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披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披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戴月披星身披星星,头顶月亮。形容早出晚归,辛勤劳动,或日夜赶路,旅途辛苦。元 金仁杰《追韩信》第二折:“官人每不在家里快活,也这般披星戴月生受。”
2、肝胆披沥犹言披肝沥胆。比喻极尽忠诚。汤增璧《崇侠论》:“食人之禄,不顾其患,非志士所忍出;当其发难,则亦慷慨悲歌,顾盼生姿,自谓肝胆披沥,不忘平生一诺。”
3、披沙沥金沙里淘金。比喻从大量的事物中选取精华。
4、拽布披麻见“拽布拖麻”。元·武汉臣《老生儿》第一折:“但得一个生忿子拽布披麻扶灵柩,索强似那孝顺女罗裙包土筑坟台。”
5、披发缨冠谓不及束发冠戴,只系缨于颈。比喻急于救援。语出《孟子·离娄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语出《孟子·离娄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
6、执锐披坚执:拿着;锐:锐利,锋利,指兵器;坚:指铠甲,古代军人护身的战衣。身穿铠甲,手持武器。形容投身战斗或作好战斗准备。明 无名氏《衣锦还乡》第一折:“执锐披坚领大兵,排兵布阵任非轻,身怀举鼎拔山力,独占东吴数百城。”
7、披头跣足跣足:光脚。头发散乱,打着赤脚。形容十分狼狈或穷困潦倒的样子。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1回:“军士曰:‘恰才见甘夫人披头跣足,相随一伙百姓妇女,投南而走。’”
8、披裘带索形容衣着粗陋。西汉·刘向《新序·杂事五》:“昔者楚丘先生,行年七十,披裘带索,往见孟尝君,欲趋不能进。”
9、望风披靡草木随风倒伏。比喻军队毫无斗志;老远看到对方的气势很盛;没交锋就溃散了。披靡:草木随风倒伏。汉 司马相如《上林赋》:“应风披靡,吐芳扬烈。”
10、披榛采兰披:拔开;榛:丛生的荆棘。拨开荆棘,采摘兰草。比喻选拔人才。《晋书 皇甫谧传》:“陛下披榛采兰,并收蒿艾,是以皋陶振褐,不仁者远。”
11、披毛索靥比喻故意挑剔毛病。《抱朴子·接疏》:“岂肯称薪而爨,数粒乃炊,并瑕弃璧,披毛索靥哉?”
12、披心沥血剖开心滴出血来。比喻竭尽忠诚。《南史 袁昂传》:“推恩及罪,在臣实大,披心沥血,敢乞言之。”
13、披露腹心披露:显露,展示;腹心:真诚的心意。形容以真心示人。《三国志 蜀志 法正传》:“惟前后披露腹心,自从始初以至于终,实不藏情。”
14、披麻救火披着麻去救火。比喻惹火烧身,自招灾祸。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三折:“则落你好似披麻救火,蒯彻也不似那般人随风倒舵。”
15、披红挂彩披红绸和彩帛,以示荣宠、慰劳或喜庆。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4回:“随行五百军士,俱披红挂彩,入南郡买办物件。”
16、露胆披肝披露肝胆。比喻待人坦诚之至。唐·李远《蝉蜕赋》:“擘肌分理,有谢于昔时;露胆披肝,请从于今日。”
17、披荆斩棘披:拨开;斩:砍断;荆、棘:丛生多刺的小灌木。拨开荆;砍掉棘。指在创业阶段清除阻碍;艰苦奋斗。也指在前进道路上清除各种阻碍;克服各种困难。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冯异传》:“帝谓公卿曰:‘是我起兵时主簿也,为吾披荆棘,定关中。”
18、披袍擐甲披:穿着;擐:套穿。穿着战袍,套起铠甲。形容做起战斗准备。元·无名氏《鞭打单雄信》第三折:“俺元帅遇难逢危,迭不的披袍擐甲。”
19、披露肝胆谓竭诚相告或竭尽忠诚。唐·陈子昂《安宗子科》:“披露肝胆,不知忌讳,实战实惶。”
20、雾散云披喻变化之快。汉·蔡邕《释诲》:“武夫奋略,战士讲锐,电骇风驰,雾散云披。”
21、披霄决汉冲出霄汉。唐·柳宗元《行路难》诗:“披霄决汉出沆漭,瞥裂左右遗星辰。”
22、五月披裘比喻清高廉洁。晋·皇甫谧《高士传》卷上:“五月披裘而负薪,岂取金者哉?”
23、擐甲披袍擐:穿;披:穿着。身披铠甲,穿上战袍。指准备战斗。元·无名氏《破天阵》第三折:“有英雄虎将,开弓蹬弩,擐甲披袍。”
24、披毛求瑕见“披毛求疵”。《北史·崔浩传》:“是以妄张贼势,披毛求疵,冀得肆心。”
25、露胆披诚同“露胆披肝”。《梁书·王僧孺传》:“露胆披诚,何能以酬屡顾。”
26、披沥肝膈同“披肝沥胆”。宋·范仲淹《除枢密副使召赴阙陈让第三状》:“故臣等披沥肝膈,屡有奏述,且乞在任,以尽疲驽。”
27、秉笏披袍秉:执持;笏: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着的手板;披袍:身穿官服。比喻作官。明·无名氏《破风诗》第二折:“圣朝辅佐必良才,野有贤人久困埋,今朝察访当推举,秉笏披袍拜御阶。”
28、披麻带索犹披麻带孝。元·高明《琵琶记·蔡公逼试》:“老贼!你年七八十岁,也不识做孝。披麻带索便是孝。”
29、披红挂绿披:穿着。穿着鲜艳的服装或带有喜庆气氛的装饰。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54回:“你这臭淫妇,平白里又不赴席,又不拜年,披红挂绿是为什么?”
30、披毛戴角指牲畜。宋 释道元《景德传灯录》:“学人不负师机,还免披毛戴角也无?”
31、披枷带锁谓罪犯套上枷锁等刑具。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正旦云]俺婆婆若见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去呵,[唱]枉将他气杀也么哥,枉将他气杀也么哥。告哥哥,临危好与人行放便。”
32、披星带月顶着星月奔走。形容早出晚归或夜行。唐·吕岩《七言绝句》:“击剑夜深归甚处,披星带月折麒麟。”
33、烂若披锦形容文辞华丽。南朝 梁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潘文烂若披锦,无处不善;陆文若排沙简金,往往见宝。”
34、披肝糜胃糜:烂。忠诚不贰,甘作任何牺牲。《晋书·刘聪载记》:“臣等所以披肝糜胃,忘寝与食者也。”
35、握素披黄犹言握铅抱椠。素,白绢,古代用以书写。黄,雌黄,古代用以校点书籍。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握素披黄,吟道咏德,苦辛无益者如日蚀,逸乐名利者如秋荼。”
36、披发文身古代吴越一带和某些南方民族的风俗。头发披散,身刺花纹。《礼记 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37、逞怪披奇炫耀奇异。明·方孝孺《息耕亭记》:“尚修其辞,逞怪披奇,穷精备思,遐观千载,竟亦何裨,此谓名劳。”
38、戴角披毛戴:顶着;披:覆盖在肩上。指兽类或变为牲畜。明·天然痴叟《石点头·瞿凤奴情愆死盖》:“孙谨后日倘有异心,天诛地灭,万劫戴角披毛。”
39、沥血披肝见“沥血叩心”。清·陈瑞生《再生缘》第54回:“实指望尽心竭力,不负天恩,沥血披肝,勤于王事。”
40、披毛索黡披:拨开;毛:毛发;索:寻找;黡:黑痣。比喻故意挑剔毛病。晋 葛洪《抱朴子 接疏》:“成天平地,岂肯称薪而爨,数粒乃炊,并瑕弃璧,披毛索靥哉!”
41、剪发披褐剪发:剪掉头发,指削发为僧;褐:兽毛或粗麻制成的短衣。比喻剪发为僧。唐·李公佐《谢小娥传》:“里中豪族争求聘,娥誓心不嫁。遂剪发被褐,访道于牛头山。”
42、削发披缁剃去头发,身着黑衣。表示出家。明·周楫《西湖二集·党阇黎一念错投胎》:“戴了儒衣儒冠,便是孔子;削发披缁,便是释牟尼佛。”
43、披缁削发缁:黑色僧衣。剃去头发披上僧衣。指出家为僧尼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7卷:“何不舍离爱欲,披缁削发,就此出家。”
44、披麻戴孝指长辈去世,子孙身披麻布服,头上戴白,表示哀悼。元 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二折:“你也想着一家儿披麻带孝为何由,故来这灵堂里寻斗殴。”
45、披发左衽左衽:衣襟向左掩。头发披散;前襟左开。指古代东方;北方少数民族的装束;也指沦为异族。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46、披古通今披:翻阅。通:通晓。研究历史,通晓古今。南朝·梁·简文帝《书案铭》:“敬客礼贤,恭思俨束,披古通今,察奸理俗。”
47、披沙拣金拨开沙子;挑选金子。比喻从大量的东西中挑选精华;也比喻工作繁忙。唐 刘知几《史通 直书》:“然则历考前史,征诸直词,虽古人糟粕,真伪相乱,而披沙拣金,有时获宝。”
48、披肝露胆见“披露肝胆”。《晋书·杜弢传》:“吾得披肝露胆,没身何恨!”
49、沥胆披肝比喻开诚相见。也形容非常忠诚。唐 黄滔《启裴侍郎》:“沾巾堕睫,沥胆披肝,不在他门,誓于死节。”
50、披沙剖璞披:分开。剖:剖开。璞:含有玉的石头。从沙粒中区分出金子,从石头里剖出美玉。比喻从许许多多人中间识别、挑选出所用的人才。唐·刘禹锡《唐尚书吏部侍郎奚公神道碑铭序》:“一入中禁考策词,三在天官第章句,披沙剖璞,由我而显者落落然居多。”
51、披头盖脑盖:压。正对着头和脸盖下来。形容(打击、冲击、批评等)来势很猛。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十四回:“夺过士兵手里的棍棒,劈头盖脸便打。”
52、披心相付披心:披露真心;相付:给人家。形容真心待人。《晋书·慕容垂载记》:“歃血断金,披心相付。”
53、剪发披缁亦作“剪发被褐”。削发,身着僧尼服装。谓出家为僧尼。唐·蒋防《霍小玉传》:“妾便舍弃人事,剪发披缁,夙昔之愿。”
54、枕戈披甲见“枕戈坐甲”。清·龙翰臣《复唐子实书》:“今日之事,将因一乡而累及一邑,因一邑而累及一省。此非有人维持调护之,则外军枕戈披甲之士,抑郁不扬。”
55、披裘负薪裘:皮毛衣服。穿着裘褐,背着柴薪。形容志高行洁的隐士。东汉·王充《论衡·书虚》:“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
56、应风披靡披靡:草木随风散倒。草木随风倒伏。比喻军队毫无斗志,老远看到对方的气势很盛,没有交锋就溃散了。汉·司马相如《上林赋》:“应风披靡,吐芳扬烈。”
57、斩荆披棘同“披荆斩棘”。清·陈天华《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吾民族以不挠不屈之气概,与外族战,与吐蕃战,与寒暑战,卒能斩荆披棘,蕃育子孙至数百万。”
58、披霜冒露冒:冲。身披寒霜,头顶寒露。形容星夜兼程赶路。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6回:“说不尽那水宿风餐,披霜冒露。”
59、披沙简金犹言排沙简金。比喻从大量事物中挑选精华。梁·锺嵘《诗品》卷上:“潘诗烂若舒锦,无处不佳,陆文如披沙简金,往往见宝。”
60、沥血披心见“沥血叩心”。前蜀·杜光庭《晋公后土醮词》:“诚切祷祈,沥血披心,仰希鉴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