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平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提高自身修养,理好家政,治理好所在的地区,最后使全国安宁 | 西汉·戴圣《礼记·大学》:“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
2、四海升平 | 升平:太平。天下太平。 | 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三折:“寡人御极以来,幸喜四海升平,八方宁靖。” |
3、一马平川 | 能纵马奔驰的广阔平坦的地面。 | 宋 苏轼《东坡诗 卷二十三 游径山》:“势若骏马奔平川。” |
4、平治天下 | 平:平定;天下:指全中国。治理国家,使天下太平。 | 《孟子·公孙丑下》:“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
5、平起平坐 | 平:没有高低;相同。原指封建时代地位相同的人同时站起;同时坐下。现比喻地位相同;权力相等。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你若同他拱手作揖,平起平坐,这就坏了学校规矩。” |
6、天成地平 | 成:成功;平:治平。原指禹治水成功而使天之生物得以有成。后常比喻一切安排妥帖。 | 《尚书 大禹谟》:“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工。'《左传 文公十八年》:“舜臣尧,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地平天成。” |
7、太平无事 | 指时世安宁和平,也指生活清静无忧。 | 明 焦竑《玉堂丛语 方正》:“惟高堂厚禄身享太平无事之日者,见月则乐也。” |
8、虎落平阳 | 老虎离开深山;落在平地里。比喻有权有势者或有实力者失去了自己的权势或优势。平阳:地势平坦、明亮的地方。 | 清 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回:“虎落平川被犬欺。” |
9、平安无事 | 平平安安,没出什么事故。 | 元 无名氏《昊天塔孟良盗骨》第二折:“哥哥将令,着兄弟巡界河去,平安无事,回哥哥的话来。” |
10、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 在路上遇见不平的事,就挺身而出干涉,为受欺的一方打抱不平。形容人见义勇为。 | 元 杨显之《酷寒亭》楔子:“这个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则是误伤人命。” |
11、向平之愿 | 向平:即东汉时向长,字子平。向平的心愿。指子女婚嫁之事。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6卷:“这般一走,便可与杜郎相会,遂了向平之愿了。” |
12、平平整整 | 指平坦整齐。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47章:“从入城开始到十字街的一段路面,都修补得平平整整。” |
13、平生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 平生:有生以来;亏心:违背良心。从来没有干过违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门也不吃惊。形容为人处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 | 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二折:“平生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
14、承平盛世 | 承平:太平。太平、兴盛的时代。 | 《汉书·食货志》:“王莽因汉承平之业,匈奴称藩,百蛮宾服。” |
15、平地青云 | 平:平稳;青云:高空。比喻境遇突然变好,顺利无阻地一下子达到很高的地位。 | 金 元好问《送端甫西行》:“渭城朝雨三年别,平地青云万里程。” |
16、平地登云 | 见“平地青云”。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9回:“若你克我者为官鬼,必主平地登云之喜,添官进禄之荣。” |
17、阿平绝倒 | 以之比喻对对方的言论极为佩服。亦用为讥讽言论极为乖谬,常贻笑大方。 | 据《晋书 卫玠传》及《王澄传》载:玠好言玄理。琅玡王澄字平子,兄昵称之曰:“阿平”。有高名,少所推许,每闻玠言,辄叹息绝倒。故时为之语曰:“卫玠谈道,平子绝倒。” |
18、平原十日饮 | 平原:战国时期赵国公子平原君;十日饮:连日的设宴招待。平原君为待客而举办的大规模酒宴。指朋友之间的欢宴。 | 西汉·司马迁《史记·范雎传》:“寡人闻君之高义,愿与君为布衣之友,君幸过寡人,寡人愿与为十日饮。” |
19、正直公平 | 公正不偏,处事公道。 | 元·关汉卿《王闰香夜月四春园》:“我平日所行正直公平,所断之事并无冤枉。” |
20、天平地成 | 指万事安排妥当,天下太平。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四年》:“《夏书》曰‘地平天成’,称也。” |
21、风波平地 | 风波:比喻事变。平地上起风浪。比喻突然发生意料不到的纠纷或事故。 | 明·许三阶《节侠记·开宗》:“因辐辏旧日姻盟,潜归去,风波平地,夫妇各飘零。” |
22、平分秋色 | 秋色:秋天景色。把秋天的景色平均分配;昼夜各得一半;多指中秋或秋分这一天;后指平均分享财物声誉等。 | 唐 韩愈《昌黎集 卷二 合江亭》诗:“穷秋感平分,新月怜半破。” |
23、平生之志 | 平生:一生。指一生的志向。 | 唐·杜甫《梦李白》:“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
24、虚气平心 | 虚:通“舒”。心平气和。 | 春秋·齐·管仲《管子·版法解》:“虚气平心,乃至怒喜。” |
25、清和平允 | 平允:性情平和。形容性情温和。 | 《晋书·齐献王攸传》:“及长,清和平允,亲贤好施。” |
26、风平波息 | 风和波浪都没有。比喻平静无事。 | 《四海记·祖师复下凡间救苦》:“武当山祖师大显威灵,逢难救难,遇危救危,四海风平波息,发感神威。” |
27、矜平躁释 | 指心平气和,有涵养。 | 《负曝闲谈》第十三回:“就以陈铁血这样的矜平躁释,也要被他们鼓动起来,其余初出茅庐的少年子弟,是更不用说了。” |
28、四平八稳 | 原形容说话做事稳当。现多含有做事只求不出差错;缺乏积极创新精神的意思。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4回:“戴宗、杨林看裴宣时,果然好表人物,生得面白肥胖,四平八稳,心中暗喜。” |
29、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 谚语。原比喻平时不往来,遇有急难才去恳求。后多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11章:“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一旦听说要考试了,三位大臣立时着了慌。” |
30、修齐治平 | 泛指伦理哲学和政治理论。 | 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
31、清平世界 | 太平世界。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五卷:“你须不是史思明的贼党,清平世界,谁敢调弄良家女子。” |
32、平原易野 | 平坦而无险阻的原野。 | 宋·周密《齐东野语·张魏公三战本末略》:“浚于是欲谋大举,乃召端问之,端曰:‘平原易野,贼便于冲突。’” |
33、一碗水往平处端 | ||
34、风平浪静 | 风已平息;浪已安静。指江河湖海里没风浪;显出一时安闲宁静的景象。也比喻事情平息;恢复沉静。 | 宋 杨万里《泊光口》:“风平浪静不生纹,水面浑如镜面新。” |
35、正理平治 | 指合乎正道的礼法规范,使社会安定有秩序。 | 《荀子·性恶》:“凡古今天下之所谓善者,正理平治也;所谓恶者,偏险悖乱也。” |
36、平地起家 | 比喻原来没有基础而建立了一番事业。 | |
37、平易近民 | 见“平易近人”。 | 西汉·司马迁《史记·鲁周公世家》:“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
38、歌舞太平 | 边歌边舞,庆祝太平。指粉饰太平。 | 《南齐书·陈显达传》:“须享尘一静,西迎大驾,歌舞太平,不亦佳哉!” |
39、愤恨不平 | 因不公平的事而心中不服,感到气愤。 | 张恨水《啼笑因缘》第20回:“家树见她总有些愤恨不平的样子……又不知怎样安慰才好。” |
40、路见不平,拔刀相救 | 在路上遇见不平的事,就挺身而出干涉,为受欺的一方打抱不平。形容人见义勇为。 | 清·宣鼎《夜雨秋灯录续集·金竹寺》:“路见不平,拔刀相救。佛菩萨赏其义侠,故远导幻影以生之。” |
41、心和气平 | 和:温和;平:平静。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身心安宁 | 宋·苏辙《既醉备五福论》:“醉而愈恭,和而有礼,心和气平,无悖逆暴戾之气干于其间。” |
42、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 平时:平常;抱佛脚:拜佛。比喻平时不往来,遇有急难才去恳求。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 鲁迅《杂论管闲事·做学问·灰色等》:“却还用‘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十个字形容当今学术界大部分的状况。” |
43、一碗水端平 | 比喻处理事情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6回:“我一碗水往平处端。论情理,人家可也真委屈些儿。” |
44、平心易气 | 见“平心静气”。 |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33卷:“横渠论看诗,教人平心易气求之,到他说诗,又却不然。” |
45、平白无故 | 平白:凭空;故:缘故;原因。没有道理;没有原因。 |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平白无故的生出这等毒计。” |
46、平平稳稳 | 平安稳当,平和稳重。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7卷:“自此完了公事,平平稳稳到了家中。” |
47、不平则鸣 | 鸣:发出声音;指有所抒发或表示。事物不平静就会发出响声。指人遇到不公平的事;就会发出不满的呼声和反抗。 | 唐 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
48、虚心平意 | 平:宁静。心意空舒宁静,如同说心平气和。 | 春秋·齐·管仲《管子·九守》:“安徐而静,柔节先定,虚心平意以待须。” |
49、秤平斗满 | 指做买卖规矩,不短斤少两。 | |
50、三平二满 | 比喻生活过得去,很满足。 | 宋 黄庭坚《四休居士诗序》:“粗茶淡饭饱即休,被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 |
51、短平快 | 排球比赛中“快攻”战术的一种。形容技术开发项目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 | |
52、不平而鸣 | 平:公平;鸣:发出声音。指人或事物遇到不公正的待遇,就要发出不满的呼声。 | 明·瞿佑《剪灯新话·令狐生冥梦录》:“偶以不平而鸣,遽获多言之咎。” |
53、地平天成 | 平:治平;成:成功。原指禹治水成功而使天之生物得以有成。后常比喻一切安排妥帖。 | 《尚书 大禹谟》:“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功。” |
54、平心定气 | 指心情平和,态度冷静。 | 宋 陆九渊《与刘深父书》:“开卷读书时,整冠肃容,平心定气。” |
55、向平之原 | 向平:东汉人向长,字子平,隐居不仕。原:同愿,表示心愿。比喻子女婚嫁事未完成。 | 《后汉书》 向长传:「 建武中, 男女娶嫁既毕, 敕断家事勿相关, 当如我死也。 于是遂肆意与同好北海禽庆俱游五岳名山, 竟不知所终。」 |
56、余波未平 | 指某一事件虽然结束了,可是留下的影响还在起作用。 | |
57、平平泛泛 | 平常,一般。 | |
58、平心持正 | 主持公正,无所偏倚。 | 东汉·班固《汉书·苏武传》:“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
59、平原督邮 | 平原:古代地名;督邮:古代官名。劣酒、浊酒的隐语。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术解》:“桓公有主簿善别酒,有酒辄令先尝,好者谓‘青州从事’,恶者谓‘平原督邮。’” |
60、四海承平 | 国家持久太平。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9回:“当今四海承平,万方朝贡,有什么紧急事情,这等大惊小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