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怒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怒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怒从心上起愤怒从心底而起。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五代史平话·梁》:“朱温未听得万事俱休,才听得后,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
2、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也泛指恼怒到极点。《五代史平话》:“朱温未听得万事俱休,才听得后,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
3、怒臂当车怒臂:螳螂发怒用臂膊阻挡车轮。比喻与强者为敌,不自量力。明·许三阶《节侠记·侠晤》:“小生怒臂当车,自取戮辱,惭愧惭愧!”
4、直眉怒目形容发怒的样子。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十七:“孔二老婆并不上他的当,直眉怒目骂他。”
5、喜怒无处处:定,常。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生气。情绪变化无定。春秋·卫·吕不韦《吕氏春秋·诬徒》:“喜怒无处,言谈日易。”
6、东怨西怒谓任意指责别人。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须求趋竞,不顾羞惭,比较材能,斟量功伐,厉色扬声,东怨西怒;或有协持宰相瑕疵,而获酬谢,或有喧聒时人视听,求见发遣;以此得官,谓为才力,何异盗食致饱,窃衣取温哉!”
7、众怒难任指众人的愤怒难以抵当。唐 陆贽《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众怒难任,蓄怨终泄。”
8、狂风怒吼狂:气势猛烈。形容大风呼啸猛烈。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40回:“忽闻狂风怒吼,怪浪波番,其舟在水,飘飘如一叶。”
9、众怒难犯群众的愤怒不可触犯。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年》:“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合二难以安国,危之道也。”
10、怒气冲天怒气直冲天际。形容愤怒到了极点。元 杨显之《潇湘雨》四:“只落口嗔嗔忿忿,伤心切齿,怒气冲天。”
11、怒不可遏遏;止住。愤怒得难以抑制。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却说贾大少爷正在自己动手掀王师爷的铺盖,被王师爷回来从门缝里瞧见了,顿时气愤填膺,怒不可遏。”
12、雷霆之怒雷霆:霹雳。象霹雳一样的盛怒。形容愤怒到了极点。《三国志 吴志 陆逊传》:“今不忍小忿,而发雷霆之怒,违垂堂之戒,轻万乘之重,此臣之所惑也。”
13、老羞成怒由于羞愧到了极点,下不了台而发怒。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6回:“那一个老羞成怒,就假公济私,把他参改,拿问在监。”
14、艴然大怒艴然:恼怒地。形容人十分恼怒。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四卷:“荆公看罢,艴然大怒。”
15、醉怒醒喜酒醉后发怒,酒醒后欢喜。春秋·鲁·左丘明《国语·鲁语下》:“醉而怒,醒而喜,庸何伤。”
16、神怒天诛诛:杀戮,惩罚。罪大恶极,神灵震怒,天意欲加诛杀唐·欧阳詹《暗室箴》:“天不长慝,神实正直,神怒天诛,未始有极。”
17、怒目而视怒目:瞪着发怒的眼睛;视:看。非常愤怒地瞪着双眼看。明 施耐庵《水浒传》:“林冲、杨志怒目而视,有欲要发作之色。”
18、敢怒而不敢言心里愤怒而嘴上不敢说。指慑于威胁,胸中愤怒不敢吐露。唐 杜牧《阿房宫赋》:“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19、怒发冲冠冠:帽子。愤怒得头发竖起;顶着帽子。形容愤怒到极点。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20、敢怒敢言敢于愤怒,又敢于说出来。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一回:“那计氏虽也还敢怒敢言,当不起晁大舍也敢为敢做。”
21、人怨天怒人民怨恨,天公震怒。形容为害作恶非常严重,引起普遍的愤怒。《后汉书 袁绍传》:“自是士林愤痛,人怨天怒,一夫奋臂,举州同声。”
22、嬉笑怒骂嬉:戏乐。指由各种感情产生的不同表现。宋 黄庭坚《东坡先生真赞》:“东坡之酒,赤壁之笛,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23、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也泛指恼怒到极点。《五代史平话》:“朱温未听得万事俱休,才听得后,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
24、鲜衣怒马美服壮马。谓服饰豪奢。明·沈德符《野获编·刑部·冤狱》:“群盗得志,弥横恣为推埋,鲜衣怒马,以游侠为称,其魁名朱国臣者,初亦宰夫也。”
25、怒形于色形:显露;色:脸色。满腔愤怒显于脸上。宋 洪迈《夷坚决》:“夫子赐之酒五尊。子夏怒形于色,举足蹴其二。”
26、横眉怒视犹言横眉努目。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师飙等《金戈铁马少年时》第五章;“辛弃疾、贾瑞、飞烟、金福仗剑立于帐口,一个个横眉怒视,杀气逼人。”
27、心花怒发犹心花怒放。清·郑燮《花间堂诗草跋》:“一旦心花怒发,便如太华峰头十丈莲矣。”
28、惊涛怒浪同“惊涛骇浪”。宋·韩拙《论观画别识》:“巅崖峻壁之间,一水飞出,如练千尺悬洒于万仞之下,有惊涛怒浪,涌竑腾沸,喷溅漂流。”
29、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指不拘题材形式,任意发挥,皆成妙文。宋 黄庭坚《东坡先生真赞》之一:“东坡之酒,赤壁之笛,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30、嘻笑怒骂①指嬉戏、欢笑、愤怒、詈骂等不同的情绪表现。②谓不拘守规格,率情任意地发挥表现。③嘲弄辱骂。①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词采》:“照此法填词,则离合悲欢,嘻笑怒骂,无一语、一字,不带机趣而行矣。”②清·冯班《钝吟杂录·读古浅说》:“嘻笑怒骂,自是苏文病处;君子之文必庄重。”
31、喜怒哀惧喜欢、恼怒、悲哀、恐惧。泛指人的各种不同的感情。清·夏敬渠《野叟曝言·凡例》:“艺之兵诗医算,情之喜怒哀惧。”
32、怒目睁眉瞪大眼睛,咬紧牙关。形容愤恨之极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5回:“但见赵云怒目睁眉,只待厮杀。”
33、发怒冲冠同“发上冲冠”。《燕丹子》下卷:“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高渐离击筑,宗意和之。如壮声则发怒冲冠,为哀声则士皆流涕。”
34、雷嗔电怒暴怒貌。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7回:“如今且说宝玉只道王夫人不过来搜检搜检,无甚大事,谁知竟这样雷嗔电怒的来了。”
35、老羞变怒老:很。因羞愧恼恨而发怒。清·孔尚任《桃花扇·辞院》:“想因却奁一事,太激烈了,故此老羞变怒耳。”
36、室怒市色室:家;市:指在外面;色:脸色。指在家里受气,到外边迁怒于人。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十九年》:“谚所谓‘室于怒,市于色’者,楚之谓矣。”
37、横眉怒目眉毛横竖;双目怒睁。形容强、凶狠的神情。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1回:“不一时,只听得院子里许多脚步响,早进来了横眉怒目,挺胸凸肚的一群人。”
38、天怒人怨上天震怒;人民怨恨。形容作恶多端;激起普遍愤怒。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袁绍传》:“自是士林愤痛,人怨天怒,一夫奋臂,举州同声。”
39、怒容可掬掬:两手捧取。形容一脸怒气,让人觉得可怕。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0卷:“方欲启问,只见那义士怒容可掬,飕地掣出匕首。”
40、冲冠怒发形容极为愤怒。《旧唐书·郑畋传》:“而畋冲冠怒发,投袂冶兵,罗剑戟于樽前,练貔貅于阃外。”
41、羞恼成怒羞:羞臊;恼:气恼。因烦恼羞愧到了极点而发怒。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1回:“这婆子,一则吃了酒,二则被这丫头揭着弊病,便羞恼成怒了。”
42、鲜车怒马怒:气势强盛。崭新的车,肥壮的马。形容服用讲究,生活豪华。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第五伦传》:“蜀地肥饶,人吏富贵,掾吏家赀多至千万,皆鲜车怒马,以财货自达。”
43、鲸波怒浪犹言惊涛骇浪。清·昭梿《啸亭杂录·端午龙舟》:“乾隆初,上于端午日命内侍习竞渡于福海中,皆画船箫鼓,飞龙蠲首,络绎于鲸波怒浪间。”
44、心花怒开怒开:盛开。心里高兴得像花儿盛开一样。形容极其喜悦兴奋。清·魏秀仁《花月痕》第28回:“又怎样给碧桃母子讹诈,说得牛氏心花怒开。”
45、恼羞成怒恼:气恼;羞:羞臊。指由于气恼、羞臊而大怒。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回:“那抚台见是如此,知道王协台有心瞧他不起,一时恼羞成怒。”
46、天怒民怨怒:发怒;怨:怨恨。上天震怒,人们怨恨。形容为害作恶非常严重,引起普遍的愤怒。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94回:“三纲尽绝,五伦有乖,天怒民怨,自古及今,罪恶昭著未有若此之甚者。”
47、怒火中烧中:心中。怒火在心中燃烧。形容极端愤怒。宋 王迈《臞轩集》:“虚舟相触何心在,怒火虽炎一响空。”
48、赫然而怒形容大怒。火冒三丈的样子。
49、怒从心起愤怒从心底而起。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31回:“惠公在车上望见庆郑,怒从心起。”
50、怒目切齿瞪大眼睛;咬紧牙齿。形容愤恨之极的样子。切齿:咬紧牙齿。晋 刘伶《酒德颂》:“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锋起。”
51、惊风怒涛喻生活中的艰辛险恶。清·刘大櫆《谢氏妹六十寿序》:“回思三十年前,惊风怒涛,恍如梦寐。”
52、戟指怒目指着人,瞪着眼。形容大怒时斥责人的神态。马辂《国共和谈演义》第六回:“张学良还要解释,蒋早气得七窍生烟,戟指怒目。抗日,抗日,等我死了以后,你再去抗日好了!”
53、藏怒宿怨藏、宿:存留。把愤怒和怨恨藏留在心里。指心怀怨恨,久久难消。战国 邹 孟轲《孟子 万章上》:“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
54、怒气冲冲形容愤怒得气呼呼的样子。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十二回:“[钱同秀]一手将烟灯砸在地下,说道:‘好好,你们做了一路!’就怒气冲冲的出来上车。”
55、勃然大怒勃然:因生气或惊慌等突然变脸色的样子。形容突然变脸;发起脾气来。东汉 班固《汉书 谷永传》:“是故皇天勃然发怒。”
56、积羞成怒犹恼羞成怒。指羞愧至极,转生愤怒。梁启超《清议报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既而臣民犯颜,友邦侧目,志不得逞,遂乃积羞成怒,大兴党狱。”
57、怒眉睁目瞪大眼睛,咬紧牙关。形容愤恨之极茅盾《大泽乡》:“是站着的满脸通红怒眉睁目的两个人。但只是‘两个’人!”
58、怒臂当辙怒臂:螳螂发怒用臂膊阻挡车轮;辙:车辙。比喻与强者为敌,不自量力。宋·吕祖谦《东莱博议·随叛楚》:“随非惟不自忧,乃不自量其力,怒臂当辙,以蹈祸败。”
59、怒从心生愤怒从心底而起。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斩鬼传》第七回:“钟馗听说一个鬼字,怒从心生,拔剑就砍。”
60、满腔怒火满腔:充满心中;怒火:形容极大的愤怒。心里充满着极大的愤怒。《我们的战友邱少云》:“我们怀着满腔怒火,勇猛地冲上‘391’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