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气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气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泼声浪气泼:泼辣;浪:放浪。泼辣的声调放浪的声势。形容撒泼的神态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0回:“金桂听见他婆婆如此说,怕薛蟠心软意活了,便泼声浪气大哭起来。”
2、浩气四塞浩气:浩然正气;塞:充满。正气充满四面八方。孙中山《<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浩气四塞。”
3、同声同气见“同声共气”。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四回:“故小弟要进京里寻个知己,代他干营,好来任这海关监督,这时同声同气,才好做事。”
4、轻身下气形容谦恭的态度。宋·陈师道《<寇参军集>序》:“倾家破产,急士之穷,轻身下气,而交名胜。”
5、声气相投指朋友间思想一致,性情投合。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9回:“自然是声气相投,定行见用于世,各着功名,可胜欣赏。”
6、心高气硬气:气势;硬:坚。心气高傲,自视不凡。明·王錂《春芜记·反目》:“你平日里心高气硬,笑伊家今日无计谋生!”
7、分形连气见“分形同气”。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兄弟》:“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
8、同气连根同气:指有共同的血统关系。比喻兄弟之亲,骨肉相连。苏雪林《玉溪诗迷·乙》:“喻她们为双桐,有同气连根的意思。”
9、意气用事意气:主观;偏激的情绪;用事:办事。处理事情只凭个人一时的情绪。清 黄宗羲《陈乾初墓志铭初稿》:“潜心力行,以求实得,始知曩日意气用事,刻意破除,久归平贴。”
10、气谊相投见“气义相投”。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回:“太史慈……与孔融亲非骨肉,比非乡党,特以气谊相投,有分忧共患之意。”
11、凝神定气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清·黄宗羲《柳敬亭传》:“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简练揣摩,期月而诣莫生。”
12、傻里傻气形容愚蠢、糊涂的样子。欧阳山《三家巷》:“阿炳这孩子傻里傻气,又蠢又笨,打铁不成,当鞋匠也不成。”
13、沉声静气指声调低沉,态度平和。冰心《到青龙桥去》:“他沉声静气的问:‘你是那里的,要往那里去?’”
14、年壮气锐指年纪轻,气势旺盛。亦作“年少气盛”、“年盛气强”。
15、气壮理直谓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义侠《为滇越铁路告成警告全滇》:“法人无端废约于先,吾滇人要求废约于后,气壮理直,谅法人不复狡焉思逞。”
16、徊肠伤气肠回转,气伤断。形容内心伤感战国 楚 宋玉《神女赋》:“徊肠伤气,颠倒失据。”
17、负材任气见“负才任气”。《南史·陈宜黄侯慧纪传》:“涉猎书史,负材任气。”
18、神安气定神:精神。指内心十分安定。金·王丹桂《洞仙歌·示门人》:“下虔心,苦志挫锐摧强;忘宠辱,自得神安气定。”
19、同声共气比喻亲密无间,志趣相合。清·李渔《蜃中楼·耳卜》:“我想世上的人,同声共气的也有,谁似我们两个德性、才华,不争分寸。”
20、意气自得意气:意态,气概;自得:自觉得意。形容骄傲自满、洋洋得意的样子。《魏书·北海王子颢传》:“兄颢入洛,成败未分,便以意气自得为时人所笑。”
21、气冲牛斗牛:牵牛星;斗:北斗星;指天空。原指宝剑的光气射入天际。形容气势极盛;直冲星空。有时也指怒气极盛。唐 杨炯《杜袁卅墓志铭》:“宝剑之沉,夜气冲于牛斗。”
22、气壮胆粗气势壮、胆量大。形容无所畏惧。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6回:“她的那点聪明根本不在何玉凤之下,况又受了公婆的许多锦囊妙计,此时转比何玉凤来的气壮胆粗。”
23、有气无烟形容家中非常贫困,无米下锅。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三十二卷:“自从那李甲在此,混帐一年有余,莫说新客,连旧主顾都断了。分明接了个锺馗老,连小鬼也没得上门,弄得老娘一家人家,有气无烟,成什么模样!”
24、气数已尽气数:命运。形容人已生命垂危,即将死亡或没有生命力。聂绀弩《论<封神榜>》:“作恶多端,残害人民的是‘气数已尽’的旧势力。”
25、浩然正气浩然:盛大、刚直的样子;气:气概、精神。指正大刚直的精神、气质。老舍《兔儿爷》:“抗战建国须凭真实本领与浩然正气,只能迎时当令充兔子王的,不作汉奸,也是废物。”
26、气压山河气:气势。气势宏大,可以压倒山河。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一折:“可正是气压山河百二雄……”
27、重气狥名重视义气,慕求声名。
28、神郁气悴精神郁结劳悴。清·薛福成《选举论下》:“厥后果迭充主考、学政,终以神郁气悴得疾遽殒。”
29、死声咷气大声嘶喊、哭叫。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听不的他死声咷气,恶叉白赖。”
30、声应气求应:应和,共鸣;求:寻找。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比喻志趣相投的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周易 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31、异香异气特异的香味和气息。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回:“他就说了个海上仙方儿,又拾了一包末药作引子,异香异气的。”
32、气忍声吞受了气而勉强忍耐,不说什么话。形容窝囊。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他一世儿为人,半世儿孤贫,气忍声吞,何日酬恩。”
33、英雄短气指有才能的人因遭遇厄运或沉迷于爱情而丧失进取心。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只缘儿女情长,遂使英雄短气。”
34、死声活气阴阳怪气的声音。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6回:“鹊噪檐前不肯休,死声活气没来由。”
35、赔身下气谦躬屈节,低声下气。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宝玉又是天生成惯能作小服低,赔身下气,情性体贴,话语绵缠。”
36、屏气凝神屏气:抑制呼吸;凝神:凝聚精神。忍住呼吸;聚精会神。清 刘鄂《老残游记》第二回:“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
37、神气十足形容摆出一副自以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样子。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农会于是神气十足了。”
38、小气鬼一点一滴地积蓄钱的人或指吝啬鬼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七章:“咱组长不是小气鬼,人家是共产党员……”
39、吐气扬眉形容受压抑的心情得以舒展而感到快意。明·孙仁孺《东郭记·与之大夫》:“吐气扬眉,青云激励,却怜小友尚穷乏。”
40、不声不气指不说话;不出声。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一:“你们只想自己的爱人像旧式妇女一样,百依百顺,不声不气,来服侍你们。”
41、心平气和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宋 程颐《明道先生行状》:“先生每与论事,心平气和。”
42、气味相投气味:意指思想或志趣;投:合得来。指人思想作风相同;彼此很合得来。宋 葛长庚《水调歌头》:“天下云游客,气味偶相投。暂时相聚,忽然云散水空流。”
43、气宇不凡气:气质;气宇:仪表。气质和风度不同一般。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22回:“圣上见他有三旬以内年纪,气宇不凡,举止合宜。”
44、哀声叹气指因伤感郁闷或悲痛而叹息。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8卷:“终日他没心没想,哀声叹气。”
45、长他人锐气,灭自己威风长:助长。指助长别人的声势,轻视自己的力量。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0回:“吾何畏彼哉,公等休长他人锐气,灭自己威风。”
46、伸眉吐气伸:伸展;吐气:吐出怨气。伸展眉毛,吐出怨气。形容摆脱了长期受压抑后高兴痛快的样子。宋·陈亮《与石天民书》:“对后有何指挥曲折,幸一见报。士人于被吕得对,遂可以伸眉吐气,亦丈夫遇合之会也。”
47、神清气爽①形容人神志清爽,心情舒畅。②形容人长得神态清明,气质爽朗。宋·李昉《太平广记》卷十七引唐·牛僧孺《续玄怪录·裴谌》:“香风飒来,神清气爽,飘飘然有凌云之意。”
48、气愤填膺膺:胸。形容愤怒之情充满胸中。亦作“愤气填膺”、“愤气填胸”、“激愤填膺”。
49、不成气候指单个、局部或孤立事物不能形成大的环境。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3回:“就令十世童身千年功行,毕竟还是不成气候。”
50、气焰熏天气焰:气势。形容盛气凌人,十分傲慢。《群音类选 <双惠记 巡守雍丘>》:“独不见气焰熏天谁敢当。”
51、浩气长存浩气:即正气,刚直正大的精神。浩然之气永远长存。
52、沉不住气易激动,遇事保持不了冷静镇定。老舍《正红旗下》:“作了这么多年的官儿,还是沉不住气呀!”
53、虚骄恃气虚骄:虚浮而骄矜;恃气:凭着意气。虚浮骄矜,意气用事。《庄子·达生》:“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
54、趾高气扬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先秦 左丘明《左传 桓公十三年》:“莫敖必败,举趾高,心不固矣。”
55、负气仗义凭借正气,主持正义。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十九卷:“小娥虽小,身体健壮如男子形。父亲把他许了历阳一个侠士,姓段名居贞,那人负气仗义,交游豪俊,却也在江湖上做大贾。”
56、血气方壮血气:精力;方:正。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新唐书·张嘉贞传》:“昔马周起徒步,谒人主,血气方壮,太宗用之,能尽其才,甫五十而没。”
57、横眉吐气犹言扬眉吐气。形容摆脱了长期受压状态后高兴痛快的样子。五代 齐己《轻薄行》:“玉鞭金镫骅骝蹄,横眉吐气如虹霓。”
58、颐神养气犹言颐神养性。金·马钰《满庭芳》词:“蓬头垢面,秘奥埋名。颐神养气忘形。”
59、流里流气举止轻浮,品行不端。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8章:“一些农村姑娘羞羞答答在照相摊前造作地摆好姿势,等待城里来的流里流气的摄影师按快门。”
60、心醇气和醇:纯厚;气:气息。心地纯厚,性情温和。唐·韩愈《答尉迟生书》:“形大而声宏,行峻而言厉,心醇而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