷:“又道是‘无巧不成话’。”
11、慧心巧思聪明的心地,精巧的构思。多用以形容女子某种技艺精巧,别出心裁。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47回:“炀帝与萧后看了一会,说道:‘妃子慧心巧思,可谓出神入化矣!’”
12、甘言巧辞甘:甜,甜言蜜语。指甜美动听的阿谀奉承话唐·王勃《平台秘略论·褒客》:“便辟脂事饰其迹,甘言巧辞运其辨。”
13、便辞巧说指牵强附会、巧为立说。《汉书·艺文志》:“便辞巧说,破坏形体,说五字之文,至于二三万言。”
14、能工巧匠技艺高超的工匠。宋 李恪非《洛阳园记》:“今洛阳良工巧匠,批红判白,接以他木,与造化争妙。”
15、游辞巧饰用没有根据的话多方掩饰。《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评》:“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
16、无巧不成书比喻事情十分凑巧。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卖油郎独占花魁》:“自古道:‘无巧不成书。’恰好有一人从墙下而过。”
17、巧语花言同“花言巧语”。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张生是兄妹之礼,焉敢如此!’对人前巧语花言。”
18、穷工极巧穷:极。形容十分精巧。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2卷:“于葛岭起建楼台亭榭,穷工极巧。”
19、花言巧语原指铺张修饰而无实际内容的言语或文辞。后指虚假而动听的话;也指说虚假而动听的话。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20卷:“巧言,即所谓花言巧语,如今世举子弄笔端做文字者是也。”
20、使乖弄巧①耍手腕;耍花招。②犹言卖俏。清·李渔《比目鱼·放生》:“一任你使乖弄巧妆奇异,只要我们墙价不低。”
21、心巧嘴乖心思灵巧,能说会道。
22、巧作名目巧立名目。宋·苏轼《论役法差雇利害起请画一状》:“今来计会六色人户故免役钱,正与添钱无异,虽巧作名目,其实一般。”
23、神圣工巧中医对望、闻、问、切四种方法的别称。《难经·神圣工巧》:“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
24、巧拙有素巧:精巧;拙:笨拙;素:本来的。精巧和笨拙就有所不同,是天赋素养造成的。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25、巧不可阶阶:台阶,引伸为赶上。指巧妙得别人无法赶上。南朝 梁 简文帝《与湘东王书》:“谢故巧不可阶,裴亦质不宜慕。”
26、大匠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大匠:指在某方面造诣高的人;巧:灵巧。高明的匠人只能教人规矩,不能使人心灵手巧。指必须要主观努力,不能单依靠客观条件。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27、巧断鸳鸯断:判定。很巧妙成全别人成为夫妻。
28、巧伪不如拙诚奸巧的虚伪不如笨拙的诚实。西汉·刘向《说苑·谈丛》:“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故曰:‘巧伪不如拙诚。’”
29、神工天巧形容建筑、布置的奇妙,非人力所能为。宋·秦观《录宝林事实》:“吲今制度一新,神工天巧廓然披露,可以岸巾凭几而尽得之。”
30、巧同造化巧:技巧,技艺;同:一样;造化:指宇宙的造物能力。形容人的能力很大,可与宇宙的造物能力相比。《列子·汤问》:“人之巧乃可与造化者同功乎!”
31、心灵手巧心和手都非常灵巧。形容能工巧匠在艺术构思和技艺手法方面的独特能力。清 孔尚任《桃花扇 栖真》:“香姐心灵手巧,一捻针线,就是不同的。”
32、偷奸取巧用投机取巧的办法不付出力气而得到好处。
33、舞文巧法玩弄文辞,巧用法令,以达到邪恶的目的。汉·王充《论衡·程材》:“长大成吏,舞文巧法,徇私为己,勉赴权利。”
34、巧舌如簧舌头灵巧得像乐器里发声的簧片一样。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诗经 小雅 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35、巧偷豪夺诈取与强抢。常用以形容不择手段获取财物或权利。宋·苏轼《次韵米芾二王书跋尾》诗:“巧偷豪夺古来有,一笑谁似痴虎头。”
36、巧言如簧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诗经·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37、浮文巧语华丽而空泛的言词。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宜人人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
38、巧诈不如拙诚奸巧的虚伪不如笨拙的诚实。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说林》:“故曰:巧诈不如拙诚。乐羊以有功见疑,秦西巴以有罪益信。”
39、巧捷万端巧捷:机灵敏捷。万端:变化极多。机灵敏捷,变化多端。形容动作或思维机敏,变化极多。
40、逞工衒巧炫耀工巧。
41、心灵性巧心思灵巧。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9回:“更喜他心灵性巧,书到跟前,一读便会,所有书法学问,竟在我们姊妹之上。”
42、巧夺天工天工:指自然形成的非常精巧;超过了自然。形容制作技艺之高超。晋 郭璞《葬书》:“微妙在智,触类而长,玄通阴了,巧夺造化。”
43、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巧媳妇没有米也做不出饭来。比喻没有必要的条件;什么也干不出来。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第三卷:“僧曰:‘巧妇安能作无面汤饼乎?’”
44、奇技淫巧指新奇的技艺和作品。《尚书 泰誓下》:“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
45、因难见巧因:由于某种缘故;巧:巧妙。由于难而更显出技艺的巧妙。宋 欧阳修《六一诗话》:“得韵窄,则不复旁出,而因难见巧,愈险愈奇。”
46、大巧若拙真正灵巧的人;不自炫耀;表面上却好像很笨拙。先秦 李耳《老子》:“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47、豪夺巧取豪夺:强抢;巧取:软骗。旧时形容达官富豪谋取他人财物的手段。现指用各种方法谋取财物。宋 苏轼《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巧偷豪夺古来有,一笑谁似痴虎头。”
48、舞文巧诋玩弄文字,诋毁构陷。西汉·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所治即豪,必舞文巧诋。”
49、巧取豪夺巧取:耍弄各种花招骗取;豪夺:仗势强占。耍花招骗取;用强硬手段夺得。指用各种不正当的办法夺取财物。宋 苏轼《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怪君何处得此本,上有桓玄寒具油;巧偷豪夺古来有,一笑谁似痴虎头。”
50、小巧玲珑形容东西小而精致。小巧:细小而灵巧;玲珑:精巧细致。宋 辛弃疾《临江山 戏为山园苍壁解嘲》:“莫笑吾家苍壁小,稜层势欲摩空。相知唯有主人翁。有心雄泰华,无意巧玲珑。”
51、良工巧匠良工:手艺精良的工人;巧匠:技艺精巧的匠人。指技艺高超的工匠。《吕氏春秋·慎大览·不广》:“齐之东鄙人有常致苦者……不知致苦,卒为齐国良工,泽及子孙。”
52、能人巧匠能:技能,才能。指工艺技术高超的人。康濯《太阳初升的时候》:“其实既是个细琢细磨的能人巧匠,也有着敢想敢干的猛烈劲儿。”
53、轻轻巧巧轻便灵巧,简单容易。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5回:“却说铁公子在西山读书,待到秋闱,真是才高如拾芥,轻轻巧巧,中了一名举人。”
54、巧言利口巧妙的言辞,锋利的口辩。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三人皆诈伪,巧言利口以进其身。”
55、奇伎淫巧淫巧:过于奇巧而无益的。指过于奇巧而无益的技艺与制品唐·张庭珪《请勤政崇俭约疏》:“去奇伎淫巧,损和璧隋珠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自然波清四海,尘消九域。”
56、巧不可接指巧妙得别人无法赶上。
57、大直若屈,大巧若拙直:正直;屈:理亏;巧:灵巧;拙:笨拙。很正直的人表面好像枉屈,很灵巧的人表面好像笨拙。春秋·楚·李耳《老子》第45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58、雕虫小巧犹言雕虫小技。旧题宋·尤袤《全唐诗话·张祜》:“祜雕虫小巧,壮夫不为。”
59、巧不若拙拙:笨拙。有时巧捷不如笨拙。西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事有所至,而巧不若拙。”
60、巧不胜拙拙:笨拙。有时巧捷不如笨拙。《清史稿·艺术·江之桐传》:“洎乎接刃,则霍然而去。故曰‘巧不胜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