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年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年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年华虚度虚度:白白渡过。白白地度过年岁李欣《除夕夜话》:“即使到了除夕,我们也不使年华虚度,要守住每一秒。”
2、年高德勋年纪大而有德行。
3、颐养天年谓保养年寿。京剧《杨门女将》:“老太君年过百年,就该颐养天年,何必身履险地?”
4、年久失修年代久远,荒废失修。鲁迅《最艺术的国家》:“然而这民国年久失修,连招牌都已经剥落殆尽,彷佛花旦脸上的脂粉。”
5、年少无知年纪小,不懂事。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口尚乳臭,谓世人年少无知;三折其肱,谓医士老成谙练。”
6、年头月尾①谓从岁首到腊月底,泛指一年之中。②指《春秋》三传每年首尾的文字。唐时试官常撷取以试应试明经科士子是否熟谙经传本文。宋·林光朝《痴顽不识字》诗:“年头月尾无一是,咄咄痴顽不识字。”
7、年谊世好年谊:科举时代称同年登科的关系;世好:两家世代友好。科举时代两家因同年登科而为世交的人。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
8、十年九不遇比喻很少有,多年也难遇到一次。
9、年轻力壮壮:健壮。年纪轻;身体好;力气大。骆宾基《千人塔下的声音》:“我立即走过去,因为我年轻力壮。”
10、一着被蛇咬,三年怕井绳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过苦头,以后一碰到类似的事情就害怕。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龙门远禅师法嗣》:“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赵州道:‘无意者如何?’师曰:‘一度著蛇咬,怕风了断井索。’”
11、十年窗下科举时代,读书人要取得功名,终年埋头在书本里。形容十年时间闭门苦读。元·刘祁《归潜志》第七卷:“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12、年老力衰年事已高,身体衰弱。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29回:“因他年老力衰,将买卖收了,临别时就将此楼托付我了。”
13、有生之年一生之中最后的年月;即指馀年。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68回:“俾臣得保蚁命,此后有生之年,莫非主上所赐,惟求格外垂怜。”
14、度日如年过一天觉得好像过一年那么长久。形容日子难熬。宋 柳永《戚氏》:“孤馆度日如年,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
15、穷年尽气穷:尽。竭尽毕生的力量。清·高阜《<书影>序》:“予将穷年尽气以恣探之不暇,又何至有废卷之叹乎!”
16、舜日尧年比喻升平盛世。尧舜,均为古代贤君。南朝·梁·沈约《四时白狞歌·春白狞》:“佩服瑶草驻容色,舜日尧年欢无极。”
17、逢年过节在新年之际或在其他节日里。清·姜振名《永庆升平前传》第40回:“逢年过节,老太太时常想念,不过是儿行千里母担忧。”
18、雪兆丰年谓冬天大雪是来年丰收的预兆。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古人云:‘雪兆丰年’。”
19、贻臭万年犹言遗臭万年。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三:“桓玄子恒言‘不能流芳百世,亦当贻臭万年’,至今为书生骂端。”
20、年深月久见“年深岁久”。《二刻拍案惊奇》卷九:“那晓得花园门年深月久,苦不甚牢,早被外边一伙人踢开了一扇。”
21、胜读十年书胜:超过。超过苦读十年书的收获。形容思想上收益极大。《二程全书 遗书二十二上 伊川语录》:“古人有言曰:‘共君一夜话,胜读十年书。’若一日有所得,何止胜读十年书也。”
22、与君一夕话,胜读十年书与你谈一晚上话,让我受益匪浅。形容跟别人交谈的时间虽短,受益却很多。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九回:“子平听说,肃然起敬道:‘与君一夕话,胜读十年书!真是闻所未闻!’”
23、凶年饥岁凶年:年成很坏。指荒年。《孟子·梁惠王下》:“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
24、耳顺之年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指60岁的代称。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25、丰年稔岁稔:指庄稼成熟。五谷丰登的好年景。元·刘唐卿《降桑椹蔡顺奉母》第一折:“八方肃靖,东夷西戎仰化,南蛮北狄归降,贡麟凤献瑞呈祥,产禾苗丰年稔岁。”
26、年幼无知年纪小,不懂事。明·郭勋《英烈传》第78回:“太祖怜他年幼无知,因封为归命侯,赐以居第,在南京城里,随廷臣行礼朝谒。”
27、既冠之年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指已成年。
28、龆年稚齿龆年:童年;稚齿:年少。指童年。《南齐书·武十七王传论》:“龆年稚齿,养器深宫,习趋拜之仪,受文句之学。”
29、穷年屡月累:接连。形容经历的时间长久。郭沫若《今昔集·论古代文学》:“这个斗争非常剧烈,从甲骨文上可以看到穷年屡月的大战。”
30、残年暮景指人到了晚年。清 无名氏《说唐》第十回:“秦母见叔宝又要出门,眼中流泪道:“我儿,我残年暮景,喜的是相逢,怕的是别离。””
31、年经国纬指以年为经,以国为纬的编写史书的方法。
32、惨绿年华指风华正茂的青年时期。清 龚自珍《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师作》诗之七:“十年提倡受思身,惨绿年华记忆真。”
33、祛病延年祛:除去。除去疾病,延长寿命。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九回:“陛下,从此色欲少贪,阴功多积,凡百事将长补短,自足以祛病延年。”
34、天夺之年上天褫夺其年寿。谓不能享其天年。清·顾贞观《栩园词弃稿》序:“渐有应者,而天夺之年,未口,辄风流云散。”
35、三年五载载:年。指三五年。形容不很长的几年时间。元 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二折:“也须知俺这三年五载,看看衰迈,还有甚精金响钞,暗暗藏埋。”
36、卒岁穷年卒:终了,岁:年;穷:完了。指整年。宋·朱熹《朱子语类》第11卷:“虽卒岁穷年,无有透彻之期。”
37、人寿年丰人长寿;年成也好。形容太平兴旺的景象。南朝 梁 萧统《文选 潘岳<藉田赋>》:“宜其民和年登。”李善注引作“人和年丰。”
38、膏粱年少指富贵人家的子弟。《南齐书·王僧虔传》:“汝膏粱年少,何患不达,不镇之以静,将恐贻讥。”
39、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一次被蛇咬了,看见井边断了的绳子也害怕。比喻在某事上吃了苦头,以后碰到类似的情况也会害怕。老舍《小坡的生日》:“南星摸着头上的大包,颇有点‘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的神气。”
40、同年而校犹言相提并论。章炳麟《文学说例》:“体若骈枝,语反简核;岂与夫苏轼陈亮苟为辞费者同年而校乎?”
41、千年万载形容久远的年代。元·无名氏《来生债》第三折:“谁不知道庞居士误放了来生债,我则待显名儿千年万载。”
42、年登花甲花甲:用干支纪年,指六十岁。年纪已到六十岁。
43、当立之年指三十岁。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三十而立。”
44、九年之蓄九年的储备。指国家平时有所积蓄,以备非常。《礼记·王制》:“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
45、长年三老古时指船工。唐·杜甫《拨闷》诗:“长年三老遥怜汝,捩舵开头捷有神。”
46、百年树人百年:形容时间长;树:栽培;造就;人:指人才。形容人才的培养不容易;需要很长时间。也指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先秦 管仲《管子 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47、没世穷年犹终生,一辈子。战国·赵·荀况《荀子·解蔽》:“以可知之人性,求可以知物之理,而无所疑之,则没世穷年不能遍也。”
48、百年之约即婚约。清 李渔《蜃中楼 双订》:“小生不揣,要与小姐订百年之约,不知可肯俯从。”
49、弱冠之年弱:年少;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指男子二十岁左右。清·吴骞《拜经楼诗话》第四卷:“所谓才子者,须是王子安弱冠之年,学问文章,如江如海,乃可称之。”
50、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生聚:繁殖人口,聚积物力;教训:教育,训练。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左传·哀公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51、肥冬瘦年南宋吴地风俗多重冬至而略岁节,冬至时家家互送节物,有“肥冬瘦年”之谚。见宋无名氏《豹隐纪谈》、宋范成大《吴郡志·风俗》。
52、凶年恶岁凶年:年成很坏。指饥荒的年头。汉·桓宽《盐铁论·力耕》:“凶年恶岁,则行货物,流有余而调不足也。”
53、天假其年同“天假之年”。南朝·梁·沈约《与徐勉书》:“若天假其年,还得平健,才力所堪,惟思是策。”
54、美意延年对一切乐观的人,能够健康长寿。先秦 荀况《荀子 致士》:“得众动天,美意延年。”
55、丰年玉荒年谷比喻有用的人才。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世称庾文康为丰年玉,称恭为荒年谷。”
56、风烛残年风烛:风中的烛火。风中的烛火随时都可能熄灭;人生垂暮之年的残余时日;随时都可能完结。比喻人到垂暮之年;活不长久了。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1回:“只这风烛残年,没的倒得眼泪倒回去,望肚子里流。”
57、时和年丰和:和平;年:年成;丰:盛,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诗经 小大雅谱》唐 孔颖达疏:“万物盛多,人民忠孝,则致时和年丰,故次《华黍》,岁丰宜黍稷也。”
58、百年之业百年的事业。指长远的事业。东汉·班固《西都赋》:“国藉十世之基,家承百年之业。”
59、年复一年一年又一年。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回:“每逢闲暇,无非敲枰相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也不知人间岁月几何。”
60、尧年舜日比喻天下太平的时候。前蜀 毛文锡《甘州遍》词:“尧年舜日,乐圣永无忧。”